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榧适生环境与栽培技术研究

2012-12-09 02:06秦兴川李建辉
园艺与种苗 2012年3期
关键词:香榧产量土壤

秦兴川,李建辉

(1.浙江省临海市汇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浙江临海 317004;2.台州学院生态研究所,浙江临海 317000)

香榧(Torreya grandisc v.Merrillii)隶属于红豆杉科(Taxaceae)榧树属(Torreya),常绿乔木,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同时也是集果用、油用、药用、材用、绿化、观赏为一体的多用途优良经济树种[1]。香榧主要分布于浙江省的会稽山区和天目山区、安徽的黄山地区、福建的闽南山区、赣东北和湘西山区。目前对香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分布、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以及营养和功能成分等方面[2],而对其适生环境的研究还比较少[3-4]。香榧对生境有特殊的要求,其产量与气候、土壤、地形地貌关系密切,一旦离开了香榧特定的自然适生环境,就很难通过施肥、灌溉等措施达到满足香榧生长和开花结实所需的生态条件,从而对香榧的产量和品质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香榧适生环境的选择已成为其当前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国内外学者对香榧的相关研究成果,笔者对香榧适生环境条件与栽培技术进行综述,探讨存在的问题与研究的发展趋势,旨在为扩大香榧的种植范围及提高香榧的产量和质量提供基础资料。

1 香榧的适生环境

1.1 气候条件

香榧的生长与气候条件关系极为密切。香榧性喜温湿凉爽,对低温的适应性较强,但当出现暖冬时期的突发性寒潮时容易受到低温危害;香榧对高温的忍受能力不强,夏季气温超过35℃,香榧便停止生长[5]。香榧对水分的需求在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的年龄阶段有差异。雌花芽分化发育期需要降水充沛;花期连续降水,会严重影响授粉,导致胚珠大量脱落;5—6月阴雨天气容易造成大量落果;7—8月干旱少雨,会严重影响产量[6-7]。香榧幼苗怕强光,需要适当遮阴;随着树龄的增大,会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喜光性,特别是进入产果期之后,对光照的需求大大增加[6]。傅雨露等对香榧产量形成的关键期气候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香榧在开花授粉和果实膨大期都要求良好的光照条件,开花授粉期与果实膨大期是香榧产量形成最重要的时期,日照条件是共同的关键性因子[8]。

1.2 土壤环境

香榧根皮较厚,根系多为肉质根,吸收水分能力较弱,对土壤通气性要求较高,要求土质疏松,土壤湿润但不能过湿,忌林地积水。香榧对土壤肥力的一般要求为土层厚度在60cm以上,有机质含量在20g/kg以上[5];对土壤pH的一般要求介于4.5~6.8,以pH5.2以上为好,但过度酸黏和砂岩性太强的土壤上生长的香榧种实产量低,品质较差[9]。戴文圣等对香榧林地土壤及香榧子进行分析表明,香榧林地土壤中的全氮、全磷、全钾和水解氮的质量分数较为丰富,速效钾相对不足;土壤中的Ca与香榧子中的Ca和Fe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土壤中的Ca与香榧子中的N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表明土壤中的Ca不仅能被香榧树体吸收,而且能提高香榧子蛋白质的含量,从而提高香榧子的品质[10]。因此,种植香榧时最好选择由各种砂页岩和富含钾长石的花岗岩山地发育的土壤,这类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土质疏松,肥力较高,土壤酸碱度也适中,含钾量丰富,最有利于产出高品质香榧[5]。

1.3 地形

香榧的分布对地形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王小明等对香榧分布区的生境因子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香榧对海拔、坡度和坡向等因子具有高度选择性,96.22%的香榧分布在海拔300~600m的高度带上,97.52%的香榧分布在坡度<30°的坡地上,74.43%的香榧分布于阳坡和半阳坡[4]。此外,傅雨露等的研究也表明,山坡中部及露风岗比山岙及背向坡单枝成熟果数多且品质好,东南坡比西北坡结实性状好[8]。

2 香榧的栽培技术

2.1 育苗

香榧可通过实生苗和嫁接苗进行繁育,但实生苗繁育的香榧所结的种子往往品质不佳,因此通常采用嫁接苗繁育。在秋分前选取优良树型,采收成熟种子,剥去假种皮后,选向阳墙下面,挖坑,然后1层种子1层沙进行堆积,堆积厚度以50cm为原则,上面盖以稻草保温,沙的水分保持3%~5%。至胚根长到1.5cm时播种为好,播种覆土不能太深,通常3~4cm,然后盖上稻草保湿。苗床上要架1.3m左右高的阴棚,保证通风,透光度要有40%。半个月左右浇1次水,同时注意适时追肥、锄草、防虫。香榧1年生苗木高15~25cm,2年生苗木高30~35cm,此时即可供嫁接砧木用[11]。取优良的枝条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采用切接或劈接等方法嫁接,嫁接后再培育2年,苗高达50cm左右时即可栽植。

2.2 栽植

林地宜选通风、向阳、多雾的山谷或溪旁。选择海拔300~600m,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通风向阳或半向阳地段。栽植时宜选择3月无风阴天或细雨天气。应适度浅栽,最好浇一次定根水。栽植时要避免根系与基肥直接接触。对于嫁接的植株最好进行适当加固,如插小竹竿支撑捆扎等,以防嫁接口开裂。可在林中或上风口栽植一定比例的雄株,以利成龄后授粉。

2.3 间种

香榧林间空地可间种,以耕代抚,可减少苗木遭受鼠害,也能为根系生长创造最佳条件。间种必须注意作物种类的选择。研究表明,种植马铃薯(Solanum taberosumL.)、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等作物会诱发香榧苗木染病死亡,而种植茶树(Camellia sinensis)和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则有利于提高苗木存活率[12]。

2.4 除草

要适时除草,一般可采用人工除草或化学药剂除草。采用人工除草可以防止杂草对林地水肥的竞争,既可增加肥力,又可抗旱,提高苗木结实质量[11]。当年栽植穴周围1m范围内不用松土除草,以保护根系、抑制蒸腾。

2.5 水肥管理

土壤含水量与香榧生长发育关系很大,土壤排水良好的香榧树冠幅大、产量高,而水分过多或排水不良都对香榧生长结实不利[11]。浇水时需一次性浇透,并避开中午高温时间。栽植当时一般不施肥,以减少对肉质根的影响。3月下旬可施氮肥以利抽梢;8月下旬应施钾肥壮梢,以利过冬。肥应施在根系外围,不可直接接触苗木。研究表明,施用猪栏肥有利于香榧生长结实[12]。

2.6 保花保果

在花期或幼果期,用激素或化学药剂喷涂处理,能显著提高坐果率。禁止乱砍香榧雄株,保证雌株授粉均衡,在雌花盛开期进行人工授粉,可选晴朗天气剪取带雄花球的小枝收集花粉,采用喷雾、水浸、撒粉等方法进行人工授粉可大幅提高产量[11]。

2.7 病虫害防治

已知香榧的病虫害超过70种[13],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和盾蚧科(Diaspidids)的几种介壳虫,可采用克蚁星和蚍虫啉等低毒高效农药加以防治[12]。防止病虫害发生的最根本措施是加强土、肥、水的管理。为保证香榧的食用安全和香榧果实的品质不受影响,香榧病虫害防治应尽量少施或不施化学药剂。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保护香榧树生长环境,提高其自身的抗病虫能力;保护和合理利用天敌,并辅以人工物理防治措施。

3 讨论

香榧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的经济林树种之一。近年来,由于香榧种植效益高,浙江省及周边省份掀起了发展香榧的热潮,然而人们在种植香榧时对于香榧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对香榧开花结实后气候和环境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引种目标基地能否满足这些条件等问题缺乏科学的分析和论证,从而出现引种、栽培的香榧产量低、品质差等一系列问题。事实上,香榧现有的核心产区是气候、土壤、地形等环境因子长期协同作用下的自然选择和进化形成的,有其内在的必然规律和共同适生的关键因子和条件。

要保证香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人们对香榧需求的增长,就需要进行科学的人工种植,掌握科学的栽培技术。为生产优质香榧,避免盲目引种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就需要了解香榧资源的分布状况,掌握影响香榧分布、产量、质量的环境因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选择最适宜的生境进行种植,这是提高香榧质量的根本保证。

香榧从花芽分化到种子成熟需要3年的时间,在漫长的种子成熟过程中,环境的影响是复杂的,而小气候可能是影响香榧结实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今后应当深入研究香榧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特性,开展香榧适生环境下的小气候对香榧生长和结实影响的定量研究。

此外,还应当开展香榧栽培精细化的综合区划研究。随着3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的发展,可借助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14]进行植被制图和地形分析,在宏观上对香榧适生环境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可根据香榧产量与气候、土壤、地形条件的相关分析,建立香榧栽培的综合区划评估模型,再借助GIS技术,参照土地利用状况,将香榧栽培区域划分为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3个等级,然后结合香榧生产现状,对香榧栽培的适宜性进行分区评述,从而为香榧产业的规划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1]陈力耕,王辉,童品璋.香榧的主要品种及开发价值[J].中国南方果树,2005,34(5):33-34.

[2]戴文圣,黎章矩,曹福亮,等.我国榧树研究文献分析[J].浙江林业科技,2006,26(4):51-57.

[3]王小明,王珂,秦遂初.香榧适生环境研究进展[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3):382-386.

[4]王小明,王珂,敖为赳,等.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香榧适生环境因子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1):2550-2554.

[5]韩宁林,王东辉.香榧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64.

[6]吴君根,刘宇.香榧山核桃高产技术问答[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1-30.

[7]香榧资源调查及区划协作组.浙江省绍兴市香榧资源调查及区划[R].绍兴:绍兴市农业区划办公室,1986.

[8]傅雨露,章先洋,黄岳夫.香榧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J].上海农业科技,1999(1):69-70.

[9]戴文圣,黎章矩,程晓建,等.香榧林地土壤养分状况的调查分析[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23(2):140-144.

[10]戴文圣,黎章矩,程晓建,等.香榧林地土壤养分、重金属及对香榧子成分的影响[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23(4):393-399.

[11]梁淑云,丁之恩,胡文翠.安徽香榧资源概况及栽培技术[J].经济林研究,2006,24(2):59-62.

[12]韩宁林,王东辉,韦金辉,等.香榧早实丰产的栽培模式及主要技术措施[J].林业科学研究,2006,19(5):567-573.

[13]徐志宏,吾中良.香榧病虫害防治彩色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4]HOERSCH B,BRAUN G,SCHMIDT U.Relation between landform and vegetation in alpine regions of Wallis,Switzerland.A multiscale remote sensing and GIS approach[J].Computers,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2002,26:113-139.

猜你喜欢
香榧产量土壤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老 爸 和香榧
老爸和香榧
土壤
夏粮再获丰收 产量再创新高
灵感的土壤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东阳香榧变身“财富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