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生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12)
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以厦门海洋学院2010级192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发出问卷580份,回收有效问卷547份,有效率94.3%。
学生利用教务网上选课系统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师,上课时间是在教务处统一安排下进行的。学生可在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健美操、武术、自卫防身共7个项目让学生选择,同时也为今后锻炼打下一些体育基础。统计表明:有66.7%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30.4%较满意,2.9%一般,没有不满意的学生。
2.2.1 人次分布见表1,其中乒乓球、篮球为最多。52.7%的学生感到非常满意,34.7%较满意”。68.9%是“自己认真选的”,13.4%是“和同学搭伴选的”,10.7%是“同学帮忙选的”,7%是“自己随便选的”。说明学生的选择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
表1 学生选择的项目与任课教师人次分布
2.2.2 学生选择项目的倾向和动机
男生选学篮球占总数的 42.07%,乒乓球25.58%,羽毛球 15.24%,排球 10.70%。这符合男生喜爱竞争和对抗的心理,女生选学健美操占总数的26.46%,排球 11.80%,乒乓球 34.04%,羽毛球16.52%。迎合了女生爱美、休闲时尚的心理。调查表明(表2),学生对体育的价值、功能及体育学习的长远目标认识不够,对掌握技术提高运动技能,养成自觉锻炼习惯,使其终身受益的认识不够深刻。只有13.86%的学生意识到养成自觉锻炼习惯的重要性,说明对学生的引导力度不够。
表2 学生参加体育选项学习动机
2.3.1 选课制是个性发展需要。调查表明,88.7%学生在运动中感到快乐,且47.6%和35.4%学习态度转变为“很积极”和“较积极”。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提高学生体育认知能力,形成终身锻炼的良性循环。
2.3.2 选课制提供了相互间交流的平台。72.5%的学生认为对促进同学间学习与交流有很大作用。有利于体育教学所倡导的开放与探究教学形式,让他们在运动情境中获得友谊和社会交往的机会。
2.3.3 选课制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三自主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等提出了更高要求,迫使大部分的教师去学习和掌握新兴体育项目,挖掘潜力提高教学水平,以适应学生选课和发展需要。
28.4%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在教学上21.4%认为“应偏重于技术教学”,33.6%认为“应偏重于锻炼方法与实践能力”,28.3%认为“应偏重于技能及相关知识的介绍”,25.2%认为“只要能锻炼玩得开心就好”。因此,要增加开设项目和教学内容量,并适当增加理论课次数与知识内容,提高他们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大部分的学生体育基础差异较大,导致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程度不一,影响选项课教学效果。新《纲要》要求,“为确保教学质量,课堂教学班人数一般以30人左右为宜”。若按30人为标准班,我院选项班人数超标达92.86%,单班人数最多达52人。造成学生练习拥挤、次数少、教师指导学生频数减少,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在同一教学时段选课都是8个班,282名学生同时上课,如选学人数较多的乒乓球等项目,7~8名学生一张乒乓球桌练习,练习次数和质量大打折扣。
我院体育成绩考核内容有理论部分、实践部分、学习态度。由于理论课时有限,考核主要以作业形式给分。实践部分采用测试技术水平的办法,属终结性评价,缺少激励和发展功能,很难体现学生进步幅度,难以达到真实评价效果。
选课项目多样化,开发新兴运动项目,加强对新项目宣传,防止学生随意盲从选课。结合我校实际,确定1~2个必学项目为我校体育特色项目,为学生工作后还能终生体育锻炼。改革选项制度,依学生体育基础、能力和班标准人数,按层次分级教学,因材施教,保证教学质量。加快体育场馆与设施建设,并努力开发其他可利用资源。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适当增加理论课次数与内容,重视健身理论知识的传授。
纪秋云,高丹.大连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2):232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