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现代化进程的评价和展望

2012-11-29 05:35王亚华黄译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年6期
关键词:用水量防洪用水

王亚华 黄译萱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84)

中国水利现代化进程的评价和展望

王亚华 黄译萱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84)

着眼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全局,从安全性需求保障度、经济性需求保障度、舒适性需求保障度以及水生态环境和谐度四个维度,构建了中国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评价,本文测算了中国未来5年、10年、20年和40年的水利现代化实现程度。从评价结果来看,2000年,中国水利现代化综合实现程度为30%;2010年,水利现代化综合实现程度提高到46%,表明过去十年是水利现代化的快速提升期。预计到2015年,中国水利现代化实现程度将提高到56%;到2020年,水利现代化综合实现程度将提高到70%,总体上达到中等现代化的水平;到2030年,水利现代化综合实现程度达到91%,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水利发展水平与经济高收入水平基本相适应。展望2030年以后,中国水利发展将进入水生态环境全面修复和保护的时期;至2050年,中国将实现人水和谐、山川秀美,全面建成绿色现代化。由于国家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可以预见,中国未来十几年的水利现代化进程会大大加快,有可能在2030年或更早时间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水管理;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水利战略

1985年,德国学者约瑟夫·胡伯(Joseph Huber)[1]提出了“生态现代化理论”(Ecological Modernization Theory),认为生态现代化是“从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的转变”。近年来,水资源问题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水利现代化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基础条件。

关于水利现代化,发达国家的普遍提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观念的现代化、生产技术和装备现代化,及水利管理现代化[2-3]。水利现代化问题最早由美国、日本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提出并实践[4]。国外发达国家水利现代化进程,大致经历了单目标水利建设时期、多目标大规模水利建设时期、综合治理时期、人水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时期四个阶段。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已进入水利现代化进程[3]。

国内关于水利现代化已有较多论述。如汪恕诚[5]提出水利现代化要实现五大目标;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课题组[3]对我国水利现代化进程及评价指标体系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冯广志[6]、翟浩辉[7]对农村水利现代化问题进行了概括和评价。傅春[8]、张于喆[9]、钱萍[10]等设计了水利现代化评价定性、定量指标体系;徐俊仁等[11]提出了苏南现代化农村水利建设标准。同时,国内一些省份还进行了水利现代化建设实践,如江苏省、浙江省、以及上海市早在本世纪初就提出了水利现代化框架。

从国内外已有研究情况看,虽然水利现代化问题已有较多探讨,但并未真正形成体系。国内已有研究多为本世纪初研究成果,已不能很好反映当前中国水利发展的新形势;研究视角也多从水利部门自身工作出发,并未很好地结合宏观国情,将水利现代化置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全局进行研究。从当前水利发展形势看,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一些省份已经提出实现水利现代化的目标和时间。例如,江苏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山东省提出到2020年实现水利现代化,湖南省提出到2020年初步实现水利现代化。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水利现代化的路线图到底是什么样的?并没有给出清晰的构想。

有鉴于此,本文着眼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全局,通过构建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论证中国水利现代化战略的可行性,勾画了未来5年、10年、20年和40年的战略发展目标。

1 水利现代化定量评价指标的选择

水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12]。因此,能否对水利现代化进程客观评价,不仅可以动态监测水利现代化进程,而且对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现代化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水利现代化的评价通常包括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综合评价。考虑到水利发展不同时期的可比性,本文侧重于对水利现代化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的构建,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以往研究从不同维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如傅春等[8]从发展条件(资源潜力水平、生态环境质量水平、经济效益水平)和保障条件(水利设施水平、科技进步水平、政策与管理水平)六个方面构建了包含31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张于喆等[9]从水发展、水安全、水科技、水环境和水管理五个方面选择了15项定量评价指标;钱萍等[10]着重从水管理体系指标、水法制保障体系指标、科技人才体系三个方面构建了包含8项指标的评价体系;《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课题组[3]81-82从防灾减灾、水资源利用、水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水利信息化和管理能力建设几个方面选择了10项定量评价指标。这些评价指标类型比较庞杂,既有反映防灾减灾、用水效率情况等的水利发展指标,又有反映水法制建设情况等的制度性指标,还有反映水利科技人才水平等的管理性指标,在评价过程中,存在指标边界不清等弊端,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同时,部分指标的数据可获得性也较差。

本文认为,水利发展的根本任务是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评价水利现代化进程就是要评价水利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满足程度。根据水利发展的主要内容,水利发展需求大致可以归为三类:一是安全性需求,包括防灾减灾、饮水安全、灌溉用水等;二是经济性需求,包括生产供水、水电、水运等;三是舒适性需求,包括水系景观、水休闲娱乐、高品质用水等。同时,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修复,则安全性需求和舒适性需求兼而有之,这是生态环境系统的基础性特征决定的。这四个方面决定了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因此,本文从安全性需求保障度、经济性需求保障度、舒适性需求保障度以及水生态环境和谐度四个维度来构建“中国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十项评价指标(见表1)。

1.1 安全性需求保障度

1.1.1 水旱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比重

水旱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比重指一定时期内干旱和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量占同期GDP的比重[3],一般以五年规划期或更长时序年份的平均值来表示。 该指标综合反映了国家防治洪涝和干旱灾害的程度及其与国民经济的关系,表征国家在防洪和抗旱两方面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建设情况以及达到的效果。随着极端异常天气的增多,水旱灾频发,水利防灾减灾能力面临更高要求。

表1 中国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及选取依据Tab.1 Index system and selected basis to evaluate China’s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

1.1.2 防洪能力指数

防洪能力指数指防洪减灾体系对防洪保护对象的综合保护能力,以高标准防洪保护区(防洪标准大于或等于50年一遇的防洪保护区)的面积占防洪保护区总面积的比例来表示[3]。该指标反映和评价了防洪能力的高低。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水利面临的新形势进行了分析,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未来国家发展的心腹大患,增加防灾减灾能力越来越迫切。这要求不断提高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

1.1.3 城乡生活供水普及率

城乡生活供水普及率可分为城镇自来水供水普及率和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城镇自来水供水普及率是指城镇居民享受达到水质要求的自来水饮用水人口占城镇非农业人口的比例;农村集中供水普及率是指农村居民享受达到水质要求的集中供水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城乡生活供水普及率反映了人民生活在用水方面的基本安全需求保障程度。

1.2 经济性需求保障度

1.2.1 用水量弹性系数

用水量弹性数是指用水量增长率与同期GDP增长率的比率,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率与用水量变化率之间的关系。用水量弹性系数是否接近于零,即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财富的积累,用水量的增长率是否呈现“零增长”或“负增长”,是一国用水效率提高的根本表现。水资源供需矛盾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在中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布不均”的基本水情下,提高用水效率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2.2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指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同与之相对应的灌溉水源引进的总水量的比值,有效水量是指灌入田间能被作物生长吸收的水量。该指标反映了农业用水效率,有助于促进水资源集约利用,同时也是保障粮食安全,衡量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建设情况的重要指标。中国是农业大国,在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下,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1.2.3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指国家或地区工业每产生一万元增加值的取水量。该指标反映了工业用水效率。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循环经济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业水资源节约利用效率,也就是提高了单位水资源的工业产出率,遏制了工业用水需求的增长。

1.3 舒适性需求保障度

1.3.1 生态用水占总用水比重

生态用水指维系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存和一定生态环境质量而实际使用的水资源量。但目前统计意义上的生态用水仅包括城市环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湿地的人工补水。主要反映在城市景观用水方面,故选择该指标反映水利发展舒适性需求的满足程度。

1.3.2 自然湿地保护率

自然湿地保护率指自然湿地纳入保护区的范围占自然湿地总面积的比例。一方面,湿地具有生态功能,对促进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湿地也具有休闲娱乐功能,能够反映舒适性需求的满足程度。对自然湿地进行保护,不仅维护了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也提升了湿地的休闲娱乐功能品质。因此,为更好地反映舒适性需求保障度,同时考虑到指标数据的可获得性,故选用此指标。

1.4 水生态环境和谐度

1.4.1 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指主要江河湖泊的水质状况满足所划定功能要求水质目标的程度,是用来衡量水环境状况的指标。构建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故选用此指标。

1.4.2 水土流失面积占比

水土流失面积占比是现状水土流失总面积占有国土面积的比例,是用来衡量水生态治理状况的指标。我国人多水少,人地矛盾突出,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矛盾。据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估算,水土流失每年给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2.25%,带来的生态环境损失更是难以估算[13]。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2 水利现代化定量评价指标值的测算

评价指标具有政策导向功能,指标值的测算要把客观趋势、政策导向、调整结合起来,测算方法如下式所示:

其中I为制定的指标值,N为没有政策干预情况下指标发展的客观趋势值;P为目标导向反映了现代化目标对客观趋势的影响;a是为保证目标实现,留有余地的调整系数。

客观趋势值(N)是社会主体自发行为的结果,反映了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对客观趋势值要通过综合考虑其不同的影响因素,既考虑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和发展潜能,又估计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和制约条件,利用科学方法进行前瞻性地预测和测算。

目标导向值(P)是政府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公共力量,来影响指标的实际发展趋势,推动其加快发展,或者遏制其发展趋势,反映了发展战略的作用,目标导向值的确定一方面是要充分体现政治意愿的程度,另一方面也要以政府对公共资源的汲取能力、动员能力和配置能力为基础。

调整系数(a)是为了确保目标实现留下的余地,一般来说指标值要留有10%左右的余地[14]。同时,也要根据指标类型不同,留有不同程度的余地,对于地方政府、市场主体本身就有很强的积极性来完成的指标要留有更充分的余地,将指标值定的低一点,以避免不同层级政府层层加码,市场主体一哄而上;对于地方政府、市场主体缺乏积极性的指标,要留的余地小一点,将指标制定的紧张一些,保持高压态势,以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据此,对十项指标的历史趋势及未来走向进行测算,以下逐次阐述。

2.1 水旱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比重

水旱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比重的计算公式为:

水旱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比重=一定时期干旱与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量/同期GDP×100%

从历史趋势来看,1990-2000年11年间,水旱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比重为3.3,进入新世纪后的10年,平均值下降到1.1%,虽然偶有波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参见表2。

未来十年,随着水利投资的大幅增加,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将不断完善,防灾减灾能力将不断提升,同时,国民经济仍保持7%以上增速。另外,考虑到异常天气有可能造成较大灾害损失,参照2010年重灾年份1.07%的损失占比值。保守估计,到2020年,水旱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比重将下降到0.7%。再过十年,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防灾减灾能力仍在不断提升,预计到2030年下降为0.5%。

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自1975年以来,美国和日本每年因干旱和洪涝造成的经济损失量占当年GDP的比例基本控制在0.5%以下。因此,将该项指标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参照值确定为0.5%以下。

2.2 防洪能力指数

防洪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防洪能力指数=高标准防洪保护区面积/防洪保护区总面积×100%

根据《中国防洪规划》(2000年为基准年),我国七大江河的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标准指数约为21%。规划到2020年,防洪能力指数约为60%。

表2 中国水旱灾直接经济损失情况统计(1990-2010)Tab.2 Direct economic losses of flood and drought(1990-2010)

从国际经验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防洪标准将逐步提高,日本、荷兰的防洪能力指数都在80%以上。因此,将该项指标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参照值确定为80%以上。

2.3 城乡生活供水普及率

城乡生活供水普及率的计算公式为:

城乡供水普及率=城乡集中供水人口/城乡总人口×100%

根据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资料,2000年城乡生活供水普及率为65%。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城市用水普及率为96.12%[15],已接近 100%。“十二五”时期,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将全面消除,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将不断推进,城镇化率仍然继续提高,估计到“十二五”末,城乡供水普及率将达到80%。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得到较快发展,到2020年,城乡生活供水普及率将达到95%以上,并逐步实现全面集中供水。

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美国的城乡供水普及率早在1975年就达到了100%,英国1990年达到了100%。因此,将该项指标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参照值设定为100%。

2.4 用水量弹性系数

用水量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用水量弹性系数=用水量增长率/同期GDP增长率

根据水利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计算,2000年用水量弹性系数为0.33,2004到2010年的用水量弹性系数分别为0.42,0.14,0.23,0.03,0.16,0.10,0.04。从历史趋势看,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十二五”期间,按照约7%的经济增速、0.3%左右的用水量增长率估算,用水量弹性系数约在0.04-0.03之间。预计到2015年为0.03。以此类推,预计到2030年,用水弹性系数趋于“零”。

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在水资源稀缺条件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用水量的脱钩,即用水“零”增长或“负”增长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良好运行的必要条件。美国、日本多年前就已实现用水“零“增长,而瑞典、荷兰已经是“负”增长。

在计算用水量弹性系数水利现代化程度时,为避免分子分母为零的情况出现,用水零增长时的弹性系数按0.01(≈0)计算。

2.5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以η水表示。它由渠系水利用系数与田间水利用系数两部分组成。从末级固定渠道(一般为农渠)的渠尾进入毛渠的水量总和与渠首同期进入总量的比值,通常以η渠系表示,具有下列关系:η渠系=η干·η支· η斗· η农。公式中:η干、η支、η斗、η农分别表示干渠、支渠、斗渠、农渠的渠道水利用系数。计划湿润层内实际灌入的水量与进入毛渠的水量的比值称为田间水利用系数,通常以η田表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应等于渠系利用系数与田间水利用系数的乘积,即η水=η渠系·η田间。

根据水利部资料,“十五”初期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3。到“十一五”期末,灌溉水有效利系数达到了0.5,预计“十二五”将提高为 0.53,到2020 年达到0.55。

根据经验值,发达国家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在0.7-0.8之间。因此,作为控制性指标,将该项指标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参照值确定为0.8。

2.6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的计算公式为: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3/万元)=工业用水量(m3)/工业增加值(万元)

根据2000年水利发展公报,当年的工业用水量为1 157亿m3,又据《2010中国统计摘要》,2000年工业增加值为40 033.6亿元,按2005年价折算为46 069.9亿元,计算得200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51 m3/万元。根据2010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为105(2005可比价)。根据水利部“十二五”水利发展主要目标,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到80以下。根据政府官员的估算,2020年,该项指标将降到60。随着用水效率逐步趋于饱和,下降幅度会越来越小,预计到2030年,降到50以下。

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一般在50以下。因此,将50以下(以50计)确定为该项指标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参照值。

2.7 生态用水占总用水比重

生态用水占总用水比重的计算公式为:

生态用水占总用水比重=生态用水量/用水总量

生态用水占比指标是2000以后才纳入统计范围的,到2010年为2%。从过去十年的历史趋势来看,是逐年上升到2个百分点,平均一个5年期上升1个百分点。因此,2015年将达到3%。又考虑到未来水利发展生态优先战略的实施,该项指标的上升幅度会不断增加,估计2020年将达到5%,2030年将达到8%。

以进入高收入阶段的北京市为例,目前生态用水占总用水比重已经达到10%。2030年之前,中国将迈入高收入发展阶段。因此,将10%确定为该指标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参照值。

2.8 自然湿地保护率

自然湿地保护率的计算公式为:

自然湿地保护率=自然湿地保护面积/自然湿地总面积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0.3%,较“十五”期末增加5个多百分点。力争到2015年,使我国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5%,初步缓解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的趋势[16]。据《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4-2010年)》的长远目标,2030年,全国90%以上自然湿地将得到有效保护。

根据经验判断,将95%确定为该项指标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参照值。

2.9 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的计算公式为:

主要江河湖泊水功区水质达标监测点位数/总监测点位数

主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达标率由于2007年之后统计口径作了调整,2006年及之前数据采用模拟值,模拟方法假定其变动趋势与全年评价河流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相一致,从一个较长的时段来看,两者趋势是相一致的。据此估计2000年的值为40.8%,2009年的数值为47.4%,总体上趋于改善。按照水利部确定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到2015年,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将上升到60%。到2020年,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估计该指标提高到80%以上。到2030年高收入阶段后,水环境问题应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因此,将95%以上的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确定为该项指标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参照值。

表3 水资源环境质量变化情况(1997-2009)Tab.3 Water quality status(1997 -2009)

2.10 水土流失面积占比

水土流失面积占比的计算公式为:一定时期的水土流失总面积/国土面积

根据水利部资料,中国现状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km2,年治理速率为3-5 km2,宜治理面积为200万km2。假设水土流失程度不会继续加重而且持续好转,则按此治理速度,到2015年,水土流失面积占比将下降为34%,2020年为31%,2030年为25%。

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保守估计,约有156万km2为不宜治理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6%。因此,将15%确定为该项指标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参照值。

3 水利现代化综合实现程度评价

基于上述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测算值,对中国水利现代化的实现程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见表4。

2000年,水利现代化综合实现程度只有30%,即不足1/3,表明还处于水利现代化的初级阶段。其中,水生态环境和谐度为41%,表明水生态环境恶化程度较高;舒适性需求保障度仅为22%,说明舒适性需求保障开始萌芽,供给尚未及时跟上需求;经济性需求保障程度为26%,水资源利用效率还较低;安全需求保障度为32%,特别是防洪能力指数实现度只有26%,水旱灾害占GDP损失的实现度为15%,表明当时水旱灾害仍然是重大危胁。

这也表明,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水利发展相对滞后,水生态赤字总体扩大,水安全供需缺口不断增大。这也促使中国政府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水利发展战略也随之转型。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水利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各项指标改善幅度均快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前二十年。

到2010年,中国水利现代化综合实现程度已经达到46%,相对于2000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表明了过去十年是水利现代化的快速提升期。其中提高最快的是安全性需求保障程度,提高到53%,其中尤以防灾减灾能力提高最为明显;其次是经济性需求保障程度提高到45%,水资源利用效率迅速提高;舒适性需求保障程度提高了到36%;水生态环境和谐度略有提高,达到45%,相对较慢的提升幅度表明水生态环境的制约更为明显。

至2015年,预计国家“十二五”规划完成之际,中国水利现代化实现程度将提高到56%。其中安全性需求保障度进一步提高,实现程度达到66%,主要是通过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普及城乡生活供水来实现;经济性需求保障度进一步提高,实现程度达到54%,主要是通过进一步促进农业、工业用水的节约利用来实现;舒适性需求保障度进一步提高,达到47%,主要通过提高生态用水的比例,进一步扩大自然湿地保护范围来实现;水生态环境和谐度较快提高,达到54%,主要是通过实施更严格的水资源制度、加大水环境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来实现。

预计到2020年,当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时,水利现代化综合实现程度提高到70%,总体上达到了中等现代化的水平。这一时期,水利现代化全面发展。安全性需求已经得到了有效保障,保障程度提高到81%,经济性需求保障程度提高到67%,舒适性需求保障程度提高到62%,水生态环境和谐度提高到66%。

预计到2030年,水利现代化综合实现程度达到91%,意味着水利现代化基本实现,并且总体达到了与高收入相适应的发展水平。届时,安全性需求保障基本满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性需求保障与舒适性需求保障均达到较高水平,预期实现度分别为92%和87%;届时,水利现代化的主要短板是水生态环境和谐度,其实现程度相对较低,为80%。

表4 中国水利现代化进程评价结果Tab.4 Evaluation results of China’s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

2030年之后,中国水利发展将进入水生态环境全面修复和保护的时期。至2050年,中国将实现人水和谐、山川秀美,全面建成绿色现代化。因此,中国在2030年或更早时间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不仅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是完全有条件有可能的。

当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我们有可能低估了未来中国水利发展的进程。如果中国水利坚持正确的发展战略,水利现代化的进程有可能进一步加快,水利现代化的目标有可能进一步提前实现。

4 结论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不仅是中国水利面临的历史性责任,也是支撑中国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全局来看,从1950年开始现代化进程,到2050年实现现代化,中国需要用100年的时间使十几亿人口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前中国已经迈过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中点,正在向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迈进。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明显快于预期,预计将在2030年之前成长为高收入国家,相应对加快水利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中国水利现代化可以考虑按“三步走”战略布局:第一步,新世纪之初的第一个十年是开篇阶段,为水利现代化奠定基础;第二步,从2011年到2020年是攻坚阶段,东部地区率先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第三步,2020年之后是收官阶段,到2030年或更早时间全国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从中国水利现代化进程的评价结果看,中国在2030年或更早时间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不仅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

References)

[1]何传启.中国生态现代化的战略选择[J].决策,2009,(12):17-18.[He Chuanqi.Strategic Choice of China’s Ecological Modernization[J].Decision & Information,2009,(12):17 -18.]

[2]刘树坤.中国水利现代化和新水利理论的形成[J].水资源保护,2003,(2):1 -5.[Liu Shukun.Moderniz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in China and Formation of New Theories of Water Conservancy[J].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2003,(2):1 -5.]

[3]顾浩.中国水利现代化研究[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GuHao. A StadyonChina’sWater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M].Beijing:China Water Power Press,2004.]

[4]翟浩辉.关于水利现代化问题[J].水利水电技术,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2004,35(1):1-9.[Zhai Haohui.Problems about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 [J].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2004,35(1):1 -9.]

[5]李华强.阐述水利现代化五个目标[N].中国水利报,(2000-06 -01).[Li Huaqiang.Descriotion of Five Goals of China’s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China Water Resources News,(2000 -06-01).]

[6]冯广志.关于我国农村水利现代化的思考[J].北京水利,1999,(4):1 - 3.[Feng Guangzhi.Thinking on China Rural’s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J].Beijing Water Resources,1999,(4):1 -3.]

[7]翟浩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J].中国水利,2005,15:5 -8.[Zhai Haohui.Command and Guidance of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 of Rural China by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J].China Water Resources,2005,15:5 -8.]

[8]傅春,杨志峰,刘昌明.水利现代化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水科学进展,2002,13(7):502-506.[Fu Chun,Yang Zhifeng,Liu Changming.Connotation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J].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2002,13(7):502 -506.]

[9]张于喆,史清琪,张岳.我国水利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J].人民黄河,2003,25(11):4-6.[Zhang Yuzhe,Shi Qinqi,Zhang Yue. Index System to Evaluate China’sWater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The Yellow River,2003,25(11):4 -6.]

[10]钱萍,张菊红,黄炜.对水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的构想[J].人民长江,2004,35(10):43 - 45.[Qian Ping,Zhang Juhong,Huang Wei.A Consideration on Evaluation IndexofWater Management Modernization[J].Yangtze River,2004,35(10):43 - 45.]

[11]徐俊仁,蔡勇,葛书龙,樊峻江.苏南现代化农村水利建设标准和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0,(5):1-3.[Xu Junren,Cai Yong, Ge Shulong, Fan Junjiang. Research on Standards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for Modernization in Villages in South Area of Jiangsu Province and Strategies.China Rural Water and Hydropower,2000,(5):1 -3.]

[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J].中国水利,2011,(4):1 -4.[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the State Council.Decision on Speeding Up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Water Sector[J].China Water Resources,2011,(4):1 -4.]

[13]陈雷.在全国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IEB(2009-4-12).http://www.mwr.gov.cn/zwzc/idxx/lzyjh/200904/t20090412 -123120.html.[Chen LA speech at 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B/OL].http://www.mwr.gov.cn/zwzc/idxx/lzyjh/200904/t20090412 -123120.(2009 -4 -12).]

[14]胡鞍钢、鄢龙.中国:走向2015[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Hu Angang,Yan Yilong.China:2015 [M].Hang zhou:Zhejia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10.]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2010[M].Beijing:China Statistics Press,2010.]

[16]新华网.我国将进一步加强湿地资源保护[J].河海水利,2011,(1):32.[Xinhua Net.China will Enhance the Wetland Protection[J].Haihe Water Resources,2011,(1):32.]

Evaluation and Prospect of China’s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 Proces

WANG Ya-hua HUANG Yi-xuan
(Center for China Studies,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With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overall modernization,we construct an index system to evaluate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China’s water conservancy from four aspects including safety concerns,economic supports,comfort satisfactions and water ecology &environment protections.Through quantitative evaluation,we estimate the degree of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 achievable in the next five,ten,twenty and forty year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gree of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 is 30%in 2000 and 46%in 2010,which indicates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during the past decade.Also we expect that the degree of modernization will reach 56%by 2015,70%by 2020 and eventually 91%by 2030.It means that in 2030 the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 will be basically realized and water development will accommodate to the high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In post-2030 era,China will step onto the stage of comprehensiv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its water ecological system.And by 2050,China will ultimately achieve the“Green Modernization”with harmonious relation between people and water.Since the stat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water conservancy development,we predict that the pace of China’s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 will speed up in the next decade,and the goal of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 will essentially be realized by 2030 or earlier.

water management;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evaluation index;water strategy

TV211

A

1002-2104(2012)06-0120-08

10.3969/j.issn.1002-2104.2012.06.020

2011-11-08

王亚华,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政策与管理、中国国情与公共政策分析。

黄译萱,硕士,研究助理,主要研究方向为水政策与管理。

水利重大课题(编号:水重大(2010)1-1);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0973064)。

(编辑:王爱萍)

猜你喜欢
用水量防洪用水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夏季防洪防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用水水平分析与评价
你的用水量是多少?
节约洗碗用水
你的用水量是多少?
澳大利亚研发出新型农业传感器可预测农作物用水量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