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敏
(蓬安县人民医院,四川 南充63780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治疗血液病方面也卓有建树,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已经作为一种治疗血液病的有效手段被临床所重视。笔者就我院近年来22例经PBSCT 治疗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自2008年4月—2010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22例血液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6例,女性6 例,年龄在12~66 岁之间,平均年龄(47.4±12.9)岁。根据移植细胞来源分为两组,A 组4例患者采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 PBSCT),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急性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B组18例患者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 PBSCT),其中淋巴瘤1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
(1)A 组患者采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给予移植前7天白消安1mg/kg,每6h一次,连续用药4d,氟达拉滨25mg/m2·d,连续用药3d,移植前1天给予患者全身放疗3Gy/次;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给予移植前10天羟基脲80mg/kg,移植前9天阿糖胞苷2g/m2,移植前8天给予白消安1mg/kg,每6h一次,连续用药3d,环磷酰胺1.8g/m2·d,连续给药2d,司莫司汀250mg/m2。急性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给予移植前5天氟达拉滨30mg/m2·d,连续用药5d,移植前2天期给予环磷酰胺60mg/kg·d,连续2d。
(2)B组患者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患者移植前6天给予卡莫司汀300mg/m2·d静滴给药,移植前5天起给予依托泊苷400mg/m2·d静滴,阿糖胞苷1.5g/m2·d静滴,移植前1天给予马法兰140mg/m2·d口服或静滴;急性白血病患者在移植前7天起给予白消安1mg/kg,每6h一次,连续给药4d,移植前3天起给予环磷酰胺60mg/kg·d,连续给药2d;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给予大剂量马法兰治疗,马法兰200mg/m2·d。
(3)A 组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mg/kg·d进行皮下注射,连续用药5d,在用药4d之后利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每次采集血量为10L;B组采用化疗联合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在白细胞数>10×109/L时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将采集液和细胞冷冻保护液以1∶4 的比例混合,冷冻保存。
(4)两组患者在预处理结束当天进行干细胞回输。在输入前30min给予患者地塞米松5mg静注,5%碳酸氢钠液250mL静滴,细胞液经40℃水浴回温后迅速输入。B 组患者在移植3d后给予G-CSF300mg/d皮下注射,直至白细胞计数达10×109/L停止用药。
使用SPSS13.0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计量以(±s)来表示,组间比较则采用t检验;计量数据以百分比显示,组间比较使用χ2来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以上患者干细胞动员均一次成功,采集一般在1~2次,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能够成功获得造血重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患者在造血重建后经检测均为完全嵌合体,血型转为供血者血型。治疗过程中有2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2例发生口腔溃疡,14例出现低热,3例出现轻度皮疹,2例出现头痛、嗜睡现象,经对症处理后均迅速好转。在骨髓移植抑制期无患者出现GVHD、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随访2年,A 组患者未见移植相关并发症或死亡现象;B组患者2例骨髓瘤复发、1例急性白血病髓外复发导致患者死亡。
PBSCT 相较于骨髓移植术有着造血重建快、抗生素使用少、费用低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同时也有利于扩大供者来源[1]。目前就恶性淋巴瘤细胞疾病而言,化疗联合PBSCT 是最为常用的治疗手段,有文献指出,50%左右的霍奇金淋巴瘤复发患者可以接受allo PBSCT 而长期生存[2]。从本文数据也可以看出,PBSCT 移植相关的复发和死亡率均较低,而且对于移植常见的并发症也有较好的预防措施,使造血功能能够更好地得到重建。
[1] SUREDAA.Autologous and allogene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inHodgkin’s lymphoma[J].Hematol Oncol Clin North Am,2007,21(5):943-960.
[2] CASHENAF,BARTLETTNL.Therapy of relapsed Hodgkin lym-phoma[J].Blood Rev,2007,21(5):23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