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分析

2012-12-09 06:13陈冀莎
关键词:城乡居民差距城乡

陈冀莎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071002)

关于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分析

陈冀莎

(河北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河北 保定,071002)

近十年间我国的基尼系数不断攀升,突出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会进一步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严重影响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发展。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又有分配机制上的原因。及时出台相关对策,并从多方面考虑解决措施,既从制度改革上入手,又兼顾城乡居民自身素质的提高,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大意义。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配体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的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是日趋扩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时了解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造成差距的原因,研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有利于拉动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的“三驾马车”,有利于逐步实现社会各个阶层成员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有利于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状况

近十年间,我国基尼系数不断攀升,2000年已越过0.4的“黄色”警戒线,2005年甚至突破0.561的“红色”警戒线,2008年达到0.47,均大大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水平,我国贫富差距已超出合理限度,突出表现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表1 2000-2008年我国基尼系数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总体上来看呈扩大的趋势,尤其在近几年呈加速扩大的态势。根据国际劳工组织2005年发表的36个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状况的资料,城乡人均收入比只有三个国家超过了2,中国位列其中。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城乡差距为3.23∶1;如果考虑到城乡居民都应享有的有形或无形的物质、精神上的各种“隐性收入”,如:社会保障、各种福利和补贴、教育、医疗、服务水平等,以及农民承担的各种费用,则“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会远远地超过统计差距,这一差距至少在6倍以上,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1]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虽然自1978年“经历了一个缩小——扩大——再缩小——再扩大的w形变动趋势”[2],但从总体上看仍是一个不断扩大的态势,并在目前达到历史之最。

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成因及影响

(一)主要成因

1.历史原因

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民处于极度贫困状态,根本原因“在于长期处于战乱状态的旧中国留下来的只有一穷二白的底子”[3]。1978年后农民收入增加缓慢,造成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解放后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造成生产力的发展缓慢,经济结构失调,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导致到了1978年底还有2.5亿的农村贫困人口未脱贫。

2.居民收入分配机制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机制的调整是积极的,但缺乏合理的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安排,生产要素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不能自由充分流动;再分配机制对城乡间的“逆向调节”从总体上扩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目前我国仍实行的是城乡割裂的二元分配体制,城乡二元收入分配机制差异化明显。农村居民进城务工门槛抬高,面临各种对农民工使用的限制政策,及住房等政策性障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成本大,难度高,就业领域和机会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能力低,农民工资性收入偏低。从总体上看,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仍向城市倾斜。

3.财税政策在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上的机制缺失

我国财政收入分配长期把重点放在宏观国民收入分配上,用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再分配弱化。从收入方面看,对个人所得税的设计缺乏灵活性,加剧了收入差距的扩大,许多具有收入分配调节作用的税种未启用,税收征管手段滞后,对逃税的惩罚力度也不够;从支出方面看,我国社保支出主要流向了城镇居民,社保政策规范性差,城乡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差距扩大,“公共产品供给的支出在城乡之间严重不均”[4],对农业投入规模不够,重工业和城市优先发展,对城市采取了倾斜的财政政策,而对于农业的支出增长较慢,教育和职业培训投资也过多的向大中城市倾斜。另外,政府缺乏在限制垄断及鼓励平等竞争方面的有效政策。

4.农村城镇化滞后

农村城镇化滞后导致各种农村资源要素不断流向城市和工业,而大量农村劳动力依然滞留在农村、农业部门中,导致农业生产率的提高非常困难,因为“大部分可用于创造价值和财富的劳动时间由于人均占用的资源太少而白白浪费了,这正是农民收入低的根本原因。”[5]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影响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部分低收入群体易形成较大的心理落差,近年来的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地扩大,如不尽快扭转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的势头,将会进一步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会严重影响到社会各领域的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城乡居民收入的拉大会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三农”的建设,从而也会影响到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三、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针对于当前中国基尼系数的“破警戒线”以及中国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值,和近年来数量和规模不断上升的群体性事件,中央党校社科教研部的吴忠民教授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研究》一书中提到:“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这些数字和现象的后面,是中国现阶段在社会结构层面上出现了比较明显的不和谐问题。社会结构层面上的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的话,那么那些外在的指标只能是不断地恶化。这是更加深层和本源化的事情,也是更让人担忧的事情。”因此,研究出台符合国情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势在必行。下面就分四个方面简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及其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一)完善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城乡二元分配体制

1.创新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机制,[6]逐步放开劳动者竞争、自由流动的户籍制度和福利制度,以使农村务工人员拥有平等的就业环境;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充分流动,推进收入分配的开放有序的市场化进程;建立居民财产性增长的保障机制。

2.逐步改革城乡分割的收入分配机制,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城市政府应制定能够提高农民进城积极性的政策,以工促农,以城促乡,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制度;继续完善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障力度;发展小城镇建设,加速吸收剩余劳动力,实现经济的“二元结构归一”,政府要彻底改变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多头管理、分散负责的状况,使更多的劳动力参与到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来;政府还应鼓励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让更多的人参与经济发展的过程并获得相应的回报。

3.用法律手段规范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强化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违法行为的受罚概率;在部分垄断行业中引进外资参与竞争,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减少行业收入差距。

(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财税政策

1.改善收入机制。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使个人所得税能根据居民的收入差距及家庭负担能力等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征收标准,并健全相关税种,推出财产税,以扩大税源,缩小城乡间物质资本差距;对农村低收入者的一些纳税项目给予优惠;改进税收征收手段,逐步建立科学的居民收入监测体系,加大对逃税行为的处罚力度。

2.完善支出手段,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调整收入分配差距,重视城乡之间的利益调节,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农村或向农村覆盖的力度,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多渠道筹措农村建设资金;加大财政对农民的补助力度,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技术条件”;[7]还要加强农民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通讯、电力等,以及教育、医疗卫生等,“建立中央和省级政府主要分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财政体制”[8],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还要拿出一部分资金对低收入者,特别是有劳动能力的进城务工农民进行再就业培训;减轻农民的各种税费,增加农业补贴,对特殊困难家庭进行医疗补助,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和补贴;加大对农村的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农村;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建立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保体系;在贫困地区建立自我发展机制,加大扶贫力度;除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还应广开渠道,吸引各种社会资金,扶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现了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各镇(区)全覆盖;完善农村金融体系,鼓励建设民间金融机构,向农村贷款;此外,还要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对所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政府还要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加强补偿力度。

3.增加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当前我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不高,股市风险超出了农村居民的承受能力,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路径不畅。应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利于农村居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多元化融资渠道,提高农村居民所拥有动产和不动产等资产收入、财产增值收益、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租金、利息等红利收入的财产性收入,从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增强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从转移性收入来看,农村居民在本来就不多的转移性收入分配格局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农村新型养老和农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城乡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差距。

(三)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1.城镇的发展可为农村的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发展小城镇还可以促进农村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重组,提高农民的人均资源占有量,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取消歧视性的限制政策,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对于到小城镇落户的农民,应对其子女的入学、就业等政策与城镇居民一视同仁;政府还应对投融资体制进行改革,吸引投资主体参与小城镇开发。

2.“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建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因此,要做好统筹规划,引导城乡有序发展,提高城乡资源的配置效率,建设集居住、娱乐、休闲、购物、医疗等一体化的智能小区;推进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产业规模,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实施“农业示范区”建设;强化工业和城镇反哺农业和农村,借助“村企共建”、“园区带动”等模式,以形成城乡产业良性互动局面;坚持共享,各项公共资源要大力向农村倾斜,缩小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就业,完善农村社保和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农村社保和城市社保统一体系、农村医保和城市医保统一体系、农村养老和城市养老统一体系;推进优质教育资源进乡村,缩小农民与城市居民间的人力资本差距。在人力资本中,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最重要的部分,应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继续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增加农民的职业教育和实用技能的培训,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3.提高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虽然目前我国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在其所有收入中所占份额不断提高,但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说仍然偏低,应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和农民工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和乡镇企业的改革和调整,扩大农民就业领域,从而最大限度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9]

(四)农民自身应转变观念,提高素养

1.转变观念。要破除传统的“等、靠、要”“看守家园”的小农观念,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品营销观念和劳动致富观,开拓进取,精益求精。

2.农民要提高自身素养。要努力掌握一两门能作为立身之本的实用技术,对于农民企业家和个体户来说,要熟悉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努力开拓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从有利方面来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能够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主要表现为利于农产品的出口,由此可直接增加农民的收入,且“有利于工业品和劳务的出口,使外出务工的农民收入有了保证,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10];我国市场体系的日趋完善也同样为农民提供了公平的市场环境;我国农产品的结构已由“供给型”转为“需求型”,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农民收入增加奠定了重要基础。

2.从不利方面来看,加入世贸组织也会带来国外农产品对我国农产品的冲击;使农民收入增加的最大障碍是农民的文化素质及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不够高,“文盲”人口基本分布在农村并不断增多,文化程度与收入基本持正相关关系,由此导致农民收入偏低;也不可忽视市场风险的日趋加大给农民收入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之,我国现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严峻形势,提醒我们及时出台相关对策已刻不容缓。通过对扩大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各方面原因的分析,以及缩小差距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即问题和可能性,有利于政府和相关问题专家有的放矢的、全面的出台对策,既从制度改革上入手,又兼顾城乡居民自身素质的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必须重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问题,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1][2][3]赵振华.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收入分析 [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110,109,106.

[4][8]闫坤,程瑜.促进我国收入分配关系调整的财税政策研究 [J].税务研究,2010(3):18-22.

[5]郑威,张志学.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新农业科技革命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8-32.

[6]常兴华,杨宜勇,徐振斌,等.促进形成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机制 [J].宏观经济研究,2009(5):20-25.

[7]黄晓波,周学.个人收入城乡差异的现状、成因及解决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7):14-15.

[9]蒋南平,刘巍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解构分析:1985-2007[J].消费经济,2010(1):19-23.

[10]赵振华.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收入分析 [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125.

Strategies of Narrowing the Income Gap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CHEN Ji-sha
(Faculty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Hebei University,Hebei Baoding 071002,china)

In the past ten years,the gini coefficient of China was rising continuously,which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growing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And the growing income gap will intensify the social conflicts and hinder social development.The reasons resulting in income gap are both historical causes and distribution mechanism.Related policies,starting from system renovation and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should be issued.Efforts in this perspective will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harmonizing socialist society, carrying out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as well as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rural area.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income gap;distribution mechanism

F124.7

A

1674-7356(2012)01-0017-05

2011-11-11

陈冀莎(1989-),女,湖南长沙人。

表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单位: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11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年5月第1版。

猜你喜欢
城乡居民差距城乡
提高就业质量助推城乡居民增收的分析和思考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城乡涌动创业潮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