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于视觉而不止于视觉

2012-12-22 15:28文/梁
中国记者 2012年9期
关键词:音视频报业多媒体

□ 文/梁 音

(作者是《南方都市报》音视频制作部主任)

南都视觉发布周播视频节目“深呼吸”。在大理国际影会上,荷赛多媒体评委就此提出疑问:作为新锐,为何还去制作类似传统电视节目的产品?该节目核心参与人对这一问题提出见解,并阐述报业视频在全媒体转型中的定位及脱困之道。

2012年8月20日,《南方都市报》音视频部发布“深呼吸”视频栏目的第一期。此前,这档周播新闻记录视频栏目的工程文件已经在电脑里停留了两个月,停留的还有整整十期“深呼吸”的节目成品。为它做铺垫的则是,这个部门成立一年多以来激情四射又惶恐不安的日子。

来自荷赛专家的质疑

节目发布同时,在大理国际影会新媒体论坛上,几名来自荷赛多媒体环节评选的评委提出了疑问:作为一向主张新锐的南都视觉,为什么还去制作类似传统的电视视频类节目?

与电视台合作是南都全媒体战略布局之一,作为执行团队就要把这档节目做到在此领域中具足够的竞争力。即使没有与电视合作,一档具有深度、能固定频率发布、周期性的新闻纪录片仍然是南都媒体产品序列中必要的一环。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肯定不是南都视频唯一的平台。

在报业运作多媒体产品、新媒体的战略中,有各种争论,论调趋向于悲观,也许对于某种传播业态,有生命力周期,但我相信,一个好的故事,一个执行力强的队伍,永远都有生命力,问题在于如何找到正确的管道激发。在“深呼吸”的运作过程中,受限于人手,团队成员的工作贯穿故事诞生的始末:表达欲望、寻找线索、题材梳理、文本写作、叙事逻辑、流程管理、人脉积累等综合素质的锻炼,这难道不是一个记者应有的技能吗?我们做的,不过是回归记者本分,以前作为视觉工作者做得不够,补课而已,没必要解读成为升级、转型。这个工作根本没有什么“新媒体记者”。如果硬要说有,新媒体记者也决不是采写编评摄样样精通的人,而只是知道如何在不同环境下切换不同传播技能的人。拼到最后,还是拼脑子和综合素养。

探索、试错是我们的责任

“深呼吸”此类视频产品,首先是建立在南都固有的新闻传统价值与题材资源之上。比如《失独者的自救》,《南都周刊》做头条报道,音视频部除进行同步视频报道之外,还提供精彩图片。这个栏目的设计初衷就是向电视平台输出,所以它注定要被人拿去与同类电视节目PK内容题材,PK制作水准、PK收视率……节目上线后,不少电视同行对南都的视频发表认同和建议,我个人坦然受之。毕竟,这只是南都多媒体产品的一种,而非全部,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此节目被证明对南都的品牌、经济收益毫无帮助,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放弃,转向其他产品的研发。音视频部虽只是南都全媒体战略中的一环,但却是前端,承担着探索、试错的责任。

报纸是否需要新媒体战略来拯救

强大的执行力更需正确的决策引导,否则会将错误的决策放大,造成更强的伤害力。这一点作为决策层不可失察。在当下,某些所谓新媒体、全媒体战略大多内容空洞、缺乏具体蓝图,所以报纸视频往往被唱衰成空中楼阁。传统媒体的没落实与新媒体成长、打压有关,但它是否真的需要新媒体战略拯救?对这个问题我是存疑的。有时扪心自问,我们是否真正回归到纸媒应有的本分?也许解决这个问题,其他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报业视频艰难发展的根本之痛

目前南都视频的目标渠道是四个:互联网界面、电视界面、便携终端界面、户外户内的公共展示界面,但南都对这四个渠道都没有绝对控制权。从根本上看,传统媒体的战略还在纸面,所以很难诞生强有力的数字平台。缺少数字平台的支持是报业视频艰难发展的根本之痛。南都的视频可以在新浪微博上赢得数百万的点击量,然而对南都而言,这并没有可量化的利益。而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数字平台,远远比成立一个音视频制作部要困难。视频这种产品,只能为数字平台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以国外平媒网站如《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数字平台为参照,他们的强大并非依靠视频内容的一支独秀,而是一套基于数字出版物思维的流程与制度反过来对视频内容的生产起到决定作用。没有稳定数字平台的纸媒体视频就像一个张牙舞爪的风筝,看上去很嚣张,但难免高处不胜寒。

报纸视频的另一个困境是:传统报业的部门分割使得视频业务的利益与目标不统一。值得注意的是,就南都而言,许多采编部门想与音视频部合作试水新型的内容产品,但常常想沾下“新媒体”的时髦,又不愿承担风险;另一方面,音视频部既急切地想从传统采编部门里获取资源与智力支持,既想借力又保持戒心,生怕失去主导权。换个说法,当传统纸媒的内容还没有多媒体化的迫切需求时,就必然缺少一个有力的执行部门打通传统纸媒报道与多媒体报道之间的通道,也缺乏与之配套的技术、制度的支持。传统采编部门把持新闻资源,这既是报纸生存的优势,也是一种包袱。

尝试视频的意外收获

任何尝试都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在制作新闻视频的同时,也参与了一些广告客户的定制业务。部门成立之初,我们就接到报业集团下属的各子公司、政府机构、企业客户等要求视频定制的服务,涉及形象推广、公益活动、企业文化、产品宣传、微电影拍摄。如果仅从收益评估看,投入产出比远比“卖新闻产品”更直接有效。我认为现今新闻更趋自由与分享的属性,几乎不可能在市场上“卖”出价钱。传统媒体的赢利,也不是仅仅“卖内容”,而是以内容建立公信力来捆绑读者,再将用户卖给广告商的模式上。在新闻供过于求的市场,如果仅依靠人力微薄的视频生产人员靠卖新闻赢利几乎不可能。若以精干人力组建特种小队,依靠传统纸媒延续下来的特定优势,在商业视频制作领域反而大有作为。但这也会带来一个新的课题:这还是不是全媒体战略框架下的应有之举?一个媒体成立一个广告制作公司?这里面有多少灰色地带?

纸媒体视频不能包打天下

视频产品绝不是纸媒数字平台的核心,更不是全媒体战略的核心,它只能承担应有的功能——从南都的价值观出发,配合以制度保障、技术支持、营销介入、渠道开拓,才有向上生长的力量与前景。而目前,它只是吹响纸媒体向新媒体进军的号角,更多的是象征意义,而非实质性地影响到纸媒体的生态。在上述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我认为可强化视频内容的商品属性和运作独立性,依托传媒的公信力、社会资源、动员性、组织性等软性资源,用商业定制的服务赢利,使其产品在市场上接受检验,兼在公益、纪录片类型上做精品,保持品牌价值。如条件逐步成熟,则需要设计制度打通传统采编业务的隔阂,成立地位心态超然的具体执行部门,将视频内容的生产放到多媒体生产的大思维大系统里面。

我从事过摄影记者、图片编辑、视频制作等工作,每次转变好像都向着更“边缘化”运动,“出发于视觉而不止于视觉”既是对自身职业生涯起点的认同与再认识。我们的团队不论是做新闻视频,还是商业视频,只要从事与传播有关的行业,你永远要学会如何占有受众的心智、影响他们的态度,只要回归记者的本分,你可以在任何媒体如鱼得水;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媒体的转型,没有记者的转型。

猜你喜欢
音视频报业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3KB深圳市一禾音视频科技有限公司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WIFI音视频信号传输的关键问题探究
高速公路整合移动音视频系统应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
Roland专业音视频新技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