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字记者转型“背包记者”

2012-12-22 15:28张蔚蔚
中国记者 2012年9期
关键词:视频新闻媒体报道合龙

□ 文/张蔚蔚

(作者现任《杭州日报》城市新闻中心主任助理,作品曾获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浙江省新闻奖。)

2009年3月,《杭州日报》从单一报业向“报网合一”的新媒体转型。在转型的4年中,有困惑,有心得,我觉得中国“背包记者”(全媒体记者的别称)的职业之路,仍只是开始。

2009年,我成为《杭州日报》首批由文字记者转型全媒体记者的人员之一,4年来,历经多种形式的实战……当一名报社文字记者拿起摄像机,摸索用电视思维方式表达新闻时,这是一个跨度很大的转变。

一部被羡慕的独家视频

自从转型后,我每次采访都带上所有兵器:相机、摄像机。经验证明,抓人眼球的视频新闻往往在不经意间出现。

2010年11月8日早晨9点,我前往杭州九堡大桥采访合龙。通常大桥合龙,记者无法获取近距离影像。但桥梁负责人告诉我,因采用新技术,可以登上桥面看着大桥缝合龙。这样的合龙是国内第一次。

我意识到这是个极好的机会,抢先在那个30厘米的缝面前找到最佳位置。25分钟后,我拍到合龙。视频画面珍贵且鲜活,其他报社的文字记者很羡慕,因为他们没有拍视频。

之后,我迅速采访桥梁的技术总工,他详细介绍九堡大桥的工程特点,并一一带我观看。相关文字稿、视频于13点呈现在“杭报在线”上。这一报道因为其全媒体报道形式,在同城纸媒中颇为独特。第二天,不少人既看了报纸也去点击了视频。

从转型的困惑中找寻答案

哪些题材适合进行全媒体报道?

在四年全媒体实践中,我不断思考这个问题:哪些题材适合进行全媒体报道?

第一类:用视频更能表达冲击力的新闻事件。我曾在香港培训一周,发现香港公交开得很快,从不堵车。香港人均道路只有0.29米,弹丸之地。他们是如何做到的?我利用业余时间作独立调查。这样的报道,如果拍照片无法表达那种迎面驶来的速度感。此时,视频就发挥了作用。这个全媒体报道在杭州引起强烈反响。

第二类:重要人物专访。杭州地铁1号线即将开通。其营运是杭州地铁和香港地铁共同承担的。我面对面专访了港铁投资公司掌门人。对话很精彩,他告诉我不少港铁的新鲜理念和人性化做法。视频播出后,受到网民好评。

第三类:动漫视频等各类演示性、实验性视频。例如,我采访到有位公交公司车队长有个新鲜的Flash动漫驾培案例课,新鲜实用。就把他的这个5分钟课件放到杭报在线上,很多网民认为新鲜有趣,实用记得牢。

如何做重大新闻报道的现场直播?

实践之初我们也曾手忙脚乱。经过多年摸索,如今我们已有一套经验:大型直播强调团队合作,要提前安排好各位记者的工作内容和衔接,充分沟通;拍哪些画面,要提前踩点;安排记者出镜解说;要有既懂视频业务又懂报业新闻规律的人进行现场统筹,决定镜头的内容和切换时间。

视频新闻:从“好玩”到“讲究”

借力电视编辑理论。刚掌握摄像技能时,我觉得晃来晃去的镜头看着现场感十足,新鲜有趣。后来慢慢感觉到画面构图、镜头起点和落点设置,远景、近景、特写等镜头之间的衔接都很有讲究。处理不好,看着就别扭。后来向电视同行请教,发现这涉及电视编辑的知识。我自学了电视编辑的部分课程。我曾在电视台锻炼两个月,启发较大。

建立电视思维方式。转型后,记者构思一条视频新闻,须学会电视思维方式,即用画面语言叙事,例如生动、故事化、口语化等。以全媒体报道《陪试睡员睡了一晚上,睡些什么?》为例,我抓到独家线索:我用一晚上的时间全程记录下杭州首位女性宾馆试睡员做了哪些调查工作。我利用电视思维方式,构思出需要拍摄的视频镜头。但实际采访过程中,被访对象的工作顺序将我的计划打乱。我只能根据构思,抓到所有镜头,等回报社再进行视频剪辑。

视频数量多,点击量就高?

报业网站虽然有新闻视频,但不一定有很高点击量。如何使视频新闻更有人气?这关乎两个方面:选题和视频品质。实践中,不少记者更注重第二方面。但当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基本视频技能之后,选题质量会重新回到头等重要的地位。报社要给全媒体记者充分的思考时间去筹措好选题。不要使每一位全媒体记者疲于应付全媒体报道的数量。

选题很关键,《杭州日报》今年曾经开创性地在“杭报在线”上直播一场足球比赛。很多网民对此创新动作极为关注。说实话,直播足球赛对报人来说难度很大,但当时的点击量达到3万。

猜你喜欢
视频新闻媒体报道合龙
世界最高全飘浮伶仃洋大桥成功合龙
媒体报道语调与公司超额现金持有
对移动新媒体时代网络短视频新闻的发展探索
短视频新闻如何把握视角、视觉、视野、视界——重大主题报道研修班培训心得
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共情——从一则视频新闻的传播看融媒体的变与不变
媒体报道
从媒介融合角度浅谈网络视频新闻的发展
“东方之星”陨落长江全媒体报道体现大爱
多跨连续梁桥合龙方案研究
武汉第八座长江大桥主跨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