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必忠
五千年的华夏历史,是一部文化史。在人类走向文明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物质生活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纽带。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浸透着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气息。民间舞蹈更是鲜明地记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独特的文化语汇。
如东民间舞蹈,风格独特,韵味浓烈,地方特色鲜明,表现力极为丰富,灯彩傀儡舞《钟馗嬉蝠》就是其中不可多得的代表。1986年,《钟馗嬉蝠》参加了南通民间艺术团在中南海的演出,受到中央首长、首都文艺界专家以及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赞扬;1987年,该节目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现场播出的元宵晚会《农家乐》的演出,使其影响遍及全国:1992年在江苏电视台播出不久,又于1993年作为江苏省民间艺术团的组台节目演遍了全省各地:1998年5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在苏州举办的“走向世界的苏州园林”大型文艺晚会,其实况由中央电视四套的《欢聚一堂》栏目播放,同时由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滚动播出四次。
灯彩傀儡舞《钟馗嬉蝠》流传于如东岔河、掘港一带,是民间灯会中最受欢迎的节目,它是一个集灯彩、傀儡、杂技、舞蹈于一体的表演形式。钟馗是传说中人物,貌丑心美,是群众心目中扶正祛邪,刚正不阿的理想人物的化身。“蝠”谐音“福”,是吉祥、幸福的象征。由于《钟馗嬉蝠》寄托了人们祈福消灾的愿望,其内容也深受群众喜爱。舞蹈中的主要道具为一个两米多高的人形灯彩,即钟馗的形象。其脸谱庄重,花面赤髯,双目圆睁,身佩宝剑,手执宝扇,威风凛凛。在人形灯彩头部和胸部暗设机关,整个舞台切光时,头部和胸部的灯光亮起,喻示钟馗心明眼亮。人形灯彩由一扮演小鬼的人操纵,人形灯彩附着在一把华盖伞柄上,伞柄固定在操纵者身上,伞柄上安装着一双假手肢,看似华盖伞由小鬼撑着,人形灯彩的双手由操纵者操纵,双脚连在操纵者的脚上,操纵者迈步,人形灯彩也迈步,这样就形成了小鬼打着华盖伞跟在钟馗后亦步亦趋的形象。另有一舞者扮蝙蝠鬼,手握蝙蝠灯,在前面摸、爬、滚、打,逗引钟馗,钟馗作出戏蝠、扑蝠、降蝠等舞蹈动作。另有五个小蝙蝠,以喻示“五福临门”。钟馗与蝙蝠们的热舞逗趣,使舞台的调度造型极为丰富。加之灯彩钟馗高二米有余,形象庄重,动作粗放,使观众感觉他既威风凛凛,又憨态可掬,分外亲切可爱。蝙蝠们动作敏捷,轻灵机巧,与钟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营造出一派喜庆吉祥的气氛和活泼诙谐的情趣。
民间舞蹈取材于民俗、民风、民情,它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心理的反映。那么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又是什么呢?它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锻炼出来的民族品格、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现了民族民间文化的本质。如东的灯彩傀儡舞《钟馗嬉蝠》表现的正是劳动人民对幸福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和谐社会企盼的一种纯朴的民族情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责任。保护是针对濒危物种所实施的一种对策,旨在通过抢救,使其得以存续,不致湮没。成功的保护,必须形成有效的传承,而不是将好不容易挖掘整理出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束之高阁,使其仍然难免灭顶之灾。
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剧,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生活环境的改变,许多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民间艺术面临着断层失传的危机,民间艺术在传统领域不断收缩,队伍在减少,人员在老化,特别是一些身怀绝技的老艺人,年事已高,他们的技艺在逐步失传。就拿经过几代群文工作者挖掘出来的灯彩傀儡舞 《钟馗嬉蝠》来说,其中小鬼的扮演者已近70岁,再上舞台操纵两米多高的人形灯彩已力不从心,这就是《钟馗嬉蝠》的现状所折射出来的不少民间艺术的生存危机。
危机的存在激发起我们的责任心。首先,我们要深刻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中华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倾其心、履其职、尽其力,做好工作。其次要加强保护力度,设立专门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还要增强挖掘的力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要形成科学的体系,只有这样,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才有希望。《钟馗嬉蝠》凝聚了群文工作者大量的心血。从发掘、采集,到整理、复排,其中舞蹈的设计、音乐的合成、道具的制作等无不浸透了他们辛勤的汗水。那么到我们这辈人手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则成为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工作和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我们常常在论及某种事物的保护时,总会继而谈到它的创新。保护与创新其实是一个充满辩证关系的命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望今制奇,参古定法”。萧子显的《南齐书·文学新传》说得更透彻:“若无新爱,不能代雄”。意思是说,一个时代的文艺没有传承,就没有创新,而没有在继承传统前提下的创新,文艺的生命就会枯绝。“古法”与“今奇”,“旧雄”与“新爱”,其实是两个既有关联又有不同价值的事物。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来说,我们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搜集《钟馗嬉蝠》的原始资料,对其原生形态进行认真的研究、忠实的保护,这是对“古法”和“旧雄”的正确态度。而从文艺创新的角度来说,我们又需要在其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大胆而又谨慎的改编出新,这就是我们在创造“今奇”和“新爱”时所应做的工作。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统民间艺术的创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有在廓清概念的基础上来谈《钟馗嬉蝠》的创新,才能既不损害到《钟馗嬉蝠》原生形态的价值,又能使我们的创新工作取得成果。
那么如何才能做活创新这篇文章呢?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艺术的创新源自思想的解放,民间艺术作为地方品牌,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博大精深的中国民间艺术之花香飘海内外,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东方文化艺术的神奇魅力。眼下,如东正在申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文化行政部门提出了开展创建 “特色文化”活动。我们应该紧紧抓住灯彩傀儡舞《钟馗嬉蝠》这样的特色项目,在确保其原始形态得到切实保护的基础上,采取因地制宜的办法,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努力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