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调查“被民意”

2012-12-22 02:20朱古力
共产党员(辽宁) 2012年9期
关键词:日货国货民意

(文/朱古力)

当今,各媒体都认识到民意调查是增加互动和影响力的手段,因此热衷于对各种议题进行民意调查。很多人相信,民意调查反映民意,因此更在意民意调查的结果,而不去深究调查的科学性。其实,仅仅改变一下调查提问的顺序,就有可能改变调查结果。民意调查真的反映民意?不一定。我们先来看几个民意调查的提问。

比如:“你认为欧盟应该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限制从中国进口商品吗?”对这个提问,大部分中国网民给出的答案是“不应该”。接下来第二个提问是:“你认为中国人应该支持国货,抵制日货吗?”回答了第一个提问的网民,至少有一半人对这个提问的答案是:“不应该。”同样的两个问题颠倒一下顺序再次提问。结果显示,当“你认为中国人应该支持国货,抵制日货吗?”被首先提问时,回答“应该抵制”的网民比例大幅上升。同样的问题,不同的答案,究竟哪个才代表民意?或者说,“民意”真的能够通过问卷调查者的设计而被改变?

这可以用一种常见的心理学现象“先入为主”来解释。被调查者在接受任何一项问卷调查时,都不由自主地对调查事项产生一种情绪,其回答的第一个提问对其情绪的影响程度最大。为什么真正的“民意”有时候无法通过调查体现出来,因为调查的备选项中并没有设计反映“民意”的选项。不要以为这样的民意调查很容易被识破,其实在调查候选人选举支持度时,这样的民意调查十分常见。这透露出问卷民意调查的一个严重缺陷,那就是复杂的民意只能透过简单的ABC选项表达出来,千万种态度只能通过单纯的数据分析。民意调查问卷可以显示参与者选择“同意”“不同意”的比例,但却无法显示参与者选择的态度,是积极地支持,还是被动地同意,更无法显示参与者是在什么情势下作出如上选择的。而这后面两项,往往比“同意”选择本身,更能体现出民意。

猜你喜欢
日货国货民意
千年国货奶茶店
路上那些记忆中的国货老物件
抵制日货,韩国女性更积极
国货之光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日货的爱与恨
血拼日货图什么?
汇聚民情 畅达民意
吴芳吉:第一个用诗歌抵制日货的爱国诗人
央企高管薪水何时不再是民意问题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