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晶洁
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及启示
任晶洁
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从发展过程、内容到特点存在很大差异,通过对两者的比较研究,提出了提高我国学生事务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在学生事务管理中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加强学生事务管理队伍建设。
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概念源于欧美,一般认为与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概念相对应,它在高等教育管理系统中地位突出,区别于学校常规的学术性组织活动,属于非学术性组织的范畴。它最终的目的也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其主要功能还在于在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期间服务学生和指导学生。在美国,“学生事务”(student affairs)更多体现的也是课外的作用,它不同于“学术事务”,主要作用主要体现在解决学生在课外发生的各种问题。比如:饮食、住宿、家庭问题、社会交往和感情生活等。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发挥作用在课外,课堂中解决上述问题的教育不在“学生事务”的范畴之内。学生事务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指导和服务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我国的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为了培养高规范化、国际化、具有典型竞争力的人才,建立高标准的学生事务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在我国学生事务管理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中美两国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和管理观念的不同,导致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按照不同道路发展,逐渐凸显出不同的特征。本文旨在通过从过程、内容和特点来比较中美两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体系,希望从中获得启示,加快完善我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步伐。
1.美国学生事务管理的发展历程。美国的高等教育相当发达,因此针对美国高等教育的研究起步也相对较早。现代的学生事务工作的理论也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高校非常重视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把这项工作规定为一个专业的领域,需要专门的理论、专门的人才和专门的资源。作为一门专门化的职业,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在美国发展近二百余年。美国高校曾经历了由殖民院校向现代院校转变的艰难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实践并发展,最终成为一个实践性极强的职业领域。在之后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该职业领域不断得到扩充和完善,现代的高等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内容也渐渐丰满,内涵也不断延伸,这些都可以从其发展的具体历程看出来。美国高等院校在殖民学院时期就有重视学生事务的传统,并且在学生事务管理的研究方面,认识和起步也比较早,我们一般把美国学生事务管理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
第一阶段:早期英国传统的“替代父母制”(in locoparentis)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student afairs)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早期的殖民时代到19世纪中期,欧洲传统大学的模式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大学中教师代替了学生的父母,在学校中负责学生的饮食起居及学习活动,对学生直接负责。教师负有教学、管理的双重责任并且拥有家长式的权威,师生都要恪守这一套规则,家长式的规则深入人心。教师要掌管学生从学习到生活的全部事务,因此,在这个阶段,学生日常的事务管理与学生知识身心的发展是结合在一起的,教师的职责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下半叶,美国开始引进了德国高等教育的模式,学术研究日渐被人们重视。学术研究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花费教师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校对教师们的学术研究工作提出了严格的标准,教师们的工作压力开始增加。在这个阶段,由于高等教育规模空前扩张加之学术方面的重压使教师们愈发感觉分身乏术,于是学生事务管理开始慢慢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更为专业的领域。于是需要专门的人员来为学生日益增多的需要服务,从而逐渐形成了专门的“学生人事工作”(student personnelwork)。为学生服务是学生事务工作的终极定位,学生事务管理就是在这样的定位下逐渐发展起来。
第三阶段:美国的高等教育开始普及并进入大众化阶段是在二战之后,学生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逐渐变得细致而复杂,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范围也日新月异,“学生服务”的理念也开始盛行起来。
第四阶段:自2O世纪6O年代以来,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工作都是以学生发展理论为基础的。加州大学的学潮促使学术界开始对大学生进行专门的研究。本项研究有着独特的意义,使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被提升到理论研究的高度,学生管理工作开始具备了科学而系统的理论体系,于是“学生发展理论”(student devdopmental theory)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美国逐步开始得以发展。
2.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由于学生事务管理归属于高校非学术性组织活动的范畴,其目的在于通过规范、指导、服务学生以促进学生最终的全面发展,因此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内容囊括了学生需要的方方面面,其范围也是相当宽泛的。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一般认为可以分为学生活动、教学辅助活动、生活辅助活动和学生事务工作自身的管理等四个方面。”[2]负责学生事务工作部门要承担社交、文娱、自治等活动的组织工作;教辅工作主要是日常教学工作的辅助性工作,包括学生学籍的注册、专业指导和就业指导等;生活辅助主要是帮助学生日常生活,如学生心理咨询、饮食和住宿条件的改善、学生贷学金的发放等。
3.美国学生事务管理的特点。
(1)学生事务管理机制运行条状结构。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这样进行设置的:服务于学生的组织和机构主要在学校一级,各学院学生如果需要贷款办理、心理咨询都需要到学校设置的机构,各学院不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统筹与执行,学校根据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设置各种办公单位,像窗口一样直接对应全校的所有学生,而院系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实行条状运行机制。通过这样运行机制使得学生事务管理机构的设置可以完全独立,但是功能却能够高度分化,我们从美国西北大学的学生事务管理系统就可以看到这个特点。(如图1)
图1 美国西北大学学生事务管理结构示意图
(2)学生事务管理的行业规范化。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是各个高校自身的事情,教育的行政权力较弱。影响高校学生事务的校外因素往往是来自行业规范。1937年美国发布了《学生人事宣言》,1987年《学生事务观》由美国“全国学生人事管理者协会”发布,由于学生的需求不同,后来又陆续出台了《美国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行为规范》《美国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伦理标准》《学生事务应用手册》等关于学生管理的法规 ,逐渐美国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形成了相对稳定、科学的系统。
(3)学生事务管理以“学生发展理论”为依据的服务化。在上文关于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已经提到了从2O世纪6O年代以来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新的理论基础和哲学根基就是学生发展理论。学习可以说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点,学生事务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所以美国学生事务管理非常重视对学生各种问题的咨询服务,这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针对学生的咨询服务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处理生活、学业、就业等多方面的问题,相关咨询人员也认为有效地咨询工作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一生都是极其有帮助的。咨询服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事务管理的水平,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促进可以促使学校的教育目标更好地实现。
(4)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化。对于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高度专业化发展,国内外学者们都没有异议。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伴随着现实的需要而产生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之后就越来越成熟。美国的学生事务管理拥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渐成熟、脉络逐渐清晰、职责越发明确的过程。已成为一个职能多样化、工作标准化、人员职业化、研究学术化、理论综合化、运行高级化的专业领域。
(5)学生思想教育的隐蔽性和宗教性。美国高校也是很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但是相比于我国高校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美国高校更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到心理以及学习生活等学生成长的全过程的指导。高校通过师生关系,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校内的舆论导向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种隐蔽性的课程能够真正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中,它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了学生的公民意识。所以我们可以说美国高校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具有隐蔽性特色的,这种思想教育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不易被察觉,更生动具体而渗透性极强。此外,美国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还借助宗教途径渗透实施,体现了浓厚的宗教文化特色。在美国的大学校园中很多教堂就散落其中,有的大学还会有专职的教士和牧师来接待学生,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接受这样的熏陶,自然伴随着宗教的美国精神也就深入他们的心灵。
1.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发展过程。高校学生工作是我国对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主要称谓,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建党初期和解放区根据地的军政学校和其他的一些培训机构。我们一般将其发展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解放后至“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初创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破坏和纯政治化阶段、改革开放20多年来恢复、稳定发展和制度化阶段等三个时期。”[3]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我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从理论上逐渐完善;从机制上更为系统;从内容上更为丰富;同时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及从业者的地位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现阶段,我国的学生事务管理体系的结构还不是很稳定,这主要是受到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学校和社会变化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从学校本身来讲,学校的使命更为复杂,学校面临社会多种需要使得教育目标和责任义务发生了变化;从师生关系方面来看,师生关系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失去了单纯的色彩,学生成分的复杂化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对其都造成了影响;从社会方面来说,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国校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
2.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内容。相对于美国的高校学生管理的内容,我国的学生管理内容就没有那么多样。“我国的高校学生管理内容主要有:学费收缴与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安全管理与突发事件处理;成绩登记与学籍管理;公寓管理与文明宿舍建设;贫困生资助与勤工助学;三好评比与奖学金管理;违纪学生处理;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与就业派遣管理;出国出境管理与研究生的婚姻登记管理。”[4-6]
3.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特点。
(1)党政合一、两级管理、条块结合的学生事务管理体制。区别于美国的条状管理机制,我国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实行的是学生事务管理既有学校层面的管理服务体系,又有院(系)层面的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面对面的管理服务体系,也就是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和条块结合的运行机制,种体系有很多的弊端,比如多部门参与、多点办公、数据不共享,不利于系统有效的管理。
(2)德育是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核心。美国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视咨询和监督的作用,我国则更重视学生的操行教育,更重视德育。所谓德育,是指把一定社会的政治原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和心理需求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教育者按照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影响,这部分是我国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中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
(3)政治领导特征浓厚,服务意识不足。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属政工编制,学生事务管理的行政色彩浓重,工作职能主要还是停留于约束、控制、规范上。行政工作人员缺乏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往往认为自己只要对学校的上级领导服务即可,却忽视了学生事务管理的服务对象——学生,换句话说就是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缺乏对学生利益及需要的深切关心,就算“服务”的要求被提出,这些行政人员也认为这仅仅是一种形式的要求,不能真正贯彻到实际的工作中。
(4)主动干预式管理,学生自主管理不足。同美国的学生事务管理不同,我国的学生工作主要特征就是对学生校园生活的干预和控制,而美国的学生事务管理就显得更为民主和人性化,主要是基于学生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从而会充分关注学生的各种需求进行“窗口式”的服务,针对学生不同种类的需要开设不同的窗口,为主动寻找帮助的学生服务。而我国高校采取的是干预式的管理,基层院系的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平时靠和学生的接触来发现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介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来从而开展思政和各种管理工作。学生却缺少机会主动反应自己更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和要求,所以说学校干预式的管理不能充分体现民主和开放的精神。
(5)学生思想教育的训练性和党政性。我国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主要是依托于课堂教学,运用比美国更为系统的人生观、价值观理论体系对学生进行学理性的灌输。我国高校的思想教育课程设计比较注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强调学理灌输使我国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更具训练性。和美国高校的思想教育不同,虽然我们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也相当重视,但是在理论和实际结合方面就显得较为刻板,思想教育的渗透性不强。我国高校的思想教育主要是集中在课堂中进行的,课外思想教育的涉及面狭窄、生动性不足使其功能就没有得到发挥,多数情况下思想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观念和能力。美国主要是借助宗教来进行隐性的思想教育,我国则是借助政治组织——党组织和团组织实施思想教育工作,体现了鲜明的政治性、阶级性的立场和倾向。
1.学生管理工作要以学生为本。学生管理工作的本质应该就是服务学生,各项工作要基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美国,有效率的学生事务工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是学生在校期间非学术事务需要项目的综合。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重视服务学生的流程与细节,真诚地想学生所想,帮学生所困。服务学生的理念非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这需要我国学生事务工作者们的集体努力和决心,不仅仅是工作方式的转变,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单一的社会本位的思想。因此,在工作理念上我国的高校还要从学生事务工作方式和内容上真正实现“管理学生”到“管理学生事务”进行转变,这个转变是需要全校各个层次的所有人员都积极认同并参与其中的。在大学教育活动中,大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有自己的思想,有差异化的需要。因此,以学生事务为中心开展工作,才是学生工作的难点和重点。要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学生事务管理要真正地体现其对学生的服务职能,真正以学生为本。
2.在学生事务管理中加强学生的自主性。我国高校采取的是干预式的管理模式,基层院系的学生事务管理人员根据在平时和学生的接触中发现的问题介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开展思政和各种管理工作,学生缺少机会主动反应自己的问题和要求。往往,学生主动反应更有真实性和代表性的问题不能真正得到了解和解决,学校干预式的管理不能充分体现民主和开放的精神。在实际的操作中,校方可以举行定期的学生和校方相关领导的见面会,通过座谈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解决学生们真正关心的问题。通过类似的方式吸收学生参与学生管理工作,可以有利于学生事务管理的民主化,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需要。
3.加强学生事务管理队伍建设。专业性、职业性、学术性是当今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突出特征,学生事务的管理队伍也应具备相应的特征,学生事务本身是专业化的职业领域,于此要求学生事务管理者也要具备较高的专业化、职业化素养。从事学生事务管理的人员是一支具有相应学历、层次分明的专职队伍。但是在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往往只把学生事务工作当作一种经历而不是一种职业,并且队伍也很不稳定。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往往会把学生事务管理这项工作作为行政事业道路的基础,在工作过程中还会分身参与学术工作及其他行政工作以谋求未来更宽泛的职业发展。所以,目前加强学生事务管理队伍建设,走学生事务管理者专业化、职业化道路,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高校经验,增设培养学生事务管理的硕士研究生的学科点,逐渐形成一条为大学学生事务管理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的渠道。根据我国高校目前现实情况,加强学生事务管理建设的实际操作应该体现在对现有参与学生事务管理的人员进行明确细致的工作责任分配,提高其服务学生的效率;定期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和监督考核,提高其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设置弹性服务机构在便于临时性的学生管理服务工作的同时,可以优化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的结构。此外也不能忽视学生自身的力量,要把学生干部的队伍建设也纳入学生事务管理队伍建设中,以此来保证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的成员结构的丰富化和学生事务管理的有效性。
[1]李明忠.美国大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发展特征[J].现代教育科学,2005(5).
[2]王显芳.十年来我国对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6(3).
[3]王庆如,孔颖.人本理念:美国私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显著特征[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7).
[4]董文强.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改革刍议[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2).
[5]蔡国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之嬗变[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0(1):47—50.
[6]蔡国春.中美高校学生观与学生事务观之比较[J].江苏高教,2001(4):77 -80.
Comparison of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Ren Jingjie
Based on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 in our country.The"student-oriented"concept should be adopted to provide better service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autonomy of students in student affairs managemen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 affairs management teams should also be paid much more attention.
China and America;colleges;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
G645
A
1672-6758(2012)01-0017-3
任晶洁,硕士,助教,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南·三门峡。邮政编码:472000
Class No.:G645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