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君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100)
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税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努力探索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导向的“一线二体三面五点”人才培养模式,即明确一条主线,构建二个教学体系,融合三个层面工作,夯实五个支撑点,使学生完成从初学者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成长过程,实现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转变。
明确一条主线。根据税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一条人才培养主线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中,即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做到德、能、识并重。
构建二个体系。在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搭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课程体系,强化课程的针对性、应用性。
融合三个层面。以“教、学、做”一体化为切入点,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以教学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学生和教师这三个层面的相互融合,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夯实五个支撑点。建立和完善模式运行的五项保障机制,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提供保证——双育人机制(学校和行业企业合作互动,人才共育)、“双师”队伍(教学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兼职教学团队)、双基地(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双评(教师评学、学生评教的教学考核评估制度)、双证书(毕业证书和岗位资格证书)。
以职业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将之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税务专业人才知识、素质、能力要求为依据,本着“职业技能要突出、实用,理论知识要有效、够用”的原则构建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以教学改革为核心,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做中教、做中学;以实践教学的实施为重点,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以制度建设为保证,完善校企互动的合作机制、师生互评的教学评估措施、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达标等,确保人才培养规范、顺畅运行。
这一模式将学院“工学一体,校企共育”办学模式和税务专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其实质是对工学结合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具体应用,是对高职税务人才培养途径的有益探索。
1.突出重点、提高质量的原则。在模式构建中,以教育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思想观念的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完善基础工作和保障机制,注重提高教学质量。
2.课、岗、技相结合的原则。在模式构建中,将岗位、职业技能和课程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在岗位比较分析、提炼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形成与职业能力相对应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而对课程体系进行开发和重组。
3.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模式构建中,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教师的主导地位,不断改进教学设计,更新教学方法,做好导学、导训、导问、导论工作。
对税务专业的职业岗位群及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分解岗位职责、分析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选择;并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认知规律,按照岗技结合、能力递进的培养思路,建设与职业岗位能力对接的课程体系。(见图1)
图1 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建设
1.“基础平台﹢专业模块”的理论课程体系。一是构建培养综合职业素质的基础课课程平台。坚持德、能、识并举,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各项课内外教学,将综合素质培养和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做到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二是构建培养职业能力的专业课课程体系。基于基础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的培养,相应地搭建会计知识、税务知识、财务管理与审计知识三个课程模块。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结合课程内容与特点安排课程教学进程,形成以税法→税务代理实务→税收相关法律→纳税筹划为主线,会计基础→会计实务→成本会计→行业比较会计、证券投资→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审计为两翼的三轨并行的课程体系。
2.“分层推进、梯次提升”的实践课程体系。将职业能力培养划分为基础能力、核心能力、拓展能力、综合能力四个训练阶段,形成由课内实践教学、专项实践教学、综合模拟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组成的“分层推进、梯次提升”的实践课程体系。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创设真实度高的教学情境,设计“仿真+全真”的工作任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项到综合、由校内到校外、由仿真到全真,使学生在“准职业环境”中进行循序渐进的能力训练。
1.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中学、学中做”模式改为“做中学、做中教”模式,以岗位工作过程与任务引导推动教学,通过实施任务引入、操作示范、知识讲解、要素归纳、讨论展开、交流释疑、强化总结、实践练习、探究提高等步骤,在任务操作和示范中传授知识与技能。
2.改革教学方法。推进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将课堂与岗位工作过程相结合,通过项目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亲身体验、协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法的灵活组合和综合运用,在“做中学”中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和主动参与,提高职业技能的培养效果。
3.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以精品课建设和教学资源库建设为载体,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加大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构成多媒体教学、教学软件教学、实务操作教学与板书教学相交叉的四位一体的教学手段。
1.校企互动的合作育人机制建设。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主动吸引企业参与学校育人工作,做到学校、行业、企业三方互动,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如:外聘技术能手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的研修锻炼、选派教师为企业提供财税业务服务等。
2.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是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思路,建设校内实讯中心与校外实训基地,使两类基地紧密结合,共同完成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二是按照注重基础、逐步完善的原则开展校内实训中心的建设,不断改进实训条件,使学生在仿真度高的情境中对岗位业务、工作任务进行了解和认知,完成技能培养和岗位工作的对接。三是按照合作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发挥校企合作机制,依托企业建立长期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
3.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采取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建设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一是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鼓励教师通过考试、培训等方法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二是实行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积累工作经验。三是建立教师学习制度,开展培训、学术交流及“传、帮、带”活动,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科研能力。四是加强兼职教师管理与考核。完善培训制度,提高其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提升其执教能力;建立听课评议制度,使专、兼职教师在学习交流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
4.教学考核评估体系建设。在学院“二线监控、三级督导”的教学质量监控框架下,结合税务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本着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互为补充、共同实施的思路,加强教学质量评估和学业技能考核。
(1)教学质量评估。一是教师自评与学校督导相结合。通过教师自评和院、系二级督导评价,不断总结经验、反馈不足。二是开展学生评教活动,通过信息员信息反馈、学生网上评师、毕业生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学生的感受和看法,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反馈信息。三是引入社会评价,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根据企业的评价和毕业生自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及企业的岗位要求等,查找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不足和存在问题。
(2)学业技能考核。一是改变笔试为主的单一考核方法,实行考核方式的多元化。基础课和公共课采用笔试考核,以百分制计分;专业课程的考核,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按不同的比重进行成绩折算后计为考核结果;综合实训的考核,实行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采用实际操作、口试等不同方式进行考核,以等级制计分。二是实行学业考核与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办法,建立职业资格证书达标的制度,要求学生至少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办税员资格证书、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的一种,使学生毕业时拥有“双证书”,以提高就业竞争力。
[1]邓泽民.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徐金寿.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查方能.论我国高职税务专业的发展方向[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