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高效培训的设计—以省培计划为例

2012-12-13 08:34张西宁谢百治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2年6期
关键词:参训培训信息技术

张西宁,谢百治

1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工程学院,陕西 渭南 714000;2第四军医大学教育技术中心,西安 710032

2011年渭南师范学院获得“省培计划—校本研修骨干引领者省级培训项目”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研修培训的任务。此次研修班学生为全省高中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及教研组组长共38人,培训期为10天。

为了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效果,我们针对陕西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作了全面的调查分析。主要调查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各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软硬件情况、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教学理念、学生学习状态及对教学内容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认可度、该课程学习对其他课程的支持作用等方面;②对信息技术教师有关课程实施、课程未来发展等方面的深层次了解,主要问题有信息技术教师的常规职责与核心职责、一般能力与核心能力、科研能力与专业发展,了解学生信息技术需求与满足学生信息技术需求及对自身定位方面的内容,对培训方式的需求等。

1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情况调查与分析

该调查是在我们长期对渭南地区一些中学有一定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对象为全省38名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及教研组组长,覆盖陕南、陕北、关中30多个市县的高中。针对调查内容,以问卷和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8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第一方面的内容,所有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软硬件条件基本上都能够满足教学所需;课时安排86%的学校为每周1节课,14%学校为每两周1节课;教学内容的主讲必修模块,只有10%的学校开设了拓展或选修内容,具体内容各教师则会根据自己特长选择;教学方式中96%的学校以理论讲授+上机实践形式进行,但82%的教师表示上机效果难以保证;教师教学理念和学习状态方面,多数教师认为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理念,因为从领导到学生没有人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理论上讲,实施新课改后该课程对学生学习其他的课程应该有一定的、甚至很大的支持作用,但实际上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教师很少用,或者根本没有用过,教师更习惯传统的教授方式,95%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可有可无。可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只有6%的中学,由于领导比较重视,对学生要求相对严格,安排的课时基本上能够满足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可见,领导重视与否,对于该课程的实施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第二方面的内容:

图1 信息技术教师的一般职责

①信息技术教师的一般职责与核心职责。一般职责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参训教师100%认为信息技术教师的常规工作是组织学校信息化教学工作、管理学校网站、对学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帮助其他教师设计开发教学课件、维护各种与电有关的设备等多种“打杂”的工作。尽管有些教师因为他们担任信息技术组长并不承担信息技术教学任务,但96%的参训教师认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核心职责应该是承担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现实中情况恰恰相反,调查中有位教师戏称,他们在学校里“除了电灯以外,其他与电有关的东西全都要管”,这也说明了信息技术教师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用来研究教学本身。可以看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工作范围广、任务重、工作琐碎,这些仍然是阻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②一般能力与核心能力。参训教师一致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适应目前中学对他们的要求,应具备“打杂”和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所需的一般能力。但核心能力应该是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能力,这也与他们认为的核心职责相吻合。通过访谈得知,教师对于教学设计的培训需求最高,另外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教法学法的培训也有较高需求(均超过90%)。

③科研能力与专业发展。82%的信息技术教师普遍具有进行科研活动的强烈愿望,但相应的科研知识与技能不足,也缺乏应有的支持,专业发展后劲不足。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关注科研能力的教师也在不断增多,科研能力已逐渐为大家所关注。

④了解学生信息技术需求与满足学生信息技术需求及对自身定位方面。93%的教师认为对信息技术课程存在领导不重视、学生没兴趣、教材不统一、内容模块多等问题。因为没有像语文、数学学科一样的专门教学设计方案参考,教师也不明白该课程应该重点教什么、怎么教,教学随意性太大,对当代中学生的信息技术需求了解太少,有53%的教师将自己定位为打杂的,处于对现实无奈的状态。至于该课程对于学生发展的影响方面,67%的教师坦言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学科内容本身,对于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未来发展考虑较少。

2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校本研修骨干引领者高效培训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为了确保培训效果的高效性,该次培训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展开:培训前的需求分析、培训中的实施措施、培训后的考核与反馈。

2.1 培训前的需求分析:点、面结合

为了增强该次培训的针对性,全面准确掌握信息,我们将点(渭南地区)和面(陕西省)两个不同侧面的调查结合起来,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及教师的培训需求作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基于我们多年来服务基础教育的经验,在开展培训之前,我们选取了渭南市一所重点高中,对其信息技术课程的具体实施情况和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查;在参训教师入班之后,正式培训之前,又对所有参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基本上摸清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状况及教师对自身的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调整和确定了之前设计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为实施教师高效培训做了良好的前期铺垫工作。

2.2 培训中的实施措施

培训内容的设置与培训方式的选择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培训效果。以往的培训往往存在内容狭窄,不能联系实际,培训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1],过于注重技术,忽视设计和评价[2]等问题。因此,该次培训力求克服以上问题,精选培训内容、优化培训形式、重视培训评价,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2.2.1 培训内容:需要+特色 结合调查,理论方面抛弃了信息技术教师普遍了解的内容,如学习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基础、教学媒体理论与技术等知识的讲授。取而代之的是教师们迫切需要的是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世界各国信息技术教育概况、信息技术教学与教师发展等内容。技术方面不再介绍基本的PS、Flash基本操作,以信息技术作品[3]说话,另外还增加了我们特色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思维教育[4]和人文教育。

2.2.2 培训形式:问题解决+混合学习+思维专家全程跟踪 培训围绕“校本研修”,确立了“提出问题—合作研讨—解决问题”的培训思路,鼓励参训教师提出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利用集体讨论、合作研究、确定问题解决方案,使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得到解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强调用信息技术作品说话,以嵌入式培训思想为指导,把学习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中。在培训中加强混合式学习[5]模式的应用,即在网络资源的支持下,将参训教师的课堂培训学习和网络学习、回到工作岗位后的学习和问题解决需要与培训结合起来。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有一名研究技术-艺术思维的专家全程跟踪,以多种方式指导参训教师构建技术-艺术思维方式。

具体以专题研讨与经典案例分析、集中辅导和自主学习等活动为基本形式,分为5个环节实施:专题讲座与专题研讨、实地考察与教学观摩、经典案例分析与教学研讨、课堂讨论与QQ群讨论、信息技术作品设计与参训教师技能展示相结合,多种教学方式相互交叉相互影响。

①专题讲座与专题研讨。针对专题讲座,一是请教育学和教育技术专家、骨干教师等开设,解决参训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备课、上课、评课等方面存在的困惑,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使参训教师系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所需要的全面知识,以解决日常工作中多方面的需求。二是请相关专家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思维教育和人文教育、用信息技术作品说话等方面的培训,帮助参训教师逐步形成该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专题研讨以参训教师日常教学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为主。聘请师德高尚、理论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加强对教学实践活动各环节的指导,重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针对新技术的使用,具体的技术操作只作简要介绍,重点放在将新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培养上,促进了参训教师教学核心能力的不断提高。

②实地考察与教学观摩。带领参训教师实地考察渭南市重点高中的信息化环境建设。通过对基础设施及环境的考察,深入了解各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情况及进展,通过组织参训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信息技术公开课和信息技术与高考科目整合的课程,一方面提高参加培训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学习意识,使参训教师深刻了解差距进而通过自身努力缩小差距;另一方面使学生拓展思路,树立信息技术为其他学科服务[6]的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增强自己的学科教学能力和高效为其他学科服务的能力。

③经典案例分析与教学研讨。在专家授课、教学观摩以及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组织参训教师对经典案例进行分析、研讨,构建以小组为单位,以实际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核心,以参训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研讨模式,不仅促进了专家与参训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增强了参训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协作。通过指导教师组织大家分析研究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典型案例,组织参训教师发现问题,提取关键因素,确定研究课题,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撰写研究报告,作品汇报,进一步提高了参训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制作信息技术作品的能力。

④课堂讨论与QQ群讨论。培训一开始就建立了包含所有参训教师和专家在内的QQ群,方便参训教师之间、参训教师与培训专家之间的沟通交流。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强调必须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鼓励其积极参与。在培训期间适当组织参训教师讨论,通过组内讨论与组间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彼此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开阔视野和思路。对于在课堂讨论中未能深入进行或者参训教师发现的其他问题,可以在QQ群论坛中进行,极大地拓展了讨论的广度和深度,为参训教师之间及参训教师和培训专家之间的持续合作提供了平台。

⑤信息技术作品与教师技能展示。考虑到信息技术的特殊性,该次培训以信息技术作品贯穿全程。培训中专家要用信息作品授课,一个阶段培训结束后,要求学生结合培训内容创作各种类型的信息技术作品,其中包括教学设计作品、课件作品、论文作品、图像作品、教学绘画作品等。之后进行小组研讨,再将每次教学研讨的信息技术作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中汇报展示,对于优秀作品请参训教师现场展示其创作技能,注重过程的评价。在培训结束前,以小组为单位做最后的展示,汇报学习成果。

2.3 培训后的考核与反馈:作品评价+思维评价

考核与评价对于保证培训效果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严格的考核机制能准确了解参训教师的学习效果,通过对其上课时参与发言的情况、各类信息技术作品的创作与展示、QQ群中参与讨论的次数等进行统计,结合完成作品时参训教师汇报的思维过程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参训教师进行整体性综合性的评价考核。在培训结束后,除通过以上形式考查参训教师的学习状况外,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开展座谈的形式收集培训效果的反馈。

2.4 培训的效果:高效性+可持续性

从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的表现来看,10天培训除个别教师外,基本上所有参训教师都能积极参与培训,授课过程互动十分热烈,有85%的参训教师晚上在机房内制作信息技术作品,或和思维专家交流。培训结束后,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开展座谈的形式收集培训效果反馈。结果显示,参训教师一致认为该次培训最大的收获依次是:坚定了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信心,开阔了视野,形成了一定的技术-艺术思维,明确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方向,作品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提高了技术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等。同时,他们也希望我们能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作进一步研究,多出一些有关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作品,如教学设计方案、课件作品等,以持续地指导他们的教学,也希望能和各类专家长期保持联系。培训结束一段时间以来,参训教师和专家持续活跃在QQ群互动平台上。

3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后的建议

3.1 努力帮助信息技术教师回归教学本位

信息技术教师的核心职责是信息技术教学,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回归教学本位,潜心研究中学生的信息技术需求,研究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本身,研究信息技术的教学如何与其他各学科的结合,促进信息技术课的目标由原来的“教学生学习使用技术”向“教学生使用技术学习”[7]转变,这样才可以促进学生不仅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本身兴趣的提高,同时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要从思想上强化培训教师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对自己的学科有信心。国家教育部大力推广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说明时代、教育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强大需求。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虽然不是高考课程,但基本上每周或每两周都有至少一次课程,所以信息技术教师要抓住这宝贵的机会,不仅教学生学习使用基本的技术,更要教学生如何使用技术高效学习高考课程,为提高高考成绩做出自己的努力,这一方面落实了课程目标,另一方面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和不可或缺。要通过培训坚定教师们的信心,使其认识到只有经过这个群体这样长期的努力,才有可能改变自己目前的受冷落状态。

3.2 在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方式方面要以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能力提高为标准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访谈分析,可看出学生对教学设计的需求很高。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理论中要多一些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尽可能地结合各学科教学的需要,帮助学科教师解决一些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创造自己“被利用”[6]的条件。在教学方法方面,不管是理论类、实践类、技术操作类、还是实例类,在教学中都要体现教学的设计思想,将隐性的设计理念可视化,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元认知水平也逐步得到提高,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实际教学设计能力、运用设计策略的能力都将起到一定的指导和支持作用。

调查显示,目前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以计算机专业为主,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方面的内容,他们的特点是动手能力很强,懂得甚至精通多种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但是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具体整合以及如何有效地设计课程掌握不够。调查中有些教师反映他们帮学科教师开发的课件看着很漂亮,运行很流畅,也是切实根据教师的要求开发的,可做出来的东西教师就是不爱用,究其原因还是教学设计和整合理念体现不到位。所以,培训中理论方面的内容要以技术对课程的支持理论为主,多介绍课程整合、教学设计的典型理论,以弥补计算机出身的信息技术教师们的知识空缺。

教学方式上不能搞一刀切、满堂灌,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多数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他们是带着问题来参加培训的,所以不管是理论内容还是技术内容的教学,一定要充分调动和利用他们本身的资源。理论要以如何指导实践为主,技术要以如何增强对其他学科的支持为主,要始终坚持为他们服务的信念,帮助他们解决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甚至遇见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可能解决的办法。

3.3 采取多种途径加强高校与中学的联系,以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不可能截然分开,两者的完美衔接才能产生良性循环,打造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其中服务社会职能包含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职能。而高等师范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凭借自身的学科优势,对服务基础教育的职能尤为突出。所以,师范院校要利用自己在人才培养和科研等方面的优势,采取多种途径加强与中学的联系,以多种方式为基础教育服务。

中学教师能到高校参加培训的人数、时间极为有限,因为覆盖面小、深入程度浅、可持续性差等多方面问题造成了培训效果一定程度受到影响。所以,除了这种培训方式之外,高校应该积极需求多种方式,采取多种途径加强与中学的联系,以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可以建立专业教师进行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机制,通过听课、评课、研讨、辅导等方式,组织教师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要求教师申报基础教育研究的课题。也可以建立聘请中小学一线的优秀教师担任兼职教师的制度,促进专业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的相互学习和交流,真正落实立足师范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办学理念。在高校培训中建立的QQ群、教师博客等交流平台可以长期发挥纽带作用,作为随时随地沟通各中学之间及中学与高校之间的信息交流窗口,以打破培训等交流形式的时空限制,以更容易实现的方式促进高校对中学的有效服务。

[1]申一頔.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141

[2]张文兰,王玲.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中外比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8):271

[3]杨岗,罗维亮.论艺术—艺术作品教学[J].职教论坛,2009,(9)下:27

[4]杨岗,罗维亮.技术-艺术思维[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0:18

[5]黄荣怀,马丁,郑兰琴,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14

[6]罗维亮,杨岗.教育技术学专业服务基础教育的意识与能力[J].中国电化教育,2011,(12):25

[7]余耀贤.学会用教育技术去解决教学问题—英国学校有效利用教育技术条件促进课堂教学的启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5):21

猜你喜欢
参训培训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培训通知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山东莱西加强公务员试用期培训
幼儿教师眼中的“幼师国培”绩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