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科大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因素及对策探析*

2012-12-09 00:20
关键词:基础课心理教材

哈 福

(云南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追求经济效益、注重实惠的观念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这种思想观念也很快进入了大学校园。处于课堂之上的大学生虽然身在课堂,但心系未来。学这门课有没有用?这门课对将来有没有帮助?这门课学不好会怎么样等等是其常见的想法。同时,当前社会上不同行业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也使大学生们对未来生活感到迷惘,甚至产生恐惧、逃避心理。这些消极心理的直接影响便是使学生对学习缺少应有的兴趣和欲望,最终导致很多教师感到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不高,授课效果不好。

影响大学生课堂积极性心理的因素很多, 除学生自身原因外,还包括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及多样性、教学内容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前景等。在此我们从普通大学生的心理出发,具体到农科大学生的心理,对如何把握课程受众心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一、农科大学生的普遍心理对课堂学习效果的影响

省属农业高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作为一个特定群体, 农科大学生有着不同于其他高校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入学之初,这些学生体现了农民的勤劳和朴实,学习勤奋、刻苦。同时,相对于其它院校,也有较多学生表现出为追求城市生活而产生盲目从众、模仿行为,以及对未来工作、生活产生的脱离实际的幻想[1]。这些心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在校行为,同时也使农科高校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感受到了种种困难。

农科大学的办学方向和所设专业是农科大学生这些心理特征的根源之一,需要教育工作者或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有所了解。对于农科大学的大多数专业,其毕业生未来的就业方向要面向三农和服务基层,但实际情况却是这些学生毕业时都倾向于留在城市。不少农科大学生认为, 考大学就是为了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例如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多数需要与畜牧业生产和农民打交道,尽管是政府部门或农业生产企业工作,没有直接参与农业劳动,但还是与“农”挂钩。这与其进入大学之初的理想不符。因而造成部分学生心理上产生落差,产生学好学坏无所谓的态度,并出现厌学情绪,学习成绩不理想。

针对于此,在课堂授课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例如服务三农、服务基层是农科大学生的基本责任,这一点在入学之初就应该给学生予以说明。在授课过程中,结合课程特点,多讲讲该课程对未来的学习、工作的重要性,对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多讲讲该课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对于未来,多讲讲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于现实,则多讲讲何谓目光长远。由此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的使命,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不切实际的期望和幻想。

二、教师专业素质和人格魅力对课堂学习效果的影响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受众,教师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把握好学生心理的同时,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有决定性的影响。

(一) 教师的专业素质

高校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重要的保证,在农科相关领域中,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只有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教师才能够在授课过程中深刻理解过往知识、紧紧把握学科发展趋势并向学生传授。除具有专业方面相关的知识外,高校教师还应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知识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按照教学规律,灵活运用教学艺术将其传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不是非常熟悉的专业内容,要积极努力地深入学习和研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抱着一本讲义不放的教师注定会使学生轻视。对于学生的问题,敢于承认自己不懂,同时积极寻找答案,这样才能将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除对专业知识不断学习外,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参加科研活动以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水平。科研活动要求教师具有更深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对学科发展趋势的深入了解,因此在教学之余多参加科研活动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有益无害。

(二) 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是教师应具备的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品质、坚实业务素质的各种人格特征的综合体。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于其崇高的职业理想,在工作中的辛勤耕耘, 不计得失,严以律己, 以身作则。对待学生时尊重其独立的人格和尊严, 对学生的学术见解给予充分重视,时刻激励和严格要求学生。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在于勤奋、诚实、言行一致, 对待学生公平、宽容。这些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是教师为人师所必须具备的条件[2]。

教育的本质在于“教书育人”。就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能够将这两方面都融入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师并不多见,对于专业课的教师来说更是如此。上课讲专业,下课提包走人,将思想道德和做人方面的教育留给班主任、辅导员和政工教师来做,此种情形在高校比比皆是。此种做法固然没错,但是教师们也应该意识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或课间,如果能够与学生就思想道德和做人方面进行交流,可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将使学生对教师的亲和度增加,进而会影响到学生的上课态度和积极性。

在与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做人方面的交流同时,高校教师也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言而喻,一个形象邋遢、举止庸俗的教师是不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宽容、理解。如果教师在这些方面做得有失偏颇,那么在学生中间只能是被背后议论和鄙视的对象,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其授课效果。

三、教学内容和教材对课堂学习效果的影响

(一) 教学内容

除去教师和学生,所授课程的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心理和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学内容。农科专业学生轻基础课,重专业课的现象非常明显,这一点在农科高校的旧书摊上可见一斑,基础课的旧教材随处可见,专业课的教材就比较难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上基础课时,学生还未接触到专业内容,不了解基础课对今后学习的影响有多大。另一方面则是认为基础课不如专业课实用。结果就是基础课没学好,影响到专业课的学习,最终影响学习信心和积极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辅导员、学校及其他教学相关人员应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认识到基础课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后续课程的影响,同时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应多以后续课程中的知识点为例讲解当前所学内容以提升其兴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从新生入学之初就对其进行专业教育,使其了解专业背景和各类课程间的关系,以树立其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态度。

由前所述,鉴于新生入学之初对专业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其将来的学习积极性,自2011年以来,云南农业大学加强了对新生的入学专业教育。据我们观察,学生对未来专业能做什么、专业课程会讲些什么、这些课程该如何学习等方面的内容非常感兴趣。这无疑是一个很有益的尝试。

(二) 教学方法和手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大学教育的课堂授课方法也由以前的单一口述+板书形式发展成了口述+多媒体的形式。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可有效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密度, 有利于增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

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如果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或教学方法不当也会达不到应有效果。据郭增平等就大学生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满意度调查报道[3],理科学生(可对应于农科学生)大部分(63%)认为在授课过程中将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与黑板结合起来的方法更易接受,认为CAI授课速度过快的学生占到了66%,几乎所有同学反对上课念幻灯片,对幻灯片的形式,85%的同学认为简单些好,对全黑的多媒体教室,94%的同学认为不好,96%的同学反对教师上课身不离计算机。

由此可见,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观察台下学生的反应,一旦发现学生对所讲内容有些迷惑,一定要中断讲授,鼓励学生将心中的问题问出来。同时,在播放多媒体的同时,不应将黑板板书完全放弃,需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接受程度,对一些不易理解的内容进行板书,以加深理解。最后,如果用多媒体授课时只是对着多媒体念,不如不讲。

(三) 教材的选用及其组织方式

教材是具体阐述教学内容的教科书,是学生学习本门课程基本概念、原理和事实的承载体。教师能透彻理解、熟练掌握和精心组织教材的全部内容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4]。

课堂之外,教材是学生对既有知识进行巩固和与未学知识进行接触的最直接的媒体,教材内容组织方式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以及不同课程的教材水平也不一样,无法一概而论。在实际授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教师要根据学生理解情况,对教材内容做出适当地增减,以适应学生的理解。第二,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做出适当增减。例如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动物繁殖学》课程,该课程采用的教材是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家畜繁殖学》。该教材在全国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采用比较广泛,其内容也做到兼收并蓄,考虑到了全国各地的生产实际。对于云南省的畜牧业来说,水牛的生产和利用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而该教材中涉及水牛繁殖方面的内容就非常少。在讲授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对有关水牛的繁殖方面的内容很感兴趣,而且一些概念和理论如果以水牛为例效果也较好。因此在讲授过程中我们也特意加强了这方面内容的补充以适应实际情况。

高校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在每一个具体环节、根据实际情况,设身处地,多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去考虑自己授课方式、手段、内容乃至自己的言行举止,才能做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有的放矢,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齐丽英,王益民.农科大学生心理挫折的矫正与防治[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3(4):49-50,52.

[2]王伶俐.大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人格魅力[J].理工高教研究,2003,22(2):60-61.

[3]郭增平,谢新栋,卢艳敏.大学生对现代化教学手段满意度的调查——以衡水学院为例[J].衡水学院学报,2011(1):99-101.

[4]罗元吉.熟练掌握教材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版,2007(6):44.

猜你喜欢
基础课心理教材
渗透式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中的开展及探讨
教材精读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