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膜微粒与冰冻血小板在止血功能方面的比较

2012-12-08 07:41
中外医疗 2012年34期
关键词:恒温箱冰冻微粒

王 丽 李 岚

1.江西省南昌市血站,江西南昌 330006;2.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江西南昌 330025

血小板减少是临床上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的常见病因,针对该病情,往往采用输注血小板的方法来预防或救治出血性的疾病。 但由于急诊患者血小板需求量较大且时间有限,单靠机采或人工分离往往不能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 故临床上多采用冰冻血小板以应对紧急患者。 冰冻血小板有诸如以下特点,易储存、不易污染、随用随取等而使其得到广泛应用[1]。现对2008年5月—2011年11月期间收治的56 例输注血小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收治的输注血小板患者56 例,其中内脏出血5 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 例、再障11 例、各种白血病14 例、骨髓增生异常9 例、脾功能亢进7 例。 所有患者均为首次输注且无血型不合及药物抗体的干扰。 两组中男性患者32 例,女性患者24 例,年龄15~68 岁之间,平均年龄(45.3±10.2)岁。

1.2 方法

从血库中取血型相同的全血2 000 mL,分别放入10 个试管中,放入离心机进行离心,调整转速为3 600 r/min,10 min 后取出试管,每管分离出约25 mL 的白膜层,然后放入恒温箱中静置过夜,温度调至25 ℃为宜。 待血小板解聚后,将所有白膜层倒入一个大烧杯中,加入生理盐水冲调,使红细胞压积维持在30%~35%之间,再放入离心机中以1 000 r/min 的速度离心10 min,使红细胞与血小板分离,将上层血小板悬液过滤至另一烧杯中,过滤掉白细胞后再以3 000 r/min 的速度离心30 min,去除上清液,用生理盐水洗涤血小板两次,约400 mL/次,将洗涤好的血小板放置于-80 ℃的恒温箱中冰冻8 h 后,再调整温度为25 ℃解冻1 h,重复3 次,约400 mL/次的速度离心30 min,过滤上清液,以生理盐水洗涤血小板,并将血小板浓度调至2×109/mL,放置于60 ℃的恒温箱中20 h,待病毒灭活后,用高压匀质机弄破血小板膜,所得微粒即为血小板膜微粒。 冰冻血小板的获取则是将采集的新鲜血小板静止2 h,待解聚后,经无菌操作,缓慢加入二甲基亚砜,放置于-85 ℃的冷箱内保存。用时则将冰冻血小板放入42℃温水浴中轻轻摇晃,完全解冻后即可使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观察指标:输注血小板后的出血时间(t),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输注1、24 h 后的外周血血小板增高校正指数(CCI)和血小板回收率(PPR)及血小板第IV 凝血因子(PF4)。

疗效判定:输入12 h 后血小板计数上升,出血停止或减轻,CCI>10 为有效;输入12 h 后血小板计数无上升或轻度下降,出血得不到控制,CCI<10 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6.0 统计软件,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出血时间比较:输注后,实验组出血时间为(7.5±1.5)min,而对照组出血时间为(9.5±1.8)min,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F4 比较:实验组PF4 为12.56.3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78.6 ng/mL(P<0.05)。

3 讨论

经上述研究结果发现,输注血小板膜微粒的患者输注后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冰冻血小板组,且出血时间明显缩短,PF4 的释放量亦明显较多。 分别计算1、24 hCCI 值和回吸收率,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但冰冻血小板释放的PF4 却多于血小板膜微粒。 另有研究发现,冰冻血小板有较高的聚集率,而血小板的聚集程度从很大程度上反应凝血功能的好坏,且血小板膜微粒的粘附能力较弱,只有冰冻血小板的56%,因此比较冰冻血小板和血小板膜微粒的凝血功能,前者明显强于后者。 而且冰冻血小板的保存环境相对较安全,能有效的防止污染的发生,且具有随用随取的特点,使得其在血源供应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应用越来越普遍。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及血小板计数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及血小板计数比较(±s)

组别例数输注前血小板数(×109/L)输注后血小板数(×109/L)1 h CCI 24 h CCI 1 h PPR 24 h PPR实验组对照组P 值28 28 12.04±4.58 11.74±5.01<0.05 32.04±8.75 22.07±5.46 18.10±2.80 5.90±1.30 12.20±3.10 2.30±1.40 84.10±4.80 64.20±7.30 60.50±5.40 42.70±7.90

血小板是人体中参与凝血的主要物质,具有黏附、聚集、促进凝血等功能。 当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减退时,易诱发出血倾向,需从外界输注血小板,达到药物不可替代的凝血目的,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内脏大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各种白血病的患者。 随着各种白血病发展,化疗放疗的强度不断加大,骨髓增生受到严重抑制,使得患者体内血小板的数量急剧下降,加重了出血的可能性,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因此,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提前输注血小板预防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治疗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主要有输注新鲜血小板膜微粒和冰冻血小板两种方法。 但由于血小板膜微粒采集较为复杂且储存时间较短,又极易导致细菌滋生,各血站存储量较少,对于急性内脏出血患者不能得到充分供应,故冰冻血小板的研制应用逐渐发展起来。

冰冻血小板能释放大量的PF4 因子,它是参与血小板凝血过程中的一种活性因子,为四聚体结构,由结构相同的70 个AA单体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起来。 每个单体通过N 末端的可变区以两个二硫键锚定在PF4 蛋白质核心上[2]。 PF4 通常以蛋白多糖复合物的形式参与血小板凝血活化的过程, 并且能有效的抑制内皮细胞表面硫酸乙酰肝素的释放,使抗凝作用减弱[3]。 其经血液循环到达出血部位,促进血小板的聚集,使血液凝固,从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有出血倾向患者的预防应采用血小板膜微粒输注为宜, 而对于急诊中的急性出血患者则采取输注冰冻血小板进行抢救。

[1] 叶初燕,祝瑞泉,来力.机采血小板2U 的质量保证和供者安全性的探索[J].中国输血杂志,2004,17(1):33-34.

[2] 杨孝顺,谢琳,朱鸿杰,等.冰冻单采血小板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与输注新鲜单采血小板效果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27):5015-5017.

[3] 孙艳萍,袁媛,陈召江,等.冰冻血小板融化复苏后不可逆聚集的原因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5,7(2):88-89.

猜你喜欢
恒温箱冰冻微粒
基于Fluent 的恒温箱温度场仿真分析
塑料微粒的旅程
塑料微粒的旅程
塑料微粒的旅程
冰冻的情感
冰冻兽
冰冻的梦
致今天的你,致年轻的你
低温恒温箱的非稳态数值模拟及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