城市空间结构与零售业销售额之间的关系——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潜力模型的分析

2012-12-23 03:51勇,
中国流通经济 2012年9期
关键词:零售店空间结构零售业

宣 昌 勇, 晏 维 龙

(1.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北京市100872; 2.淮海工学院, 江苏 连云港222005)

一、引言

城市空间结构指经济、社会、生态等城市要素在空间范围内的分布与组合状态,是城市经济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空间形式,一般表现在城市的密度、布局以及形态上。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居民活动紧密相关,特别是城市商业活动会受到城市商业功能区位置、人员流动以及城市交通能力的显著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导致大中型城市中心区域过度拥挤,地价飞涨,交通和环境压力增大;另一方面,中小城市为追求城市化率,过度铺摊子,导致了土地和城市资源的极大浪费。处理好我国城市空间布局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城市空间布局与城市商业活动特别是零售业关系密切,弄清城市空间结构变化与城市各区域零售业零售额变化之间的关系,能够为城市空间规划提供参考。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学潜力模型,首先构建一个同时考虑影响零售额的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的模型,以零售额作为被解释变量,利用各区域人口、零售业从业人数、零售店卖场面积等相关数据,计算模型中各解释变量的系数,然后利用推导出来的模型,通过改变模型中空间结构的系数,来对各区域零售额的变化进行模拟分析,以探讨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对各区域零售业零售额所产生的影响。

二、理论与研究方法

零售业是城市中最常见、最典型的商业形态,与制造业不同,其需求大多来自所在城市的内部,其经营绩效一般用销售额来表示。零售业销售额会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其本身的营业面积、从业人员数量等因素;另一方面是其在城市中所处的位置、人员流动量、邻近街区功能、城市交通便利性等因素,而这些因素恰好取决于城市的空间结构。也就是说,零售业绩效与城市空间结构有着重要的关系。在单中心城市中,城市中心区域是城市中人口密度与商业密度最高的地方。

潜力模型是研究空间组织相互关系的重要模型,其基本目的是通过空间组织的权重和位置信息来表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找出空间组织之间互相作用的特点和规律。潜力模型最初被运用在地理学与城市学的研究中,而后逐步扩展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中。在运用潜力模型研究城市零售市场方面,国外学者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国内学者对潜力模型的运用主要集中在研究都市经济圈的等次划分和都市圈内部城市的相互作用上。[1]本文在学习借鉴国外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上,尝试运用潜力模型来构建一个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对城市各区域零售业销售份额变化影响的模型,以便其他专家学者进行相应的定量分析。

三、模型的构建

一个城市内零售店的销售额与这个城市的空间布局结构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为分析这一关系,需要构造适用的模型。由于零售业是提供零售服务的行业,并不从事产品的生产,因此适用于制造业的生产函数不能用于零售业。从零售商的角度看,其提供的零售服务取决于卖场面积和从业人数等因素,尽管这些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相应产生多少销售额,但更高的服务质量可以提高商品销售的潜在可能性。因此,从供给的角度看,零售商提供零售服务的函数可以定义为:

在公式(1)中,πk表示区域k 中零售业的服务水平;lk表示区域k 中零售业的从业人数总和;sk表示区域k 中零售业的营业面积总和。那么,区域k 中零售业的实际需求额pkQk(pk为价格,Qk为销售量)就应该由区域k 的需求特征与公式(1)表示的零售业服务水平的相互作用决定。在此,用QkD表示区域k 中居民对零售商品的需求,实际需求额取决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可以表示如下:

接下来,考虑城市中消费者的行为。在城市内的某一区域k 中,零售商品的需求量是本区域的需求和本区域以外其他区域的需求之和。居住在区域k 内的消费者的效用来自于他们在包括本区域在内的整个城市内各区域的消费,可以用如下的函数形式来表示:

在上式中,σ 表示消费品间的替代弹性,nj表示区域j 中商品的种类或者零售店的数量,qkj表示居住在区域k 的人对区域j 所提供商品的消费量。

分别用yk和pkj表示区域k 中消费者的收入以及区域j 供给的各种商品的价格,pkj中包含从区域k 到区域j 的移动费用,那么区域k 中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为:

公式(3)表示的效用函数在预算约束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时,居住在区域k 的居民在区域k 内的需求函数为:

在此处,将区域k 的综合价格指数用下式加以表示:

那么,公式(5)所表示的需求函数就可以简化为下式:

在这里,还需要将从区域k 到区域j 的移动费用明确规定下来。与大多数新经济地理领域的研究一样,本文假定移动费用是冰块型的,区域k 的消费者到区域j 去购买商品时,需要花费购买额Tkj(>1)倍的费用,于是包括移动费用的价格为pkj=pjTkj,公式(7)就变为:

由此,对于区域k 的零售商来说,总的需求量为:

在上式中,以各个区域内居住的人口数作为权重来调整需求潜力,与雷丁和维纳布尔斯(Redding and Venables)的市场接近度[2]以及海德和迈耶(Head and Mayer)的真实市场潜力[3]的处理方法是一样的。

进一步看,假设同一城市内各区域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相等(pj=p*),那么公式(9)考虑:

就可以简化为:

接着,将公式(10)乘以价格p*,就可以得到需求额:

公式(11)是以潜力模型的形式推导出来的,表示对城市内区域k 中零售店的需求额。公式(11)的右边表示的是需求潜力,假定需求额=销售额,零售店的销售额就可以用潜力函数推导出来。将公式(11)代入考虑了零售服务供给的公式(2),区域k 内零售店的销售额就可以表示为:

相应地,如果将供给方面考虑进去,效用函数公式(3)就会变为:

在这里,用z 取代p 来表示供给方面的特性,其对效用具有正向的作用。这里的z 不仅是指狭义的质量,还包括购物环境、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等物质条件以外的质量,zj(>0)表示在区域j 销售的商品的特性或质量。如此,需求函数(7)可以变化成如下形式:

在这里,Gk表示考虑了区域k 供给特性的综合价格指数:

由于本文假定了冰块型的移动费用,同一城市内无论在哪个区域,收入和商品的价格都相同,那么区域k 的零售店的销售总量就可以从公式(10)变形为:

换算成销售额为:

另外,与公式(1)一样,假定由区域k 的零售业从业人数和零售卖场面积,来决定从供给方面来考虑的商品的特性或质量,即:

四、模型的特定化

为了进行实证分析,有必要对各个公式进行函数形式的特定化。首先,对公式(1)和(1)’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来进行特定化:

对于公式(2)的服务水平,考虑用指数形式表示,并用相乘的关系进行特定化:

再把公式(10)代入上式可得:

对于公式(12)’,把需求函数公式(11)’代入,再取对数,可以得到:

公式(13)’与公式(13)十分相似,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右侧最后一项的分母部分。这一部分表示的是区域j 的竞争程度,在公式(13)’的效用函数中考虑进了供给方面的条件,加入了从业人数l 和卖场面积s 等影响因素。这一项可以解释为需求潜力,不仅包含了需求的因素,而且包含了由供给方面因素决定的市场潜力。

关于移动费用,在此将区域k 与区域l 之间的地理中心的直线距离定义为dkl,采用与克罗泽(Crozet)[4]和布莱克曼等(Brakman et al.)[5]一样的假定:

其中,γ表示的是距离阻抗系数。

运用这个假定,公式(13)和公式(13)’就可以改写为:

在处理本区域内的距离时,选择海德和迈耶[6]所运用的本区域内平均移动的方法进行特定化:

这里的Rk表示的是把本区域假定为圆形时的半径。

另外,在对公式(14)和公式(14)’进行实际推定时,对各式最后一项的分母(价格指数)与布莱克曼等一样进行如下简化:

其中,n 表示零售店数,l 表示除区域j 之外的其他区域零售店的平均从业人数,表示除区域j之外的其他区域零售店卖场的平均面积。在这里,把区域j 外部的全部区域假定为城市中心,假定城市中心的每一个零售店都投入了的从业人数和的平均卖场面积。

公式(14)和公式(14)’中的各系数,通过零售额p*Q、从业人数l,卖场面积s(零售店的平均值)、人口N、零售店数量、区域间距离d 的数值就可以计算出来。

因此,公式(14)和公式(14)’可以相应地变形为:

五、模型的运用

根据公式(16)或公式(16)’所得出的模型,就可以用来进行模拟分析。具体来讲,就是与城市化进程相关的市内交通状况的改善,以及因城市空间规划变化对各区域零售份额变化将产生的影响。一个城市的零售总额,是由该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居民的消费倾向决定的,与城市的空间结构变化没有关系。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只对该城市各区域的零售份额产生影响。但是,这样的分析还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因为了解一个城市开发规划给各区域所带来的“利益(销售额)再分配”情况,可以为判断该规划是否合理提供宝贵的参考信息。

1. 市内交通改善所带来的影响

在市内交通改善的条件下,居民在各个区域间的移动费用会下降,那么对各个区域的零售额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在这里可以通过降低模型中的距离阻抗系数γ 的值来进行模拟计算。如果随着城市交通条件的改善,γ 的值减小,郊区零售店的销售额逐渐增加,而城市中心部零售店的销售额逐渐下降,则说明在现有的城市空间分布结构下,城市交通条件越改善,商业设施就越具有向郊区移动的倾向。

2. 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对各区域零售额带来的影响

当人口、零售店以及从业人数的分布发生变化时,各区域的市场规模、竞争结构以及从业人数等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分布于各区域的零售店的销售额也将发生变化。例如,当上述活动分布适当地向城市中心部移动时,一方面城市中心部的市场规模会变大,但另一方面城市中心部各零售店之间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那么,城市中心部零售店的销售额是增长还是下降并不明确。

在这里,以城市的分散化为主要考虑方向,即在将城市中心部的部分活动分散到郊区部时,零售店的销售额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具体来说,可以按照如下顺序进行分析:

第一,中心部(如三公里以内)的人口和零售店(包括从业人数、卖场面积)分别减少x%和y%;

第二,将中心部减少的部分按照郊区部现有的活动分布状况按比例进行分配;

第三,将x,y=10、20、30 进行变化,计算出城市中心部零售额的变化。

在这里,还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进行模拟分析:一是只有人口向郊区分散(y=0);二是只有零售店向郊区分散(x=0);三是人口和零售店按相同比例(x=y)向郊区分散。

通过上述模拟计算,就可以预测出一个城市进行空间结构规划调整时,对城市商业活动所产生的影响。特别是我国大中城市中心部普遍过分拥挤,面临着分散化的巨大压力;而中小城市为追求城市化率,急于铺摊子,降低了城市化的效果和土地的使用效率。因此,通过上述模拟计算,就可以对大中城市的分散化发展和中小城市的集约化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由于没有获得调查数据,本文未能进行实证分析,期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够弥补这一缺憾。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海洋经济战略下我国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1AJY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受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资助。

[1]刘承良.武汉市零售业空间结构变动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6(4):45-52.

[2]Redding,S. and Venables,A.J.. Economic Geography and International Equality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4,62:53-82.

[3]Head,H. and Mayer,T.. Empirics of Agglomeration and Trade[M]//In J.V. Henderson and J.-F. Thisse(eds.).Handbook of Regional and Urban Economics,Vol.4. Amsterdam:Elsevier,2004:2609-2669.

[4]Crozet,M.. Do Migrants Follow Market Potential?:An Estimation of a New Economic Geography Model [J].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4(4):439-458.

[5]Brakman,S.,Garretsen,H. and Schramm,M.. Putting New Economic Geography to the Test:Free-ness of Trade and Agglomeration in the EU Regions[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06,36:613-635.

[6]Brakman,S.,Garretsen,H. and Schramm,M..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ages:Estimating the Helpman-Hanson Model for Germany[J].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2004,44:437-446.

猜你喜欢
零售店空间结构零售业
象山港内湾潮汐应变对横向流及其余环流垂向空间结构的调控研究
基于角尺度模型的林业样地空间结构分析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
21世纪城市规划的新思维
——评《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概念、案例与优化策略》
零售业 餐饮业 到底谁模糊了谁?
效率才是新零售业本质
场景营销视野下的零售业O2O模式的探讨
提升我国零售业品类管理能力
Google首家零售店筹备中或将落户纽约曼哈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