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其宁,杜 刚,吴学英
(云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昆明 650205)
云南省地处低纬高海拔地区,各地生态环境差异较大。虽然多数亚麻品种在各地表现较好、生长旺盛、原茎产量高[1-4],但云南低纬高原环境对亚麻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讨。本文分析在不同生态环境下云南冬季亚麻的主要经济性状,为南方冬季亚麻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9份,为云亚1号、云亚2号、天鑫7号、天鑫10号、维肯(Viking)、Aurore、华星006、华星007、阿里安(Ariane),其中华星006、华星007由中国农科院麻类所提供,其余品种由云南省农科院经作所提供。
试验在昆明、宾川、保山、德宏、牟定、弥勒、勐海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小区净面积6m2,小区长3 m,宽2 m,区间道0.3 m,组间道0.5 m,试验地四周设保护区,收获时不去小区边行。田间调查、记载及考种按要求执行,田间管理按亚麻大田生产水平进行。工艺成熟时进行收获测产。
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5]进行数据处理。
表1 试点的气象资料[6]Tab.1 Climate information of 7 experimental locations
从表2得知,在云南不同生态环境下的亚麻株高变幅在77.4-112.7cm之间,勐海、宾川、弥勒、保山试点的平均株高超过100cm,高于其它试点。不同试点间的标准差差异不大,变幅为3.583-5.601。德宏点标准差最小为3.583,变异范围较小为95-105cm,说明德宏地区株高稳定性较好。其余地区株高稳定性都比德宏地区差,其中弥勒点标准差最大为5.601,株高变异范围较大为93-108.3 cm之间。
从表3得知,在云南不同生态环境下的亚麻工艺长度变幅在65.1-95.4cm之间,平均工艺长度符合GB/T13833-2002纤维用亚麻原茎国家标准[7]中二等以上原茎质量等级要求。不同试点间的标准差差异不大,变幅为2.572-5.437。德宏点标准差最小为2.572,变异范围较小为75-84cm,说明德宏地区工艺长度稳定性较好。昆明点标准差最大为5.437,工艺长度变异范围较大为72-88.2 cm之间。
表2 各试点的株高Tab.2 Plant length of 7 experimental locations
从表4得知,云南不同生态环境下的亚麻原茎茎粗变幅在1.14-2.9mm之间,多数产区平均原茎茎粗在2.2mm以下,符合GB/T13833-2002纤维用亚麻原茎国家标准[7]中四等以上原茎质量等级要求,仅昆明、保山两地区平均原茎茎粗在2.2mm以上。不同试点间的标准差差异不大,变幅为0.123-0.291。德宏点标准差最小为0.123,变异范围较小为1.8-2.2mm,说明德宏地区原茎茎粗稳定性较好。宾川点标准差最大为0.291,原茎茎粗变异范围较大为1.14-1.99mm之间。
表3 各试点的工艺长度Tab.3 Technological parametric fiber length of 7 experimental locations
从表5得知,在云南不同生态环境下的亚麻干茎制成率变幅在69.2%-80.9%之间,除昆明、德宏两试点外,其余产区平均干茎制成率在75%以上。不同试点间的标准差差异不大,变幅为1.222-3.394。弥勒点标准差最小为1.222,干茎制成率变异范围较小为77.5%-80.9%,保山点标准差最大为3.394,干茎制成率变异范围较大为74.3-86.0%之间。
表4 各试点的原茎茎粗Tab.4 Stem diameter of 7 experimental locations
从表6得知,在云南不同生态环境下的亚麻出麻率变幅在13.21%-43.57%之间,宾川、保山两试点的平均出麻率在30%以上,高于其它试点。方差分析显示各试点间的平均出麻率有显著差异,除宾川、保山两试点外,其余试点差异不显著。不同试点间的标准差差异较大,变幅为1.957-4.493。牟定点标准差最小为1.957,出麻率变异范围较小为23.84%-30.29%。其余地区出麻率稳定性都比牟定地区差,其中德宏点标准差最大为4.493,出麻率变异范围较大为13.21%-35.65%之间。
表5 各试点的干茎制成率Tab.5 Dry stem percentage of 7 experimental locations
从表7得知,在云南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原茎产量变幅在5.1-11.0kg/6m2之间。方差分析显示各试点间的平均原茎产量有显著差异,最高为保山试点达9.34 kg/6m2,最低是宾川点为6.06 kg/6m2。不同试点间的标准差差异不大,变幅为0.506-0.892。德宏点标准差最小为0.560,原茎产量变异范围较小为5.50-7.50 kg/6m2。其余地区原茎产量稳定性都比德宏地区差,其中保山点标准差最大为0.892,原茎产量变异范围较大为4.40-11.0 kg/6m2之间。
表6 各试点的出麻率Tab.6 Fiber percentage of 7 experimental locations
从表8得知,在云南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纤维产量变幅在0.7-3.3kg/6m2之间。方差分析显示各试点间的平均纤维产量有显著差异,最高为保山试点达2.5333 kg/6m2,最低是德宏点为1.35444 kg/6m2。不同试点间的标准差差异不大,变幅为0.190-0.417。弥勒点标准差最小为0.190,纤维产量变异范围较小为1.0-1.8 kg/6m2。其余地区纤维产量稳定性都比弥勒地区差,其中保山点标准差最大为0.417,纤维产量变异范围较大为1.9-3.3 kg/6m2之间。
表7 各试点原茎产量Tab.7 Stem yields of 7 experimental locations
表8 各试点的纤维产量Tab.8 Fiber yields of 7 different location
构成亚麻原茎单产的因素中株高、茎粗、单株茎重是重要的三个经济性状。而这三个经济性状加上工艺长度、干茎制成率和出麻率就是构成亚麻纤维单产的重要经济性状。本研究表明,在云南低纬高原生态环境下,各主产区亚麻主要经济性状标准差差异不大,表明主要经济性状对原茎产量和纤维产量的贡献比较稳定,各产区均能获得较高产量。
[1]肖伏,杨建兵,梁雪妮,等.10个亚麻品种对低纬度高海拔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分析[J].中国麻业,2005,27(1):12-15.
[2]杨光雁,黄纪文.云南亚麻生产优势及特点[J].中国麻业,2003,25(3):143-145.
[3]刘其宁,赵振玲,杜刚,等.云南发展亚麻产业的思路及对策[J].中国麻业科学,2007,29(5):295-301.
[4]刘其宁,杜刚,吴学英等,外引亚麻品种(系)在云南区域试验的评述[J].中国麻业科学,2007,29(6):305-307.
[5]唐启义,冯光明.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6]云南省气象局编,云南气候图册.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纤维用亚麻原茎(GB/T13833-2002)[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