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娟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从构成角度解读商周青铜纹饰中的空间表现
刘 娟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中国商周时期青铜纹饰艺术精美而神秘,一直是古今中外艺术家研究和学习的宝贵典范。试从现代艺术构成的角度,通过对商周青铜纹饰的秩序与层次、纹饰的渐变以及纹饰的虚实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解读古代青铜纹饰里的空间表现。这不仅对青铜艺术有了更新的认识,而且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开拓了无限空间。
青铜纹饰;现代空间构成;纹饰空间表现
商周青铜器艺术品极多,各类青铜器形态各异。青铜器不仅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从造型、绘画等多个角度来看也都闪烁其璀璨的光芒。青铜纹饰是青铜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铜艺术美丽的灵魂,纹饰精美而神秘,其造型夸张,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形式美感。张道一曾经说过“中国历代纹饰是一个蕴藏着无限财富的宝库”。[1]“殷墟时期的青铜纹饰构图繁缛、奇巧、绚丽,营造了一种冷峻、可怖的狞厉美感。”青铜器的纹饰大多在礼乐器和仪仗兵器上常见,也最为集中、鲜明地反映了青铜时代的审美面貌。青铜器纹饰有饕餮纹、夔纹、虎纹、蝉纹、蚕纹、蕉叶纹、云雷纹、圆涡纹等多种类型的几何、动物纹样。
青铜器纹饰艺术奠定了装饰画发展的基础。从现代构成学的角度来看,青铜纹饰具有很强的空间构成意识。空间构成,是平面构成术语。在平面中,运用透视学原理与方法,造成具有三度空间视觉效果的构成法。[2]“绘画中的‘空间感’,是指物体在画面上与四周环境的关系所形成的视觉感觉。即根据透视原理,运用光线明暗和虚实,色彩的冷暖和深浅的差别,表现物体之间上下位置,远近距离,前后层次,左右间隔和虚实的关系,使人在平面的绘画上,获得深度的空间感觉。”
商周青铜纹样里的空间构成类似于绘画中的空间感,但也有区别。青铜纹样空间感的表现主要是通过纹样中点、线、面的位置、疏密关系、大小比例等多种方式的排列,再加上光线的明暗关系,线条的不同形状,表现出图案纹样的前后层次以及图案的空间深度效果。以下试从构成的三个角度来谈商周青铜纹样空间感的表现。
贡布里希曾经说过:“有一种‘秩序感’的存在,它表现在所有的设计风格中,而且,我相信它的根在人类的生物遗传中。”秩序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规律性,是事物存在、运动、发展、变化的有序性。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在有机界、无机界都有着自身的秩序。青铜纹样也同样有着自己的秩序感。[3]“所谓秩序就是有条理,是不混乱的状况。在等级分明的奴隶制社会,青铜器的造型、用途和纹样的疏密、凹凸等设计,无不体现着强烈的秩序感,这种秩序是神圣而不可破坏的。”
层次空间是相对于深度空间而言的一种“平面性”空间。它是二维空间中形态之间的前后顺序等关系的一种构成表现。
图1 西周盂簋
青铜纹样在视觉上表现为不同空间层次、前后位置、形态之间重叠、遮挡、透叠、大小图形组合的安排,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空间关系。在图1西周盂簋的纹样中,主要纹饰鸟纹放在第一层,少量的几何纹放在第二层,以大小不同但秩序感十足的云雷纹放在最后一层。各元素之间有主、有次、有序的排列,既打破了平摆浮撂的呆板,又增加了画面的主次,从而使画面显得饱满、耐看,展现出富于节奏和韵律的空间秩序关系。
类似上图纹样的空间层次结构并非特例,可以说大多数青铜器上的纹饰都具有这三种层次关系。[4]“一般来说,主纹多为三层,以雷纹衬地,主纹高浮于地纹之上,在它的上面又饰以相应的阴纹,次要的辅助花纹多与地纹平。”
图2中的几何纹样,很自然被视为是位于同一空间层面。但相互穿插和叠加的条状几何纹样则被视作是一前一后的空间关系。纹样形态虽简单,但相互交叉叠加的手法既丰富完整了纹样形态,使之更具装饰性,又增强了纹样的层次和空间。
图2 纹样的穿插层次
渐变是指基本形或骨格逐渐的,有规律性的变化。在绘画或平面设计上一般是指形状或图案沿着一定的方向排列。表现出的形式有:形的渐大渐小,数量的变多变少,位置的渐移,排列的方向变化等。
青铜器纹饰中通过形的大小渐变,基本型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渐变构成,位置排列渐变等,会产生远近、深度及空间感。
图3 商铜鸮尊
商铜鸮尊(图3)的中间云雷纹样,就是一种大小远近渐变的排列,通过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质朴又有秩序的排列,视觉上给人以突破二维平面的空间深度效果。另外,鸮尊中间还有大面积的涡形纹图案。这类纹样在商周青铜上颇为多见。此种纹样大小圆之间距离感的渐变效果,也带来一种视幻般的深度感。虽然这种视幻感受相对于强烈的深度空间效果来说比较平淡,但是丝毫都没有影响其层次空间,并且以它丰富含蓄的效果,更加突出了纹样的视觉审美内涵。
“虚实”观念是中国道家学说中最为核心的内容。“虚”“实”一词来自于中国古典哲学,所谓“阴阳相济,虚实相生”。《老子》云“知其自,守其黑,为天下污弋”“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古人的意识里,“虚实”‘阴阳”“刚柔”相互转换“为天下式”。二者对立统一,互为条件。“虚实”是一种视觉现象,但在纹样构成中,是一种视觉感受。在视觉上,纹样的虚与实决定了它的认知度及在空间层次中的主次关系。一般来说近则实远则虚;大则实小则虚;具象则实抽象则虚。蒋和《学画杂论·树石虚实》说:“疏密相间,虚实相生,乃得画理。”
在青铜器的纹样里,虚实关系以图形的主次、疏密关系,线条的粗细对比来体现。
例如图6的兽面纹,为典型的运用虚实来表现纹样的空间层次感。其中各类纹样形态的大小错落有致,其主形大而具象,在青铜器的纹饰里面,作为实的图形一般是具象的鸟纹、饕餮纹、夔纹等大型兽纹的图案。如此图的主要纹饰是饕餮纹,形体较大,用浮雕的形式来表现,有凹凸感,用线也较辅纹粗重,有浓、重、实、显的感觉。而纹饰较小较抽象的是几何纹样,起到丰富画面的作用。其辅纹为一般的云雷纹。张孝光在《殷墟青铜器的装饰艺术》一文中也曾经说过“几何纹大多是作为主纹的陪衬或底纹出现的,其中以云雷纹最为普遍”。可以看得出来辅纹是用极细的线来刻画,有淡、轻、虚、隐的感觉。
图4 兽面纹
由此得出虽然位于同一空间层次的块面,但是由于上下各块面之间虚实程度有所不同,致使其在视觉上的相互分离感,类似图与底的分离特点。图与底的关系之间,图更易于被视线所关注而从底中分离出来,表现比较实的纹样会更容易被感知到,进而与虚的纹样相分离,形成不同的空间层面。虚的形面就与实的形面造成明显的空间分离,并且被视为是一种上与下的空间层次关系。
回顾传统,在肯定青铜艺术家们这些令世人瞩目的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再从纹饰的秩序与层次、纹饰渐变、纹饰虚实几种空间表现方式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艺术从青铜时期就展现出了强悍的空间构成思维。当换种思路,以现代构成思维去分析博大的青铜艺术瑰宝,不仅会对这些古老的艺术有更新的认识,而且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开拓了无限的艺术空间和艺术新思维。
[1]陈望衡.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鉴赏[J].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14.
[2]邵洛羊.中国美术大辞典[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5.
[3]陈红.商周时期青铜纹饰的秩序美[J].艺术论坛,2011(1).
[4]韩敏.青铜器纹饰构成法则之初探[A].2009年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论文集[C].2009.
[5]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M].北京:三联书店,1999.
[6]蓝先琳.平面构成[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7]朱和平.中国青铜器造型与装饰艺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
[8](英)贡布里希.秩序感[M].范景中,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9]吴山.中国历代装饰纹样(1—4卷)[M].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10]张广立.中国古代青铜金银器纹饰[M].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Spatial Representation Revealed in the Bronze Deco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itution
Liu Juan
The paper tries to explain the spati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ancient Chinese bronze decoration 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tistic composition,the order and gradation of colors and the anamorphism and deficiency and excess of ornamental patterns of Chinese bronze decoration which emerged during the Shang Dynasty.The study of spatial representation of bronze decoration not only promote the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bronze decoration art but also expand the space of modern artistic designing.
bronze decoration;spatial constitution;spatial representation
J526.1
A
1672-6758(2012)10-0143-2
刘娟,硕士,讲师,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Class No.:J526.1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