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莉 娟,张 昊
(1.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266100;2.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市 100872)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水产加工食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规模均呈稳健增长态势。与鲜活品或冷冻品相比,水产加工食品的产品附加值高、流通半径长、物流成本低、供给弹性大,可以有效解决水产品在鲜活及易腐状态下保鲜、运输、储存、售卖等多个环节的流通难题,尤其是有效拓展水产品的流通半径,满足广域多元的消费者需求,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2012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其中提出“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完善现代水产品物流体系”、“培育水产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等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水产品的深度开发和精深加工已成为我国水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然而综观实践,水产加工食品的生产责任缺失和流通效率损失等问题却在供、产、销等环节频频呈现。通过审视整条供应链可以发现,水产食品的质量安全和产销保障已不单是水产养殖和食品加工领域的问题,而是涉及一条从水产养殖、原料采购、生产加工直至产品分销、仓储转运和终端零售的复杂产业链,需要从供应链的角度予以统筹规划。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内买方市场日益稳固的条件下,供应链上的主导力量正不断从生产段落转向流通段落。单纯依靠加工主导型供应链模式已无法突破水产品加工业的安全问题,而借助流通段落的资源整合与管理优势,则有助于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优化。本文以此为突破点,探讨流通主导型供应链在水产加工食品领域的建构模式与应用条件。
水产加工食品供应链的优化,应将有流通组织介入的供应链均衡作为理论基准和逻辑起点,探寻流通主导型供应链的建构模式及应用,其必要性可以从产品、生产和流通这三个维度的特性展开分析。
1.产品维度的特征
理论上,在确定合适的供应链模式之前,可以将产品划分为功能性产品和创新性产品两大类别,功能性产品的需求不确定性低、技术更新慢,比如油盐酱醋、啤酒、面食等日常消费品,而创新性产品的需求不确定性高、技术更新快,比如时装、计算机等时尚品。[1]其中,功能性产品一般按照厂商的需求预测进行规模化的生产和分销,注重厂商主导的“推”式供应链策略;而创新性产品一般按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和分销,注重需求主导的“拉”式供应链策略,但生产厂商依然可以通过建立直营店、电子商务等方式建立供应链中的主导权。因此,在典型的“推”式和典型的“拉”式供应链中,生产厂商均有主导供应链的优势和空间。
然而,水产加工食品却并不属于典型的功能性产品或典型的创新性产品,生产厂商的主导权在供应链中受到较大限制。其一,尽管水产加工食品属于生活消费品范畴,但与用于“餐桌”消费的水产品相比,更具有休闲食品的性质,供给和需求弹性较大,购买频率的不确定性更高,相比鲜活水产品而言,其需求预测更难把握,不适用完全的推式策略。其二,尽管加工技术的更新对于新产品的推出有一定影响,但相比时装、高端手机等典型的创新性产品,水产品加工过程的规模经济更为重要,定制化的生产和分销以及完全的拉式策略并不适用。
总的来看,水产加工食品的生产既要考虑下游段落多层级的需求拉动,也要兼顾上游段落规模经济的生产推动,生产厂商的主导权受到一定限制。
2.生产段落的问题
理论上,水产加工食品供应链的生产标准化特征明显,也限定了厂商在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空间。斯瓦米纳坦(Swaminathan)提出了一套使用准确的运作策略建立标准化规则的框架体系。[2]依据该框架,模块化产品由一系列具有一定功能的产品模块组装而成,模块化流程由一系列离散的具体操作组合而成,而流程模块化却依赖于产品模块化。对于流程是模块化而产品为非模块化的情况,大多只能执行生产标准化策略。水产加工食品显然具备上述组合特征:从产品模块化的判定维度[3]来看,并不具备典型可更换的“通用部件”及其组装特征(如个人计算机)。在产品非模块化的前提下,通过推行并行工艺等流程标准化的“差异延迟”[4]就很难实现,水产品加工企业应专注于技术应用、设备改进和质量监管等方面的生产标准化措施。
实践中,国内水产食品加工领域的生产标准问题不容乐观。从质量溯源的角度讲,国内水产业仍然面临滥用禁用药物、养殖环境恶劣等很多问题。潜藏于水产养殖领域的问题,从根源上影响了水产品加工企业的采购质量。国内水产品加工领域屡次查出非法使用双氧水、吊白块、明胶、草木灰等添加剂,加工厂商在灭菌处理、制剂添加、加工制造等不同的标准化环节中仍然存在诸多生产违规现象。
综合理论与实践分析可知,生产标准化的执行和保障对于水产加工食品尤为重要,而该策略目前在国内水产加工领域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水产品加工企业应借助其居于供应链上游的分工特征,带动水产养殖户共同推进和维护生产标准化措施,共同致力于食品安全质量保障工作,而将分销设计、网点布局和市场推广等转移至供应链中下游段落。
3.流通段落的优势
鉴于产品维度的特殊属性和生产方面的标准化特征,生产主导型供应链在应用于水产加工食品时受到极大限制。相比之下,流通主导型供应链具备特殊的优势。
(1)水产加工食品供应链的“推—拉”结合点居于流通段落。由于不能实现部件标准化或流程标准化,水产加工食品大多不具备“大规模定制”[5]的加工条件。“大规模定制”的概念由匹克(Pike)提出,强调通过通用模块的批量生产(推式策略)和个性模块的延迟组装(拉式策略),实现单件定制和大规模生产的组合优势,个性模块的装配点也就是供应链的“推—拉”结合点。然而,在非模块化的生产标准化策略下,水产加工食品在加工段落需要利用规模经济执行批量化生产,难以实现“推—拉”结合的大规模定制生产。但在产品由生产领域转向消费领域的中间流通段落,却可以实现有效的“推—拉”结合。比如,通过在流通线路中设立合理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可以有效降低由于下游需求的分散性而可能产生的无效运输;通过分销商联合库存、或分销点延迟包装等措施,可以实现延迟差异,有效应对终端需求的不确定性。由于“推—拉”结合点大多居于流通段落,各种流通组织在协调供应链中发挥了更大作用。
(2)供应链的分销网络设计更为复杂和重要。分销是供应链中将产品从供应环节向顾客环节移动的必经步骤,分销网络的设计和评估需要综合考虑两大维度:被满足的顾客需求、满足顾客需求的成本。[6]对于水产加工食品而言,生产和消费的组合特征较为复杂。一方面,供应链最上游段落连接的是养殖农户和加工企业,大部分主体仍然呈现小而分散的特征;另一方面,水产加工食品的流通半径远远大于鲜活或冷冻水产品,在供应链最下游能够满足的顾客需求也更为多元和分散,而作为休闲食品,其单次购买规模小、购买频率不确定,进一步加大了需求端的复杂性。在供应和消费两头分散且不确定的情况下,水产加工食品的分销线路和网点分布等都更为繁杂,需要在分销网络设计和运作时协调和整合更多要素,使分销网络能够兼顾需求满足和成本节约两大维度,而流通组织在承担上述职能时具备专业化优势。
从水产加工食品的产品、生产和流通三个方面的特性分析可知,传统生产主导型供应链在快速反应或有效应对市场需求方面愈发陷入比较劣势,应将流通主导权引入水产加工食品供应链中。就具体模式而言,流通主导型供应链可以选择三种模式:一是现代批发商主导的有效型供应链;二是大型零售商主导的反应型供应链;三是第四方物流主导的虚拟供应链。
1.现代批发商主导的有效型供应链模式(参见图1)
通过将N×N次分散交易变成N+N次集中交易,批发商在减少交易次数、调剂产销矛盾、缩短流通时间等方面具备特殊优势。正如马克思所说:“大规模生产可能只有批发的买者作为自己的直接买者”,[7]而在销售方面也“需要有这样的商人,他不是为满足个人需要而购买,而是把许多人的购买行为集中到他的购买行为上”。[8]
就水产加工食品供应链而言,批发商的类型选择要注意两个要点。一方面,重振传统批发企业不切实际,这在流通改革以来的传统批发商萎缩、中小经销商疲于奔命的现实中已经得到体现,未来应重视现代新型批发组织的培育;另一方面,传统批发市场也难以发挥主导能力,与鲜活、冷冻或简易风干水产品有所不同,由于附加值高、流通距离和流通时间长,水产加工食品在质量鉴别、产品分销方面需要更高水平的增值服务,而在个体摊商的市场能力和批发市场的技术支撑不足时,更容易滋生假冒伪劣横行、市场秩序混乱、流通效率损失等问题,批发市场主导的供应链模式在应用于水产加工食品时将受到极大限制。
(1)模式特征。新型批发商主导的有效型供应链模式,应当具备三个典型特征。其一,拥有高效运作的物流网络。批发商介入供应链的工作流程以后,一头衔接供应链上游执行规模化生产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另一端面临下游众多分散的销售网点,其间的物流网络设计和整体优化较为复杂。鉴于有效型供应链的基本目标是降低实质成本,批发商应集中实现库存集中、规模运输、快速分拣、准确送货等方面的优势职能,需要借助高效运作的物流网络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其二,提供高水平的中间增值服务。除了实现规模化的分销和物流职能以外,批发商应能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使批发段落能够具备质量筛选(比如对供应商的产品进行集中的质量检测和二次筛选)、延迟差异(比如待下游订单确定后再对部分加工成品提供差异化的包装或贴签服务)等功能。其三,相对完善的佣金代理制度。除了作为制造商的直接买者和零售商的直接卖者以外,批发商还应进一步完善佣金代理制度,即特定情况下(比如非畅销品牌或新上市品类)只作为中间代理人角色促成交易、提供增值服务进而抽取佣金,从而分散批发经营的风险,保障自身能够基于供应链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2)应用条件。其一,该模式适用于供应链上、下游分别为中小制造商和中小零售商的情况,这是发挥批发商主导作用的重要条件,对于大厂商和大零售商,批发商物流网络的规模效应以及质量检测等增值服务的必要性将大大降低。其二,批发商应当具备相当的规模和连锁网络,否则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物流运作和有保障的增值服务。其三,批发商自身拥有技术和知识。复杂的物流设计、庞大的供需网络和多元的增值服务需要较高水平的供应链信息共享,也需要较高水平的供应链设计知识,否则批发商作为第三方在提高供应链盈余方面的作用将极大地受到限制。
2.零售商主导的反应型供应链模式(参见图2)
与上述有效型供应链相对比,反应型供应链模式的基本目标是降低市场成本,强调最快速度并最大限度地匹配消费者需求。零售商居于供应链下游,最为接近最终消费者,在了解终端需求、把握市场动态方面具备终端优势,具备主导反应型供应链的特殊优势。
(1)模式特征。其一,主要由零售商执行市场分析和需求预测的职能,并根据需求动态随时向上游厂商提供最新的食品加工和产品开发概念。其二,上游厂商专注于水产品采购、新技术应用和水产品加工三大环节,严格保障水产品的采购和加工质量,完善质量保障和社会责任认证。其三,零售商与供货商之间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运用快速反应(QR)、连续补货(CR)、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等现代方式,依据需求状况多频度、小批量地补货,最大限度地降低供需失衡,其间的库存所有权根据合同规定执行。
(2)应用条件。其一,该模式适用于大型供货商与大型零售商之间。大型零售商与中小供货商之间的“零供”关系,往往由于渠道权利的不对等而演变为“零供”矛盾,这在当前零售商的通道费盈利模式中已经得到现实说明。根据《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国内将培育形成年产值超20亿元、具有明显区域带动作用的水产品加工大型企业20家,超10亿元的企业100家,原则上为上述模式提供了“大生产”的有效依托。其二,零售商应以自营业务为主。在当前的“食利型”赢利模式下,依靠“引厂进店”、“出租柜台”、“保底抽成”等形式,零售商只能赚取租店费用,而逐渐丧失了自主经营能力,无法承担供应链管理职能。在零售商主导水产加工食品供应链时,必须首先回归自主经营,向价值型赢利模式转型,利用其靠近消费者的终端优势来分析市场、预测需求、把握消费动态,进而组织和管理整条供应链,带动水产加工食品不断向精深加工发展。其三,供应链上需要拥有先进的信息共享机制,否则将阻碍零供之间以及整条供应链的快速反应。
3.第四方物流主导的虚拟供应链模式(参见图3)
与第三方物流专注于供应链的某项或部分职能有所不同,第四方物流的目标是提供完整的供应链流程,包括对第三方物流路径的重构,因而第四方物流商是一种具有领导能力的物流企业,是真正意义的供应链管理者。
(1)模式特征。其一,第四方物流负责提供由水产品加工厂商直至终端销售网点的“端对端”的全面物流解决方案,加工厂商只需提供具备质量保障的安全食品和终端销售网点的布局信息。其二,第四方物流商借助虚拟物流方式实现价值链增值,即第四方物流商作为物流商领导者和虚拟物流管理者,并不直接拥有仓库等物流设施,而是在形成全面的物流方案后,统筹安排并整合第三方物流商的资源,借助第三方物流商的合力,最终实现“端对端”的物流服务,并在此过程中负责提供一站式的发票开出服务、整体供应链方案评估等系列增值服务。
(2)应用条件。与其他两种模式相比,基于第四方物流的虚拟供应链需要相对严格的应用条件。其一,适用于由第四方物流商直接承接大型跨国厂商供应链服务的情况。大型跨国厂商大多具备明确的目标市场和销售网络,但产品分销过程中的物流线路十分复杂,第四方物流在“端对端”的价值链物流服务中可以发挥专业优势。其二,第四方物流商拥有可以利用的全球物流领导者网络,由于自身并不承担具体的物流任务而是交由第三方物流实现,所以第四方物流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可利用的第三方物流商网络,否则难以协调和执行“端对端”的全面物流方案。其三,需要相对雄厚的信息技术投资作支撑,否则虚拟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程将极大受阻。
*本文系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青年项目“流通商主导的深加工水产品供应链构建路径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AOCQN20122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重构与完善我国工业品批发体系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3400841111019)的部分成果。
[1]M.L.Fisher.What Is the Right Supply Chain for Your Product?[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4(5-6):83-93.
[2]J.M.Swaminathan.Enabling Customization Using Standardized Operations[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01(3):125-135.
[3]K.T.Ulrich.The Role of Product Architecture in the Manufacturing Firm.[J].Research Policy,1995(24):419-440.
[4]H.Lee.Design f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Concepts and Examples[Z].Working Paper of Stanford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1992.
[5]J.B.Pine.Mass Customization[M].Boston:Harvard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3:37.
[6]S.Chopra.Supply Chain Management:Strategy,Planning,and Operation[M].Boston MA:Pearson Custom Publishing,2010:15.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92.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