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人面对大趋势:赚钱是门艺术

2012-12-23 01:38王海滨
中国商人 2012年6期
关键词:高利贷

文/王海滨

高处不胜寒,不知宫阙是何年

今天我谈及做工厂的不赚钱,期货公司的朋友追我私聊,问何解?

其实很简单,工厂以固定资产作抵押贷款开工,取得流动性,在某个行业里,没有听到过一家民营企业和国营企业赚钱,那么这个行业怎么支撑呢?我知道外资是赚钱的,因为他们的产品是这些私企、民企定价的一倍以上,即使出口到海外,打不同的商标也有30%—100%的价差。

但这些企业都活着。

以固定资产做账获取信贷资金,同时成立国际贸易公司来获取融资额度,最坏的情况下,把产品卖给自己的关联公司,再获取票据贴现。这不是一个行业的做派,而是几乎所有大宗物品行业的通行做法。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谈及整个经济体的旁氏骗局。简单重复一遍就是,无论你是纺织业、金属加工业、建筑业、餐饮业等等,都不赚钱,几乎所有企业开立目的都是为了融资。

在过往几年里,融资的成本经历灰色融资成本,比如做假账、给银行回扣,或者信用证融资、亏本买卖,这些成本累积到资金里,不会低于15%,很多高于20%。在激烈竞争的这三四年里,欧美经济并不景气,所有表面化的数据都没有证明欧美经济复苏,哪一家工厂的利润高于20%呢?

我做工厂的时候,没有贷款,所有资金来自自己,与同行讨论时,不约而同同意,必须至少有25%以上的毛利,才能不亏。那么这些融资成本奇高的资金,能带来多高的利润呢?

许多企业靠高速运转来分解融资成本,比如说一笔2分以上的高利贷,平均两个月周转一次,这样一年达到5次以上的周转率,分解为4-5%左右的年度成本。这曾经有效,并且是黄金十年里大多数民营企业生存的路径,但在这三四年里没有了效率。

而资金收益率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下降,即使这三四年里房地产暴涨、大宗商品狂飙,你看一下真正的GDP增幅,就会明白经济在衰退。因此实体经济其实已经无法回到一个良性循环。

春江水暖鸭先知,于是企业主在经营中,自然而然走向虚拟经济,在房地产、高利贷、大宗商品的投机中获取暴利。在前三年里,投机的人都是对的,在最后一年没有抽身而走的,大部分都是错的。因为房地产停滞,借高利贷的再也无法支撑,而宏观调控断了他们借银行资金还高利贷的路,无论是借钱者,还是高利贷业者都面临灭顶之灾。

而这个链条上牵扯的相关者,比如房地产上的20万亿信贷,高利贷上的3-5万亿灰色信贷,地方政府的十几万亿债务都搅在这个链条上。如果你明白这个链条上的杠杆是如何串联起这个游戏的,而你又是相关者,那你就会明白那些跳楼者的噩梦了。

政策面其实非常了解这里面的危机,所以下调了县域金融机构的准备金率1%,同时提高了坏账允许的比例。一边进行金融改革,一边封堵高利贷的路径,比如工行已经停了担保业务,大量理财项目被勒令终止。从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中,你也能看到信贷、信托、债券组成了新的融资份额,而理财之类的大幅度下滑。

这里只是写商人所面临的困顿和出路。

整个制造业链条上,整个建筑业、装潢业、食品制造业链条上,私营企业是不赚钱的。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一个凭借廉价资金,一个凭借品牌溢价,可以盈利,或者假装盈利。而整个制造业的大部分建立在旁氏骗局的链条上,高处不胜寒,不知宫阙是何年。

可能许多企业主没有经历过,或者忘记了,在以往三十年,历次宏观调控都带来民营企业的大面积死亡,而这一次的经济转型也不例外。在沿海一带,纺织业、制鞋业已经开始崩塌,家电业也支撑不了多久,家具业、玩具业、建材业都在崩溃的边缘。

这是全球经济危机之后中国两元经济调整中带来的沉重代价,这些行业都难逃衰退的命运。除了极少数企业,趁此打开国内市场,兼并他人,以东南亚廉价的生产基地活下来,其余坚持本土生产制造的,只有一个渺茫的机会,就是以自动化替代人工,尚可生存下去。

除此外,难以善终,甚至富士康这样的巨无霸也将分崩瓦解。

无法阻止的大趋势

许多市场都经历过这么一个过程:比如英帝国时期的美国;二次大战后的日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韩国、墨西哥;七八十年代的台湾、泰国;九十年代中国大陆崛起,逐渐替代亚洲四小龙。后面十年是印尼、泰国、缅甸、柬埔寨、孟加拉、印度逐渐替代大陆的轻工业。

这是个趋势,其中不论政治,只谈经济学的原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工、土地、货币都在升值,成本红利越来越少,资本收益率从工业到房地产都逐级递减,然后产业离开,资本离开。这是大趋势,没有办法阻止。

中国是一个庞大人口的国家,同时也是个即将老龄化的国家,即使计划生育现在停滞,未来十年里,中国也将成为一个老龄化国家。到那个时候负担会越来越重,即使以各类有毒食品、有毒建材、有毒空气的侵蚀,人们因为生活水准和医疗条件的提升,也会活的足够长。同时由于大量容纳就业的轻工业倒闭,底层失业人口越来越多。

那么,何去何从?

从庙堂的做法我们看到,现在的技术官僚阶层越来越聪明,对经济的理解越来越深,中国不得不冒一个极大的风险去转型:转为内需。

这条路是对的,但未必能成功。

因为中国正在权贵化。国营体系是无效的,浪费资源、吸取资金血液,导致最具活力的民营体系活不下去。这里我并不是指那些依靠资源、依靠庞大身躯重复建设的重工,而是那些锐意创新进取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没有办法获得生存空间。

国营体系的垄断在于他们获得巨大收益后会阻止创新,在市场上以资金恶性竞争,杀死创新企业。国营体系的卸责本能,导致不愿意冒险创新,但同时由于生存本能,他们会扼杀创新的竞争者。

那么,在低端制造业死亡后,创新企业不能崛起,失业人口大增,老年人负担日益沉重,怎么办?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上层能够看到的办法,和欧洲美国没有什么两样,那就是国家的高负债:借钱!

我们会成为一个阿根廷式的经济体。在这种情况下,商人要去如何做呢?

赚钱是一门综合艺术

近日和资本方闲聊,谈及每个月底银行跑来揽储,放一两个亿的资金帮助银行满足存贷比结算。而这种普遍的现象也表明,央行错误估计了3月份银行的存款数据。央行对降准犹豫不决,因为三月份的存款数据很好。不要以为央行一定知道银行月末揽储的普遍现象,坐办公室的人一般都只会看数字,对此要怀有悲观的看法。

这是题外话,只是用来说明政策面如何错过实际经济的变换,而导致整个经济节节败退。

在前面已经分析了轻工业大败退中,有整个经济大趋势的演变,也有宪政体系的改革滞后导致的致命危机,更有的是决策层对实际经济现状的误解,而导致的迟缓和扭曲市场。在宏观分析里,你要找到自己产业的资本安全环境,也要找到更高的资本收益率方向。

要想了解真正的商人,可以比较一下万达王健林和实德徐明的企业所面临的命运。尽管我对徐明有所同情,但不能不说王健林作为商人才能叫做成功。你可以去融资,高利贷也没关系;你也可以去和官场打交道,因为全世界官商都是命运的联合体。官场需要业绩,需要为当地百姓谋一方利益,不能把官都想成只贪钱不干事。凡人都有两面,大多数官都有做事情的本能,要成就感。

王健林抓住的是官场光明的一面,合力为当地经济做贡献,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商原则。比如我成立新兴市场投资基金去缅甸,有很多人谈及政局,谈及欧美的复归。缅甸政府会因为回归欧美而排斥对当地做出贡献、提供就业的企业机构?我不相信,我没有做矿产,没有缅甸人说的“掠夺”他们的资源。我只是帮助纺织业做产业转移,以支持当地发展,从而获得利润,回报股东和投资人。这里兼顾了资本安全和资本收益率。

我在和朋友谈及生意的组合,为何在投资咨询公司之外,为资本方操盘期现套利,同时建立新兴市场投资基金。橡胶业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行业,也是一个极好的放大资本杠杆,赢得银行业、上下游资源的品种。期现套利没有暴利,好在安全稳定。同时这个行业带来的稳定现金流、业绩可以支撑一个财团做长中短的资本组合。

资本运作是产业经营的核心,你不能只做长线经营,不做短线。云南有家地产公司就陷入产业组合的缺陷里,导致现金流断裂。他的产业里没有很多可以快速现金流的住宅楼销售,只做短线可以,如果你能够保持一直做住宅楼销售,快速拿地、设计、施工、销售。当年孙宏斌做的很出色,如果不是因为忽略了宏观调控,他现在已经是超级巨头。但是,你如果能够结合长线资产,更稳定。因为在长期盈利里还有一个概念,就是长线经营有利于提供当地政府经济业绩和帮助就业。

赚钱是一门综合个人利益、地方利益和公益的艺术。而大局观是你躲避全球化冲击和政治风浪的生存必需品,保持寻求好投资方向和产业经营十数年的布局,如围棋高手,上手布局决定了七成成败,打劫只是战术。

猜你喜欢
高利贷
新语
我国高利贷行为的刑法规制问题研究
收高利贷
揭开高利贷的疯狂欲望
校园贷即“高利贷”
收高利贷
P2P金融模式下的校园借贷问题研究及解决机制探讨
民间高利借贷行为的法律规制
重新认识高利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