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国,陈敬良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市200093)
目前,全球大众数字出版的销售额节节攀升。在大众出版领域,国外主要以电子书的出版和销售为主要表现形式。根据美国出版商协会的调查,美国2010年电子书销售额较上年增长了1倍,占美国整体图书市场的15%~20%;根据英国发行商协会的调查,英国电子书销售额比上年增长了20%,达到了1.8亿英镑,其中大众消费类数字出版销售额同比增长4倍。同样,在我国,2010年数字出版产业总体收入规模达到了1051亿元,其中大众数字出版占较大份额的电子书销售额达到了24.8亿元,比2009年的14亿元增长了77%。[1]数字出版已经成为世界出版产业的生力军。
数字出版最大的贡献就是将出版行业带入了全数字化流程,使得从内容的生产到内容的分发、再到内容的拾取都实现了数字化。这样,出版内容的频度和广度将被大幅度拓展,出版和发行也将变得更简单,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并出现了数字物流这一出版物流的全新形态。
物流(Logistics)是二战后被引入业界的,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物流概念是美国物流管理协会1998年给出的全新定义:“物流是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收益的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2]
数字物流(Digital Logistics)在传统物流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数字物流实际上就是对物流全过程的信息进行数字化描述,从而使物流系统更高效、更可靠地处理复杂问题,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3]
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数字物流也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货物全球化生产、网络化配销的一项重要增值服务。它不仅改变了生产贸易和运输的方式,而且对生产运营和配销运输的传统思想提出了新的挑战。数字物流采取了集采购、运输、仓储、分拨、包装、配送、代理与销售等环节为一体的组织方式,应用现代高科技的电子计算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物流运作中的组织网络化、经营市场化、信息电子化、反应快速化、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和手段现代化。[4]
信息交换技术即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lectronic Date Interchange,简称EDI技术),是指通过电子方式,采用标准化的格式,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结构化数据的传输和交换。[5]在供应链过程中,每个供应链成员都要与其贸易伙伴进行通信、交换数据,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纸质文件。处理纸张文件的低速度、低效率、多差错、非自动化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供应链各环节的效率。于是,人们设法用一种电子文件来代替纸质文件,然后在计算机系统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这就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雏形。20世纪70年代,随着数字通信网的出现,促进了EDI技术的成熟与应用范围的扩大,出现了一些行业性数据传输标准并建立了行业性EDI技术标准。20世纪80年代,EDI技术迅速发展,美国国家标准协会与一些欧洲国家联合研究国际标准,并制定了《用于行政、商业和运输业的电子数据交换标准》。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互联网EDI技术,使EDI技术从专用网扩大到因特网,降低了成本,满足了中小企业对EDI技术的需求。[6]EDI技术之所以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和应用,是因为其有着纸面单证处理系统无法比拟的优势,能够给企业用户带来实质性好处。这些好处主要包括:降低纸张使用成本;节约库存费用,提高工作效率;改善贸易双方关系,提高贸易效率;提高企业国际市场竞争能力。[7]
1.传统出版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书店中的一本书,在仓储、运输上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即物流成本,要占其销售价格的20%~30%,物流成本已经成为企业生产成本中不容忽视的巨大消耗。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成本要高得多。有资料显示,美国物流成本仅占其整个运营成本的9%左右,而我国的物流成本则占20%。从库存情况来看,我国企业产品的周转期为35~45天,而国外一些企业的产品库存时间不超过10天。另外,我国企业更愿意使用自己的车队,但货物空载率达37%以上,同时因包装问题而造成的货物损失每年高达150亿元,货物运输每年损失500亿元。[8]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企业规模小、管理分散、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偏低等是主要原因。因此,有学者认为,应借助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企业采用信息系统,一方面可促使物流作业或业务处理准确、迅速进行;另一方面可通过信息系统的数据汇总进行预测分析,控制物流成本发生的可能性。[9]
2.数字出版产业的“异军突起”及其对新型物流形式的需求
(1)数字出版产业“异军突起”。数字出版是使用二进制技术手段对出版的整个环节进行操作,其中包括原创作品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阅读消费的数字化等。也就是说,数字出版涉及版权、发行、支付平台以及最后具体的服务模式,它不仅仅指直接在网上编辑出版内容,也不仅仅指把传统印刷版的东西数字化或把传统的东西扫描到网上,真正的数字出版是依托传统资源、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立体化传播的方式。[10]2009~2010年,政府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促进数字出版发展的积极政策和措施。2011年,《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更是将数字出版列为重点发展方向。另外,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促进数字出版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上海、重庆、广东、浙江、湖南等地陆续成立国家级数字出版产业园区、数字出版基地,通过数字出版基地建设,整合解决数字出版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用地、人才、项目开发、产品研发等一系列问题,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得以进一步优化。[11]可见,数字出版必将成为未来出版产业的主流。
(2)数字出版产业对新型物流形式的需求。如上所述,传统出版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面对数字出版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势必要有更加合理、更加现代化的物流形式与之相适应,要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利用标准和机构化的信息,在计算机之间进行电子数据传输,即采用EDI技术,共享数字物流出版业上、中、下游企业的信息数据,建立企业物流信息平台,使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更灵敏,业务流程更规范化,管理更科学,并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3.数字出版产业链物流信息共享问题
(1)传统出版社与数字出版产业没有紧密的对接平台,信息资源无法共享。传统出版企业的核心优势是丰富优质的内容资源、作者资源和广泛的读者认知度,这是开展数字出版工作的优势和基础,也是传统出版业与技术型数字出版公司最大的区别。同时,传统出版企业还拥有素质过硬的编辑力量,从而保证了出版产品从选题到审稿再到编辑加工运行流程的高效率与高品质。而目前数字出版业是在高科技、高速度、高效率的基础上将产品带给消费者。因此,传统出版业与数字出版业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只有二者的关系紧密了,双方才能长足发展。目前的问题是双方都有顾虑,传统出版企业将内容提供给数字出版企业后,根本无法控制其传播与利益分成终端;而数字出版企业则担心在双方合作过程中,技术会泄露给传统出版社,这些都造成了二者关系的松散。
(2)作者、内容服务商、平台运营商、终端厂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数字版权交易不畅。2010年6月,中华书局和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版权之争对簿公堂,中华书局指责汉王公司电子书(国学版)预装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侵权;汉王公司则喊冤不迭,辩称自己已经通过国学公司获得了作品的授权,并为这些内容支付了版权使用费。[12]这场国内最大的电子书厂商与百年老社之间的版权纠纷,并不是孤立的案子,电子书的战场正从终端设备转向内容服务,版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数字出版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只有在作者、内容服务商、平台运营商、终端厂商之间打通版权共享通道,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数字出版产业还存在如下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数字技术提供商内部垂直系统多,难以关联和复用,无法敏捷应对用户需求的变化;数字技术提供商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相应的汇接机制,难以互联互通、强强联合、共享客户资源,不容易形成产业竞争优势。[13]从以上数字出版产业面临的问题不难看出,其主要原因在于,有关各方在联系与合作方面,没有实现真正的信息与资源共享,或者说共享渠道不畅。
EDI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电子化贸易工具,是计算机、通信与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由于使用EDI可减少甚至消除贸易过程中的纸面文件,EDI又被通俗地称为“无纸贸易”。[14]因此,一个基于 EDI技术的出版数字物流平台的创立显得非常关键,并以此促进数字出版业在该平台上实现与各方的数据交流与共享,适应新的物流形式。
1.出版数字物流EDI平台构建
首先,数字出版业采用EDI系统后,可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接收来自用户的一笔EDI方式的订货单,数字出版业的EDI系统随即检查订货单是否符合要求,然后用EDI系统向传统出版社或作者确认,收到传统出版社或作者的确认信息后,向用户回送确认信息。随后,用户收到EDI系统的确认单,利用数字物流方式,从网上下载电子书或其他形式的电子数据,也可通过印刷终端,买进实体出版物。其次,数字出版业向用户开具EDI发票,与银行以EDI方式结算账目等,同时银行向传统出版社等转账支付。其三,作者可通过EDI方式将作品传给传统出版社,由其传给数字出版企业,或作者直接将作品通过EDI方式交给数字出版企业,这样有利于分清版权。其四,利用EDI技术,作者可“自助出版”,即自己将所写的内容放到网站上,供读者阅读,加快出书速度并实现个性化出版。其五,技术提供商向数字出版业提供平台支持、内容加工、内容代理发行等业务,数字营销商提供营销推广,技术提供商之间通过EDI技术互联互通,强强联合,共享客户资源,从而形成产业竞争优势。最后,数字出版业必须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和运行企业的监管,实现平台的可控性,以利于出版数字物流业的良性、快速发展。具体见图1。
2.出版数字物流EDI平台应用功能
一是自我出版功能。通过出版数字物流EDI平台,可促使EDI用户与出版社等机构进行信息共享,实现“自我出版”等功能。二是信息发布功能。在互联网上建立出版社网站并发布各类信息,主要有图书种类、业务知识、图书价格、货物追踪等。三是网上查询功能。过去,客户要实时查询货物运送情况是不太可能的,而现在借助与系统配套的电子商务网站,公司可通过与其他物流部门合作,提供统一、高效的物流信息服务。四是订单确认功能。企业可利用EDI技术,同客户、传统出版社进行订单确认,既节省了支出,又节省了时间。五是网上支付功能。通过信息技术,客户可通过网上支付,直接支付货款。同时,企业可同银行合作,通过网上支付功能,支付货款给传统出版社。六是货物查询功能。对于客户来说,最关心的问题是所托运货物的运输过程以及货物能否安全准确地到达指定地点。通过EDI信息系统,客户可根据物流公司提供的快递编号和密码,在互联网上在线查询货物当前状况,跟踪货物,同时客户可通过互联网对货物状况进行信息反馈或得到公司的信息反馈。具体见图2。
本研究将新型的数字出版引入新型的物流形式——数字物流,并在二者结合基础上切入被誉为“无纸贸易”的EDI技术,实现三者的融合,由此设计了一个出版数字物流EDI平台,其目的在于降低传统物流高昂的成本,满足当前用户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同时实现出版数字物流平台上的信息共享、网上查询、订单确认、网上支付、货物追踪、自助出版等功能。
[1]数字出版势不可当传统出版优势尚存[EB/OL].(2011-09-05)[2012-07-03].http://media.163.com/11/0905/06/7D5UF2EO00762H91.html.
[2]Donald J.,David J.& M.Bixby.Supply Chain Logistics Management[M].McGraw Hill Publishing Co.,2002:256-263.
[3]、[4]李会萍.基于RFID和GPS技术的数字物流车载终端系统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2007:1-2.
[5]、[14]王道平.现代物流信息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11、15.
[6]、[7]、[8]李素彩.物流信息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252、254-255.
[9]朱伟生.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1.
[10]百度百科.数字出版[EB/OL].(2012-07-03)[2012-07-08].http://baike.baidu.com/view/504129.htm.
[11]陈丹.数字出版产值突破1000亿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EB/OL].[2011-07-08].http://www.ce.cn/culture/whcyk/gundong/201107/08/t20110708_22529741.shtml.
[12]冯蕾.中国迎来数字出版元年版权问题仍面临瓶颈[EB/OL].(2010-08-18)[2012-07-06].http://sc.people.com.cn/news/HTML/2010/8/18/20100818143446.htm.
[13]韦金良.我国数字出版面临的问题[EB/OL].(2010-12-22)[2012-07-10].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6567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