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晶,闫 灿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
感冒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呼吸道疾病,属于常见病、多发病[1]。感冒症状轻者可通过休息、多饮开水等不治自愈,症状较重者需用药物进行治疗[2],而相当数量的人由于缺乏相应医药知识或急于求成,常常盲目滥用感冒药,从而大大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为调查抗感冒药物的使用现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现以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感冒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对其以往服用的感冒药物以及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记录与分析。
从2010年7月至2010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感冒患者中,每天抽取2名,共计368名感冒患者作为调查对象。
询问感冒患者的用药情况以及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汇总与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感冒患者选用解热镇痛药的超过90%,选用鼻粘膜血管收缩药、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的超过50%,选用抗组胺药的将近50%,而选用中枢兴奋药的仅有12%。
表1 曾服用过的感冒药物情况(n=368)
表2 不良反应统计(n=368)
续上表
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用药种类的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由于抗感冒药多为复方制剂,如果在不了解所含成分的情况下盲目选择多种药物,特别容易造成某些成分的重复使用,从而导致这些成分不良反应的累加,这样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甚至可能由于某种成分剂量过大造成药物中毒[3]。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现将市售常用感冒药的成分进行统计,仅供参考[4]。
由表4可知,21种感冒药物中全部含有解热镇痛成分,其中19种均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单剂量在150~500mg不等。21种感冒药中有15种含有抗组织胺药物成分,其种12种含有扑尔敏,单剂量
表4 21种抗感冒药成分对比表
续上表
在1.2~4mg不等。如果同时服用上述21种感冒药中的几种,特别容易造成解热镇痛药或抗组胺药不良反应的累加。
有实验表明,抗生素的使用不能改变感冒的病程或预后,抗生素不应该用来预防或对抗感冒时并发的细菌感染[5]。尽管如此,许多临床医生还是愿意对有发热、咽痛、流涕等症状的患者进行经验性的抗生素治疗。究其原因如下:医生缺乏足够时间和患者交流,缺乏对患者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病理、生理学了解;患者急于缓解症状,往往要求医生给予抗生素治疗;也有部分医生受经济利益驱使。
由于抗感冒药所产生的多数不良反应症状较轻微,降低了人们对合理使用感冒药的重视程度,加之人们对药理知识的缺乏,从而导致感冒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居高不下,久而久之严重损害了人体系统。只有在充分了解抗感冒药所含成分的基础上,根据感冒症状合理用药,才能达到合理有效用药的目的。
[1]闫丽.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2):138 -139.
[2]江红梅,李金芝,尹静.抗感冒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1):122 -123.
[3]左营.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其临床用药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207 -208.
[4]章雪影.21种抗感冒药物成分对比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7):450 -451.
[5]郭殿香.浅谈抗感冒药物的应用与不良反应[J].中国实用医药,2010,(16):174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