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艳
(新化县人民医院,湖南 娄底 417600)
临床上,脑卒中是一种比较的常见的脑血管病,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是其特点。脑卒中患者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语言、肢体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着人们尤其是中老年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1]。临床上,溶栓治疗被认为是治疗类似脑卒中的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有效的方法,然而目前临床上对发病6h以上病情且仍处于继续发展的进展性脑卒中的一些治疗方法并不明确,本文笔者结合所在医院心脑血管科的优势和便利条件,对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脑卒中疗效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验证了小剂量尿激酶法是治疗脑卒中的一种有效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确诊为进展性脑卒中患者120例,120例患者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扫描排除脑出血,无出血倾向,BP≤185/110mmHg,无昏迷。随机分为行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的干预组60例和行低分子肝素治疗的对照组60例。其中干预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35~70岁,平均(58.3±7.6)岁;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38~71岁,平均(60.1±6.8)岁。两组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既往史、并发疾病及神经性功能缺损程度等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行低分子肝素5000U腹部皮下注射,2次/d,持续6d;干预组用生理盐水250mL加尿激酶25万U静滴2h,1次/12h,连续6次,此后转为常规治疗。治疗期间两组均予以活血化瘀,降低颅内压,稳定血压,对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及合并高血压患者给予对症支持性治疗。
依据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学术会员通过的评分判定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SSS)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次/2周评分。评分判定标准:显效(基本治愈):功能缺损减少91%~100%;有效(显著改善):19%~90%;无效(无改善):0%~18%。此外,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变化。恶化:0分以下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2组资料均采用t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
见表1。
表1 30例干预组和30例对照组治疗后14d疗效情况对比
见表2。
表2 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
上表可以看出,小剂量尿激酶组和低分子肝素组的SSS平均均出现下降,但小剂量尿激酶组治疗后的评分显著低于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前后两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在治疗前后三个主要指标的比较情况
从表3P值结果来看,三个主要指标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在治疗前后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了小剂量尿激酶对治疗进展性脑卒中效果不明显。
进展型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卒中表现类型,是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典型起病方式之一[2,3]。患者在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由起初的轻微逐渐加重,在48h内逐渐加重,有的甚至在1周内迅速达至峰值,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溶栓治疗被认为是治疗类似脑卒中的早期(发病6h以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最有效的方法,然而在实际研究过程中,部分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症状完全发病时间已超过实验限定的溶栓治疗时间窗6h,也就是说溶栓效果很可能会下降,为更有效阻止血管进一步闭塞,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而在更为有效地判断小剂量尿激酶在治疗脑卒中有的疗效,我们采取了与尿激酶药性相近的低分子肝素作为对比。药理学上,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均有抗血栓作用,通过限制栓子向缺血半暗带扩展,维持这个区域血液从而减少梗死范围,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病理学基础。
从本文表1来看,干预组总有效数(显效+有效)高于对照组,在无效数和恶化数上对照组远高于干预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脑卒中的疗效要优于低分子肝素,且安全性要好于小剂量尿激酶。从表2结果看来,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性卒中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显著差异[4]。治疗14d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下降,而小剂量尿激酶组下降幅度最大,差异显著(P<0.05),也即是说见效最快。而从表3来看,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研究过程中并未出现颅内或部位出血等不良反应,也无其他并发症,说明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对脑卒中血生化指标关联不大,亦可能是剂量大小的原因,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1]张海欣,顾俊琴,王博堂,等.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80例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23):1217-1279.
[2]王祖峰,郭永梅.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9),4519-4521
[3]秦红霞,张向东,杨清成.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7),51-54.
[4]Laslo AM,Eastwood JD,Chen FX,et al.Dynamic CT perfusion imaging in subarchnoid vasospasm[J].AJNR Am Neuroradiol,2006,27(3):624-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