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唤醒”伴随作文教学的始终

2012-12-18 12:48陆秀萍
克拉玛依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唤醒言说作文

陆秀萍

(乌鲁木齐市第三十六中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①作文教学更应如此。作文教学唤醒的是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与热爱,唤醒的是学生想自我表达和与人对话的欲望,唤醒的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唤醒的是学生自我表现的需要,唤醒的是学生的读者意识。每个学生身上都有沉睡的写作潜能,这就需要老师用各种方法去唤醒这种潜能,不断地为学生的习作增加原动力,去点燃、维持、激励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进入一个积极的写作状态。

一、唤醒学生言说的欲望

叶圣陶指出:“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我们不该把作文“看作一件特殊的事情,犹如说话,本来不是一件特殊的事情。”这深刻地道出了作文的本质。叶圣陶还说:“作文是应付实际需要的一件事情,犹如读书、学算一样。”而绝不是“无所谓的玩意儿”和“无中生有的文字把戏”②。而老师在课堂上不顾学生的需要硬生生出个作文题让学生来写,学生自然无话可说,那么唤醒学生言说的欲望,让学生有话可说,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就显得很重要。

我们想要唤醒学生言说的欲望必须要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写作兴趣、思维方式、语言和生活积累有一个了解,然后根据这些拟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是老师命题,学生写作。有的作文题学生还有话可说,但有的作文题却远离学生生活,学生无话可说,只好无病呻吟,时间久了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影响到学生的做人品质。《新课程标准》规定:为初中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初中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和有创意地表达[1]。因此我们大力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尝试让学生来命题,把作文命题命到学生的心坎上,那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会大为提高。

唤醒学生言说的欲望还必须重视学生平时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积累、语言积累。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能认清生活积累与作文的关系,启发学生去关注生活,挖掘生活素材,让学生从单一的课堂中走出来,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并且善于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发现美,感受美,再现美。艺术来源于生活,很多作家的作品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同样,初中生的写作素材就在现实生活中,就在他们身边。可大多数学生缺乏捕捉利用生活资源、整合生活素材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引导学生整合生活素材,对大千世界形成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样才能为作文引来无穷无尽的源头活水。

抓住每个学生天生具有言说的欲望这一特点,我们平时可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心理日记,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的需要。学生在伤心、难过、委屈、遇到挫折困难时喜欢用笔倾泻自己的情感。教师也可以抓住或创造适当的时机让学生有言说的欲望,例如一次学生在初三复习极度疲惫时,提出玩真心话大冒险的游戏,我想了一下,便欣然同意,于是学生立刻精神抖擞,关上灯,拉了窗帘,接二连三地坦露心声,讲真心话的学生静静地倾诉着,听的学生饶有兴趣地享受着,这一刻我觉得学生完全没有芥蒂,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自由、那么真诚。我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写作时机,于是在课后要求大家写一次随笔,可以叙述你还没来得及倾诉的事,抒发这一刻自己的心情或描写这一刻的场景,写一个有关少男少女在青葱岁月的故事,当学生有真实的情感体验、真实的感受和感兴趣的话题时,灵感喷薄而出,一发而不可收,学生写出了许多充满真情实感的美文。

二、唤醒学生自我表现的需要

作文是学生自我表现的需要,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学生一直以来对作文不感兴趣,是因为应试教育背离了人对作文的实际需求,背离了作文是为自己建构家园这一意义。要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要实现自我价值必须通过作文,作文应该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作文使人成为有存在价值的人,使人有了精神家园。在这个精神家园里学生可以表现最真实的自我,可以尽情地倾诉,淋漓地宣泄,任意地表现,纵情地释放。把作文当做自己的精神家园,让自己的心灵有一个栖居之地。作文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快乐或忧愁、得意或失意,这一切都需要找个释放的空间,作文无疑是最好的容器,它见证了学生的成长并助推了学生的发展。当作文成为学生宣泄和自我表现的最佳方式时,成为他们表达理想信念的园地时,成为满足他们现实生活的某种需要时,作文才具有了灵性,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启示我们,人不仅有缺乏性需要还有丰富性需要。我们可以思考在五个层次的需要中,还有哪些需要未得到满足或只得到部分满足,这些将成为言语表现的动机,可以引导他们通过言说来获得满足[2]。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每个人内心里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抓住这一动机,教师可以适时利用这一点使学生感到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作文的需要。

从作文教学来看,教师必须想办法使学生产生一种不吐不快、非写出来不可的作文动机。教师首先可从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愿望。可以让学生谈谈社会对人的作文能力有哪些需要,很强的作文能力对以后的工作有何帮助等。叶圣陶关于作文教学有一段论述:“人在生活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学作文,在从前并不是人人需要,在今天却人人需要。写封信、打个报告、写个总结、起个发言稿、写一份说明书、写一篇研究论文,诸如此类,不是各行各业的人经常要做的事吗?”③

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明白作文在现实社会中的广泛用途,还可从个人生活的角度激发学生的作文欲望。让学生清楚作文是自己的生活经历、思想轨迹的真实记录,它可以捕捉住你稍纵即逝的灵感。只要学生有了强烈的作文动机,作文教学就有了成功的基础。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仍然要强调作文的实用性,强调作文还可以成为人类生存的有力工具。只有让学生深切地认识到生活中时时处处离不开作文,作文可以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的写作动机就会被激发出来。

三、唤醒学生的读者意识

唤起并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使他们愿意写作,喜欢写作,写出真情实感,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第一,在写作训练中,让学生经常面对不同的读者,这个读者可以是真实或者假想的读者,学生在写作中有进行倾诉与交流的对象。面对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读者,学生采用的表达方式、说话的语气也就不同[4]。为学生创造读者群无疑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学生“为什么写”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写作热情。第二,学生写完作文后以第一读者的身份,从读者的角度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判、修改,然后给第二、第三读者阅读。让自己的作品有更多的读者,学生会提高对自身作文的关注度,培养作品意识。第三,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培养读者意识。如初一时可以让学生写观察日记,让学生将当天发生的、觉得最特别的事情记录下来,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要觉得印象深刻的,就把它记录下来,并且把写好的观察日记念给家长听,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树立读者意识,学生的观察日记要写清楚,写生动,让家长明白,让家长乐听。初二时可以让学生定期出手抄报,自己设计版面、设计栏目并自行创作,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手抄报展览,让自己的同学、老师、父母甚至全校的学生、老师成为自己的读者,势必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初三时学生思想相对成熟,可以让学生写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引导学生定书名,写序言,定主题,定章节。一开始我是这样引导他们的:初三是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你可能深切地体会到中考的压力、学习的辛苦、朋友真挚的友谊、老师真心的付出、父母热切的期盼与焦虑,每天把这些点点滴滴记录下来,用它来见证你这段奋斗的岁月,一学期以后这就是属于自己的一本书,我们将这本书打印出来留给自己珍藏或赠送给你的老师,让这本书见证你的努力。很快那些名为《初三,那一年》、《小奋斗历险记》、《聆听》、《加菲猫的故事》、《起跑线与终点线》、《十五岁的天空》的书就交上来了。为了激励学生,每天一有时间我就在全班展读学生的作品,学生享受着倾诉的快乐、交流的喜悦、被欣赏的惊喜。就这样一天天、一周周、一月月地坚持,一学期下来,学生第一本书的雏形就有了。这个过程中有些学生写传记,有些写小说,有些写随想,各种各样形式的文章应运而生,定期展读,评比,展览,随着第一本书的读者群不断扩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刚开始写作时学生可能无从着手,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为学生领路,让学生懂得该如何入手。

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该是对学生的唤醒和鼓舞。作文教学中的“唤醒”是孩子茫茫学海航程中的指明灯,大教育家赞科夫说过:“让他们思考,树立学生自己去探索真理的志向,让他完成复杂的任务——这一切都会产生强烈的稳定的内因。”④这内部诱因其实就是自己获得成功带来的智慧、能力、情感、信念、精神、意志等全面素质的提升和超越。

作文教学要注重写作主体驱动力的激发,唤醒学生沉睡的写作潜能。写作中让“唤醒”伴随作文教学的始终,唤醒的不仅是学生对作文的激情与热情、言说的欲望、对生活的情感体验、自我实现的需要,更多的是语文老师对祖国语言文字始终不渝的爱和真实而毫不做作的写作热情。

注释:

①④赵国忠.教师最需要什么——中外教育家给教师最有价值的建议[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②③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4]周国平.读者意识与写作教学[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2).

猜你喜欢
唤醒言说作文
阿来《云中记》的死亡言说及其反思
“行走”与“再现”——论梅卓散文的言说姿态和藏族风情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唤醒”泉城
天天正能量:当公益以“唤醒”为目标
言说他者还是言说自我——从波伏瓦在中国译介中的一场论争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