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观察

2012-12-01 01:47曾小飞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6期
关键词:拉米夫定乙肝病毒乙肝

曾小飞

(桂阳县人民医院,湖南 郴州 424400)

慢性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伤的临床表现。乙肝的特点是起病缓,病程长,以慢性较为常见。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全国感染人数超过1亿多人,因此对乙型肝炎的治疗尤为重要。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是治疗慢性乙肝的关键,因此,临床上多以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2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在27~7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两组年龄、肝功能指标均无显著向差异。所有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指标具备以下4点:①HBsAg阳性大于6个月;②血清HBV DNA大于10的5次方copy/mL;③持续或间隙性ALT/AST水平升高;④肝活检提示慢性肝炎(炎症坏死评分≥4分);所有患者无既往病史、不嗜好烟酒,无妊娠。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保肝、利胆、退黄等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拉米夫定口服,100mg/d,持续用药1年。治疗期间不加任何抗病毒药物,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并在开始治疗后的第3个月、疗程结束之后行肝功能检测,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不良反应等。

1.3 观察项目

治疗前测定所有患者血象、肝功能、肾功能、HBVM(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B超检查和血清HBV DNA水平,治疗开始以后生化学指标在第3个月,疗程结束满一年后分别查上述项目1次。病毒学指标治疗开始后每3个月检测1次HBsAg、抗HBsAg、HBeAg、抗HBeAg、抗HBcAg、HBV DNA。同时观察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经数据中心处理、分析,统计学方法:平均值用t检验,组间差异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在各项都优于对比组

见表1。观察组:60例患者中肝功能检测有50例患者的ALT、AST恢复正常,其中有23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不仅肝功能恢复正常,且HBeAg、HBV DNA在疗程结束时检测同时转阴; 27例患者在HBeAg和HBV DNA的检测中有一项好转;10例患者治疗无效,HBeAg和HBV DNA均为转阴,ALT只下降了30%左右或者肝功能未好转。对照组:60例患者中有39例肝功能恢复正常,并且其中有15例HBeAg、HBV DNA均转阴;24例患者HBeAg和HBV DNA在检测中只有一项好转;21例患者治疗无效,肝功能无好转甚至有恶化迹象,HBeAg和HBV DNA均为转阴。

表1 两组治疗情况对比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有2例患者口服拉米立定后出现恶心、乏力、疲劳、上腹部不适,1个月后上述症状自行消失;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四肢酸痛、疲乏等症状,但均可耐受,对治疗无影响。

2.3 预后观察

对照组有1例患者1年后出现腹水、脾肿大、蜘蛛痣,考虑病情恶化为肝硬化。

3 讨 论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呈家族或单个散发,先天或出生后感染者,病毒一般呈慢性发病或终身携带不发病[1-2]。后天感染者很少有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一般的肢体接触是不会传染乙肝病毒的,乙肝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进行传播。因此对乙肝传播途径的控制主要是针对家庭成员、血液、输血、手术、外伤等。目前对乙型肝炎的防控措施主要为切断传播途径和乙肝疫苗接种。但是对于先天感染患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医疗上的严重问题。由于乙型肝炎是一种病原明显的感染性疾病,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国内外学者已达成共识,对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采取抗病毒治疗是防止病情恶化的唯一选择。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尚无特效药物和方法,临床常用干扰素a、拉米夫定等。干扰素a用量大,一般持续4~6个月,但有一定不良反应。拉米夫定因其具有迅速抑制HBV复制,降低病毒载量,促进HBeAg血清转换,改善肝组织炎症坏死病变,延缓肝纤维化进程作用,以及良好的耐受性、安全性和服用方便等特点是近年来抗乙肝病毒临床应用较广泛的药物之一。拉米夫定是新一代核苷类抗病毒药,可以竞争性抑制HBV DNA聚合酶及参与到HBV DNA链合中阻断新链的形成,从而影响抑制HBV DNA的复制达到治疗目的。拉米夫定口服迅速吸收,0.5~1.5h达到血药浓度[3-4]。成人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稳定在80%~85%。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拉米夫定治疗方法使绝大多数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乙肝病毒得到抑制,并使部分患者的HBeAg转阴或转换为抗HBeAg,ALT逐渐恢复、症状好转,复发率只有3.3%(2/60)。但在目前的条件下,拉米夫定应长期应用,使乙肝病毒得到持续抑制。由于肝细胞内HBV的cccDNA不能彻底清楚,病毒蛋白的转译也并不能彻底阻断,因此,只有长期有效的抑制病毒复制才可能使HBeAg的血清转换。

4 结 论

拉米立定的应用使大部分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从中获益,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肝功能,成功的抑制了HBV-DNA复制,提高了HBeAg的阴转率。不仅让患者发生肝硬化、肝癌的概率大大减少,有效的改善了其生活质量,且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不良反应少、预后效果好、耐受性强、安全、方便、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延长疗程是否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还有待观察研究。

[1]梁欣欣,韩永年,陆志蒙,等.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变异与拉米夫定治疗反应[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15-18.

[2]姚光弼,王宝恩.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年临床试验的总结[J].肝脏,2000,9(3):150-154.

[3]张福奎,贾继东,王宝恩.慢性乙型肝炎治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4):253-255.

[4]姚光弼.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9(4):242-243.

猜你喜欢
拉米夫定乙肝病毒乙肝
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简化方案治疗初治HIV感染者真实世界研究
李玉芳:如何提高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拉米夫定耐药 应换啥药
五项报告教你看懂乙肝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苦参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