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核心员工隐性知识在制造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2012-12-11 10:44:20孙灵希
关键词:隐性制造业核心

孙灵希

(东北财经大学 研究生院,辽宁 大连 116025)

论核心员工隐性知识在制造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孙灵希

(东北财经大学 研究生院,辽宁 大连 116025)

从核心员工视角通过归纳、演绎方法,得到核心员工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转化的方法,并提出核心员工隐性知识在制造业团队中实现共享的路径,即力求组织结构扁平化、倡导核心员工自我奉献精神、营造核心员工受尊重的团队氛围、加强企业各部门核心员工的交流学习,以期为制造企业中的核心员工知识管理,以及构建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路径提供新思路.

制造业;技术创新;核心员工;隐性知识

一、概念界定与问题提出

1.制造、制造业与隐性知识的含义

制造的英文为manufacturing.该词起源于拉丁文词根manu(手)和facere(做),意味着几百年来人们把制造理解为用手来做.[1]制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制造又称为小制造,是指产品的制造过程.或者说,制造是使原材料(如农产品或采掘业的产品)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发生变化而转化成为另一种产品的过程.广义的制造涵盖了制造业,又称为大制造,是指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包括制造工业中产品的设计、物料选择、生产计划、生产过程、质量保证、经营管理、市场销售和服务等一系列相关活动.广义的制造有三个特点[2]:(1)全过程.从产品生命的形成角度看,不仅包括从毛坯到成品的加工制造过程,还包括对市场信息的分析、产品的设计和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2)大范围.从产品类别来看,广义的制造有很多种,包括机械产品、工业流程和材料制备等.(3)高技术.从技术方法看,在广义的制造中技术的种类也很多,比如机械加工技术、微纳米技术、生物制造技术等都在大制造中应用.

隐性知识长期以来被定义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专业知识,是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下来但难以表达并且更难以传递与共享的知识.制造业中的隐性知识主要是指那些制造业核心员工所掌握的专项技术和专业知识,包括个人的技术、经验、思维能力、价值观、信仰等.有人把知识比喻为冰山,漂浮在水面上的那一部分为显性知识,即容易表达传递并且可以任意分享的知识,但这只是冰山的一小部分,在水下的那一大部分被称为隐性知识,它在企业知识中占据最大比重并在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核心员工的隐性知识在企业中的价值不言而喻,它不单单决定了企业现行的管理和生产方面的运作,更对制造型企业在生产技术创新、长远发展方面具有突出的重要作用.

2.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统计数据表明,制造业始终是带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是国家的命脉.[3]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产业主题和物质基础,也是我国扩大出口的关键性产业.目前,我国已经跻身于制造业大国行列,主要表现在:提供重大成套装备能力不断提高;制造业总体规模已居世界第四位;各具特色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4]虽然我国已成为制造大国,但并不是制造强国,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根据中国工程院2001年组织25位院士和40多位专家对我国制造业调查研究的结果,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尚不到世界的5%,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 4.[5]我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很多,诸如制造系统问题、企业体制和治理结构问题,以及制造技术问题等.但是,笔者认为,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薄弱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极少,是我国制造业落后、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主要原因.

二、核心员工隐性知识在制造业中的特征与创新作用

1.制造业核心员工的隐性知识及特征

制造业核心员工是指那些在制造型企业中掌握核心业务、拥有专门技能、控制关键资源并且对企业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的员工,他们是企业的中流砥柱.毫无疑问,核心员工首先是稀缺资源,其次是难以替代的.[6]难以替代性是核心员工最关键和基本的特征.在不同类型的制造型企业中,核心员工的组成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制造型企业的核心员工包括:有战略眼光的管理者、擅长财务规划和成本控制的财务经理、熟悉产品开发和市场运作的项目经理,在制造业中尤为突出的是掌握产品关键生产技术、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技术工人等.

技术创新本质上是一个充分利用旧知识产生新知识,并调动企业各方面技术能力将新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组织员工进行高效率生产并创造用户价值的过程.这一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创新决策、创新研究开发、生产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单就位于第三阶段的生产技术创新而言,主要是指对生产技术活动进行创造性开发和改进.而生产技术是否能够实现创新,则主要取决于生产者的经验积累程度.这种经验就是一种长期在实践中积累下来但很难表达、更难以传递共享的知识,也就是隐性知识.实现生产技术与隐性知识有机结合的因素,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智能因素,如观察力、注意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如想象力、推理能力与预测能力等;二是动作技能,如操作能力、诀窍、技巧等;三是非智力因素,如价值观、观念、信仰等.这三类知识都是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并根深蒂固化于人们心中的,并且是难以用语言表达、难以模仿复制的一种能力,在生产技术创新中起决定性作用.

2.核心员工隐性知识在制造业中的创新作用

(1)核心员工隐性知识决定了整个团队的综合实力.企业生产技术的创新通常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适应性"操作阶段,指生产技术人员按照工艺技术和操作规程,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在这种"适应性"操作过程中,主要要求生产技术工人掌握一定的基础技术和技能,这是通过上岗前的培训和在长期工作中积累经验所获得的知识.二是生产技术创新阶段,该阶段要求对生产技术进行较大的改动,从而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性,是技术工人需要进行创造性操作的阶段.进一步说,就是需要工人在生产时及时发现当前正在实施的产品工艺、操作流程以及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局限性,从而凭借其丰富的生产经验和高超的技能对所发现的不足进行改进,实现创造性操作,或者反映给现场的工程师和有关部门,让其根据所需进行改进.这种对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的改进,离不开工人丰富的经验和技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生产技术水平.

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必须依靠工人在实践中的领会和把握,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这与隐性知识是密不可分的.核心员工的隐性知识决定了整个团队在生产方面的综合实力.这一类隐性知识可以分为智能和技能两个部分.生产中的智能是通过内在的心理活动表现出来的思维智能,包括反应能力、思维能力等.生产现场并不总是严格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流程运行,各种干扰因素和突发事件会随时发生,这时候的生产团队需要核心员工根据生产现场的环境和情况,结合个人经验迅速反应作出决策,保证团队的生产工作正常进行,这里所依靠的就是核心员工的隐性知识.生产中的技能表现为工人操作的活动方式,如动作的准确灵活性、技巧、诀窍,这些隐性知识决定了一个团队的生产技术水平,当然也对产品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会发现有些产品只有在源产地所产出的质量是最好的,那么在其他国家设有工厂,并且其图纸和工业流程都一样,使用的工具和机器也是相同的,为何与源产地的产品质量不一样呢?原因就在于这些产品的部分零件也许需要手工制作,那么工人的技能不同生产出来的零件质量自然也就不一样了.工人动作的准确灵活性、技巧和诀窍是不能用图表和文字表达出来而进行共享的,使全世界工厂的工人都具备相同的技能.这就是隐性知识的作用,那些掌握熟练、准确技能的工人被称为核心员工,他们的隐性知识保证了整个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团队的综合实力.

(2)核心员工隐性知识是生产中创新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作为现场技术人员一类的核心员工,既要参与企业研发部门制定与新产品相关的技术操作规范和工艺流程,还要保证和监督规范与流程在生产现场的正确实施,并解决在制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这一类核心员工在整个的生产技术创新阶段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不但具备较强的对新技术消化、吸收的能力,同时具有对技术的较强反馈、应变和操作能力.

新产品投入生产初期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新制定的规程和流程都有待于在实践中检验,有些使用方式尚未进入规范化阶段,因而更需要现场技术人员这一类的核心员工对新技术的消化与吸收具备较强的能力.这个能力的强弱决定了新产品能够多久进入稳定的正常生产程序.另外,在生产线上的核心员工必须能够对新产品初期运行中发生的技术事故随机应变,以减少、减轻其对新产品研发的负面影响,保证生产现场技术系统高效地运行.可见,这一类核心员工的隐性知识在企业的生产技术创新中是必不可少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只有让核心员工在生产技术创新阶段充分发挥、运用其隐性知识,才能使新产品更快地投入批量生产,早日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

三、核心员工隐性知识在制造业团队中传递与共享的路径

1.核心员工隐性知识在制造业团队中的传递

(1)由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传递.在对一项创新生产技术的推广试用过程中,首先掌握新技术、新技巧、新理念的是核心员工.由于核心员工在企业中所占的比重有限,因此新的隐性知识还是掌握在少数员工手中,企业要彻底地完成生产技术创新,问题的关键是要将这些技术创新中的隐性知识在员工群体当中传递和共享.其中一种方法,就是把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再进行传播.显性知识是与隐性知识相对的一种知识,它是可以被表达出来,形成文字,易于传播的一种知识.把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方法很多,可以通过总结、整理、编码等方式用概念性的语言和文字把隐性知识表达出来,对其进行标准的描述,从而实现企业内部所有员工的共享.

例如,现在企业中推行的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就是在对生产环节中的工艺要求、程序、操作规程等进行规范的文字化、理论化.这也就是将生产制造中的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过程.由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能有效地弥补少数人掌握核心技术、工艺的不足,减少在生产制造中产生的不便.在日本,有一个关于在企业生产技术创新中针对隐性知识难以表述和传递的特点,把其转化为显性知识后获得了共享的典型案例.1985年,当时松下公司发明了一种家用面包机,用来烘培面包,但是他们在使用机器制作面包的第一个揉面环节就遇到了麻烦,最后,他们想到了去大阪制作面包最出名的饭店取经,学习揉面技术.经过一年的学习试验,技术人员终于掌握了此类隐性知识,并带回工厂中编写了关于揉面的详细生产说明,每个购买面包机的顾客都可以按照说明揉制,烘培出自己喜好的面包.这个案例清楚地说明:通过把隐性知识显性化,使创新的技术得以传递和共享,进而实现生产技术创新,是一条可行之路.

(2)由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化的传递.所谓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化的传递,就是要避开隐性知识难以表述这一特点,在实践中学.隐性知识虽然难以言传,但还是可以意会的,也就是说,能通过人个体的意识系统体验、觉察、领会来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这种由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化方式又被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称为知识的社会化,而野中郁次郎所说的社会化又是Nonaka和Tadeuchi提出的知识螺旋理论中的社会化、外在化、结合化、内隐化四环节之中的一部分.

隐性知识直接在成员内部实现传递和共享的最便利的途径,莫过于师传徒受,师傅在实践中教,徒弟边干边学.这一途径的优点在于节约了外部化成本,避开了隐性知识难以描述的特点,直接达到了共享的目的.但这种途径也有着明显的弊端,由于无法表达成文字,这类隐性知识对于个人有很强的依赖性,也就是说,如果不及时共享会因为员工的流失而流失,造成知识浪费.其次,由于分享的方式总是在内部人员中流转,难以测度其传递的效果.再次,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隐性知识需要形成有逻辑的知识结构,对这种隐性知识不进行编码表述,难以使其形成知识规模.尽管如此,由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化的传递仍是在生产技术创新阶段掌握技巧技能的重要方式,大部分员工都是通过在亲身实践中体会的方式掌握新技术的.

2.核心员工隐性知识在制造业团队中实现共享的路径

(1)力求组织结构扁平化.我国大部分企业采用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使中间层管理人员过多,上下级的距离过大,严重缺乏灵活性和实用性,特别是在企业进行生产技术创新时,阻碍了信息和知识的传递和共享.一般来说,在企业进行常规的生产活动时期,核心员工通常处于图1中A的位置,核心员工在生产一线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然而当企业处于生产技术创新阶段时,就要适当精简中间层的管理人员,从而精简企业结构.为了更好地分享核心员工的隐性知识并应用于实践,建议核心员工处于图1中B的位置,也就是说必须让其接近高层领导,并且与研发小组领导平级或距离接近,以便于他们的隐性知识更容易向上级和下级转移.因此,保证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使上下级可以面对面交流并且建立信任,有利于核心员工隐性知识在部门乃至企业内部共享.

图1 核心员工在企业组织结构中的位置

(2)倡导核心员工的自我奉献精神.在促进隐性知识共享方面,培养核心员工的奉献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核心员工是隐性知识的掌握者,只有核心员工乐意把自己的经验、技巧、诀窍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企业的整体技术创新才能真正完成.可采用的方法很多,例如,可以通过有效的激励,从塑造先进的企业文化做起.就激励措施而言,可以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种.物质激励主要是针对薪酬、福利等员工对组织的期望方面采取措施,使核心员工觉得分享其隐性知识会比自己保留下来更加实惠.精神激励主要是对那些在组织内部对隐性知识共享有贡献的员工进行评优,评先进,树立模范榜样.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员工的隐性知识给予尊重,促进核心员工分享他们的隐性知识,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3)营造核心员工受尊重的团队氛围.营造核心员工在员工团队中受高层领导关注、受基层领导重视、受同伴员工尊重这样的团队氛围.要使核心员工的个人困难能得到立即解决,家庭困难受到企业关注,从而使核心员工在团队中成为上等公民.在荣誉面前向核心员工倾斜,在公开场合对核心员工给予表彰和肯定,让他们感到自己的隐性知识共享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个人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爱戴,从而使他们更愿意继续发扬自己的奉献精神.

(4)加强企业各部门核心员工的交流学习.在生产技术创新阶段,促进各部门核心员工的交流学习也是组织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一个重要环节.隐性知识除了在核心员工所在部门内部共享之外,还应在企业内部共享,这样在生产创新阶段或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阶段初期,部门之间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和沟通,相互学习,自拟题目开讨论会,更利于他们在一个新产品投入生产初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使大家对这些问题有共同的认识和感受,便于企业开展新产品的试验与生产.多样化的知识共享会使员工在工作中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岗位,避免在新产品研制中走弯路,使企业的人员安排更加合理.

[1]戴庆辉.先进制造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38-40.

[2]王明安,杨 渺.论隐性知识在企业生产技术创新中的作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0-22.

[3]张 娜.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与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若干思考[J].商业经济,2006(11):99-100.

[4]PAVITT K.Technological accumulation and industrial growth:contrasts between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1993,2(1):157-210.

[5]ADLER P S,SHENHAR A J.Adapting your technological base:the organizational challenge[J].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0,32(1):25-37.

[6]KIM L,NELSON R R.Technology,learning,and innovation:experiences of newly industrializing economies[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103-116.

Function of core staff's tacit knowledge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UN Lingxi
(Graduate School,Dongbei Univ.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116025,China)

From view of core staff,this paper got the way to transfer from the tacit knowledge of core staff to both of the explicit knowledge and tacit knowledge by induction and deduction method,and realized the knowledge transfer and sharing mode in staff group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i.e.striving for unified knowledge structure in groups,advocating core staff selfdedication,building the group atmosphere making the core staff respected,strengthening mutual communication and study among different groups or departments of the enterprise.So it may give helpful ideas to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group internal knowledge sharing mode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re staff;tacit knowledge

1671-7041(2012)01-0039-04

F270

A*

2011-1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72119);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10Y JA630095)

孙灵希(1984-),女,辽宁大连人,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隐性制造业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 12:39:10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反歧视评论(2019年0期)2019-12-09 08:52:40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华人时刊(2019年15期)2019-11-26 00:55:50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传播(2015年14期)2015-07-18 11:14:05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5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上海企业(2014年9期)2014-09-22 20:45:10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上海企业(2014年9期)2014-09-22 20: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