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损伤致下肢肌疝的临床分析

2012-12-09 14:23王燕华朱建明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8期
关键词:疝的运动性剧烈运动

王燕华,朱建明

(1.武汉科技大学医院,湖北 武汉 430081;2.武汉体育学院医院 运动医学外科,湖北 武汉 430080)

运动性损伤部位主要在下肢和手,损伤类型前3位是关节韧带损伤、皮肤擦裂伤和肌肉肌腱损伤,占全部损伤的92.93%[1]。运动性损伤可致骨骼肌结构受损,肌外膜纵向撕裂,形成间隙,使骨骼肌由肌外膜间隙膨出疝于皮下组织层,皮下出现有弹性肿块,具有可复性,即形成肌疝。大多数肌疝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或症状,因此多数肌疝需要手术治疗。我们治疗了7例运动性损伤致肌疝,均达到临床治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治疗肌疝7例,其中股直肌2例,股外侧肌1例,腓肠肌4例;年龄18~26岁,平均22岁;致伤原因:跨栏越障碍伤2例,踢足球伤3例,跳高、跳远致伤2例;发病至就诊时间20min至5d。本组均为运动性损伤,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运动后,下肢局部出现疼痛,同时皮下可扪及柔软半球形包块,界限清,有一定弹性,轻度触痛,无波动感,无血管杂音;站立或蹲下时包块明显增大,可被压迫还纳。诊断性穿刺为阴性。均行超声检查及随访观察。

1.2 诊断

剧烈运动后,骨骼肌肌肉局部出现疼痛和可复性包块,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考虑肌疝的可能。体格检查:站立或蹲下时包块明显增大,可被压迫还纳。诊断性穿刺为阴性。超声检查:包绕肌肉筋膜组织局部断裂,声像图表现为局部肌肉外凸,肌束未见明显断裂。超声检查诊断肌肉挫伤、肌疝、血肿、断裂的准确性分别是94.3%、99.2%、100%、98.4%,高于其他影像检查[2]。

1.3 方法

明确诊断肌疝后,尽早行肌疝复位修补术,术中不要过多切除疝出的肌肉否则可引起患肢乏力。术后局部加压包扎。

2 结果

7例运动性损伤致肌疝,均手术治愈,包块消失,功能恢复。术后随访1年无1例肌疝复发。

3 讨论

运动性损伤的特点:运动性损伤的类型主要是三大类损伤:关节韧带损伤、皮肤擦裂伤和肌肉肌腱伤。运动损伤部位主要在踝、手、腿、膝和足,这与主要用下肢和手来完成运动动作有关。

3.1 原因

肌筋膜发育不良或先天性缺如,挫伤、肿瘤切除、手术切除筋膜等致筋膜薄弱,筋膜缺损。剧烈运动可引起肌筋膜破裂,引起肌疝。股直肌、股外侧肌、腓肠肌均属于大腿前肌群及小腿后肌群,肌腹大,肌腱呈索条状,且宽大,屈大腿,伸小腿,维持直立及行走。强烈收缩时肌腹明显短缩,产生大幅度运动,负重时承受的应力较大,易导致骨骼肌肌结构受损。肌疝多发生于大腿后侧,其发生与该处解剖结构有关。在大腿后侧浅层肌肉中,股二头肌长头内侧缘与半腱肌,半膜肌外侧缘之间只有深浅二层肌膜相连,当剧烈运动、手术后及先天发育不良时,可引起骨骼肌肌膜受损,导致深层组织膨出,形成肌疝。

参与运动人员平时缺乏单专项训练的锻炼,未掌握训练要领,方法不当,技术动作不正确,往往造成局部受力过大或身体失去平衡和控制,从而造成损伤;缺乏运动经验与自我保护能力;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没有根据专项运动的特点进行准备活动,使机体未能进入工作状态;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活性较差而致伤;弹跳时突然蹲下的瞬间使下肢肌肉极度收缩,以致肌肉结构受损,肌外膜纵向撕裂,形成间隙,使肌肉由肌外膜间隙膨出疝于皮下组织层。

3.2 诊断

检查肌疝患者时,下肢包块可嘱病人蹲下或小腿使劲等动作,可见局部包块增大或显现半球状肿物为阳性体征。肌肉丰满的部位在猛烈收缩、剧烈运动后,局部出现可复性包块,要考虑肌疝的可能。诊断肌疝,首先,疝的内容物一定是骨骼肌;其次,疝块具有可复性或部分可复性;第三,剧烈运动、挫伤、肿瘤切除、手术切除筋膜等病史,注意与脂肪瘤、肌纤维瘤、脓肿早期、血管瘤等软组织真性肿瘤相鉴别,必要时行诊断性穿刺。

超声对肌肉损伤发生的部位、大小、损伤程度和类型可做出比较准确的诊断,诊断符合率在96.5%~100%[2],高于其他影像检查。超声检查操作简单、快捷,对病灶可从多方向进行探测,检查中可同时配合肌肉和肌腱活动,观察其动态变化以协助诊断。必要时还可引导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同时,由于超声检查的无创性及费用低等,易为患者所接受,可常规超声检查确诊。

3.3 治疗

运动性肌肉肌腱损伤常表现为损伤处肌肉局部压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等,大部分肌疝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或症状,有的即使没有功能障碍,其局部凸起也多不被病人所接受,因此多数肌疝需要手术治疗。肌疝的治疗主要是手术修补破损的筋膜或肌膜,分为直接缝合和组织缺损修补两大类。直接缝合手术操作相对简单,适应于腱膜组织缺损小、张力不高的肌疝。肌腱膜缺损较大的肌疝,不能直接缝合,若勉强缝合,减少了肌间室的容积,可引起肌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故需要行缺损组织修补术。明确诊断后,嘱患者减少患肢剧烈活动,尽早行肌疝复位修补术,术中不要过多切除疝出的肌肉否则可引起患肢乏力,术后加压包扎。

我们认为,肌疝是骨骼肌的一部分通过筋膜缺损而疝出,突出于皮下而形成的肿块,常有直接或间接外伤史,肌筋膜发育不良或先天性缺如、挫伤、肿瘤切除、手术切除筋膜等致筋膜薄弱,筋膜缺损。肌肉丰满、肌间室压力高,筋膜薄弱,因剧烈运动,肌肉在猛烈收缩可引起肌筋膜破裂。明确诊断肌疝后,及时手术修补破损的筋膜或肌膜,术后加压包扎,我们治疗7例运动性损伤致肌疝,均治愈。术后随访1年无1例肌疝复发。

3.4 建议

为避免发生肌疝,应尽可能消除引起筋膜薄弱,筋膜缺损的原因。①四肢外伤清创术和浅表肿瘤切除术以及组织移植手术等是外科常见手术,若操作不仔细,术中未及时发现筋膜缺损并修补缝合,造成的肌腱膜缺损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术后很可能形成肌疝。因此,行四肢外伤清创术,浅表肿瘤切除术,组织移植手术等手术时,应及时发现损伤的筋膜并认真修补。手术操作应精细,用线均匀适当,防止强行拉拢创缘引起组织撕裂。手术争取Ⅰ期愈合,防止切口感染,避免发生肌疝。在四肢外伤清创术后,原创伤手术部位出现随肌肉活动出现或消失的可复性包块,考虑肌腱膜组织缺损伴有肌疝的发生。四肢体表肿瘤切除术后,原切口处出现包块,除考虑肿瘤复发外,要考虑形成肌疝的可能。②对肌肉剧烈收缩时受到钝性直接暴力打击引起筋膜肌肉断裂,而表面皮肤未破损的闭合性损伤,应引起重视,及时治疗。③局部肌肉长期反复的剧烈收缩造成肌肉、肌膜自发性断裂,如运动、训练不当易发生下肢肌疝,认真向参与运动人员传授训练要领,结合运动项目的特点及技术要求进行指导,掌握训练技巧;剧烈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使动作协调,有准备地从相应静止状态转入剧烈活动,避免突然剧烈运动;加强易损伤部位的肌肉、肌腱锻炼,如下肢屈伸、踢蹬腿、蹲下等活动;配戴保护套或支持带避免下肢肌群负荷过重或着地姿势不正确造成跟腱、肌肉结构损伤;普及运动医学知识,提高安全运动的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身体全面锻炼,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量和强度,防止局部肌肉过度疲劳。

[1]胡高楼,陈根枝,李旭华.浙江师范大学学生体育运动损伤情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3):56.

[2]董磊,赵晓峰,刘文渊,等.军事训练所致肌肉损伤的超声诊断结果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10,27(5):90.

猜你喜欢
疝的运动性剧烈运动
疝气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观察
为什么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刻坐下休息?
新生儿先天性膈疝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
语言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
剧烈运动后为什么不宜大量喝水
为什么会得疝气?疝的病因分析
“一个元素的面孔” 两位大家的灵魂
运动性血红蛋白降低的机理及营养防治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嵌顿疝19例临床分析
来场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