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例小儿误食异物的特征分析1)

2012-11-23 06:25
护理研究 2012年11期
关键词:误食异物食管

幼儿好奇、好动,将所及之物置于口中吮吸和咀嚼等,是其常见习性,此时若同时伴有啼哭、大笑、跑动、跳跃或游戏,则异物易进入上消化道。因此,小儿是上消化道异物发生的高危人群[1]。由于食管管腔、贲门口、幽门口等直径较小,异物常无法自行排出,通常需在麻醉下行内镜治疗,部分甚至需要手术,严重危害小儿的身体健康,甚至诱发家庭矛盾。因此,在小儿生理特征、护理环境和家庭环境等不断变化的状况下,有必要了解小儿误食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有效指导小儿家庭护理,防范误食发生,保护小儿健康。本研究通过设计患儿、家属、周围环境调查量表,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近2年来收治的误食异物患儿及其监护和看护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异物种类、患儿及监护和看护者的人口学特征、误食状态等,明确小儿误食危险因素,以减少误食发生,保障小儿身心健康,维护家庭和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8年7月—2011年2月因误食异物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进行内镜下异物取出术患儿124例,其中男78例,女46例,年龄1岁~13岁。

1.2 方法 自行设计患儿资料量表和患儿家属资料调查表。患儿资料量表中包括年龄、性别、误食物品、误食时状态,误食后症状,就诊时间及术前相关辅助检查;患儿家属资料调查表包括父母年龄、职业、患儿主要照顾人、患儿误服后及异物取出前后心理状态等。回访内镜下异物取出术患儿及家属,填写患儿资料调查表及家属资料调查表。回收调查量表,分析患儿误食危险因素及家庭背景,为小儿护理提供指导意见。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小儿发生误食情况 调查收集病例为1岁~13岁患儿,发生误食平均年龄2岁,以1岁~2岁最常见(53.2%);误食物品多样,包括硬币、吸铁石等20余种,但硬币最为常见(58.9%);误食发生时状态多样化,以玩耍时发病率最高(87.1%);误食后最常见的症状为呕吐(70.2%),其他包括哭闹、咳嗽、打嗝等,部分面色发绀。值得注意的是,21.0%患儿误食异物后无明显症状,造成延误就医;行内镜下异物取出术时,异物最常见停留部位为胃底(39.5%),其次为十二指肠降部(33.1%),其他部位如食管入口、幽门管口、胃底体交界部、十二指肠水平段也是异物容易嵌顿部位;及时进行内镜下异物取出术的患儿中,83.9%能够成功取出异物,99.2%无术后并发症,仅0.8%患儿发生食管糜烂,与患儿年纪小、食管黏膜薄弱且延误就诊时间有关。见表1~表4。

表1 误食物品构成比(n=124)

表2 患儿误食时状态构成比(n=124)

表3 患儿误食后症状构成比(n=124)

表4 异物嵌顿部位构成比(n=124)

2.2 患儿监护及看护人情况 患儿父母年龄分布在22岁~43岁 ,以26岁~34岁为多 ;父母职业以职员为 主(12.9%和12.1%);由小儿母亲及祖母照顾小儿时,易发生误食事件(13.7%和15.3%);小儿发生误食后,家属多表现为紧张和恐惧,调查人群中100.0%表示希望得到预防误食的指导。

3 讨论

调查显示,1岁~2岁小儿为异物误食高发人群,玩耍是误食发生最常见诱因,硬币是最常见异物,误食后以呕吐为常见症状,异物进入消化道后易嵌顿于十二指肠降部及胃底。误食异物小儿以男性患儿较多,尤其是2岁左右,这与该时期男性小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希望自己独立行动有关。该时期小儿咀嚼功能尚不完善,咽喉防御反射不健全,又喜欢将食物或玩具放在口中,而硬币等属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物品,小儿无安全意识,在注意力分散(如玩耍或打骂哭闹)时,易将异物误食。小儿食管管腔、贲门口、幽门口等直径较小,误食后异物易嵌顿在十二指肠降部及胃底,误食发生后以呕吐为常见症状,但由于有21.0%患儿误食异物后无明显症状,造成延误就医,导致并发症如食管糜烂等的发生率较高。

误食异物的患儿家长年龄以26岁~34岁为多,且大部分为职员。这部分人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照顾小儿时间短,缺乏经验,容易导致小儿误食。调查还显示,小儿在女性家庭成员照看时更容易发生误食,尤其是祖母和母亲,她们常出于对孩子的宠爱,经常跟随孩子边玩耍边喂食。另外,有些家长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又缺乏育儿的相关知识,不注意场合、时间,在孩子进餐时闲谈逗乐或教育数落,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误将异物咽下。还有部分家长将钱币、纽扣等随便乱放,或将别针作为围兜的固定物,别在衣服上,使孩子有误食的机会。

对于已经进入胃或十二指肠以下的光滑且直径<2.0cm、无毒异物大多可自行排出体外;对于所有食管内异物、尖锐异物、长>4cm或宽>2cm异物、有毒异物、2周后仍发现滞留于胃内或1周后仍发现滞留于十二指肠内需急诊内镜去除[2,3]。当患儿发生误食异物,应及时到院就诊,并拍摄胸部X线片初步判断异物嵌顿位置。此时护理人员面对焦虑不安甚至恐惧的患儿家属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做好安慰、解释工作,说明情绪急躁对患儿的危害性,明确告知异物取出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使患儿家长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调查中注意到有12.9%患儿在进行内镜检查后未发现异物,家长因未见异物取出,情绪更加紧张,此时护理人员必须向家长解释异物可能的去向,减轻或消除其顾虑,并说明离院后回家观察的注意事项,5d内应观察大便内是否有异物排出,误食金属异物患儿可能会出现腹痛等情况,应告知家长患儿如有剧烈的中上腹疼痛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研究结果提示,预防小儿误食最重要的措施是根据其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让家长及相关看护人员了解小儿的心理、生理特性,了解哪些物品当做玩具是危险的。重点指导小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进餐时避免干扰,保持情绪稳定,不哭闹,不在玩耍时进食,细嚼慢咽。家长教育要从小儿衣着卫生教育入手,不用别针,纽扣要缝牢,以免小儿误食。家中物品妥善放置,尤其是硬币,不能作为玩物,以防小儿乱抓误食。对于那些过于宠爱小儿的家长,应告诉其对待孩子要有原则,要讲道理,不能迁就。

总之,小儿误食异物虽然危害较大,但却是可控可防的。针对小儿误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的放矢的宣传教育,能减少误食发生,从而降低社会医疗成本,保护小儿健康成长,增进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

[1] 吴秀英,章许平,欧弼悠,等.内镜治疗小儿消化道异物58例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5):297-298.

[2] 蒋丽蓉.应用内镜处理儿童上消化道异物38例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5,23(10):702-704.

[3] 曹绍歧,孟小芹,袁培江.内镜在儿童上消化道异物取出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8):3220-3222.

猜你喜欢
误食异物食管
一例犬误食夏威夷果诊疗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自制异物抓捕器与传统异物抓捕器在模拟人血管内异物抓取的试验对比
牛食道异物阻塞急救治疗方法
误食后的每一步,该怎么做?
《妙笔蓝水晶奇案》第六回 误食叮当果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一例奶牛误食桃树叶中毒的治疗
烧伤复合爆炸伤合并胸壁金属异物治愈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