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欢吟会”考论

2012-12-12 08:32胡媚媚
关键词:年谱诗社集会

胡媚媚

(浙江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310028)

“古欢吟会”考论

胡媚媚

(浙江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310028)

“古欢吟会”是清代乾隆年间杭州地区的一个诗社,其创始人胡涛的年谱中保留了该诗社的一些资料。“古欢吟会”具有较为清晰的起止时间和历次集会的社员构成等,其个别社员和诗社整体的创作倾向可看作是对浙派诗风的延续。“古欢吟会”作为一个规模成熟、风格稳定的诗社,具有其自身的研究价值,对于认识清代杭州地区结社情况也具有一定的意义。与“古欢吟会”密切相关的诗社“瓣香吟会”,附此略论。

清诗;诗社;古欢吟会;杭州;浙派诗风

“古欢吟会”是清代乾隆年间胡涛创立的一个诗歌社团。胡涛,字沧来,号葑唐,亦作葑塘、葑堂,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生于雍正十二年甲寅(1734)正月二十五日,卒于乾隆五十四年己酉(1789)八月二十四日,享年五十六岁。其子胡敬(号书农)撰有《胡葑塘先生年谱》。对于“古欢吟会”,学术界尚无研究,而《胡葑塘先生年谱》中则保留了大量与其相关的资料。现在即以该年谱为主要线索,对“古欢吟会”进行系统的梳理。

一、“古欢吟会”的基本情况

“古欢吟会”成立于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二月。《胡葑塘先生年谱》“庚子四十七岁”条记载:“二月,结‘古欢吟会’。”①39b其终止时间,大概在乾隆四十七年壬寅(1782)以后。该年谱乾隆四十六年(1781)“辛丑四十八岁”条依据有关原始资料列举“古欢吟会”历次集会,最后说:“记此会止于壬寅正月;自后之集,以录无专编,题与人数无由追溯矣。”①44b“古欢吟会”在“壬寅正月”以后应当仍有集会活动,但具体情形已难以考知。

“古欢吟会”的命名,与胡涛的古欢书屋有关。“古欢”为旧友之义。胡涛向来热情好客,喜欢交游。胡敬之子胡珵所撰《书农府君年谱》“戊寅五十岁”条,曾叙及汪廷珍(谥文端)留宿古欢书屋一事:“文端公云:‘汝祖在时,吾自扬州至杭。汝祖款留,下榻至古欢书屋。其时,尊甫尚弱不胜衣。’”①409而《胡葑塘先生年谱》也提到:“府君爱交游。”①13b因此,胡涛创立这一诗社并且以“古欢”命名,与其书斋名为古欢书屋以及经常在古欢书屋举行集会密切相关。

“古欢吟会”的集会,第一次即发生在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二月。据前及《胡葑塘先生年谱》该年条记载,本次集会的唱和题目是《集古欢书屋,试龙井明前茶》①39b。第二次集会,在乾隆四十六年辛丑(1781)二月。该年谱“辛丑四十八岁”条记载:“二月,移居宿舟河下,重结‘古欢吟会’。按:吟会,第二集无考。”①42a这里所说的“无考”,指该次的唱和题目和与会人员不得而知。年谱在该条之后,列举历次集会的人员和题目,一直到乾隆四十七年壬寅(1782)正月的第十七次集会。此后的一些集会,则没有能够记录。

“古欢吟会”的活动地点,最集中的就是古欢书屋。从目前所知的十七次集会来看,其中明确在古欢书屋的就有六次,具体为:第一集,题目见前;“第四集,分赋五古,题《春社日,同人醵饮古欢书屋》”;“第十一集,五古,题《冬日雨中集古欢书屋,喜槐塘先生病起,同用工部雨过苏端韵》”;“第十二集,五古,题《古欢书屋梅蕊将放》”;“第十三集,五古,题《冬门过古欢书屋,适野人送酒至,喜而有作》”;“第十七集,七古,题《古欢书屋梅花》”。①42b-44a此外还有一些活动地点,但每个地点的集会次数均不多。例如:“第八集,在项丈秋子半舫斋。”①43a“第十六集,在项丈秋子半舫斋。”①44a可见第八次和第十六次是在项墉(秋子其号)的半舫斋。而第五次集会,根据诗题《葛岭石桥行》①42b,可知应当是在西湖北面的葛岭。另外,吴山、双桂轩、云林寺等,也曾作为活动的地点。

现在专门说一下胡涛的古欢书屋。《胡葑塘先生年谱》乾隆五十年(1785)“乙巳五十二岁”条记载:“正月,古欢书屋落成。”①48b胡珵《书农府君年谱》同年“乙巳十七岁”条,也有“正月,古欢书屋落成”一事。《书农府君年谱》中的一部分事迹,实际上采自《胡葑塘先生年谱》。此外,《书农府君年谱》乾隆四十五年(1780)“庚子十二岁”条记载:

是月[十二月],宿舟河下屋落成。张丈继华董其事。屋本为俞燮堂先生理旧宅,遭回禄后,祖考[胡涛]购其地,营屋二进,屋东向。颜其堂曰“崇雅”、曰“树朴”,面临东河,当淳祐、万安两桥之间,背负土阜,盖南宋城基也。堂右为“古欢书屋”,先祖乙巳年葺。又其右为“思补轩”,府君[胡敬]乙未年葺。“思补轩”前为“贻远堂”,府君庚子年葺。[1]378-379

这里明确记载了胡涛古欢书屋的落成时间为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而“古欢吟会”第一次集会“集古欢书屋,试龙井明前茶”的时间为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二月,此处似有矛盾。然而事实上,古人的书屋,往往在新、旧住宅都可能存在,沿用其名。例如嘉庆、道光年间的杭州“潜园吟社”,其创始人屠倬的“潜园”,就先后有过两个。[2]21胡涛的古欢书屋,应当也是如此。

又,丁丙辑《武林坊巷志》“北良坊·一”所属“宿舟河下”条,曾节录《胡葑塘先生年谱》:“正月,古欢书屋落成。同人见过,用香山春葺新居韵诗……二月,移居宿舟河下,重结‘古欢吟会’。”[3]711此处省略了“正月”“二月”所对应的年份,把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正月“古欢书屋落成”移到了乾隆四十六年辛丑(1781)二月“移居宿舟河下,重结‘古欢吟会’”之前。这样很容易使读者误以为“古欢吟会”的成立时间是在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

此外,关于“古欢吟会”的第一次集会,汪沆(号槐塘)所作也见于其自撰《槐塘诗稿》卷十五,题作《胡葑塘古欢书屋试龙井明前茶,分韵得“古”字》②8b。《槐塘诗稿》内部作品没有明确编年,但大致仍然按照写作的时间先后排次。同卷其后第三题为《送袁简斋归金陵》②10a。根据笔者师姐郑幸先生《袁枚年谱新编》“乾隆四十四年己亥(1779)六十四岁”条“四月,子才离杭州,赋诗四首留别”云云,[4]455可知汪沆送袁枚(子才其字)回金陵应当在这个时候。汪沆把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二月所作《胡葑塘古欢书屋试龙井明前茶,分韵得“古”字》排在《送袁简斋归金陵》之前,可能属于《槐塘诗稿》内部编次上的细微错误,但可以从侧面证实“古欢吟会”的初次集会时间更不可能迟至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

二、“古欢吟会”的主要成员

“古欢吟会”是一个相对成熟和稳定的诗社,规模及与会成员也相当可观。根据前及《胡葑塘先生年谱》的资料,可以推知“古欢吟会”各次集会的具体社员。

第一次集会,“与会者为汪槐塘、陈摩村、高愿圃、孙半峰、项秋子、俞秋府、奚铁生诸丈及高丈令嗣迈庵、叔父云溪,凡十人”①39b,即汪沆、陈鏋(摩村其号)、高瀛洲(愿圃其号)、孙晋宁(半峰其号)、项墉、俞理(秋府其号)、奚冈(铁生其字)、高树程(迈庵其字)、胡灏(云溪其号),及胡涛。

第二次集会,社员无考。

第三次集会,“与会者吴西林、陈摩村、汪槐塘、余松屏、何春渚、朱朗斋、周树村、孙半峰、奚铁生、姚卓亭诸丈及方外黄含山,凡十二人”①42a,即吴颖芳(西林其字)、陈鏋、汪沆、余大观(松屏其号)、何琪(春渚其号)、朱文藻(朗斋其号)、周宗楩(树村其号)、孙晋宁、奚冈、姚士铭(卓亭其号)、黄含山和胡涛。

从第四次至第十二次集会,年谱中关于与会成员的记载,都是在其前一次的基础上进行增减,具体如下。

第四次集会,“西林、摩村、槐塘丈及方外含山不与,项丈秋子来,凡九人”①42b,可知应为胡涛、余大观、何琪、朱文藻、周宗楩、孙晋宁、奚冈、姚士铭、项墉。

第五次集会,“松屏、春渚、树村、卓亭丈不与,孙丈南泠、项君莲峰来,凡七人”①42b,可知应为胡涛、朱文藻、孙晋宁、奚冈、项墉、孙法登(南泠其号)、项朝棻(莲峰其号)。

第六次集会,“朗斋师不与,凡六人”①42b,可知应为胡涛、孙晋宁、奚冈、项墉、孙法登、项朝棻。

第七次集会,“项丈秋子不与,朗斋师来,凡六人”①43a,可知应为胡涛、孙晋宁、奚冈、孙法登、项朝棻、朱文藻。

第八次集会,“南泠丈不与,凡六人”①43a,可知应为胡涛、孙晋宁、奚冈、项朝棻、朱文藻、项墉。

第九次集会,“春渚、南泠丈来,凡八人”①43a,可知应为胡涛、孙晋宁、奚冈、项朝棻、朱文藻、项墉、何琪、孙法登。

第十次集会,“南泠丈不与,凡七人”①43a,可知应为胡涛、孙晋宁、奚冈、项朝棻、朱文藻、项墉、何琪。

第十一次集会,“朗斋、南泠丈暨莲峰不与,槐塘、树林[村]、应叔雅丈来,凡八人”①43b,可知应为胡涛、孙晋宁、奚冈、项墉、何琪、汪沆、周宗楩、应澧(叔雅其号)。

第十二次集会,“叔雅丈不与,莲峰来,凡八人”①43b,可知应为胡涛、孙晋宁、奚冈、何琪、项墉、汪沆、周宗楩、项朝棻。

第十三集会和第十四次集会,由于《胡葑塘先生年谱》表述上的模糊,只能得到部分与会成员。

第十三次集会,“槐塘、朗斋、南泠丈不与,凡五人”①43b,此次集会的社员只有五人。已知第十二次集会的社员,本来就没有朱文藻、孙法登。这样,这里所说的第十三次集会,实际上只需除去汪沆一人,剩下还有胡涛、孙晋宁、奚冈、何琪、项墉、周宗楩、项朝棻七人。然而,我们无法确定其中究竟是哪两个人没有与会。因此,第十三次集会能够确定的与会成员只有胡涛。

第十四次集会,“春渚丈不与,高愿圃、杨湘石、朗斋、南泠丈及方外含山来,凡十二人”①43b,与会成员已知有胡涛、高瀛洲、杨元恺(湘石其号)、朱文藻、孙法登、黄含山六人。又,年谱第十四次集会后记录了杨元恺、胡涛、孙晋宁、项墉、项朝棻的诗句①43b,说明这五人均曾参加此次集会。总起来,此次能够确定的与会成员为胡涛、高瀛洲、杨元恺、朱文藻、孙法登、黄含山、孙晋宁、项墉、项朝棻九人。

第十五次集会,“槐塘、愿圃、朗斋、南泠、铁生丈及方外含山不与,凡六人”①43b-44a,在第十四次集会已知部分社员名单的基础上,可得与会成员有胡涛、杨元恺、孙晋宁、项墉、项朝棻五人。又,年谱第十五次集会后记录了胡涛、周宗楩的诗句①44a,增加周宗楩一人。总起来,此次集会的与会成员为胡涛、杨元恺、孙晋宁、项墉、项朝棻、周宗楩,确为六人。

第十六次集会,“湘石丈不与,摩村、愿圃、松屏、春渚、南泠丈及方外含山来,凡十一人”①44a,在前次集会社员名单的基础上,可得此次集会的与会成员为胡涛、孙晋宁、项墉、项朝棻、周宗楩、陈鏋、高瀛洲、余大观、何琪、孙法登、黄含山十一人。此结论与如下三条已知材料互相印证:其一,第十六次集会在项墉的半舫斋举行,因而项墉一定参加;其二,“槐塘、铁生俱以事阻”①44a,汪沆、奚冈不参加;其三,年谱记录了第十六次集会高瀛洲、何琪、胡涛、周宗楩、项墉、项朝的诗句,此六人均参加。

第十七次集会,“摩村、愿圃、松屏、南泠丈及方外含山不与,湘石、铁生、秋府丈来,凡九人”①44a-44b,在前次集会社员的基础上进行增减,可得与会成员应为胡涛、孙晋宁、项墉、项朝棻、周宗楩、何琪、杨元恺、奚冈、俞理,确为九人。

根据上文所考,去除重复,已知“古欢吟会”社员共有胡涛、汪沆、陈鏋、高瀛洲、孙晋宁、项墉、俞理、奚冈、高树程、胡灏、吴颖芳、余大观、何琪、朱文藻、周宗楩、姚士铭、黄含山、孙法登、项朝棻、应澧、杨元恺二十一人。

十七次集会,胡涛全部参加。无论从诗社的名称、诗社的活动地点,还是胡涛参加的次数,都能明确胡涛是“古欢吟会”的创始人即社长。其他社员能够确定的与会次数见表1。

表1 社员与会次数

从表1可以看出,孙晋宁、项墉、奚冈、项朝棻、朱文藻、何琪、周宗楩及孙法登等人参加的次数较多,可以视为诗社的骨干成员。

诗社成员中,与胡涛个人交往比较密切、《胡葑塘先生年谱》有所记载的,主要有以下几人:孙晋宁,字在鉴,号半峰,钱塘人,乾隆五十三年戊申(1788)举人,工书。项墉,字金门,号秋子,钱塘人,著有《春及草堂诗集》等,当时乡贤先辈如杭世骏、厉鹗、丁敬、汪谐先后去世,项墉继起,主持坛坫。奚冈(1746—1803),字铁生,号蒙泉,工行草、篆刻,兼通诗词,著有《冬花庵烬余稿》。项朝棻,字聚芬,仁和人。朱文藻(1736—1806),字映辰,号朗斋,仁和人,著有《碧溪草堂诗文集》《碧溪诗话》《碧溪丛钞》等。何琪,字东甫,号春渚,钱塘人,著有《小山居诗稿》。周宗楩,字楚材,仁和诸生,著有《病余吟草》。孙法登,字端饮,钱塘诸生。汪沆(1707—1784),字西颢,号槐塘,钱塘诸生,著有《槐堂诗稿》《湛华轩杂录》等。陈鏋(1704—1788),初名镜,字存和,又字长明,号摩村,海宁人,著有《观复堂诗钞》。杨元恺(1744—?),字湘石,钱塘人,著有《是亦草堂诗稿》。吴颖芳(1702—1781),字西林,号临江乡人,仁和人,著有《临江乡人诗》。应澧,字仔传,号叔雅,又号藕泉,仁和人,著有《暗然室诗存》。

三、“古欢吟会”的创作倾向

关于“古欢吟会”的诗歌创作,《胡葑塘先生年谱》仅记录有各次集会的体裁、题目,以及个别的诗句。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从中看出诗社基本的创作倾向。

首先,来看看创作的体裁和题目:

第一集,五古,题《集古欢书屋,试龙井明前茶》。

第二集,体裁、题目均无考。

第三集,七律,题《树朴堂新居落成》。

第四集,五古,题《春社日,同人醵饮古欢书屋》。

第五集,七律,题《新竹》;七古,题《葛岭石桥行》。

第六集,七律,题《望雨》;七古,题《夏白纻》。

第七集,七律,题《浴罢》;七古,题《陈章侯停[琴]听阮图》。

第八集,七律,题《素兰》;七古,题《石台孝经歌》。

第九集,七律,题《吴山探桂》;七古,题《西湖打鱼歌》。

第十集,五律,题《双桂轩晚桂》;七古,题《云林寺古木歌》。

第十一集,五古,题《冬日雨中集古欢书屋,喜槐塘先生病起,同用工部雨过苏端韵》。

第十二集,五古,题《古欢书屋梅蕊将放》。

第十三集,五古,题《冬门过古欢书屋,适野人送酒至,喜而有作》。

第十四集,七律,题《入冬久旱,大寒前一日微雨,颇有雪意》。

第十五集,五律,题《雪后忆湖上山》。

第十六集,七律,题《人日,半舫看梅》。

第十七集,七古,题《古欢书屋梅花》。

将上述可考据的十六次集会加以统计,得表2。

表2 “古欢吟会”集会唱和体裁一览

由此可知,“古欢吟会”社员集会唱和,用得最多的体裁是七律和七古,其次为五古,再次为五律,而其他体裁如绝句、排律则都没有用过,从中可以窥见“古欢吟会”的审美倾向。同时,“古欢吟会”的集会,还与时节气候有较大关系,如春社日醵饮、夏日望雨、秋日探桂、冬日看梅等。诗作内容,亦较多风花雪月。当然,这也是“盛世”时期一般诗社的共通特点。

其次,《胡葑塘先生年谱》中记录的诗句为唱和中的佳句,也能反映出诗社的诗风。该年谱依次记载有:第一次集会除胡涛外九名与会者的诗作;第三次集会吴颖芳、汪沆、余大观、何琪、朱文藻、周宗楩、奚冈、姚士铭八人的诗句;第五次集会胡涛、朱文藻、孙法登三人的诗句;第六次集会孙晋宁、项墉、奚冈三人的诗句;第七次集会胡涛、朱文藻、奚冈三人的诗句;第八次集会朱文藻的诗句;第九次集会何琪的诗句;第十四次集会杨元恺、胡涛、孙晋宁、项墉、项朝棻五人的诗句;第十五次集会胡涛、周宗楩的诗句;第十六次集会高瀛洲、何琪、胡涛、周宗楩、项墉、项朝棻六人的诗句。例如,第五次集会,题《新竹》,胡涛句:“稍被烟笼宜夜月,才经雨洒便秋天”;朱文藻句:“便称慈竹仍依母,恰傍疏梅早定交”;孙法登句:“笋衣乍解痕犹湿,个字新描影尚疏”;皆清新自然,富有韵味。

再次,分析一下“古欢吟会”个别社员的诗作。《胡葑塘先生年谱》记载第一次集会汪沆诗作如下:

踏青懒出门,泼火微微雨。遥想过溪亭,来茶人入坞。麦颗摘筠篮,焙之香溢户。我嫌吟吻渴,无由津颊辅。静侣有微尚,爱翻陆氏谱。一杯荐冰瓷,远胜百壶醑。舌本淡弥甘,陋彼庵僧苦。头纲大吏贡,台符纷檄取。持较谷雨荈,利索三倍贾。百物近鹜先,根荄戕浅土。何如顺其性,滋培反淳古。①39b

如前所说,汪沆《槐塘诗稿》卷十五也收录了此诗,题作《胡葑塘古欢书屋试龙井明前茶,分韵得“古”字》,而正文却略有改动:

踏青懒出门,泼火雨沾步。遥想过溪亭,采茶入山坞。麦颗摘筠篮,焙之香溢户。我愁吟吻渴,无由津颊辅。我友有同嗜,朋侪招三五。揖客转枳篱,风炉响廊庑。一点荐冰瓷,远胜百壶醹。舌本淡弥甘,余味沁心腑。云产清明前,价翔三倍取。茶新品足贵,旗枪不足数。长养不待大,取之在瘠土。争先市朱门,芳鲜夸食谱。愿言戒不时,滋培反淳古。②卷十五,8b

显然,汪沆在把此诗收入个人别集的时候,做了一番修改、润色。但是,年谱所载诗作,恰恰最为原始、可信。汪沆的这首诗,也主要表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交游唱和的愉快。

此外,奚冈的《冬花庵烬余稿》中有三首诗作与“古欢吟会”有关,分别是《云林寺古木歌》③卷上,1a、《西湖打鱼歌》③卷上,3b-4a、《题陈老莲停琴听阮图》③卷上,7a,分别与“古欢吟会”的第十次、第九次和第七次集会的诗题相对应,而与上文这三次集会奚冈均有参加的结论也相一致。其《西湖打鱼歌》如下:

岚容黯淡波光连,渔子晓集三潭前。小舟叶叶鸣榔先,轻如浮鸥相盘旋。长罛密网纷纷牵,中流一截百尾鲜。大鱼竞赴输官钱,小鱼戢戢亦可怜。银刀拨刺跳满船,就船买得缩项鳊。老饕一饱腹便便,醉来湖上夜不眠。清寒沁骨月满川,展我尺幅沧州烟。疏镫忽射葭菼边,一渔犹唱明湖天。③卷上,3b-4a

这首七古画面形象生动,描绘打鱼的欢乐情状,“盖其人以画名,诗亦具有画意,故不求工而自工”③卷上,1a。

通过以上“古欢吟会”的诗题、佳句和个别社员诗作,可以了解其整体诗风和创作倾向。诗社成员的作品清秀、淡雅,诗之意象也较为幽美,远离社会政治和民生疾苦,关注四季景致,注重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对交游的重视和与社友的情谊体现于诗作之中。可以说,“古欢吟会”是一个纯文学的诗歌社团。

《胡葑塘先生年谱》记载:“《先友记》曰:袁简斋先生,名枚,字子才,晚号随园老人。”①37a《先友记》系胡涛所撰,可能已经失传;而从这个片断,可以知道胡涛与袁枚有交往。袁枚为乾隆时期诗坛的盟主人物,他的思想倾向和乾隆后期的文化背景对“古欢吟会”的审美不无影响。又,“《先友记》曰:吴谷人先生,名锡麒,字圣征,钱塘人”①49a,则记录了胡涛与吴锡麒的交往。又,“何春渚先生,名琪,字东甫,自号枯树湾人,钱塘布衣,诗宗樊榭山房”①37b,可知社员何琪诗宗厉鹗。社员项朝棻著有《樊榭诗摘录》一卷,说明厉鹗(1692─1752)对他的创作也应有深远的影响。由上可知,“浙西六家”中袁枚、吴锡麒、厉鹗与“古欢吟会”社员关系密切,可推知此诗社的创作应带有浙派诗的一些特征。厉鹗的诗词多山水描写,主要是西湖、西溪一带的自然风光,格局狭小但意境清幽,这与“古欢吟会”的整体风格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古欢吟会”的诗作也有一种出世的僻静,缺少一些开阔的视野与自信的胸怀。笔者认为,“古欢吟会”社员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狭义浙派代表厉鹗诗风的继承。当然,诗社内部各成员受浙派诗歌的影响程度不同,无疑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单纯就风格来看,差异较小。

四、“古欢吟会”与“瓣香吟会”

在“古欢吟会”之前,胡涛曾参加过“瓣香吟会”。“瓣香吟会”的前身是“培风吟会”。胡涛在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参加了“培风吟会”,《胡葑塘先生年谱》“甲戌二十一岁”条“八月,始与‘培风吟会’”①4a一事之下对此有所记载:

《碧溪草堂文集·培风会稿跋》:甲戌之秋,尝集同人饮酒赋诗为“培风会”。预会者:吾师沈耕寸先生,魏柳州,严九峰、铁桥昆弟,沈玉屏、菊人昆弟,胡葑唐、云溪昆弟,自家兄逸庵及余。①4a

由此可知,“培风吟会”的社员有沈超(耕寸七号)、魏之琇(柳州其号)、严果(九峰其号)、严诚(铁桥其号)、沈绍湘(玉屏其号)、沈萌(菊人其号)、胡涛、胡灏、朱文鍹(逸庵其号)、朱文藻十人。此诗社的社长为沈超。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秋天是“培风诗社”的创立时间。

又《胡葑塘先生年谱》乾隆二十一年(1756)“丙子二十三岁”条“正月,同人探梅西溪,严丈铁桥为补图”一事之下记载:

严丈铁桥《西溪探梅图记》:乾隆丙子春正月二十日,沈耕翁、桐溪、玉屏、菊人、魏柳州、胡葑唐、朱朗斋、兄九峰及予九人出北关访何春渚高士。①5b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正月二十日西溪探梅,也应为“培风吟会”的一次诗社活动。根据“《碧溪草堂文集·西溪怀旧诗钞序》:诗十二家,首为沈耕寸先生,次则沈桐溪、魏柳州、严九峰、沈玉屏、严铁桥、何春渚、胡葑唐、沈菊人及文藻凡十人。皆丙子春日同游西溪者。自是吟会数举,大都不外此西溪旧侣也”①7a-7b,社员增加何琪、沈鹏(桐溪其号),除去胡灏、朱文鍹,有十人:沈超、沈鹏、魏之琇、严果、沈绍湘、严诚、何琪、胡涛、沈萌和朱文藻。之后数次吟会与会社员大致就是以上人员。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八月,“培风吟会”改名为“瓣香吟会”。《胡葑塘先生年谱》“庚辰二十七岁”条“八月,始与‘瓣香吟会’”一事之下记载:

府君笔记:先是甲戌岁,沈耕寸师集同里魏柳州,严九峰、铁桥,沈桐溪,何春渚暨及门三四人,为“培风诗会”。及是,改名曰“瓣香”。①9a

乾隆二十九年(1764)甲申正月,“瓣香吟会”在近云山舍举行集会。《胡葑塘先生年谱》“甲申三十一岁”条“正月,同人结吟会于近云山舍”一事之下记载:

按:此即“瓣香吟会”也。其后集耕寸草堂,般若、点石二庵,亦如之。是岁,主其事者为孙丈半峰,与会者沈耕寸、魏柳州、王古铁、沈桐溪、严九峰、铁桥、朱朗斋诸丈及府君凡九人。会无常所,亦无定时,今可考者止此数集耳。①22b-23a

此次正月结社的主办人为孙晋宁,与会者为孙晋宁、沈超、魏之琇、王承祖(古铁其号)、沈鹏、严果、严诚、朱文藻和胡涛九人。由此得知,“瓣香吟会”在耕寸草堂、般若庵、点石庵各有集会,年谱均有记载,此三次集会的时间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甲申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丙戌之间。而可考的集会,也就只有这几次。十余年后又重举“瓣香吟会”,记有两次集会,与会者大半皆非旧侣,但社员已不可考。

“瓣香吟会”与“古欢吟会”的共同社员有胡涛、朱文藻、孙晋宁等,大多数社员不同。到重举“瓣香吟会”的时候,由于时间相隔太久,社员已发生整体的变动。而初结“古欢吟会”和重结“古欢吟会”时的社员构成变动不大,主要是因为时间相隔不久,胡涛交往的友人群体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笔者推测,到重举“瓣香吟会”时,其与会者可能与“古欢吟会”的社员有更多的重合。自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古欢吟会”创立,“瓣香吟会”应是彻底结束。由此可推知,“古欢吟会”对“瓣香吟会”是一种时间上的继承,伴随着年辈的增长,胡涛则由与会者变为社长。由《胡葑塘先生年谱》乾隆四年(1739)“己未六岁”条“始就外傅,受业于沈耕寸先生”①1b,可知沈超是胡涛的老师。“瓣香吟会”的社员有胡涛的师长和朋友,年龄大多长于胡涛,而“古欢吟会”的社员大多是胡涛的同时代友人。随着“古欢吟会”的社员相继病危或去世,“古欢吟会”也逐渐衰落。社员的年岁之增长和住所之变迁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一个诗社的兴衰。对于“瓣香吟会”和“古欢吟会”的其他联系,比如社员的整体思想和创作倾向、集会的形式和活动内容等方面,则有待更为丰富的资料和深入的考证。

五、结 论

目前,学术界对诗社的研究主要是从诗社的领袖人物或成员入手,以结社目的和诗学倾向作为其思想的一个方面来研究诗人。这样一来,诗社研究就成了诗人研究的附属。然而诗社研究具有自身的独立意义,应该受到重视。以诗社为中心,根据相关资料对具有代表性的诗社进行系统的梳理,把整体诗人或者代表诗人作为诗社的一个要素进行研究,旨在探求诗社的创作倾向甚至政治倾向等,才能给予诗社在清代诗歌史上应有的历史地位。

“古欢吟会”作为清代乾隆年间杭州地区的一个诗社,具有固定的社员、集会地点等,是一个相对成熟的诗歌社团。第一,相对于其他社团,“古欢吟会”的记载较为集中、丰富,对历次结社人员和诗题的记录也较为明确、详细。遗憾的是,“古欢吟会”没有社员的唱和诗集存留,无法对其整体创作进行评价。通过部分社员别集中与会唱和的诗作,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文学性较强的诗社,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很大的关系。清初,遗民诗社众多,有的诗社颇具影响力,到了乾隆时期,那种政治态度鲜明、结社目的复杂的诗社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文学性较为突出的诗歌社团。这些诗社虽然对后世的影响不大,但反映的是清代盛世的文学面貌,反映了杭州地区结社普遍、频繁的现象。第二,根据上文论述,“古欢吟会”的诗风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浙派诗风,部分社员可视为浙派的余响人物。通过对诗社的研究,可以探寻诗社与诗派或诗人群体的关系。通过对“古欢吟会”内部交游、唱和活动的了解,来扩充人们对浙派这个诗歌派别原有的认识和研究。诗社研究对风格流派、诗人群体研究具有另辟蹊径的意义。第三,无论是“古欢吟会”自身兴起、发展、演变、衰亡的过程,还是从“培风吟会”到“瓣香吟会”发展演变的过程,都能从中反映出诗人创作倾向的流变,反映诗社之间的联系和差异,从而为清诗史提供线索,使清代诗歌的渊源和面貌更为清晰。

清代诗社林立,主要是在江南地区,而其中杭州地区的结社吟咏之风颇为兴盛。“古欢吟会”作为杭州诗社的一个代表,与其他地区如江苏地区的一些同时代诗社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首先,在诗学源流上具有地域特征。“古欢吟会”的部分社员对浙派诗学审美的继承,可说明这一点。其次,在诗歌创作上具有地域特征。该诗社的一些诗题和创作内容与杭州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致有关,诗社的集会活动也没有离开杭州的范围。此外,“古欢吟会”的社员多为杭州当地文人,品位高雅,诗风较为淡泊。

总之,“古欢吟会”作为一个文学性突出、地域性明显的诗歌社团,延续了杭州地区的结社传统,又反映了乾隆时期当地的结社情况。虽然该诗社对后世的影响笔者还不敢轻易下结论,但作为一个从未得到研究的诗社,它应该受到重视。而与“古欢吟会”相关或相类似的诗社,同样都应当引起普遍的关注。

注释:

① 胡敬:《胡葑塘先生年谱》,清道光刻本。

② 汪沆:《槐塘诗稿》,清乾隆五十一年丙午(1786)刻本。

③ 奚冈:《冬花庵烬余稿》,清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钱塘丁氏当归草堂刻《西泠五布衣遗著》本。

[1] 胡珵.书农府君年谱[M]//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第131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2] 朱则杰,李杨.“潜园吟社”考[J].文学遗产,2010(6):21.

[3] 丁丙.武林坊巷志(第5册)[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4] 郑幸.袁枚年谱新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孟莉英)

Research on the Society of Gu Huan Yin Hui

HU Meimei

(HumanitiesSchoolof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28,China)

Gu Huan Yin Hui is a poetry society in Hangzhou during the Qianlong period in Qing Dynasty. The chronicle of its founder, Hu Tao, retained some information of this society. The society had a clear beginning and end times and specific membership of each assembly. The writing style of its individual member and the whole society is a continuation of the Zhe poetic style. As a society with a mature size and style, Gu Huan Yin Hui has its own research value and certain significances in understanding the situation of Qing societies in Hangzhou. Ban Xiang Yin Hui, a society closely related to Gu Huan Yin Hui, will also be briefly discussed.

Qing poetry; poetry society; Guhuan Yinhui; Hangzhou; Zhe poetic style

2012-05-05

胡媚媚(1988- ),女,浙江平阳人,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清代诗歌。

I206.2

A

1671-2714(2012)06-0071-07

10.3969/j.issn.1671-2714.2012.06.013

猜你喜欢
年谱诗社集会
郑肇经先生年谱(续2)
郑肇经先生年谱(续1)
人员最“杂”的集会——玉山雅集
诗社撷英
读《郭沫若年谱长编》的几点思考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诗社撷英
《清钱编年谱》(英文原版)订购方法
The Prettiest 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