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部运动治疗对脑瘫患儿构音障碍的疗效观察①

2012-11-27 06:20郑钦沈敏何龙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2年4期
关键词:构音下颌脑瘫

郑钦,沈敏,何龙文

口部运动治疗(oral motor therapy,OMT)是指利用触觉和本体感觉刺激技术,遵循运动技能发育原理,促进口部(下颌、唇、舌)的感知觉正常化,抑制口部异常运动模式,并建立正常的口部运动模式的治疗过程[1]。口部运动治疗包括口部感知觉刺激和口部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

脑瘫患儿由于自身的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在婴幼儿感知运动学习期(18~24月龄),不能充分尝试吸吮、咀嚼、舔、咬、发声等运动,从而造成脑瘫患儿口腔的感知觉和运动能力不能正常地形成和分化,导致构音障碍、流涎和进食障碍。

语言障碍是脑瘫患儿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占脑瘫患儿的70%~75%[2]。其中,构音障碍是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的主要表现,这种障碍不同程度影响着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3月本康复中心收治的65例脑瘫伴有构音障碍[3]患儿,均符合小儿脑瘫的诊断标准[4]。排除标准:①韦氏智力量表智商水平<70;②并发听力障碍、唇腭裂等其他障碍。

将患儿分为两组:①观察组(n=33):其中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3岁8个月~7岁4个月,平均5岁6个月;平均智商(80.3±5.20);②对照组(n=32):其中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3岁6个月~7岁10个月,平均5岁8个月;平均智商(81.5±4.78)。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和智商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由于脑瘫门诊的就诊量远超过言语治疗师的工作量,因此有一定量的患儿只能在接受言语评估后进入等候队伍。对照组是从等候队伍中随机选取满足被试条件的患儿。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进行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口部运动治疗。

1.2.1 基本条件 由专业言语治疗师采取一对一的训练方法,在安静、宽敞、安全的治疗室内进行,每次治疗40 min,每周3次,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在进行言语治疗时,要求患儿保持头、颈部稳定,尽可能使发声系统放松,并保持较好的注意力和配合度。口部运动治疗包括口部感知觉刺激和建立口部运动的正常模式。

1.2.2 口面部感知觉刺激[5]①通过下颌、唇面部的按摩,降低口部器官的肌张力;②通过改善食物性状提高口腔的敏感性;③通过对口周和口腔内的振动、牙刷刺激、冷热刺激改善口腔内及周围的感觉;④通过对下颌、咬肌的敲、压和抵抗运动,对唇肌、舌肌的牵拉、振动等来增加口部器官的本体感觉。

1.2.3 建立口部运动的正常模式[1,5-6]①促进下颌的抬高、下降、前伸、后缩、向左、向右运动等,通过咀嚼、张口、闭口、打哈欠等运动增加下颌运动的灵活性;②促进展唇、圆唇、噘嘴、鼓腮、唇闭合运动等;③促进舌的前伸、后缩、前后交替、向左、向右、左右交替、上抬、下降、上下交替、洗涮牙面、舔硬腭、舔软腭、弹舌运动等。

1.3 评价方法 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版构音障碍检查法,分为构音器官的运动检查和构音检查[3]。正常化:构音异常全部纠正,构音器官运动正常;显效:构音异常纠正≥50%,构音器官运动明显改善;有效:构音异常纠正<50%,构音器官运动有所改善;无效:构音异常及构音器官障碍改善不明显[7]。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构音器官是由下颌、唇、舌、软腭、悬雍垂、口腔、鼻腔以及咽腔等器官组成,其中下颌、唇、舌的运动功能是影响构音的主要因素。脑瘫患儿普遍存在口部运动障碍和口面部感知觉异常,导致脑瘫患儿流涎、进食、言语等一系列问题。

Gisel等曾用口部运动感觉治疗27例进食困难的脑瘫患儿,患儿的口部运动能力与进食技能显著改善,流涎明显减轻[8]。Ray对16例脑瘫患儿进行为期4个月的口面部肌肉功能治疗,包括肌肉姿势控制和运动功能训练,结果所有患儿舌、唇、下颌功能以及言语清晰度均明显改善[9]。侯梅等利用口腔感觉运动刺激治疗法对32例口运动障碍的脑瘫患儿进行治疗,28例患儿构音能力明显改善[10]。

不同类型的脑瘫患儿,构音障碍表现不同。肌张力高的脑瘫患儿主要表现为张口障碍、下颌运动受限、构音时下颌转换运动功能降低,复韵母(如:ai、ao、ou、iao、uai等)构音较难;舌后缩、舌前伸不充分、舌尖运动不明显、舌左右运动及舌上抬运动不能,圆唇和噘嘴运动功能差,唇闭合功能差、不能鼓腮,致舌尖音、送气音构音困难;口面部肌群紧张、张力增高,口腔触觉高敏性,软腭上下交替转换运动功能降低、发声系统发音紧张,以致音节间鼻音与非鼻音转换能力差,音调控制能力差。肌张力低下的脑瘫患儿主要表现为下颌运动过度、下颌不稳、出现下颌急动,复韵母(如:ie、ei、uei等)构音较难;舌瘫软无力、舌各项运动能力降低以及口腔或口面部感知觉处于低敏状态,以致舌根音、舌尖音、卷舌音、送气音构音困难。通过口部运动治疗减低肌张力,增加肌力,促进口腔感知觉的正常化,增加构音器官的运动协调性和稳定性,建立起正常的构音运动模式。

本研究还观察到,口部运动治疗后脑瘫患儿的咀嚼能力和进食能力提高,流涎减少,但有效率还待进一步量化。此外,由于本研究的所有入组患儿年龄均在3~8岁之间,口部运动治疗对更大年龄的脑瘫患者构音障碍的疗效有待进一步探讨。

[1]卢红云,黄昭鸣.口部运动治疗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李胜利.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的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11(2):74-76.

[3]李胜利.构音障碍的评价[J].中国康复,1993,8(2):84.

[4]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

[5]余志华,董小丽,何雁梅,等.脑瘫患儿构音障碍语言治疗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2):182-183.

[6]黄昭鸣,杜晓新.言语障碍的评估与矫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张惠佳.脑性瘫痪伴运动性构音障碍的综合训练[J].现代康复,2001,(11):83.

[8]Gisel EG,Applegate-Ferrante T,Benson J,et al.Oral-motor skills following sensorimotor therapy in two groups of moderately dysphagic children with cerebal palsy:aspiration vs nonaspiration[J].Dysphaqia,1996,11(1):59-71.

[9]Ray J.Functional outcomes of orofacial myofunctional therapy in children with cerebal palsy[J].Int J Orofacial Mycology,2001,27:5-17.

[10]侯梅,傅平,张红,等.脑瘫患儿口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与疗效评价[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1):57-58.

猜你喜欢
构音下颌脑瘫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小脑斧”“大西几”……孩子说话不清楚怎么办
针刺联合按摩及语言训练治疗不同年龄儿童构音障碍疗效观察
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构建儿童构音障碍诊断、评估和整体康复方案
迷人的下巴
压舌板在儿童构音训练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CBCT对下颌磨牙根分叉病变的评价
磨骨术在下颌角肥大患者整形中的应用分析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