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状语从句汉译过程的心理语言学个案研究

2012-12-09 09:22:02宋晓舟
关键词:汉译状语口语

宋晓舟

(福建工程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英语状语从句汉译过程的心理语言学个案研究

宋晓舟

(福建工程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运用心理语言学中的口语报告法收集英语状语从句汉译过程中的思维活动的数据,对翻译的过程进行研究。在分析所收集的口语报告及借鉴其他句式翻译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状语从句翻译过程的模式。通过对所收集口语报告的分析,总结了三种定语从句的汉译流程,并对每位被试翻译每个句子过程的种类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英语状语从句的汉译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过程。对这些心理过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被试翻译英语状语从句时的心理过程,从而更加客观地描写翻译的过程及本质。

翻译过程;口语报告法;心理语言学

由于翻译活动本身的复杂性,理想的翻译研究理所当然应当是多层次、多侧面、乃至全方位的考察,而非局限于单独某一学科的理论阐述[1]。吴义诚认为,从近代翻译理论的研究成果看,中外学者几乎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结果(product)及结果标准化研究上。[2]多数的著作都在讨论译文和原文的关系问题,很少有学者关注翻译过程的研究。对翻译过程的心理语言学研究是整个翻译学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由于译者的心理活动是无法定性、定量的,因此,过去对译者心理活动的研究就被忽略,国内外的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都比较薄弱。

翻译过程是人脑对原语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加以传译的特殊的思维过程。而译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在于研究译者的这种思维活动的内在规律以及思维的方法。[3]翻译中的语言使用和言语交际中的语言使用一样都是一种心理互动,他们各自反映了语言使用的两个基本心理过程:理解和产出。[4]因此,要真正考察译者在翻译时的思维过程,就必须借助于心理语言学或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许多专家学者已经开始重视从这种方法来研究翻译的过程。例如,德国学者Wolfgang Lorscher通过出声思维(think-aloud)的方法收集翻译过程中思维活动的数据,试图探索翻译过程中大脑的思维活动。[5]这种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出发的方法对翻译过程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普遍的指导价值。

在本次个案研究中,作者尝试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应用口语报告法,通过有声思维来对被试翻译英语状语从句的心理过程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对英语状语从句汉译过程的研究,我们期待可以发现这一句型翻译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并探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心理思维活动,个体的差异及翻译的本质。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了心理学的口语报告法(oral protocol)。口语报告法的特点是个体以口头言语的形式陈述出自己的心理活动过程及行为表现。[6]此法被认为是研究侧重策略运用的翻译任务的一种有效方法。[7]我们采用口语报告法中的同时性口语报告法,此法主要是指在被试执行某一特定任务的同时,引导被试进行有声思维,将思维活动的情况口语化,即将头脑中想到的一切都大声地报告出来。[8]

(二)被试

参加此研究的4名被试均是厦门大学英语专业20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均为语言学,这保证了大家在研究生阶段所选修的课程基本上相同。这四位同学均为本科应届毕业考上研究生,均在同一年参加了英语专业八级测试(TEM-8),并且成绩均为良好(分数均在70~79之间),这说明大家都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并且水平相差不大,可以正确地理解单句的英语状语从句。这些被试均愿意参加此研究,且口才较好,而这也保证了被试能够胜任有声思维的调查。

(三)材料

测试包括20个至少含有一个状语从句的句子。我们将句子分成两组,其中编号为1-10的这10个句子为较为简单的状语从句,而编号为11-20的这10个句子则为比较复杂的状语从句(句子比较长,可能包含有不止一个状语从句或是包含其他的从句)。这些句子的主要来源是司显柱和曾剑平(2006)编写的《英译汉教程》,参考译文也均出自此书。[9]

(四)研究步骤

在正式进行实验之前,我们详细地告知被试如何做口语报告。在正式实验之前,被试均试译了10句英语句子(随意挑选的10个普通英语句子),让被试熟悉口语报告的方法和过程。在正式进行实验时,我们将1-20这20个句子的顺序打乱,以防止被试发现句子的规律,从而影响实验的结果。

在给定被试1个半小时翻译时间的情况下,让被试翻译我们选定的20句英语状语从句。被试一边笔译,一边大声地报告自己的心理思维。作者在一边负责对被试的口语报告进行记录,对被试不作任何形式的干扰和控制。

二、实验结果和讨论

(一)英语状语从句汉译过程的模式

通过对被试口语报告的细致分析,我们发现英语状语从句的汉译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语码转换的过程,而是一个反复思考,不断修改的复杂心理过程。以前的翻译过程模式多认为翻译过程是一个直线前进的过程,一个过程完成后进入下一个过程。但实际上,翻译而并非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曲折前进的非线性过程。例如被试2在翻译17句时的口语报告:

I know a young lady who always cuts out from newspapers sketches of model clothes that she would like to buy,if she had the money.我知道有一位年轻的女士,她经常cutoutfromnewspapersketchesof modelclothes thatshewould liketobuy,if shehadthe money,如果她有钱的话,这里是假设一种情况。cut from newspaper,从报纸上剪,newspaper sketches,报纸的草图,sketches ofmodelclothes,衣服的样图,我知道一位年轻的女士,她经常从报纸上剪下她想要买的衣服的样图,如果她有钱的话,意思就是,这个年轻的女士会从报纸上剪衣服的样图,她如果有钱的话,就想买那样的衣服,但是实际上她没钱买。我认识一位年轻的女士,她总是从报纸上剪下衣服的样图,如果她有钱的话就会购买的。

被试2的最终译文为:我认识一位年轻的女士,她总是会从报纸上剪下她在有钱的时候会购买的衣服的样图。

可以看到,在这个例子中,被试先是把最简单的部分直译了出来,然后读完了不是很好理解的后半句,同时对句子的结构,语法,尤其是状语从句与主句的逻辑关系进行了分析,然后又回到了之前没有翻译,而是将直接读出来的部分进行翻译,在这个过程中,她又不断的修改,对句17中的句义进行分析,在对决定的句子意义进行修改和验证后,才得到了最终的译文。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翻译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直线前进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修改,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综合分析被试的翻译结果和口语报告,并参考王金铨[10]提出的翻译过程的模式以及刘绍龙[11]提出的翻译理解的系列模型,针对英语状语从句的翻译,我们所采用的分析被试翻译过程的翻译过程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英语状语从句的翻译过程

(二)被试翻译英语状语从句的三种流程

通过对4名被试口语报告的分析和统计,我们发现大体上被试对与英语状语从句的汉译有三种流程。第一种翻译的心理流程为:1-2-5-8(原语输入——初步理解——句义决定——翻译结果)。第二种翻译的心理流程为:1-3-5-6-7(原语输入——初步理解——句子分析——句义决定——验证和修饰——翻译结果)。第三种翻译的心理流程为:1-3-4-3-5-6-7(原语输入——初步理解——句子分析——初步理解——句子分析——句义决定——验证和修——翻译结果)。每名被试翻译20句英语状语从句时心理流程种类的分布如下表1和表2所示:

表1 简单状语从句翻译心理流程种类的分布

表2 复杂状语从句翻译心理流程种类的分布

1.第一种翻译的心理流程为:①-②-⑤-⑧

即,原语输入—→初步理解—→句义决定—→翻译结果。被试1在翻译第3句时的口语报告即可说明此流程:

“[When he entered the room,he found them sitting together singing.](初步理解)[当他走进房间,他看到他们坐在一起唱歌。](句义决定)[走进房间,他发现他们几个正坐着一起唱歌。]”(翻译结果)

被试2的最终译文为:走进房间,他发现他们几个正坐着一起唱歌。

翻译的所有过程在口语报告中都进行了标注。“[]”标注的是被试的口语报告,“()”标注的则是这部分报告所属的分过程。这个句子比较简单,因此被试所没有经过“句子分析”和“验证和修饰”这两个过程,而只经历了一个比较简单的心理流程就得到了最终的翻译结果。

我们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1-10这10个句子中,翻译流程是属于第一种的句子平均是3.5句。再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这些英语状语从句所处的位置刚好符合汉语的叙事顺序,例如第8句“When youhavetanksofaironyou,youcanstayindeepwater foralongtime.”,4位被试中就有3位的翻译流程是属于第一种流程。这说明,被试在翻译符合中文语序的英语状语从句时,所经历的心理过程要少于翻译与汉语语序相差较多的状语从句。而在表2中,比较复杂的11-20句的汉译流程没有一句是属于第一种流程的,这也表示对于大部分较为复杂状语从句的汉译,在对句子进行完初步理解后,被试都需要对句子进行分析,并对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后才能够决定最后的语义,而无法只通过最初的理解就产出目的语的译文。

2.第二种翻译的心理流程为:①-③-⑤-⑥-⑦

即,原语输入—→初步理解—→句子分析—→句义决定—→验证和修饰—→翻译结果

被试4在翻译第18句时的口语报告:

“[When your children are grown up they want to live their lives,and if you continue to be as interested in them as you were when they were young,you are likely to become a burden to them,unless they are unusually callous.When you are grown up they want to live their lives,live their lives,and if you continue to beas interestedinthemas youwerewhen youwereyoung,as interested in themas you were when theywere young,youarelikelytobecomeaburdentothem,unless they are unusually callous.](初步理解)[当你的孩子长大成人后they want tolive theirlives,并且如果你继续要as interested in them as you were when theywereyoung(as…as,同……一样,同小时候一样,这里是省略的形式,原来的句子应该是as interested in them as you werein interested in them when they were young),那么你可能become a burden to them,unless they are unusually callous,unless除非…..](句子分析)[当你的孩子长大成人后,liveone's live,过生活,那这里,they want to live their lives,应该是过他们自己喜欢的,想要的生活,如果你要继续as interested in them as you were当他们还小的时候,像小的时候一样那么interestedinthem,对谁有兴趣,不对,父母对孩子应该是关心,像小的时候那样关心他们,你就可能变成一个burden负担,对他们来说,除非他们不是一般的callous,callous无情的,冷漠的,除非他们不是一般的冷漠。](句义决定)[Whenyourchildrenaregrownup,theywant to live their lives,当你的孩子长大后,他们有在自己向往的生活,and if you continueto beas interested inthemas youwerewhentheywereyoung,但是如果你仍像小时那么关心他们,you are likely to become a burden to them你可能会变成他们的负担,unless theyareunusuallycallous除非他们不是一般的冷漠]”(验证和修饰)

被试4的最终译文为:当孩子长大后,他们有自己向往的生活。如果仍然像他们小时候那样关心他们,你就有可能成为他们的负担,除非他们已经不是一般的冷漠无情。

在“初步理解”的过程中,被试试探着对输入的原文进行理解和处理,尤其对相对比较难理解的短语“live their lives”,“as interested in them as you wereyoung”还特别重复了一下。在初步理解之后,被试接下来进入“句子分析”的过程。在这个伴随着语义分析的过程中,被试首先分析了句子的语法结构,接着又分析了主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确定了句子的语法结构后,被试进入了第四个过程,“句义决定”。我们可以看到,被试先是根据字面的意义生成了译文,再处理需要根据语境来判断具体意思的短语或词组,然后才决定了句子的句义。在得到最后的翻译结果之前,被试对译文又进行了验证和修饰。这其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验证输出的翻译结果时,被试又重新读了一遍这个句子,而这也说明,翻译的过程中是一个螺旋式前进的过程。

从表2和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在10句比较简单的状语从句中,平均有5句的翻译流程属于第二种翻译流程,而在10句比较复杂的状语从句中,平均有6.25句的翻译流程属于第二种翻译流程,这表明了第二种翻译流程是出现最多的翻译过程种类。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被试对多数的句子在进行了初步的理解后,都倾向于先分析句子的语法,分析清主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其中也伴随着语义上的分析),然后再继续对句子进行翻译,并对译文进行验证和修饰后才生成最后的译文。例如被试1翻译句2“Ididn'tknowawordofEnglishuntilIcame here”的过程以及被试3翻译句19“Ifyouhaveshied away from making pancakes in the past,don't be put off-there's really nothing in it.”的过程都属于第二种流程。

3.第三种翻译的心理流程为:①-③-④-③-⑤-⑥-⑦

即,原语输入—→初步理解—→句子分析—→初步理解—→句子分析—→句义决定—→验证和修饰—→翻译结果

被试3在翻译第11句时的口语报告:

“[Television makes it possible for us to see a distance scene as atransmitter atthetelevision studio telecaststhescenetoourreceiver.](初步理解)[电视makes itforus可能看见远处的场景,as一个发射机在电视演播室电视广播现场情况到我们的接收器。as是因为的意思么,因为电视演播室的发射机传输?不太对。](句子分析)[Television makes it possible for us to see a distance scene as a transmitter at the television studio telecasts the scene to our receiver.](初步理解)[这里,as,应该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恩,as,当……的时候](句子分析),[当电视演播室的发射机,电视演播室,电视台,电视台的发射机,将场景传到接收器时,在那个时候,电视就使我们,使我们可能看到远处的场景。](句义决定)[当电视台的发射机向我们的接收机发送实况的时候,电视就能使我们看到远处的景象了。]”(验证和修饰)

被试3的最终译文为:电视台的发射机向我们的接收机发送实况的时候,电视就能使我们看到远处的景象了。

当被试进入“句子分析”过程的时候,她又重新回到了“初步理解”这一步。因为as可以引导时间状语从句或原因状语从句,被试初次理解时认为as引导的是原因状语从句。但是在第一次对句子进行分析的时候,被试发现自己第一次的初步理解有些偏差,于是她又回到了“初步理解”这个过程,重新对句子进行了处理,以期更准确的理解原文。然后她再次对句子进行分析,决定了句义,在验证修饰过译文后才得到了最终的翻译结果。

表1和表2也体现出,即使是结构较为简单的状语从句,被试可能在初步理解完对句子结构进行分析后,也需要重新对句子进行初步的理解。例如被试1,2,3翻译句10 Petroleum as it is found in theearthisacombinationofseveralfractions的心理流程均为第三种流程。结构较为复杂的状语从句的翻译流程为第三种的平均句数是3.75,要高于简单状语从句中1.5句的平均值。这说明,比较复杂的状语从句相对较为简单的状语从句而言,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经历更多的心理过程。在进入对句子的分析后,可能由于句子结构的复杂,无法判断句子的正确结构,于是被试又重新对句子进行了一遍初步理解,然后再次确定句子的结构后,才继续对句子进行翻译。而这再次证明了翻译过程并不是像一条生产流水线,而是一个螺旋式前进的过程。

三、结论

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发现,英语状语从句汉译的过程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语码转换过程,而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动态非线性心理过程,不同的个体在翻译同样的句子的时候所经历的心理过程也不尽相同。在翻译的过程中,被试不是简单地逐字翻译,而是经历了不断修改,反复思考,调整句义等分过程的一个复杂心理过程。英语状语从句的汉译过程是一个理解与表达相互交替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前进的动态思维过程。由于英语状语从句的汉译过程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翻译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状语从句汉译的练习,注意把握句子的难度,对学生的译文进行进一步的剖析,分析学生翻译时的心理过程,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状语从句的汉译。对学生翻译有困难的句子,要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了解他们翻译过程中的难点,以更准确地指导学生进行翻译学习。通过本次个案研究,我们更好地了解英语状语从句汉译时被试的心理过程,探寻了翻译过程的本质。但是本次研究只是针对个案研究得出的结果,所以,结论的普遍性仍然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1]蔡寒松.心理学口语报告法在翻译过程研究中的应用[J].上海科技翻译,2000(3):1-4.

[2]吴义诚.贝尔的《翻译与翻译过程:理论与实践》评介[J].中国翻译,1998(5):55-56.

[3]董史良.翻译的思维问题[J].中国翻译,1988(3):2-6.

[4][11]刘绍龙.翻译心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3,244.

[5]蒋素华.关于翻译过程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3):55-58.

[6]蔡寒松,郭嘉钥.英语双重否定句汉译过程的心理语言学个案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11):8-10.

[7]Fraser J.PublicAccounts:UsingVerbal Protocals toInvestigate CommunityTranslation[J].AppliedLinguistics,1993(14):325-341.

[8]任洁,许尚侠.当代心理学对口语报告的研究评述[J].心理科学.1998(1):77-78.

[9]司显柱,曾剑平.英译汉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42-150.

[10]王金铨.英语定语从句汉译过程的心理语言学个案研究[J].外国语言文学,2007(3):182-187.

The Translating Process of English Adverbial Clause: A Psycholinguistic Case Study

SONG Xiao-zhou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Fuzhou Fujian 350108,China)

This thesis uses verbal protocol method to record mental translating processes of English adverbial clause (hereafter EAC)for data collection.By analyzing the data of verbal protocol as well as reviewing the translating models of other clauses,this thesis proposes a translating model of EAC.The study summarizes three translating processes of EAC by analyzing the data,and also classifies the translating processes of each sentence into each category.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translating process of EACis not a linear process,but a complicated non-linear process.Studying these mental translating processes can help researchers understand the psychology of the subjects when translatingEAC,which also helpsthemto depict theprocesses and essence of translation froma moreobjective perspective.

ttranslating process;verbal protocol;psycholinguistics

H059

A

1674-7356(2012)01-0087-06

2011-12-28

宋晓舟(1986-),女,福建莆田市人。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语言学和语篇分析。

猜你喜欢
汉译状语口语
状语从句热点透视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英语否定词的分析与汉译
酒中的口语诗
文苑(2018年22期)2018-11-19 02:54:18
as引导状语从句的倒装语序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学生天地(2017年10期)2017-05-17 05:50:44
在状语从句中探“虚实”
西方译学术语的汉译现状与思考
口语对对碰
谈谈柯尔克孜语中“bay”、“-bay”和“bek”、“-bek”的汉译
语言与翻译(2015年3期)2015-07-18 11: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