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明 林惠
(鞍山市汤岗子医院,114048)
脑性瘫痪是指脑在发育成熟前因受到损伤或发生病变而引起的,以非进展性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1];是继小儿麻痹控制后各国儿童肢体致残的主要疾病。脑性瘫痪儿童中,痉挛型脑瘫占60%~70%,严重的影响了儿童的运动功能,给患儿及其家长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文通过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对痉挛型脑瘫患者的下肢步行能力、平衡能力、关节活动范围(ROM)等功能的影响,从而为脑瘫儿童的程序化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1.1 资料 选择在我院康复科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者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5~11岁;均有一侧或双侧下肢肌张力增强,有的伴有内收肌挛缩、膝关节屈曲或足跖屈畸形,受累关节共32个。
1.2 方法
1.2.1 评价方法 痉挛评定采用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表,共分6级(0~5级),0级没有痉挛,5级为僵硬。平衡能力评测采用Fugl-Meyer平衡功能评测法,7项检查均按3个等级计分(0~2分),最高平衡评分为14分。关节活动范围评定,采用量角器测定受累关节的关节活动范围。
1.2.2 综合康复治疗方法
1.2.2.1 运动功能训练 1~2次/d,30~45 min/次,5次/周,采用一对一训练方法。具体如下,①肌肉训练:解除肌肉痉挛,增强拮抗肌的力量。②关节活动度训练:从近端大关节到远端小关节进行全关节范围的被动运动。③平衡能力训练:包括坐位平衡能力训练、跪位平衡能力训练及站立位平衡能力训练。④步行训练及步态矫正:可在平行杠内沿正确的步行脚印练习或使用助行器,对尖足患儿可使用足托。
1.2.2.2 温泉水疗 矿泉水温39~40℃,加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痉挛的“脑瘫1号”中药,15~20 min/次,可在水中活动受累肢体,并牵伸痉挛的关节。
1.2.2.3 按摩治疗及牵引治疗 1~2次/d,20~30 min/次。
1.2.2.4 心理治疗 治疗师在治疗时给予表扬鼓励,培养患儿的自信,使之配合治疗。
2.1 改良Ashworth量表评定结果 1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经过综合治疗,痉挛情况明显改善,治疗后Ashworth痉挛评定0级、Ⅰ级的例数均有大幅度提高,分别为15.62%和56.25%。而Ⅲ级、Ⅳ级的例数明显降低,各占12.50%和0(表1)。
2.2 平衡及关节活动范围评定结果 1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平衡能力在治疗前后有明显改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经过综合治疗,患儿的肌张力及痉挛改善,同时平衡能力亦有所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受累关节的活动范围在治疗前后有很大改善(表2)。
表1 Ashworth痉挛评定结果(n=32)
表2 平衡及关节活动范围治疗前后变化
痉挛型脑瘫也称高张力型脑瘫,表现为肌肉僵硬,可见上肢屈曲,下肢内收或交叉成剪刀姿势[2]。对于痉挛型的脑瘫患儿,可通过综合康复治疗即物理治疗、温泉水疗、按摩、牵引、心理治疗等,改善痉挛状态,从而提高患儿的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
物理治疗中采用手法牵拉肌腱,可使痉挛的肌肉充分伸展,改善变形关节的位置,保持关节的活动范围,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同时也可选择抑制性手法,如持续放置、关节加压、持续挤压、缓慢牵拉、无阻力自主活动等,从而减轻痉挛状态。温泉水疗通过水的温度、水的浮力及水波的冲撞,均有利于患儿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状态。按摩根据中医理论,采用轻缓手法,进行头皮、腰背及上下肢的按摩治疗,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
脑瘫的康复目标是使患儿身心等各方面功能全面康复,即在运动功能、精神上以及生活自理方面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其康复是多方面的,在功能训练的同时,应注意患儿的注意力、认知能力、意志、心理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从而达到全面康复的目标。
[2]林萍,吕智海,许洪伟.小儿脑瘫痉挛型偏瘫的康复训练与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07,15(6):79.
[3]陈才,洪芳芳.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10):957-959.
[4]陈庆亮,王小燕,曾丽云,等.“平衡”性疗育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效果[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4):350-352.
[5]李晓捷.正确把握小儿脑瘫康复治疗的方向[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12):1059-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