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探讨

2012-12-12 08:12杨仁元
卷宗 2012年9期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摘要: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旨在通过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创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同时挖掘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时代功能。

关键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已成为新时期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以其独特的内涵、开放的形式、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已成为大学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高校校园内一道独特而又亮丽的文化景观。

1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和构成

1.1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大学校园内的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由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相互交融、有机结合的产物,属于一种复杂而又特殊的亚文化状态。

1.2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构成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包括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文化制度、精神文化。高校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基础,它是外显的,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外在标志,它包括高校校园体育设施、建筑物、体育用品、器材等。高校校园体育行为文化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动力,包括高校体育教学、体育训练、体育竞赛、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表演等;它以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特征,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形式和内容的表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制度包括高校体育法规、规章制度、规则等,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实施的保障。高校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指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过程中,人们头脑中所形成的体育观念、精神和道德风尚,它是内隐的、无形的,以人的意识形态来表现,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灵魂。

2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入,不仅大学生的数量在逐年增加,而且他们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课堂教育为主,方法少、效果差,已远远适应不了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紧跟时代步伐,形式不断地创新,内容不断地丰富,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在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校园体育文化节、校园体育表演、学校之间的体育比赛等方式来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高校校园体育文化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2.1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当今多样化的社会生活中,影响学生思想政在当今多样化的社会生活中,影响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的因素日益复杂。大学生是中国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他们的政治素质高低、思想道德的优劣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丰富内容,为大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例如:学校利用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赛事转播、体育表演、体育俱乐部等一些途径和方法为大学生建立立体的、全方位的体育文化服务,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以风靡一时的校园拓展训练为例,它是一项集求生、惊险、刺激和教育于一体的极限运动。拓展训练不但可以开发潜能、增强自信、磨炼意志、改善人际关系,而且能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价值观。高校校园体育文化通过一些体育赛事的转播和宣传,对大学生思想教育也是非常有效的。比如: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为了祖国的荣誉摘金夺银、奋勇拼搏的场面,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而且还增强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以大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方式、最贴近生活的内容,潜移默化地感染着他们的思想,影响着他们的行动。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2.2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已从原来的“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加上现代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意志薄弱、承受能力差,导致大学校园内存在心理问题、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据《中国教育报》报道,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有23.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20世纪末已达到30%,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校园文化,它的强身健体功能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但它对人的心理功效还没有被大多数人重视。

2.2.1 对大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影响

认知能力主要是指人的本身所具有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它是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条件。体育活动中的认识活动是在肌肉运动中,在训练比赛中完成的,对认知能力的要求更高。大学生在学习或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必须综合地运用有关感觉器官,通过视觉、听觉来接受外界刺激,感知动作概念和动作特征,通过触觉、平衡觉和本体感觉来体会动作要领,运用多变的技、战术,在不断地尝试和练习中,不但使他们的感知觉、记忆、思维等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呼吸和循环系统功能。比如经常从事体育活动的人,操作思维能力较好;经常从事体操、跳水、武术体育等项目的人,平衡感觉较好、身体较为灵敏;经常从事足球、篮球等项目的人,视野范围较为宽广。

2.2.2对情绪、情感的影响

情绪状态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体育活动对情绪、情感有着积极的调节作用。多数研究表明:长期或短期参与体育活动都可产生良好的情绪效益。体育活动本身具有互动性、多变性、竞争性.有研究表明,人在运动过程中可以促进大脑产生一种类吗啡作用的化学物质——脑腓肽,可以使人引起快感,降低抑郁、焦虑、紧张情绪,发泄内心的冲动,缓解各种压力,产生愉快的体验。有调查显示,8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参加体育活动能够开阔心胸、增强体魄、陶冶情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2.3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目前,高校教育面对的对象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个性突出,以自我为中心。责任心不强,克制力较差,社会适应能力较弱,缺乏合作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具体表现为焦虑、自卑、偏执、强迫、恐惧、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神经衰弱和浮躁心理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的行为活动密切相关。体育活动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竞技抗争的形式吸引着人们前来参与,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的很好形式,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灵活性。在体育活动与竞赛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竞争与奋发向上的精神。大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增强体质,而且能增强竞争意识与合作、进取精神,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逐渐发展和完善自己的个性。

2.2.4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意识的加强,就业形式的严峻,大学校园内抑郁症等抑郁性疾患成为最为常见的心理疾患,被人称为防不胜防的“心理”感冒。大量研究表明,高校校园文化特别是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体育比赛、体育表演的举行或转播,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学生通过参与或观赏,不但陶冶了情操,丰富了个体生活,还有利于消除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带来的诸多烦恼,消除精神压力和孤独感。经常从事体育文化活动可以有效地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病率,特别是体育运动的抗抑郁效能已被大多数心理医生所接纳和采用。抑郁是以压抑占主导的情绪状态,而体育运动是以兴奋和充满活力为特点的活动,因此体育运动对抑郁会产生积极的效果。目前,体育活动被认为是治疗抑郁症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3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3.1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校园体育文化以其独有的魅力、特有的形式,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显示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和影响。特别是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对一个班级、一个院系和整个学校来讲,能够起到非常大的震撼作用,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对班级、系院和学校的热爱。如在大学校园颇具影响力的“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每一届的举行都极大地促进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校园体育文化艺术节”、 “校园体育运动会”和“校园体育表演”等,来营造健康向上、积极活泼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更加灵活、内容更加丰富、方法更贴进大学生的生活。大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的熏陶中,陶冶了情操,锻炼了意志,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升华,思想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3.2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方向。当代大学生如果没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立场和方向,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那么高校教育也就失去了方向。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它不但引导着高校教育的方向,而且还引导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方向,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导向。

总的来说,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大学生为对象,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的健康以及全面发展为目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4结束语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它关系到每个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构建积极、健康、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仅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而且还给高校校园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王革.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与构建[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4):134—138.

[2]朱金婵.大学生心理健康体育模式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4(11):58—59.

[3]张力为.运动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63.

[4]邹黎.我国对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口].上海体育科研,2003(5):73—75.

[5]葛吉生.高校余暇体育与增进身心健康关系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4):45—48.

[6]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56—59.

作者简介:

杨仁元(1972-),男,汉族,宁夏石嘴山市人,讲师学位、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校园体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探析校园体育文化发展途径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