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体验式学习——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

2012-12-09 09:22李军松
关键词:体验式理论课学习者

李军松

(天津科技大学法政学院,天津 300222)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体验式学习
——基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

李军松

(天津科技大学法政学院,天津 30022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渠道。由于长期以来囿于强力灌输和被动接受式的传统学习,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陷入困境,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效果欠佳。体验式学习强调学习者的参与性和实践性,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或者说,通过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者化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它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由“知”到“信”到“行”,实现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信仰;体验式学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学习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近些来年,大学生普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不能主动学习、接受相关的理论知识,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陷入了困境,信仰教育效果欠佳。究其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囿于传统学习方式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实践性和实效性,强力灌输之下的学生很难在心理上产生共鸣,自然不会付诸于行动,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去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就是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从重教转向重学,构建和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学习方式。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011年4月25日,全国优秀高中与高校衔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论坛上,原教育部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这样说道,“我曾经把我们的大学教育归纳几点:专业设计过窄,教学内容偏旧,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偏死,外语水平偏低,人文教育偏弱。我当时说过一句话,我说中国总有一天要来一次教学方法的大改革,我不知道这个话对不对。我们是不是到了要来一次教育方法大改革的时候?如果我们教学方法不来一次大的改革,我们培养创新人才可能是一句空话。”[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尽管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索从来没有间断过,经历了一个由单向向互动、由封闭向开放、由传统手段向现代技术转变的过程。然而,这种以“教”为中心的教改,由于“始终没有触及决定学校生活中学习问题的实践共同体的境脉,……即没有把握住学习者所置身的社会实践和文化对知识生产、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的决定性影响”[2],因此,大多数课程“创新”或者推进课堂教学而设计的教学方法效果微弱或者寿命很短。

第一,忽视学生的选择权。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称,我们的学生现在是“被教育”“被学习”,学生得不到真正的发挥,也被剥夺自我发展的权利。教改纲要虽提到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行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对于学生来讲,就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因此,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体性,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3]但我们各种改革方案对学习问题的诊断并规定教师“应该如何”,学生“应该如何”的各种改革措施,几乎都是在“教”上探索解决方法。孰不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人生发展,并非如表面上那样由教师、由课程教材以及教的行为决定的,而在于学生的学习选择权上。那么,学生的选择权是什么?又体现在哪里?这需要我们明晰学生所处的学习和人生发展阶段,不同阶段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高侧重点是不同的。例如,基础教育处于学生生长阶段,侧重于扎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扩容学生的知识存量,而高等教育则衔接校园学习和社会发展阶段,更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于“做中学”、“学中体验”,为即将进入社会做前站“实习”或拓展。然而,现实教学并非如此,表面上看学生似乎有权对教的行为、内容等做出选择,但事实上这只不过是一种被动有限的选择,甚至以牺牲自身能力发展的“无限可能”为代价。因为,这种教学理念要求学生“缩手缚脚”,不是主动地追求自身的发展,而是静悄悄地旁观教师多样化的“表演”。因此,从本质上看,这并不是真正地尊重学生选择权,反而是忽视、甚至限制了学生的选择权。

第二,排斥教师主导作用。高等教育不同于基础教育,关于教师的不同称谓中可见一斑,高校“导师”可以衬托看出他们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导”,而不在于手把手的“教”。高等教育对学习问题的思考,立足于“有限储备”,更在于发展“无限可能”。因此,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我们可以做的是“为了学习的设计”(主要是对学习的社会过程或者社会性安排所做的设计,这种设计的目标,并不是给出一个“如何学习”的处方,而是界定一个设计的空间),而非“学习的设计”。也就是说高校教师的任务是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各种情景,这种情景可以是开放的,也可以是封闭的,当然重要不在于此,在于要给学生提供一个亲自下水游泳机会,一个自我身份建构的过程,一个对所学所知否定之否定的发展。但就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而言,无论是单向灌输,还是所谓的“双向互动”,教师依然包办一切。通常的做法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是否听了,是否真正领会了,并能对现实社会问题做出合理的分析?往往是“问答”形式,填鸭了事。这与真正意义上的“导”相去甚远。大家都知道社会问题不是简单的“问答”题,教师也不可能为学生准备“无限可能”的现成答案。因此,引导学生“摸着石头过河”,才是教师存在的价值之所在。

第三,重理论灌输,轻实践体验。学习是基础,实践是目的。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才能学用相长。理论灌输长期以来被视为行之有效的经典方法,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克服思想品德上的不足,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从而度过人生发展的狂风暴雨期、危险期。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理论灌输不能丢。但理论的学习,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是学习的深度延伸。各种改革方案也表明了我们已经意识到以往的学习和实践相脱节,但对学习问题的诊断并作出的规定依然是教师“应该如何”,学生“应该如何”,始终是一种“规范的实践”,而没有成为学习者的真实的实践,没有对学生迈向成人的发展过程中身份“轨迹”的变化产生有效的影响。正如萨其满所说,“学校建构了一些脱离真实世界的中性场合,在其中先学会一些东西然后再将它们应用于真实世界,这个前提在本质上是误导性的……”[4]。因此,必须重新审视教与学,将学校及课堂上的教学过程当作一个社会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心理过程来考察,并转换为一种“学习的实践”。在此情形中,实践远不只是“亲自动手去做”的意思,更是学习者在成长为一个什么人的艰辛成长历程中的一部分,即从认知的发展走向身份的建构。当然,这绝非是对人的认知发展的轻视,而是立足于拓展了的知识观基础上,把认知发展纳入到身份建构中来。人拥有某种身份,不仅意味着他拥有某些头脑中的知识,更意味着他在某种情境下做出某种行动。理论灌输虽然可以帮学生拥有知识或信息,但我们更应该拥有不能和行动者及其实践分离开来的知识。

综上所述,长期囿于以知识传递而不是参与为特征的传统学习方式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避免地缺乏参与性和实践性,强力灌输之下学生虽然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但在内化为信仰环节,形成和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方面却收效甚微。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去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就是积极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从工具理性的马克思主义向信仰的马克思主义转变。

二、体验式学习的内涵及特点

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现代汉语辞海》对“体验”的解释是“亲身经历以认识周围的事物”。可见,体验是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教育学意义上的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活动,即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即主体从其亲历中获得的认识和情感。”[5]

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David Kolb在总结约翰·杜威的经验主义、科特·勒温的完形主义和让·皮亚杰的结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并构建了体验式学习模型——体验式学习圈。David Kolb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在这个过程中,他强调共享与应用。

该理论给当时西方的教育管理者很大的启示,他们认为这种强调“做中学”的体验式学习相比传统学习方式,更注重内向学习,强调知行合一,能够将学习者的潜能真正发挥出来,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在他们看来,传统学习方式如同“观摩游泳”,通过教师和书本讲解正确姿势,但是无论讲解观摩如何细致,学习者若不亲身下水体验是学不会游泳的。而体验式学习方式则是“自己游泳”,就是让你亲自下水,在摸索中与教练不断沟通,发现自己的盲点,总结姿势技巧,直至学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主体是自己,而池边的教练只是一面镜子,为你的表现不断做出回馈及鼓励。由此看来,从体验中学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最基本与自然的学习方式。其过程既不昂贵,也无需大量技术软硬件的支持。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只需要人们有单独或同其他人一起反思和思考的机会。

综上所述,这种强调人的内心感受的体验式学习具有这样四个特点:第一,主动性。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学习者自己观察、反思和总结,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第二,情境性。学习产生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即通过一定的情境,激发学习者产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动力,并促进学习者思考,把体验和获得的经验运用到新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第三,过程性。学习是一个以个体“体验”为基础,不断学习和适应世界的持续不断的整体过程,需要学习者亲身参与、经历和体验,需要自己在行动中概括总结。它无法高效速成,以促进生长为目标,注重的是行动的过程。第四,反思性。学习强调体验的积极反思,包括在体验的过程中和体验过后,从而通过内心的主体作用,得出自己的判断和结论,在世界观、价值观等养成上获得切实的收获。

三、体验式学习的必要性

(一)体验本身是教育过程的本质之一,也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纯粹的书本知识与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丰富他们对世界的感受和体验,发展他们对生命意义的深切感悟。教育的目标、学习的结果应该是使学生成为高度适用性和内在自由性的人。学习必须对学习者有意义,这样所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容易保持,并且认知、情感等方面都会参与到学习中,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实现的过程。因此,“真正的学习应该是求知,是一种自我探索的行动,需要学习者亲自探索、实验、研究。真正的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去建构的过程。”[6]

“体验”就是要求参与者去“做”,去“感受”。知识、经验以及其他教育影响借助体验这种实践方式与行动方式,通过学生知、情、意的全身心的投入,才能真正为学生掌握,才可能体现出教育的内在价值,更好地达到素质教育、审美教育、能力教育等目标,转变学生对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认识,使学习者成为自我生命的真正体验者和创造者。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通过创造针对性的、开放性的、个性化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各种体验方式,对自己的潜能和周围的世界有深切的体验,并通过各种体验渠道发挥自己的潜力,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充分发展。

(二)体验式学习的提出顺应了世界教育理念转变的大趋势

当前,世界各国教育界已从重教转向重学,教师应更多地使用积极的、开放的教学方法。体验式学习的提出顺应了这一趋势。

这种先于学识的体验式学习方式,除了在课堂中的应用、与导师互动使课堂生动、活跃及挑战性之外,学习者全程都是全身心主动参与,并对正在发生的学习及过程是察觉的,在省思的体验中,连接当下的学习到过去、现在和未来。同时针对个人及团队在解决问题的行动方面,提供了一个密集、深入且深远的实质学习机会,是一个非常有力量的关于激发个人潜能、获得个人及团队成功的学习工具。

(三)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和实效性的客观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7]然而,肩负着树立和培养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要责任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却长期以来囿于传统学习方式,采取强制性的教育方法,把学生当作是被动接受改造的对象,当作思想接收器,忽视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许多同学因灌输意味太浓而感觉上课时不像是在学习知识、研究学问,而只是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如此这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可想而知。因此,要想摆脱当前窘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子曰:“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这应该是中国体验式学习最早的起源,这种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非常符合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学”教学理论,那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体验式学习”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沉浸其中,自由地“体验”,使得学生自身从种种思想困惑中解放出来从而接近真理、掌握真理,帮助学生转变错误的立场、观点、方法,引导他们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既打开视野,丰富知识,又增长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总之,体验式学习是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传统的强力灌输、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是不适合现代学习要求的。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去“亲历”知识,这“不是简单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而是为了促进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向生长。”[8]这样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简单说教,而是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知识共享、智慧开发、陶冶情操的真正的动态体验式过程。

四、体验式学习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启示

“体验式学习如同航海,师生都是航船上的主角,都要对航行负责。”与传统学习不同,体验式学习过程中,教师由“驾驶员”变成了战略高度意义上的“领航员”,学生由“乘客”变为了教学中“驾驶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情境的选择、布置上狠下功夫,“引领学生体验,通过启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激活学生的潜力、创造力、抗逆力,使学生自觉自愿地体验、反思、抽象、行动,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成长同路人。”[9]

David Kolb教授给出了体验式学习在每个阶段中进行学习或教学所应采取的策略,一个完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学习一般有四个步骤(见表1)。

第一步,实际体验——学生完全投入到当时当地的实际体验活动中。教师要首先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生活背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创设情境,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触“景”生“情”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例如,在学习《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节时,可在课前以“阜阳奶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关乎学生切实利益的社会现象,创设问题情境“‘问题奶’为何屡见不鲜?”,激发学生思考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及对策。情境创设的方式应多种多样,如“声像情境——环境中体验”、“角色情境——表演中体验”、“合作情境——互动中体验”、“活动情境——考察中体验”等。接下来由学生亲历体验,包括小组成员分工、行动程序、进度计划、任务模块和实际体验活动等。这个过程完全由学生自己进行,教师只是观察员。学习的方式,可以是情境模拟、案例学习、亲身体验、演示等。

表1 一个完整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验式学习一般有四个步骤

第二步,观察和思考——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实际体验活动和经历,包括体验过程中和体验之后的小组研讨、集体交流等。在体验过程中,小组成员围绕问题进行研讨,弄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切入点是什么,怎么做才最见成效等。在体验之后要进行回顾、梳理与冷静的思考。让学生思考这次学习行动,“整体效果如何,诸如完成情况、内心体验、潜能激发等?”、“哪些方面进展顺利,为什么?”、“还有其他方法吗?”、“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怎样进行改进?”、“我还能干些什么?”等,从而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通道,使整个人的综合素质得以有效发挥,从而为个人的持续健康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回顾时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而且教师要根据自己在学生行动过程的观察对各小组进行点评,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的真实情况,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强项与短处,从而使学生及时进行调整,以最佳状态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成长。

第三步,抽象与归纳——通过观察与思考,抽象出合乎逻辑的概念和理论。学生个体活动的知识和经验毕竟是有限的、范围狭小的。体验式学习要求每次活动之后,每个小组都要提供最终成果,即学生需要进一步从概念、逻辑、意义的层面理解所体验的事物,上升到理论,达到对普遍规律性的认识。小组之间可以以比赛的方式进行最终成果展示,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活动得到有效的激励,还可以使学生从他人那里分享到数倍的经验。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言、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在原有观点的基础上向纵深的方向发展。

第四步,积极的试验——运用这些理论去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并在实际工作中验证自己新形成的概念和理论。理论来源于实践,但最终还需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这个阶段是在学习之后的生活中由学生自己去完成。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到了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后,最终要用来指导实践,这也是体验式学习的终极意义所在。

[1]臧文娟.周远清:中国需要来一次教学方法的大改革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凤凰网,2011-04-25.http://edu.ifeng.com/ news/detail_2011_04/25/5971972_0.shtml.

[2]赵健.学习共同体关于学习的社会文化分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0.

[3]臧文娟.周远清:中国需要来一次教学方法的大改革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凤凰网,2011-04-25.http://edu.ifeng.com/ news/detail_2011_04/25/5971972_1.shtml.

[4]戴维·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郑太年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5.

[5]肖海平,付波华.体验式教学:素质教育的理想选择[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1):9.

[6][8][9]田国秀,刘瑜.体验式学习视角下政治教师的角色转变[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9(11):9,8,8.

[7]倪卫民.让生活体验成为品德课的主旋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1):41.

Experiential Learning of Marxist Beliefs Based on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

LI Jun-song

(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China)

Ideologicalandpolitical classesare the mainchannelof Marxist belief educationfor college students.Becauseofthe traditionalspoon-feedingeducation method andpassive learning method,the teaching quality is notgood enough.Experiential learning enables learners to control their own study by emphasizing participation and practice; or,it makes students participate the learning process from top to toe,let them be the master of the class instead of the passive acceptor.It can help learners successfully transform the knowledge to belief and practice;and finally realize the ultimate goal of education in Marxist beliefs.

Marxist beliefs;experiential learning;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 in college;traditional learning method

G642.0

A

1674-7356(2012)01-0028-06

2011-11-25

本文系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1JD710057);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CEYP5009)

李军松(1977-),湖北荆门人。法学硕士,天津科技大学法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传播社会学。

猜你喜欢
体验式理论课学习者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