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国栋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
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以独特的文体风格而著称,他因“精通现代叙事艺术以及对现代文体的深远影响”①摘取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从海明威文体研究的历史角度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首先,海明威创作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质朴无华(吴然1987;王守义1987)。其次,叙述简洁凝练(Young 1965;董衡巽1985a;吴然1987)。再次,对话言简意赅(董衡巽1985b)。第四,修辞形式多样。在海明威的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对比和重复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与简洁凝练的风格相辅相成,都是其文体风格的一部分。最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主题。海明威用有限的文字表达无限丰富的内容。他提出“冰山原则”,认为小说简练的风格背后蕴涵的是潜在于“水下”的思想和主题。正是通过简练的文字及精巧的叙事方式,才使得小说所隐藏的思想表达得更深刻。
海明威的作品语言鲜明,个性化特征突出,与同时代作家的作品的语言有着本质的区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体风格,被称为“海明威风格”(Hemingway Style)。早在1926年《太阳照样升起》出版时,纽约时报②就评论说,这部引人注目的小说是用一种平实、有力、鲜活的叙事风格写就的,它使得其它许多文学的英文表述显得自惭形秽,而且这种风格已经在影响着无数的作者。
英国作家贝茨(1980)认为,海明威的小说创作方法引起了一场“文学革命”:“随着詹姆斯复杂曲折的作品而登峰造极的一派文风”像是附在文学身上的“乱毛”,被海明威“减了个干净”。海明威在写作中试图把作者、文本和读者三者之间的距离尽量缩短到最低限度。他常使自己尽力去寻找能够“产生感情的东西”,然后把它们“写清楚”,“叫读者也看得见,产生与你同样的感觉”。
海明威(Hemingway 1932:153-54)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而他更加强调“水面以下的”那八分之七。他还谈到“简洁”与“省略”的写作技巧:“如果一位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
综上所述,所谓“海明威风格”主要指其创作中所使用的“简约”的文体风格,即以最简单词汇、句法结构、篇章结构、直白对话、通俗修辞等构建成的一种文体风格,并在简约背后揭示深刻思想内含。但就从国外专家们对海明威文体风格的特征表述来看,除了使用“简约”和“清爽”等比较抽象性词语外,并没有将这种风格表述得非常具体。那么海明威的文体风格究竟是如何简约和清爽的呢?国内关于海明威文体风格的研究大多借鉴了国外研究专家的说法,如“他以朴素的词汇,简约的语句和生动的日常用语纯洁了美国语言,并使之充满生气与活力”(孙履芳1995)。对海明威这样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风格作家,仅用抽象的“简约”去界定,肯定不能穷尽其意,因为简约作为一种文体风格还是需要用具体的语言实例加以表述,使这种风格得以清晰地呈现。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四大代表作之一,也是最能够体现海明威创作风格作品,也是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作品。21世纪以来,国内对于《老人与海》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③。
首先,关注这部小说对于哲学与伦理层面的思考,即存在于作品背后的那种生命意志的永恒冲动、那生的使命与死的必然、那个体生命与广袤自然的调和与悖谬、完美人性的缺失、人类悲剧命运等(陈章云2003;黄利玲2003;何昌邑2006;张富生2009;聂珍钊2009)。其次,讨论小说的艺术创作,特别是作家独具匠心的功力,以及小说人物的塑造与人物间的关系在小说中的作用等(阚晴2001;朱法荣2003;邱世凤2007;彭欢、彭学2010)。再次,探讨小说语言与修辞层面的问题,如语篇结构及含义、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体裁、主人公的梦和幻想之隐喻和转喻等(李国庆2002,2003;戴桂玉2005)。第四,从生态主义视角探讨圣地亚哥与大海和自然的关系,表现了作者的生态主义的思想,认为人类与万物相互依存,且应懂得爱护自然,敬畏一切形式生命形态,维护生态系统(陈茂林2003;戴桂玉2007;余菁、王桃花2007;丰国林2010)。最后,许多学者(姜玲2001;刘蜀贝2003;洪洁2004;;罗海鹏2009;方红2010)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出发,把《老人与海》与世界其他作家作品的审美、文化、主题、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
从文献来看,新世纪十年以来,学者们主要从哲学与伦理、艺术创作、语篇与修辞、生态主义和比较研究五个方面对这部小说展开了研究,而在文体风格方面没有新的相关研究,特别是基于语言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就更少,因此有必要对它进行较为深入的语言学视角的探讨,从语言的层面切入,理解和把握这部作品的要义。
文体风格(Style)是语言使用的方式,是在语言库中所作的选择,是关于某个作者、某类体裁或某篇文章的语言使用范畴(Leech & Short 1981/2001:38)。利奇和肖特系统地探讨了小说文体分析方法,提出了小说文体分析模型④。依据该模型,并借助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本文将对海明威《老人与海》的文体风格进行系统分析,且用定量的方法验证海明威文体风格呈简约性的论断,这有利于从文体的角度理解和把握这部小说蕴含的深刻主题。
本研究只对利奇模型四个层面中的词汇与句子结构层做一分析。研究采用了语料库语言统计的方法,特别是使用了语料库统计软件WordSmith⑤作为检索与统计的工具,使研究更具说服力。
首先,该小说词汇使用的数据统计情况(见图1)表明,《老人与海》的总字数(tokens或running words)为26674个英文单字,使用的不同的字(types或distinct words)只有2515个单字。这说明海明威只用了不到总字数十分之一的词量来创作整个小说,每一个词的复用率则平均是10.6次,而有的词的复用率则更高。一个英文单字在一部仅2.6万多字的小说中能够复用十多次,且用足了单词的不同义项,这是语言大师才能做到的事。以动词make为例,其原形make使用了42次,过去式或过去分词使用了48次,现在分词或名词使用了6次,总共使用96次。
图1 《老人与海》整体数据统计表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所列make的27种动词用法中,海明威用了20多种,如:
Itmadethe boy sad to see the old man come in each day with his skiff empty...(使……变得……)
We’vemadesome money.(赚……;挣……)
It was papa made me leave.(迫使某人做某事)
...many of the fishermenmadefunof the old man and he was not angry.(习惯表达)
The shack wasmadeof the tough budshields of the royal palm...(由……材料制成)
No.I will eat at home.Do you want me tomakethefire?(习惯表达)
Naturally.But he (DiMaggio)makesthedifference.(习惯表达)
He rolled his trousers up tomakea pillow, ...(用作某物; 起某物的作用)
Why did theymakebirds so delicate and fine as those sea swallows when the ocean can be so cruel?(建造或创造某物)
...so that any pull or touch on the bait wouldmakethe stick dip...(使得某物……)
“Albacore,” he said aloud.“He’llmakea beautiful bait.”(用作某物; 起某物的作用)
Makeanother turn in the dark and come back and eat them.(祈使用法)
Then it began tomakea slow hissing sound in the water...(发出……)
Just then the fish jumpedmakinga great bursting of the ocean and then a heavy fall.(做伴随状语)
这些句子涉及make的使役、实义及物、不及物、系表、习惯表达和祈使用法等,表明了作者出色的词汇把握与使用能力。
图1还显示,海明威所使用的词汇平均长度(mean word length in characters)只有4个字母,即短词。一般而言,词汇的平均词长越短,词汇就越接近于常用词,也就容易阅读与理解。词汇长度及在小说中出现的频次可以从图2中看出。
图2 词汇长度及在小说中出现的频次
图2显示海明威使用了许多简短词汇,其中单字母词865个,占总词数(26674)的3.24%;双字母词4569个,占17.12%;三字母词8233个,占30.86%;四字母词5930个,占22.23%;五字母词2933个,占10.99%;这样一到五字母的词共有22467个,总数比例高达84.22%;而六到十五个字母的词加起来有4207;只占了15.77%。平均词长3.62字母。这说明海明威所使用单词从词长来看属于简单词汇,即使是六字母以上的所谓“难”词,其中许多词也是由词根组成的缀合词或派生词,仍应归为核心简单词汇的范围。例如由名词词尾-ment结尾的缀合词24个;形容词尾-less构成的词用了20个;以-ly构成的缀合副词用了300多个;以否定词头un-构成的词用了20个。这些词的词根都是常用的核心词。虽然从统计的角度看,这些词的词长超过了6个字母,但通过构词法,我们仍然能够读出词的含义。
从句子层面看,小说共使用了1919个句子,平均句长(mean in words)仅14个单词(见图1)。这说明海明威使用的大部分为短句结构。从句法结构的基本形态来看,海明威使用了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和并列复合句这四种基本句形态,其中占主要部分的是简单句和并列句。下面以小说前三和结尾叙述性段落的语言为例进行阐示。
前三段:1.He was an old man who fished alone in a skiff in the Gulf Stream and he had gone eighty-four days now without taking a fish.(复合句,26个单词) 2.In the first forty days a boy had been with him.(简单句,11个单词) 3.But after forty days without a fish the boy’s parents had told him that the old man was now definitely and finally salao, which is the worst form of unlucky, and the boy had gone at their orders in another boat which caught three good fish the first week.(并列复合句,49个单词) 4.It made the boy sad to see the old man come in each day with his skiff empty and he always went down to help him carry either the coiled lines or the gaff and harpoon and the sail that was furled around the mast.(并列复合句,45个单词) 5.The sail was patched with flour sacks and, furled, it looked like the flag of permanent defeat.(并列句,17个单词)
6.The old man was thin and gaunt with deep wrinkles in the back of his neck.(简单句,16个单词) 7.The brown blotches of the benevolent skin cancer the sun brings from its reflection on the tropic sea were on his cheeks.(复合句,22个单词) 8.The blotches ran well down the sides of his face and his hands had the deep-creased scars from handling heavy fish on the cords.(并列句,24个单词) 9.But none of these scars were fresh.(简单句,7个单词) 10.They were as old as erosions in a fishless desert.(简单句,10个单词)
11.Everything about him was old except his eyes and they were the same color as the sea and were cheerful and undefeated.(并列句,22个单词)
结尾段:12.Up the road, in his shack, the old man was sleeping again.(简单句,12个单词) 13.He was still sleeping on his face and the boy was sitting by him watching him.(并列句,16个单词) 14.The old man was dreaming about the lions.(简单句,8个单词)
开篇三段和结尾段中共有14个句子,其中简单句6个,并列句4个,复合句2个,并列复合句2个。从整篇小说来看也呈这样的一个四种句子类型使用数量递减的态势。这种态势从语言复杂度来看具有易读性的特征。如果再仔细分析,4个并列句也是由and联接起来的8个简单句。第一个复合句的主句是简单句(句1),由who引导的定语从句也是由2个简单句构成的;第二个复合句的主句也是一个简单句(句7),定语从句the sun brings from its reflection on the tropic sea结构上也是一个简单句。两个并列复合句(句3,49个单词和句4,45个单词)虽然看上去长,但逐级拆分下来,它们也是由一个个简单句构成的。因此从整体上看,海明威在句法结构上虽然四种句势都有使用,但都可以拆分成结构为主-谓-宾、主-谓-状、主-系-表等这些结构极为简单的句子,因而在理解上不产生任何困难。小说中的独白和对话部分更是直白的简单短句。
除句型简单外,海明威语言的优美还体现在散文般地节律上,这主要依靠句子中重读与非重读音节的安排、句式的变化、排比的运用等来实现。《老人与海》描写了主人公独自一人在茫茫大海上捕鱼的经历。小说第一段通过句型与节律的安排,体现出抑扬顿挫的音乐美。从朗读的角度看,第一段按意群及节律分为34小节,每一节中又有节重音,每一句中还有句重音,例如第一句中,old, alone, skiff, Gulf Stream, eighty-four, a fish等都是各小节中应重读的音节,又以old man, fish alone, eighty-four days, a fish等作为句重音。这样重音与非重音交替出现、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就像一首交响乐的序曲一样,使人舒缓地进入主题。
从以上词汇和句法结构两个层次上来看,海明威简约的文体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验证,他的用词全部是英语语言中最为简单的词汇。如果进一步用“牛津3000高频词检测器”⑥来检测《老人与海》的文本,就会发现文中94%的词汇属于这3000高频词的范围。这意味着中等偏低水平(lower intermediate level)的读者就可以很容易地阅读该小说,理解度近100%。句法结构的分析也说明海明威使用最多的是英语中主-谓-宾/状、主系表等极简易的句型结构,读上去清晰且富有韵律。
《老人与海》的阅读教学是选修课“海明威经典作品选读”的一部分。该课程力图将学术研究的成果应用于教学当中,探索如何让学生理解海明威的简约文体风格,并从其风格中读作品的思想。该课程没有采用传统的“作家生平+作品选读”的传统文学教学模式,因为它过分强调直接向学生灌输现成的抽象评价,罗列大量死记硬背的文学知识,课堂上的作品欣赏支离破碎,会造成学生被动接受老师对文学知识的“复述”,无从对作家及作品形成较为完整清晰的认识,不利于培养对文学作品深刻的感悟能力和提高对作品优美语言的鉴赏水平。
本课程采用的是“作家风格+作品精读”教学模式,结合基于作品语言分析而理解作品思想的方法,辅之以多媒体资源和学生自主探索的原则,以达到通过作家的文体风格来理解文学作品中心思想的目标。同时也注重对作品语言的讲授,并要求学生欣赏与学习海明威文学语言的简洁与优美。本课程聚焦海明威各时期创作的经典小说10篇。所选的这些作品,无论是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或长篇小说,都要求学生用文本细读的方法进行阅读,即从关注语言的使用出发,逐渐用“词—句—段—篇—主题—内含—思想”的方法完成阅读。课堂上重点讲解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提纲性地讲解长篇小说。课堂外要求学生按所布置的阅读任务进行文本细读,并做阅读笔记。其主要教学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教学流程图
《老人与海》作为海明威的巅峰之作,自然是这门课程讲授的重点内容。教学充分利用了该小说风格研究的成果。按照以上教学流程,首先讲授海明威风格在该小说中的应用,进而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仔细关注语言各个方面,包括词汇的选择、句型的变化、修辞的安排、典故的妙用等。课上用提问和准备Presentation的方式检查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关注语言(词和句)是如何使用的;用了哪些修辞手段,这些修辞手段如何使语言更形象、更能产生美的联想;小说用了哪些典故,与小说主题有何关联;作者如何通过语言的使用表现出写作风格,这种风格对于阅读理解将产生什么影响等。最后要求学生达到理解作品主题思想“人可以被毁灭,但决不可以被打败”这种人类勇者精神的目的。
对于海明威这样一位作家,研究其作品内容和思想内含的成果远远大于研究其创作风格的成果。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一名言又不断提醒我们,特别是做语言学研究的教师,更应关注语言在文学中的作用,关注语言如何被作家使用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关注作品的内容与内涵如何通过语言和风格来表现。
本研究通过仔细分析《老人与海》的语言,用数据验证了海明威“简约文体风格”的存在及显示的力量。进而通过研究的成果,以海明威风格为基点进行了文学阅读教学的探索,其教学效果比较令人满意,受到学生的好评。在期末关于本课程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中,两个理科学生对“你认为选修这门课程的最大收获是什么”的回答是:
这门课使我认识到学习英语语言还那么有趣,远不止是一个交际工具的问题。文学作品中的英语更加值得欣赏与学习。
选修这门课的最大收获是学会了如何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一篇文学作品,领悟到了语言在作品中的奥妙。
类似这样的正面回答占70%以上,但也有一位文学院学生在回答“你认为这门课程应该如何改进?”时,表达了如下意见。
《海明威经典作品阅读》毕竟是文学阅读课程,而文学阅读课更应该把重点集中在引导我们深入作品所表达主题思想、历史意义、现实意义等。太多关注语言细节反而会冲淡对作品主要内容的把握。
该意见颇有见地,今后教学应该在课时分配、重点内容讲解、课外泛读、多媒体辅助内容、网上自主探究等方面给予更加合理的安排,以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最大程度地从课程中获益。
附注:
① 原文为“for his mastery of the art of narrative, most recently demonstrated inTheOldManandtheSea, and for the influence that he has exerted on contemporary style”。参见诺贝尔奖官网海明威专页,http:∥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literature/laureates/1954/hemingway.html
② 参见Marital tragedy [N].TheNewYorkTimes.[1926-10-31].[2010-01-15].http:∥www.nytimes.com/books/99/07/04/specials/hemingway-rises.htm
③ 这是笔者检索“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得出的结论。检索关键词:老人与海,检索选项:篇名,检索期刊种类:核心期刊,检索时间段:2000-2011,检索方式;精确,检索时间:2011年5月4日。
④ 利奇和肖特(1981/2001:74-118)提出小说分析模型的四个层次,即词汇层,句子结构层,修辞层和语篇层。简称利奇模型。
⑤ WordSmith是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软件工具之一,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⑥ Oxford 3000TMProfiler是牛津大学出版社的一个基于网页的文本词汇使用频率检测器,用于检测任何文本的词汇占牛津常用3000高频词汇的百分比。一般来说,一个文本占其比例为100%,说明文本属于中等偏低(lower intermediate text)水平,非常容易阅读;占90-95%,说明文本属于中等偏上(upper intermediate text)水平,也容易阅读;占75-90%,说明文本属于典型的高级(advanced text)水平,较难阅读。检测器网址:http:∥www.oup.com/oald-bin/oxfordProfiler.pl
Hemingway, Earnest.1932.DeathintheAfternoon[M].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Leech, Geoffrey & Michael H.Short.1981/2001.StyleinFiction:ALinguisticIntroductiontoEnglishFictionalProse[M].London: Longman./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74-118.
Young, Philip.1965.ErnestHemingway(5th edn.) [M].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赫·欧·贝茨.1980.海明威的文体风格[A].董衡巽.海明威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30-40.
陈茂林.2003.海明威的自然观初探——《老人与海》的生态批评[J].江汉论坛(7):100-02.
陈章云.2003.孤舟在命运的苍海——读海明威《老人与海》[J].外语教学与研究(5):337-44.
戴桂玉.2005.《老人与海》中的隐喻和转喻滑变[J].外语教学(1):71-73.
戴桂玉.2007.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老人与海》[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6):48-52.
董衡巽.1985a.开创一代文风——“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海明威[N].文学报(1):17.
董衡巽.1985b.海明威谈创作[C].北京:三联书店.
方红.2010.环境伦理观与社会语境——对比研究《老人与海》与《沙乡年鉴》[J].当代外国文学(4):59-65.
丰国林.2010.《老人与海》中自然观和宗教观的互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197-99.
何昌邑.2006.欲望表征的缺失——对《老人与海》的一种拉康式解读[J].思想战线(5):101-06.
洪洁.2004.两种个人主义——比较《白鲸》与《老人与海》[J].文艺争鸣(2):91-94.
黄利玲.2003.海明威成功的基石:《在我们的时代里》[J].外国文学研究(3):50-56.
姜玲.2001.风中之烛——《老人与海》与《山之音》之老年形象比较[J].外国文学研究(4):92-97.
阚晴.2001.从蒙特斯班到圣地亚哥——《老人与海》的艺术创造[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75-77.
李国庆.2002.大海般的韵律和内涵——《老人与海》的语篇结构及含义[J].外语教学(2):58-63.
李国庆.2003.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体裁:《老人与海》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7):53-56.
刘蜀贝.2003.东西方男子汉的文化意蕴——《好汉》和《老人与海》的文本比较[J].小说评论(3):89-91.
罗海鹏.2009.两性视角下的受难灵魂——《老人与海》与《苔丝》中的“耶稣”意象评析[J].作家(16):83-84.
聂珍钊.2009.《老人与海》与丛林法则[J].外国文学评论(3):80-89.
彭欢、彭学.2010.《老人与海》主人公桑提亚哥形象分析[J].作家(24):51-52.
邱世凤.2007.不是主角的主角——论《老人与海》中狄马吉奥的作用[J].电影文学(10):40-41.
孙履芳.1995.显形与隐形——海明威艺术风格侧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3):63-68.
王守义.1987.海明威的小说语言风格极其艺术张力[J].外国语(2):41-45.
吴然.1987.海明威评传[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余菁、王桃花.2007.生态批评视野中的《老人与海》[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116-20.
张富生.2007.《老人与海》的哲学思辩[J].山东文学(8):79-80.
朱法荣.2003.《老人与海》主人公圣地亚哥的命运新析[J].外国文学研究(6):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