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莹,蒋 音
(上海市兽药饲料检测所,上海 201103)
随着现代兽医手段广泛应用,化学药品导致的耐药性和药物残留问题,引起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中药因其具有天然性、无残留性和无抗药性在畜牧业规模化生产中逐渐扩大应用。目前可在畜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中药品种繁多,最新的2010年版《中国兽药典》二部共收载了1114个品种,比2005年版《中国兽药典》新增品种431个,为中兽药的普及与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中药的作用机理与化药截然不同,一般起效时间较长。同一药材根据生长地域、生长季节、炮制方法的不同,其药效可能会相差很大。某些厂家为提升中兽药的“疗效”,无视处方规定违规添加抗菌药物,从而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
2010年初,农业部组织开展中兽药非法添加禁用药物和其他药物成分的检测工作,对涉嫌添加非法药物成分的止痢散等9种中兽药散剂进行了呋喃唑酮、呋喃西林、呋喃妥因、氯霉素、喹乙醇、乙酰甲喹等三类抗菌药物的检测。在检测过程中,通过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了中兽药中添加氟喹诺酮类药物,并及时建立了仪器鉴别方法,可有效确认中兽药中是否添加了氟喹诺酮类药物。
在2010年针对中兽药非法添加禁用药物和其他药物成分的专项检测工作中,笔者使用液质联用仪在编号为YC2010014的清瘟败毒散中成功检出乙酰甲喹,如图1所示,上图为样品色谱图,下图为对照品色谱图(喹乙醇Rt=4.39,乙酰甲喹 Rt=13.92),但在7.39 min处明显有一未知组分A存在。笔者又比对了另外两个品牌的清瘟败毒散(YC2010055、YC2010011)与清瘟败毒片(YC2010024)的色谱图(图2、图3),在相同位置并无此色谱峰,但清瘟败毒片在10.61 min有一未知组分B存在。通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紫外全扫描图比对,A、B组分的紫外图谱(图4)几乎一致,可以认定为同类化合物,其紫外特征与氟喹诺酮类药物一致。再通过质谱扫描比对(图5),A、B组分都有m/z为44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特征碎片,经确认A为环丙沙星,B为恩诺沙星,两者的含量均为3%左右。
选用液质联用方法可以对中兽药中非法添加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快速确证,紫外全扫描图可对化合物的类别进行区分,质谱全扫描图可得出化合物的特征碎片,作为确证依据。基本分析流程如下。
2.1 仪器分析条件 选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配置如Waters2695液相色谱+ZQ4000质谱检测器+PDA996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一次进样可以采集紫外全扫描图和总离子流扫描图。色谱柱为质谱专用细径柱,流动相选择乙腈/甲酸溶液体系(甲酸溶液浓度控制在2%以下为宜;建议乙腈的体积比低于 15%),流速控制在 0.2 ~0.3 mL/min。质谱条件方面主要是选择ESI正离子模式,锥孔电压控制在30~40 V,确保特征碎片出现,其余如电离电压、氮气流量均应根据仪器要求尽量优化。
2.2 同类化合物数据收集比较 以氟喹诺酮类药物为例,在发现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的非法添加后,应及时对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信息在相同的色谱、质谱条件下进行收集比对(图6、图7),以便快速确证。
如图所示,可将紫外波长277~287 nm处的强吸收峰、325 nm附近两个弱吸收峰、以及m/z为44的特征碎片作为氟喹诺酮类药物的“鉴别点”。笔者使用上述流程对2009年的几份不合格的中兽药产品进行分析,在一份清热散的样品中检出恩诺沙星。
无论是中兽药还是化药,兽药中组分的含量相对较高,通过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可以在固定的色谱条件下得到各个特征组分的紫外全扫描图,同类药物的紫外全扫描图整体形态不会有较大差异,完全可以作为未知添加药物鉴别的“突破口”。另一方面,随着串联质谱仪的普及,单极质谱仪因其灵敏度和专属性较差,在定量、定性检测中逐渐被淘汰,但往往串联质谱仪的离子对监测(MRM)模式在常规检测中仅针对设定的已知通道提供数据,难以收集其他组分的特征碎片信息,不适合未知添加药物的定性鉴别。
本研究主要以定性为主,目的在于增加中兽药质量控制手段,降低兽药残留风险,防止违禁药物利用“中兽药”、“天然提取物”、“绿色添加剂”等形式进入养殖环节。本文建立的检测流程也同样适合其他类别药物的快速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