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国生 杜雪英
(江西九江学院附属医院 江西九江 332000)
颈性晕又称为“椎动脉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系列症状,常见为头痛头晕和视觉障碍等,作者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其进行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病人34例,男28例,女6例,年龄为42~76岁。均无伴发重要心、肺、肝等器官疾病,门诊病人,发病后3~6个月就诊。临床表现和检查均支持本病诊断。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Ⅰ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共20例;Ⅱ组采用一般疗法,共14例。2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比较无明显差异。
1.2.1 星状神经节阻滞采用气管旁接近法[1]穿刺成功后注入1%利多卡因8~10mL,内加维生素B12500ug。观察阻滞成功的标志为注药侧出现霍纳氏综合征,表现为瞳孔缩小,眼睑下垂,脸结膜充血等,行患侧阻滞,隔日1次,5次1个疗程,2个疗程间隔5d,共3个疗程。
1.2.2 一般综合疗法 采用红外线疗法,每次30min,每日1次,10~20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并口服眩晕停片,每日3次。
临床治愈:眩晕、头痛等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随访无复发;好转:眩晕、头痛等症明显减轻,不影响工作和生活,随访偶有加重发作;无效:眩晕、头痛等症状无改善或稍减轻,随访期间明有发作,影响生活和工作。
2组总有效率应用统计学t检验处理,P<0.05差异明显。
颈性眩晕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与生活。颈椎或软组织病变引起的颈椎不稳定是发生颈性眩晕的重要始发因素[2]。由于颈部外伤、劳损及某种先天性发育异常,使颈椎和软组织发生损害,颈部力学稳定结构受到破坏,从而对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构成刺激,激惹颈交感神经而使椎动脉血管收缩,亦可以是椎枕肌劳损,在头上、下斜肌,头后大、小直肌所构成的枕下三角内,有椎动脉走行。一旦上述肌肉痉挛,则可刺激椎动脉而收缩。椎动脉收缩的结果造成脑组织前庭迷路缺血而产生眩晕。
表1 颈性眩晕2种不同治疗方法效果比较
星状神经节是由颈下交感神经节和第一胸交感神经节整合而成。星状神经节阻滞后最主要的生理效应是其支配区域血流量增加,循环改善[3]。同时严相默教授亦认为: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改善脑血管痉挛,改善脑血流量,调节脑血管运动神经功能,安定、强化植物神经功能[4]。因此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改善头面疼痛、眩晕的发生,使症状缓解或消失。临床观察表明,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好于一般传统治疗方法,与上述观点相符。至于远期疗效,笔者认为由于局部血流改善,阻断了致颈性眩晕因素的恶性循环,同时在局部产生了侧枝循环,从而使脑组织的血流得到长期改善达到治愈的目的。
[1] 李钟廉.临床疼痛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 94:1 98.
[2] 李天华.手法治疗颈椎性头昏头痛症46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7,516:27~28.
[3] 刘小立.牛爱清.星状神经节阻滞[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 94:1.
[4] 严相默.疼痛临床中不定陈诉诊治进展[J].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1990,1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