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勇军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磁共振 湖南郴州 423000)
超声作为一项检查胎儿发育状况的项目,在评价胎儿生长发育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并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但基于超声自身的局限性,其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或者畸形等评价仍存在不足之处。磁共振影像以其的组织分辨率高以及无放射性伤害等优势,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采用磁共振影像有效检查正常胎儿在子宫中的生长发育状况,清楚显示胎儿的解剖结构,检查效果优于超声。近年来,人们越加重视磁共振影像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就2007年8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接受胎儿检查的40例孕妇进行回顾分析,对磁共振成像在胎儿检查中的临床应用加以探讨[2]。具体情况如下。
选取自2007年8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接受胎儿检查的4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年龄均在22~3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岁,孕周为26~36周。所有孕妇患者均自愿接受磁共振成像的检查,并在检查前主动签下磁共振成像的书面同意书。
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将这40例孕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利用GE1.5T EX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选择8通道相控阵体部表面线圈收集信号。让孕妇患者体位呈仰卧状态,扫描的角度根据胎儿的自然体位选取冠状、轴位及矢状,分别用SSFSE、FIESTA、FIRM、和2D MRCP进行扫描。特殊部位则根据胎儿受检的自然部位选择相应的角度。根据胎儿的形体大小确定扫描的层数,层厚为5mm层间隔0.5m,层数是10~18层。扫描的时间为10~24s,所有孕妇均屏气1次后完成一系列检查。对于情绪较为紧张的孕妇。对照组采用超声影像为孕妇进行检查,观察2组的检查效果,分析其原因。
图1
图2
图3
图4
通过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进行检查,采用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其检查效果相对优于超声检查组。磁共振成像的图像范围较广、分辨率高,能清晰显示胎儿的全部器官,清楚分辨胎儿脑组织的白质、皮质及脑室等结构(图1),并对胎儿的肺部(图2)、大血管以及心脏(图3)等功能全面显示[3]。此外,磁共振影像也能较好诊断出人体肝胆脾的基本情况,对于肾盂以及双侧肾脏的显示良好(图4),清楚显示膀胱以及男性的睾丸,对肠管的显示清晰可见。磁共振成像能显示出胎儿的附属器官、胎盘以及脐带等,并对其进行分级评价。
随着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成像在临床医学中广泛应用,其是当代医学影像中较为先进的诊断设备。磁共振成像与其他影响设备相比,其能提供较高质量的断层像,并且还具有损性小、无试剂侵入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带来较小的损伤。19世纪80年代国外相关医学家开始研究胎儿磁共振的原理,1983年时,Smith先生最先利用磁共振成像检查胎儿在孕妇宫内的情况。但受限于当时的技术,以及受到收集时间及胎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磁共振成像的图像质量效果不佳。磁共振成像只能检查出子宫、脐带及胎盘的情况,却难以显示出胎儿的具体结构。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影像的扫描时间相对缩短,基本消除胎动造成的假象。在本次研究中,加强控制磁共振影像的扫描时间在10~24s之内,孕妇屏气1次后完成所有检查[4]。在本次研究中,利用磁共振影像对自2007年8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接受胎儿检查的40例孕妇进行检查后,结果显示,磁共振影像基本能较好显示胎儿的具体结构,尤其是能诊断出超声无法检出的胎儿大脑发育情况的早期诊断。
超声在检查胎儿的生长发育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尤其是血流多普勒的检查,有效提高胎儿的诊断水平。B超主要根据胎儿的双顶径、头围、腹围以及股骨长度等进行估计胎儿的质量,但其对胎儿的诊断还存在一定缺陷。超声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及疾病等诊断仅有提示作用,无法得出肯定结论。与此同时,超声波无法穿过骨骼以及含气器官,此类组织阻碍其后面的器官及组织成像,严重影响胎儿骨骼的超声诊断效果。超声的分辨率较差,尤其在诊断颅内组织的过程中,难以做出细微的判断。磁共振影像对扫描厚度、骨骼以及含气器官的敏感性较小,能清晰显示出子宫胎儿的全部器官,磁共振影像的图像范围较广并且清晰度较好,能清楚显示胎儿的解剖关系。磁共振影像的分辨率较高,能清晰分辨胎儿脑组织的白质、皮质、以及脑室等部位,并全面显示胎儿的肺部、大血管以及心脏等功能。此外,磁共振影像也能较好诊断出人体肝胆脾的基本情况,对于肾盂以及双侧肾脏的显示良好,清楚显示膀胱以及男性的睾丸,对肠管的显示清晰可见。能显示出胎儿的附属器官、胎盘以及脐带等,并对其进行分级评价。曾有人采用磁共振影像对胎儿羊水量的显示进行研究。磁共振影像能清楚显示胎盘的分级与位置,对胎盘和子宫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清晰显示。由于磁共振影像能清晰显示孕妇骨盆及骨质的图像,精确测量孕妇的骨盆,因此,可用其测量孕妇骨盆的各径线。
自引入超声到产科检查后,被视为胎儿检查的标准方法,在临床医学中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胚胎或者胎儿的超声检查,其安全性仍存有争议,各种文献报道不同。超声生物学的效应和剂量存在密切联系,超声照射的时间越久,其声音的强度越高,其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就越大。磁共振影像技术的基本原理证明磁共振技术与CT检查接受的放射线不同。当前,胎儿磁共振检查的主要原因是受到胎儿早中期因素的影响,包括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发育影响。相关临床报道,目前尚未有实时的证据说明磁场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美国磁共振委员会认为,当其它非放射性检查方法不合理时,可采用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美国药品管理局认为,磁共振成像检查的有效性、安全性尚未得到完全证实,因此,在检查之前应取得孕妇的签字同意。相关医学者认为,在孕妇妊娠的前3个月,处于正常发育的胎儿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损害,应减少在此期间采用磁共振成像进行检查[5]。总而言之,随着磁共振技术的不断进步,胎儿的磁共振检查必将成为和超声检查相互补充的重要途径之一。磁共振在检查胎儿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应加强认识并了解磁共振影像的优缺点,逐步改善磁共振成像仪器的不足之处,从而促进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广泛应用,磁共振影像在胎儿的诊断及检查中发挥重要价值,是孕妇产前超声诊断的补充。当超声检查无法诊断并明确胎儿的病变范围及程度时,需要通过磁共振成像加以检查,以有效显示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相信随着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成像将会在临床医学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1] 杜焱.对胎儿进行磁共振检查的优化扫描方法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2010(18).
[2] 李金锋,王永昊,吴南洲,等.磁共振胎儿中枢神经系统成像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0(4).
[3] 蔡萍,王健,巫北海.产前胎儿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11).
[4] 赵连新,王光彬.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12).
[5] 李建华,洪向丽,郁凯明.磁共振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