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贤良,毛静远,魏广力,张振鹏,王恒和,毕颖斐,郭永铁
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ndogenous digitalis-like substance,EDLS)是近年来在人和哺乳动物体内发现的一种具有Na+-K+-ATP酶活性的内源性物质,有强大的利尿、强心作用[1],与心衰(heart failure,HF)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期研究发现[2],参麦注射液(SMI)有提高血清EDLS浓度的重要作用,并呈现一定的量效、时效关系,该实验为进一步了解SMI对心衰犬组织EDLS浓度的影响。
1.1 实验动物 健康成年(12个月龄以上)杂种犬6只,体重(11.7±0.6)kg,雌雄不拘,饲养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适应性饲养1周以上备用。
1.2 实验仪器与药品 MP-150型16道生理记录仪(美国BIOPAC),SC-3型电动呼吸机(上海医疗设备厂),LOGIQ-400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仪(美国GE公司),MH-01型自动放射免疫伽玛计数仪(北京核仪器厂)。SMI(杭州正大青春宝药业生产,批号:0508293)。
1.3 心衰犬模型复制 采用结扎犬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复制心衰动物模型[3]。
1.4 模型鉴定 结扎冠脉后可见梗死区域颜色变暗,心肌呈现暗红色,心室前壁运动减弱,心外膜心电图ST段明显抬高。结扎冠状动脉术后(1~4)周,实验犬逐渐出现倦怠、活动减少、反应迟缓、呼吸增快、食欲下降、稀便等征象。参考文献报道方法[4],造模术后4周,超声结果显示心衰犬心功能较术前明显下降,提示实验性犬心衰模型复制成功。
1.5 动物分组 将心衰犬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MI组,每组3只。
1.6 给药方案 参照SMI临床应用的剂量[5],按体表面积法[6]换算犬的给药量。对照组予生理盐水20mL静脉注射,SMI组予SMI 1.551mL/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经犬前臂头静脉10min内缓慢静脉输注。
1.7 标本留取 6只心衰犬在给药后4h用空气栓塞法处死,摘取和分离心、肾上腺、下丘脑,迅速用冰PBS溶液冲洗、称重,制成每毫升溶液含0.2g组织的生理盐水匀浆,取此匀浆5mL离心取上清液2mL冰冻(-80℃)保存,备测组织EDLS浓度。
1.8 标本测定 组织EDLS浓度的测定采用RIA法[7]。
1.9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SMI组肾上腺、下丘脑EDLS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EDLS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P>0.05)。SMI有增加肾上腺、下丘脑EDLS浓度的作用。对照组与SMI组组织EDLS浓度均为肾上腺>下丘脑>心肌,组织中的EDLS浓度明显高于血清浓度,肾上腺浓度约为血清浓度的(6~7)倍,下丘脑约为(5~6)倍,心肌约为(2~3)倍。详见表1。
表1 两组各组织间EDLS浓度比较(x±s)pg/g
EDLS是体内产生和分泌的一种具有洋地黄样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分布广泛,存在于脑、心、肝、肺、肾、肌肉、丘脑下部、肾上腺等组织及脑脊液、血浆与尿液中,高钠饮食、血容量扩张和非洋地黄药物(如多巴胺等)可刺激EDLS分泌[8],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下丘脑在EDLS分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9]。有研究表明[10-12],心衰患者血清EDLS浓度明显低于正常组,心衰越严重,血清EDLS浓度降低越明显,心衰纠正后,血清EDLS浓度明显回升,提示EDLS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与心衰的发生发展相关。
该实验结果显示,两组犬组织EDLS浓度从高至低依次为肾上腺、下丘脑、心肌(左心室),均显著高于血清EDLS浓度。SMI组肾上腺、下丘脑的EDLS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心肌组织中EDLS的浓度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这可能与SMI改善心衰的机制有关。
[1] 王迪浔,金惠铭.人体病理生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11-912.
[2] 毛静远.参麦注射液对心衰犬内源性相关物质及地高辛药动学的影响[D].天津:天津中医药大学,2007.
[3] 施新猷.现代医学实验动物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464.
[4] 王泓,曹铁生,丁康,等.超声心动图研究正压通气对犬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1):63-66.
[5] 张孝忠,彭整军,肖莎,等.参麦注射液不同剂量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影响的研究[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3,5(2):86-87.
[6] 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103.
[7] Deray G,Rieu M,Devynck MA,et al.Evidence of an endogenous digitalis-like factor in the plasma of patients with acromegaly[J].N Engl J Med,1987,316:575-580.
[8] 张雪峰,陈晓明,张肃,等.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水平的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院学报,1997,17(2):53-54.
[9] Valdes RJ,Graves SW.Protein binding of endogenous digoxin-immunoactive factors in human serum and its variation with clinical condition[J].J Clin Endocrinol Metab,1985,60:1135.
[10] 柯永胜,杨尚印,严文魁,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内源性洋地黄样因子浓度变化的意义[J].中华内科杂志,1990,29(1):11.
[11] 柯永胜,李苏.老年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内源性洋地黄样因子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杂志,1989,5(6):299-301.
[12] 刘朝辉,袁涛.高血压心室结构与内洋地黄素的关系[J].中华临床医药,2002,3(10):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