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语与英语中动物谚语的对比分析

2012-12-18 02:53马晓玲阿依努儿艾合买提
昌吉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维吾尔语喻体谚语

马晓玲阿依努儿·艾合买提

(1.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2.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维吾尔语与英语中动物谚语的对比分析

马晓玲1阿依努儿·艾合买提2

(1.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2.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在维英动物谚语比较中,有些动物词语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其它动物词语,而且在两种文化中呈现明显差异,这初步说明不同的民族在动物词语使用过程中有不同的偏好,并且有的动物词语具有一些特殊的象征含义。

动物谚语;喻意;文化差异

引言

谚语是人民群众共同创作并在口头上广为流传的固定语句,是对社会、生产、生活的经验总结。谚语言简意赅,富于哲理,形象生动,含蓄隽永,为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它形式多样,内容涵盖十分广泛,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其中,有关动物的谚语更是形象、凝练,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动物与人的生活关系密切,人类在长期与动物接触的过程中逐渐熟悉了它们的外形特点、生理特点、生活习性、行为习惯及品质等特征,并将这些特点、习惯联想喻体,作为意义引申的依据。在谚语里,许多动物词语被赋予了丰富的喻义,并体现出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谚语中的有些动物词汇,在人们心目中已不单纯指称动物,而是与人类自身的某些现象和特征联系起来,产生了丰富的文化联想意义[1]。维英两种语言都有很多用动物设喻,借助动物来比喻人与事的谚语,比如两种语言中都用一些凶残的动物比喻无恶不作、贪得无厌、狡猾奸诈的人,如The fox may grow grey,but never good.(狐狸会变老,狡猾本性改不了。)多用温顺的动物比喻朴实、善良、正直的人。但是由于两个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传统、民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不同,两个民族形成了独特的动物文化,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维吾尔谚语“狗再诅咒,动不了狼的一根毫毛”,指狼勇敢坚强,这是受维吾尔先民对狼图腾崇拜的影响。而在英语谚语中,狼只是一种本性凶残的动物,并无其它引申。本文试将对维吾尔语与英语中关于动物谚语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一、维英谚语中动物喻体的数量及种类对比

本文进行统计分析的谚语书目为《4500双解英语谚语》(朱正健,2005)[2]和《维汉对照维吾尔谚语》(马俊民,2007)[3]。两本书中凡是含有动物词语的谚语,不论其是否具有象征意义,都纳入收集范围;之后将收集的动物谚语分别进行归类和数量统计。通过统计,可以看出有的动物词语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其它动物词语,一些动物词语在一种语言中使用广泛,而在另一种语言中使用数量很少,这初步说明不同的民族在动物词语使用过程中有不同的偏好,并且有的动物词语具有一些特殊的象征含义,通过对比,找出这些意义的相同或者不同之处。

表1 维英谚语中有关动物的谚语数量

表2 维英谚语中各种类别动物的数量

表1显示,维语谚语中动物喻体的谚语数量明显高于英语谚语中的动物喻体数量,而这种数量上的对比尤其明显地体现在表2中:维吾尔谚语中,家畜、猫狗宠物和昆虫的数量远远多于其在英语中的数量,比例分别为:1.75/1,1.58/1,1.84/1。这初步说明了地域文化和生产方式的差异。一个民族的物质文化,总是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英国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其工业化程度远比畜牧业发达;而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的分布地域有限,多分布于南北疆生产落后的地区,是典型的畜牧业和庭院经济,他们的生活和生产完全依赖于家畜和各种动物。其次,新疆特殊的地理地形决定了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特点,即扎根土地,依靠自然。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自然,了解自然。

此外,英国人民有相当一部分人居住在沿海地区,接触海洋类动物的几率超过新疆维吾尔族人,所以,英语中关于水族的谚语要多于维吾尔语谚语,其比例为4.1/1。

二、维英谚语中各个动物喻体的种类对比

通过表1和表2统计,可以明显看出有的动物词语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其它词语,初步说明不同的民族在动物词语使用过程中有不同的偏好,并且有些动物词语具有特殊的象征含义。下面就具体的动物喻体做一比较:

表3 维英谚语中各个动物喻体的数量

动物类别 动物喻体名称维语动物喻体数量 %英语动物喻体数量 % 12 33 3 10 16 12 10野生动物狐狸狼狮子老虎豹子熊兔子猿猴猴子大象老鼠刺猬0620131 2.5 6.8 0.6 2.08 0 1.25 0.4 0 0.2 0.6 2.5 0.2 33443211 4.62 3.46 2.89 0.86 0.86 1.156 1.156 0.86 0.57 0.289 2.89戴胜鸟斑鸠石鸡乌鸦天鹅鸭子21 3241 0.6 0.4 0.8 2.2 0.6 1.25 0.2 0 000禽鸟鹅鸡鸽子13612 50 00 00051181老鹰兀鹫孔雀猫头鹰麻雀百灵鸟夜莺1.25 406000730 399010 00070 000 1.4 0.6 0 1.44 0.289 0.289 2.31 2.89 0.57 1.156 0.289 0.289 0.86 0.289 1.156 0.289昆虫蜜蜂跳蚤苍蝇蝴蝶蝎子瓢虫0.6 1.8 1.8 0 0.2 2.02 0.289 1.156 0.289 0.289 0.289鱼024113141 714111 2水族螃蟹牡蛎青蛙乌龟0 000 1.4 0 22221 6.35 0.57 0.57 0.57 0.289

通过表3可以看出英语民族和维吾尔族对各种动物方面的喜好和依赖。在家畜类,维谚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动物喻体依次为马、驴、羊、牛和骆驼,而在英谚中为马、牛、驴和绵羊;在猫狗宠物类,维谚中狗的条目远远多于英谚,比例为1.6/1;在野生动物类,维英谚语在以下动物谚语条目上有显著差异:狼、狮子和老虎,其比例分别为2.75/ 1,1/3.3和3.3/1;维谚中的禽鸟类要多于英语谚语;而英语谚语中关于水族的动物种类要多于维吾尔谚语。

三、维英谚语中所体现的文化差异

(一)自然环境影响

维吾尔族的经济模式长期以来一直是以庭院经济为主,所以对于家畜的习性他们了如指掌。马、牛、羊和驴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所以自古以来,维英两个民族对这些动物的认识无论是从其形象或是本质都有一致性。但是,骆驼和绵羊不管是数量还是其隐含意义都有显著差异。

在维吾尔语中关于骆驼的谚语条数为22,所占比例为4.5%,而在英语中出现3次,占0.86%。“骆驼”——“沙漠之舟”,在古代维吾尔族的生活、交通、贸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假如当时没有骆驼,那么沙漠、戈壁滩就成为人们不可跨越的障碍。在过去,维吾尔族人的生活、交通、贸易,无一不依靠骆驼。

骆驼对维吾尔族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动物。因此,“骆驼”在维吾尔语中产生了非常丰富的引伸义、比喻义、象征义。由于其高大的身躯和傲然的姿态,骆驼在维谚中常常代表官员或者有权势的人。比如“骆驼有多大,鞍疮就有多大”,形容大户人家家大业大,收入多支出多,操心的事也多。“骆驼身子抖一抖,十头毛驴驮不走”,比喻有钱人家发一次善心,可以救济很多穷人。“骆驼踩毁田无人过问,鸡抖抖翅膀议论纷纷”,是说官员沉浸在花天酒地的生活习以为常,老百姓稍有过失就不放过。但骆驼恰恰也是因为高大的身躯,还与笨手笨脚联系在了一起,“骆驼跳舞,踩坏了七畦胡萝卜”,“与其有骆驼般的个头,不如有纽扣般的智慧”。对工业发展的英国人民来讲,骆驼相对其它牲畜较为陌生,因此英语谚语中关于骆驼的谚语数量很少,意义也仅止于庞大,如“The last straw breaks the camel’s back.”(最后一根稻草压断骆驼脊梁。)“Strain at a gnat and swallow a camel.”只见蚊子不见骆驼,意指拘小而疏大。

而绵羊在英谚中还有另外的意思,“black sheep”指害群之马。十五、十六世纪,英国、尼德兰(荷兰)等国的毛织业很繁荣,羊毛需求量激增,养羊成了很赚钱的行当。英国的地主纷纷把自己的土地和公共的土地用篱笆圈起来放牧羊群,并强行圈占农民的土地,农民丧失了赖以养家活口的土地,扶老携幼,向着陌生的地方去流浪。这就是英国资本主义血腥发家史上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所以,英语谚语It is a small flock that has not a black sheep.意指害群之马处处有。相应的,山羊却没有引申意义,在英语谚语中只出现一次:The goat must browse where he is tied.羊儿拴到哪儿,草儿吃到哪,意指随遇而安;而在维谚中,山羊的条目出现16次,如:山羊的羊绒剪不完,烟鬼的幻想没有边;山羊愁的是命,屠夫要的是油。与绵羊一样,山羊只是作为饲养的家畜用于致富或食用。

禽鸟类谚语在维吾尔语中的数量远远大于英语中的数量,其比例为1.62/1。除了鸡和鹅在英谚中的比例稍高之外,戴胜鸟、斑鸠和石鸡等在英谚中零出现。

而昆虫类谚语在维英谚语中的比例为1.84/ 1,在维谚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物种上面:跳蚤、蛇和苍蝇。这些物种也以讲道理的方式出现在英谚中,如The tongue is more venomous than a serpent’s sting.(人言之毒,毒过毒蛇咬。)但是维谚却给人忍俊不禁的感觉,如:跳蚤般大的过失显得像骆驼一样大;蛇不说自己身子歪,而说路不直;白天爬行的蛇寿命短,夜里游荡的男子命不长。透过这些谚语,我们不难看出维吾尔族人民贴近生活、贴近自然的幽默感。

而水族类谚语中,除了青蛙(两栖类),维吾尔谚语中没有关于鱼、螃蟹、牡蛎和乌龟的条目,这正符合了维吾尔族人居住的环境。在维吾尔族聚居的新疆地区,气候干燥,其中大部分是戈壁、沙漠和沙漠化土地。以上提及的水族类在新疆罕见,因此,这些动物在维吾尔语中是一种单纯的语言符号,没有引起人们的其它联想,维吾尔语中也没有关于这些动物的谚语。而英国由于是个海洋国家,这些水族在当地非常普遍,因此有许多关于这方面的引申,如:Fish begins to stink at the head.(鱼腐头先臭。)Daughters and dead fish are not keeping wares.(死鱼不可存,女大不可留。)Venture a small fish to catch a great one.(舍小鱼求钓到大鱼。)所有这些谚语都反映了鱼类的特点及其所喻示的人和事。

(二)传统习俗影响

在维英谚语中,狗不管是在数量还是形象上差异都比较大,比例为1.63/1。在西方人价值观中,狗是很普通的家庭动物,它一般被人认为是友好、可爱、忠诚的象征。而且狗也常常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人。英语谚语中说:Better be the head of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宁为狗头,不为狮尾。If the old dog bark,he gives counsel.老狗叫是忠告,即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You canno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老狗练不了新把戏。There is life in the old dog yet.老当益壮。而在维谚中狗多数情况下是作为负面形象出现的,狗是低贱、贪婪、卑鄙的人的象征。如“跟狗交朋友,棍子别离手”;“狗若知耻,不啃靴底”;“骨头打狗狗不叫”,比喻给贪心不足的人一点小恩惠,他就会闭住嘴巴,不乱叫;“离家的狗总是夹着尾巴”;“宁养一只狼,不养十条狗”。

在野生动物类,维吾尔语中关于狼和老虎的谚语条目明显高于英语谚语,其比例分别为2.75/ 1和3.3/1;而关于狮子的谚语,英语又多于维吾尔语,比例为3.3/1。这其中都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原因。

狼常代表坏人、敌人或可怕的人,具有凶残、邪恶之义。但在维吾尔谚语中狼有时也代表强者和有志气的人,具有双重的象征意义。

“狗再诅咒动不了狼的一根毫毛”,指耍阴谋诡计的小人奈何不了正气凛然的好人;“宁养一只狼,不养十条狗”,比喻与其养活十个不中用的草包,不如养活一个顶用的人;狼找到食物与同类共享,乌鸦有了食物自己独吞。

以狼比喻正面事物,这与古代游牧时期维吾尔先民的狼图腾崇拜有关。“《突厥语大词典》中记载‘男子的勇敢被比作狼。’《突厥语大词典》中还记载:维吾尔人喜欢收藏狼的拐骨作‘伴侣’,这个习俗在维吾尔族民间中流传至今”。[4]后来伴随着生产方式的转变与伊斯兰文化的冲击,狼逐渐失去了图腾的地位,代之而起的狼则象征着凶恶与残暴。

维谚中的虎也是正面形象,象征着勇敢者与志向远大的人,比如“与其像绵羊活千年,不如像老虎活一年。”,比喻要堂堂正正做人,不要苟且偷生;“老虎不走回头路,好汉说话不改口”,是说一言九鼎,言之有信;“见到真的,假的逃走;见到老虎,猎狗逃走”,说明有真善美存在的地方,假恶丑无处容身。

而对西方人来说,狮子是百兽之王,狮子勇猛凶悍,是欧洲贵族纹章上最常见的动物图案,这是古代尚武精神的体现。经历了近千年的变迁,今天英国国徽上的狮子早已与英国是否出产狮子没有关系了。Destroy the lion while he is yet but a wheep.(杀狮应在幼小时)The lion’s skin is never cheap.(狮皮从不贱)An army of stags led by a lion would be more formidable than one of lions led by a stag.(一只狮子率领的一群鹿比一只鹿率领的一群狮子更难对付。)指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三)宗教影响

“猪”谚条目在维吾尔语中出现很少,这与宗教禁忌有关,是心理排斥在语言选择上的直接反映,意指肮脏与不洁。在英谚中没有这样的禁忌,Pigs see the wind.风要到,猪知晓。但是猪代表着懒惰与无知,What can you expect from a hog but a grunt.猪除了哼哼外你还能从它那儿期望什么。

15世纪伊斯兰教在维吾尔族地区占据统治地位后,伊斯兰教对维吾尔族的经济生活、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生活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动物谚语“麻雀钻墙洞,毛拉钻钱眼”;“猫吃不上肉说自己封了斋”;“阿吉去朝觐,毛驴也风光”;“毛驴的肉禁止食用,毛驴的力气可以利用”;“毛拉念着吃,乌鸦啄着吃”;“疯子不敬胡大,野狗不管污秽”。在以上的动物谚语中“毛拉”、“封斋”、“阿吉”、“胡大”等术语,以及禁食驴肉都是宗教信仰在语言中的体现。

四、总结

从以上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维英谚语中的动物形象寓意在总体上具有一致性,这说明了操维英两种不同语言的人对动物有大致相同的感受,如马、牛、羊、驴;但是某些动物又有其特殊性,如维谚中的“沙漠之洲”——骆驼,维吾尔先民图腾崇拜的狼;英语谚语中象征勇敢与高贵身份的狮子,视之为友的狗,还有丰富的水族类物种。这一切与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着眼点有关,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地理环境、经济生活、思维方式、宗教信仰以及审美观念等方面的不同[5]。

其次,身边常见的动物形象被维吾尔人信手拈来,作为语言材料加以利用,使谚语更加贴近生活,生动活泼,如“父亲像蚂蚁一样积攒,子女像鸡群一样抛撒”、“要学蚂蚁的腿,莫学麻雀的嘴”、“麻雀学乌鸦走路,劈伤了自己的胯裆”、“蛇洞直溜溜,蛇身歪扭扭”等,透过谚语我们似乎感受到一个活灵活现的动物世界。

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谚语。这些来自社会实践,来自生产生活而且又不断丰富发展的动物谚语是劳动人民长期的文化积淀,是他们从劳动创造中提炼出来的思想精华。体会它们,能滋养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而深刻理解它们之间的微妙关系,对于促进维英文化交流,克服语言交际障碍大有益处。

[1]热孜万古丽.汉语与维吾尔语谚语动物喻体对比研究[J].民族翻译,2009,73(4).

[2]朱正健.4500双解英语谚语[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马俊民.维汉对照维吾尔谚语[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

[4]张红雨.汉维谚语对比[D].重庆:西南大学,2010.

[5]卡依沙尔·艾合买提.汉、维动物词语文化内涵差异探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H313.3

A

1671-6469(2012)04-0062-06

2012-05-25

2010年新疆师范大学校级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XJNU1008);2010年教育部规划课题项目(CMA100183)

马晓玲(1977-),女,回族,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

猜你喜欢
维吾尔语喻体谚语
说说谚语
统计与规则相结合的维吾尔语人名识别方法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维吾尔语话题的韵律表现
从喻体选择对比哈萨克语和汉语比喻的民族差异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喜马拉雅
谚语趣画(一)
现代维吾尔语中“-0wat-”的进行体特征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