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原县开“四课”增“四性”促进远教成果转化

2012-12-22 02:20郑晓军
共产党员(辽宁) 2012年9期
关键词:四性示范户特色产业

文/郑晓军

清原县开“四课”增“四性”促进远教成果转化

文/郑晓军

清原满族自治县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根据党员干部群众的个性化需求,利用远程教育开办“四课”,分类组织学习增“四性”,有效促进了远程教育学用成果的转化。

开设“自修课”,增强开放性。结合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远程教育工作重点放在服务农业生产上,以“自选式”教学为主体,实行站点“全天候开放”,让基层党员群众自主选择远程教育学习内容,为农民提供形象、生动的农业生产技术视频节目,确保随到随学、随用随学,为党员群众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建立信息反馈制度,设置“点播需求箱”,通过座谈、上门调查、印发意见表等方式,广泛征求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摸清学员“口味”,按需“点菜式”选播,实现点播式的互动教育。

推出“精品课”,增强针对性。根据党员群众的学习需求和技术预约,积极整合多方信息资源,邀请党校、司法、畜牧、科技等部门专家和技术骨干160人组建教学辅导队,通过举办“政策论坛”、“农技讲坛”等形式,详细讲解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科普常识等知识,切实解决党员群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结合乡镇特色产业,按照行业类别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分期分批对各村种养、加工大户手把手进行特色产业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实用技能,增强了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办好“补习课”,增强全面性。以乡镇为单位,每月定期组织远程教育服务队在各村开展巡回跟踪服务,对党员群众学以致用情况进行“课外补习”,确保党员群众通过远程教育学习真正受益。同时,按照特色产业发展情况邀请乡村种养大户、“土专家”深入田间地头现身说法,按照“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在学习和生产中“消化不良”的党员群众“开小灶”进行补习,不断加快学用成果转化。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开展“补习”培训520多场次,150 0余名党员群众通过“小灶补课”学会种养技术,走上了致富路。

开辟“实践课”,增强实效性。按照“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的培训理念,各站点因地制宜,依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科技示范园区建立党员培训实践基地,组织党员群众观摩学习,将远教课堂从教室引到田间地头,强化培训效果。积极建立党员信息示范户,树立和扶植远程教育学用典型,命名表彰示范大户,鼓励其大胆创新,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县已建成远程教育实践基地97个,信息示范户760户,辐射带动农户2.7万户,8 5%以上的农村党员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

(作者单位:清原县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四性示范户特色产业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海归“新农人”投身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 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聚焦“四性”新理念,预测2018年化学核心考点
人大工作要体现“四性”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四性”
培养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要注意“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