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五环的锻造与救赎——工业革命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关系解读

2012-12-06 14:22包振宇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工业革命奥林匹克

包振宇

在伦敦举办的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上,18世纪的工业革命,这段让英国人引以为傲的历史成为贯穿开幕式文艺演出的一个重要主题。演出从首章“田园牧歌”向第二章“喧嚣时代”过渡的场景转换中,演员们用表演的形式,艺术地再现了英国工业革命初期“圈地运动”中,乡村和农庄被城市和工厂取代的历史进程。随着场地中央象征着工业革命的七座高耸的烟囱拔地而起,高科技的声光电效果营造出工业时代铁水流淌、钢花四溅的忙碌景象。在“钢铁工人”的不断锤锻下,一个火红的钢铁圆环逐渐成型,并被吊上空中,与从体育场四周移来的四个圆环一起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奥运五环标志。当全世界观众的目光注视着这个由钢铁锻造的五环在奥林匹克体育场的上空不断溅落钢花的时刻,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这究竟向世界传递着怎样的信息?是奥林匹克向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致敬,还是对这一段改变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历史的反思。

1 锻造五环:工业革命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促进作用

尽管人们可能更熟悉瓦特和他的蒸汽机,但不少学者认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708年9月。当时,在英格兰希罗普郡的科尔布鲁克代尔,一个名为亚伯拉罕·达比的铁厂主利用焦炭取代木材冶炼钢铁。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铁水锻造五环的一幕就是对这一技术的艺术再现。焦炭炼铁的发明促进了钢铁业及相关行业的巨大发展,人类也由此进入“钢铁时代”,英国工业革命因此得以全面展开[1]。此后,工业革命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和北美地区,其影响最终波及整个世界。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新技术的变革,更是一次引发新旧文化和价值观全面更替的深刻的社会变革。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作为这场社会变革的组成部分,自然带着明显的工业革命的历史烙印。

1.1 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变革促进了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孕育

现代奥林匹克文化是以体育运动为核心的世界性文化现象,现代奥林匹克文化的孕育离不开体育运动的普及与发展。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将人们从繁重的物质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得体育运动在全社会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成为可能。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资产阶级在他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尽管工业革命带来的巨额经济财富在社会不同阶级间的分配远远谈不上公平,但从整体上看,社会各阶层,特别是中上阶层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改善。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市民的生活观和消费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庭消费结构不再停留在温饱水平,休闲成为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咖啡馆、博物馆、歌剧院,特别是运动场成了这些阶层经常光顾的地方[2]。体育作为一种健康、文明的休闲方式,逐渐被新兴的资产阶级与市民所接受。

工业革命改变了传统的工作和休闲方式,工作与休闲之间的界限越来越分明。类似伦敦奥运开幕式表演中农妇们一边收获苹果,一边相互投掷游戏的场景,在十分强调劳动纪律的工厂中是不可能出现的。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新兴的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趋显著,资产阶级社会活动家们开始注重向社会中下阶层宣扬和传播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现代体育运动方式的推广和普及成为中产阶级试图规范和控制中下阶层休闲方式的“理性休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为了满足新兴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的休闲需求,赛马、足球、板球等竞技体育项目逐渐商业化,各种职业体育比赛成为人们工作之余的重要休闲活动。体育运动本身对健全人的身心有积极的作用,倡导有秩序的、公平竞争的规则意识,以及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进取精神,完全符合新兴资产阶级倡导的社会价值理念。同时,开展体育健身运动可以让年轻的工人有一个理性的宣泄自己多余精力的方式,在新兴资产阶级的社会活动家看来,这有助于减少赌博、斗殴等威胁社会治安的不良行为,从而减少犯罪,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3]。这种建立在休闲需求基础上的市民阶层对体育运动的普遍参与为奥林匹克现代体育文化的孕育奠定了社会基础。

与此同时,工业革命让人们看到科学技术所蕴藏的巨大力量,激发了社会公众对于教育的热情。随着传统教育开始向现代教育转变,学校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形式,而体育则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被誉为“现代体育之父”的英国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主张:没有身体运动的教育就不能成为教育。他在拉格比公共学校进行的教育改革,在欧洲第一次将田径等竞技体育项目列入学校课程,让体育从社会走进了学校。到19世纪70年代,阿诺德的新体育原则和方法又走出学校,盛行于社会上的运动俱乐部,并逐渐传向全世界[4]。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及社会体育实践对现代奥林匹克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83年,顾拜旦曾经到英国访问,进行比较教育研究,他对托马斯·阿诺德实行的体育教育十分感兴趣。在顾拜旦的推动下,法国政府制定了《体育教育法》,成立了学生体育协会,1885年巴黎举办了第1届学生运动会[5]。

1.2 工业革命带来的科学理性促进了现代奥林匹克主义的形成

工业革命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将科学理性的力量充分地展示在公众面前,促进了社会对科学理性的普遍接受与尊崇,从而对现代奥林匹克主义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1)科学理性增进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从而为倡导科学和健康的体育运动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现代奥林匹克主义是建立在人类身体运动基础上的社会文化现象。如果人类对自身的身体结构和运动生理机制缺乏科学的认识,体育运动就无法开展。在中世纪,古希腊人对人类身体的崇拜被认为是一种异端,古代奥运会也因此被视为异教活动而被废止,基督教的一些教义甚至认为身体是万恶之源,是妨碍灵魂净化的枷锁。随着医学、生理学等有关人体科学的发展,人类对自身身体的知识不断累积,古代希腊、罗马主张: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的体育文化得到了科学理性的证明[6]。从宗教神学的思想禁锢中解脱出来的人们日益认识到体育运动对于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主张自由、知识和理性是专属于人类的天赋,而健全的理性只能寓于健康的身体当中,人们可以通过自觉地体育运动来健全自己的身心。

(2)科学理性增进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一方面,彰显了人的价值和尊严,使得文艺复兴以来对人的理性、人的意志和人的主体性的推崇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体育运动对人类身心和谐发展的功能也由此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另一方面,工业革命中人类改造自然取得的巨大成果,极大地激发了公众对人类理性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进步的信心。这一时期,欧洲各国普遍弥漫着一种进步主义的乐观情绪。科学理性勇于探索,不断追求真理激发了社会公众不断竞争、勇于挑战、不断进取的精神,在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中得到集中体现。

1.3 工业革命提供的技术手段促进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传播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国际性。与古代希腊奥运会的影响从未超出泛希腊文化圈不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国际性的事件。然而,如果离开工业革命带来的信息传播和交通运输方面的技术变革,一个带有国际性的奥林匹克运动是不可想象的。工业革命中发明的轮船、铁路等交通工具极大地缩短了世界的距离,新的交通工具让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裁判员只需要经过短时间旅行就能够聚集在世界的某一个地方进行国际体育交流。而电报和电话等新的信息传播技术使得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传播和交流更加便捷,体育活动的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传送到世界各个角落[6]。

工业革命不仅为举办国际性体育赛事提供了技术手段,也促进了体育运动的普及和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众所周知,英国是现代体育中众多项目的发源地,足球、兵乓球、羽毛球这些起源于英国本土的竞技体育项目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后,世界性扩张的步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世界性体育运动。1881年,古代奥林匹克遗址凭借在工业革命后得到迅速发展的考古科学最终重现天日,激发了世人对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热情。不久之后,奥林匹亚同外界联系的铁路建成,成为向世界传播古代奥林匹克文化的一条重要纽带。

2 救赎工业革命:奥林匹克运动对现代工业社会异化的矫正

工业革命带给人类社会的不仅是物质文明,在产生财富的同时也产生贫困;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也发展一种压迫的力量[7]。人类社会在享受工业革命带来的成果的同时,也注定要担负工业革命的原罪。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是激发奥林匹克运动的直接动因。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试图通过发挥其社会功能有效克服工业社会带来的人的异化,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和社会均衡发展,谋求建立一个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和谐世界。

2.1 工业革命的原罪:工业社会中人的异化

早在斯密、李嘉图、穆勒以及西斯蒙第、李斯特和圣西门等学者的论述中,工业革命对于人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一个鲜明的主题。而青年马克思以人本主义为武器,提出的工业社会中人的异化理论完成了对工业革命原罪最深刻的理论批判[8]。在马克思看来,工业革命所孕育的社会制度包含着“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工业运动导致了社会的急剧解体,并人为地制造了贫民——无产阶级,表明了人的主体性的丧失。在工业社会,人被自己的创造物所支配和奴役,这种异化源自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生活的异化,并成为人的社会政治异化的基础。

具体而言,工业革命带来的人的异化主要体现在3个层面:(1)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工业革命迎来了机器化大生产的时代,技术使得人日益丧失主体地位,沦为机器的附庸。人的身心健康不再被视为人类追求自身自由的本质条件,而是被看作社会化大生产提供劳动力的要素。工业革命在创造前所未有的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制造绝对贫困的现象。社会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尖锐对立的两大阵营,社会矛盾和冲突不断涌现。(2)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工业革命体现了人类凭借科学技术力量对自然的征服,同时也是对自然大肆索取和破坏的过程。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浩劫,不断恶化的环境对于人类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特别是长期生活、工作在有害环境中的产业工人,身体健康状况低下,在饱受疾病困扰的同时,精神也处于紧张的状态。(3)国际间关系的异化。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渐形成,代表各国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民族为了追逐利润,开始了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的争斗。其结果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殖民体制,也导致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矛盾日趋激化。

2.2 奥林匹克的救赎:奥林匹克运动的社会矫正功能

体育活动是社会的组成部分,面对工业社会中人的异化,体育也很难独善其身。在工业社会中,体育自身也出现了一些异化。由于体育运动具有增强人类体质、健全人类心智的功能,在工业革命中许多国家将体育运动作为培养产业工人,甚至是实施军事训练的手段。这种将体育工具化的做法无疑背离了人文主义者通过体育彰显人的主体性的初衷。

因此,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从一开始就处在一对矛盾的核心。(1)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产生与发展借助了工业革命带来的诸多条件。作为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社会运动,奥林匹克运动要顺应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的需要,为人们提供一种能够弥补工业社会对人类身心损害的健康的生活方式。(2)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有着终极的人文关怀,要抵制工业社会中人的异化,克服工业革命带来的种种社会弊端,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致力于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和和平的社会。可以说,产业革命催生的工业文明锻造了奥林匹克的五环,而奥林匹克五环则成为救赎工业革命原罪的十字架。

(1)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通过强调人在体育运动中的核心地位,力图重新唤回人的主体性,克服工业社会对人的异化,缓解和消除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带来的社会矛盾和冲突。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更是诉诸新兴的人权理念,进一步强化了“促进人的和谐发展,致力于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和和平的社会”的奥林匹克宗旨。早在1919年,顾拜旦爵士提出了“体育为人人”的口号,其中就蕴藏着“人本主义”和“人权”的主题。而当代杰出的奥林匹克运动领导人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先生则明确指出,“奥林匹克主义从一开始就与人类的幸福、教育、健康以及体质与智力的发展息息相关”。他重申奥林匹克运动的方针是“每个人都应进行体育运动,每个人都应当接受教育,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健康,每个人都应当拥有人权”[9]。在《奥林匹克宪章》中,不仅参与体育运动本身被明确为一项基本人权,尊严、平等权、健康权、生存权等基本人权在奥林匹克主义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通过在体育运动中彰显人的价值和尊严,奥林匹克运动有效地克服了机器化大生产中人被自身创造物所异化的现实。

(2)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通过倡导“可持续发展体育运动”的理念,强调体育运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关系,消弭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与冲突。体育运动要想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离不开良好的环境。1994年,国际奥委会将环境列为继教育、文化之后的第三支柱;1996年,《奥林匹克宪章》将环境保护列为国际奥委会的主要任务之一,国际奥委会专门成立了环境委员会,《宪章》还对奥运会举办城市的自然和生态环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999年,为了响应和落实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1世纪议程》的要求,国际奥委会通过了《奥林匹克运动21世纪议程》,同年在第3届世界体育和环境大会上发表了“里约宣言”,详细阐释了奥林匹克运动与环境之间的紧密关联;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是明确提出“绿色奥运”的口号,充分利用奥林匹克运动的广泛影响,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了丰厚的环保财富。

(3)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秉承古代奥运休战的和平理念,通过团结、友好、和平的体育盛会,增进各国运动员间的交流,促进世界和平。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认为是人民的误解和偏见导致了战争,因此,要消除误解和偏见,进而消除战争,首先“要让世界人民彼此相爱”。而在顾拜旦看来,体育是不同民族和文化间交流的“世界语”,奥运会是让各国青年定期聚会,在体育运动中相互了解,增进友谊的最好办法[4]。在《体育颂》中,他大声呼唤:“啊,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正是基于这种理念,顾拜旦积极宣传复兴古代奥林匹克理想,创建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面向一切国家、地区和民族开放,并在世界各个地区轮流举行,成为全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盛会。它试图以体育运动为纽带,超越政治、宗教、肤色、种族和语言的界限,增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促进世界和平,对和平的呼唤成为历届奥运会的一个永恒主题。虽然没有一届奥运会真正实现彻底消除战争的目标,但奥林匹克运动对于世界和平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3 结 语

在后工业化社会,人类并未能够完全摆脱工业革命带来的原罪,社会矛盾、环境问题、国际冲突,这些脱胎于工业革命的痼疾从来没有远离人类社会。时至今日,奥林匹克休战的伟大理想仍然没有得到实现,与此同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本身也面临着过度商业化、政治化,兴奋剂滥用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然而,随着共同合作,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日益成为引导人类社会发展的新信条。世界从未像今天这样需要和呼唤奥林匹克精神,在象征着人类团结的五环的引领下,奥林匹克运动对现代工业社会的救赎仍将继续。

[1]方一兵.焦炭炼铁的发明与英国工业革命 [J].科技导报,2009(21):120.

[2]任海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民众观念嬗变[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3):189-191.

[3]欧阳萍.工业革命对休闲生活方式的影响[J].长沙大学学报,2010(3):79-81.

[4]丁英俊,戴永恺,江涛.现代奥运会兴起的社会历史动因[J].史学月刊,1997(5):71-74.

[5]熊斗寅.顾拜旦生平及其时代背景[J].体育与科学,2003(3):15-18.

[6]董传升.现代奥利匹克运动兴起的技术考证[J].体育文化导刊,2003(12):31-32.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8]曹克.技术的社会批判与马克思对工业革命的哲学审视[J].自然辨证法研究,2004(8):71-75.

[9]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人权与奥林匹克主义[J].宋玉梅,译.体育文化导刊,1999(4):20.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运动工业革命奥林匹克
我国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挑战及应对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我国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热点与发展特征
头脑奥林匹克
跟新工业革命赛跑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