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按摩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临床疗效分析

2012-11-21 10:47陕大艳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2年18期
关键词:淋巴液淋巴患侧

陕大艳,万 勇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湖北 荆州 434000)

淋巴按摩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临床疗效分析

陕大艳,万 勇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湖北 荆州 434000)

目的:探讨淋巴按摩联合综合物理因子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对医院72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淋巴按摩手法联合物理因子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物理因子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达69.4%,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3.3%。淋巴按摩联合物理因子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用物理因子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按摩联合物理因子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疗效优于常规运用物理因子治疗。

淋巴按摩;乳腺癌;淋巴水肿

乳腺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或第二位。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因该病影响外观,而且还能导致上肢功能障碍以及患肢剧痛,以致于患者对乳腺癌的术后疗效产生怀疑,会对患者的心理再次造成创伤,使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后期治疗的依从性差。我科从2007年5月起,采用淋巴按摩手法联合物理因子治疗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7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72例,均为女性,年龄36~68岁 (54.6±7.1岁)。上肢出现淋巴水肿距手术时间为术后2~20月,肢体水肿时间平均为8.5月。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6例,其中轻度水肿9例,中度水肿18例,重度水肿9例。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淋巴按摩手法治疗)36例,其中轻度水肿10例,中度水肿16例,重度水肿10例。2组年龄、发病时间、水肿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

1.2水肿分级[1]

上肢水肿分3 级: ①轻度水肿:患侧上肢的周径比健侧粗3cm 以下,多限于上臂近端,常发生于手术后短期内,加压时呈凹陷性水肿,患肢功能不受影响。②中度水肿:患侧上肢的周径比健侧粗3~6cm,水肿的范围影响到整个上肢,包括前臂和手背,上肢有肿胀感,功能有一定影响,皮肤改变,毛发丧失。③重度水肿:患侧上肢的周径比健侧粗6cm 以上,皮肤硬韧,水肿波及整个上肢包括手指、上肢麻木或胀痛,呈象皮肿,使患者整个上臂和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临床表现:肿胀、烧灼痛、沉重感及“丹毒”样发作。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Doctor Life DL2002D型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韩国)进行治疗,压力控制在10~12kPa,每次治疗时间30min,每日2次,连续治疗3周;中频脉冲电治疗:采用HLY-2型武汉产康本龙中频电疗仪5号处方治疗20min,每日1次;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做以下功能训练动作:①上臂主动绕行动作:可以取仰卧位,屈曲患侧上肢90°,做圆的直径为6~12寸的上臂画圆绕行动作,分别行顺时针及逆时针两种方向绕行,每个方向上进行5次。 ②举手过肩压墙:面对墙壁,双手举过肩放在墙面上,在身体不移动的情况下将手掌压在墙面上数秒,放松并重复约5次。 ③行患侧上肢拳泵及等长收缩训练,每次持续6~10s后放松,重复做该动作5min,每天4次[2]。

治疗组:除了对照组治疗方法外,同时采用淋巴按摩手法治疗,淋巴按摩方法具体为:患者取仰卧位,患肢轻度抬高外展位,触诊锁骨区及腋窝区淋巴管,该处通常质稍硬,呈短条索状分布,压痛较明显,用中、环指指腹缓慢且非常轻柔环形按压上述各肿大淋巴管约3~5min。然后再按照由患肢前臂向上臂,先外侧后内侧的顺序做向心按摩20min。

1.4疗评判定

治愈:水肿完全消退,停止治疗后至少维持3个月以上;有效:水肿较原来至少减轻一级,停止治疗后至少维持3个月以上;无效:水肿无变化或加重。

1.5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患者经过采用淋巴按摩联合物理治疗3周后,与单纯采用物理治疗有效率比较,前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患者均无明显特殊不适及副作用发生。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治疗方法对乳腺癌治疗后上肢淋巴水肿疗效的比较

注:组间比较,*P< 0.05。

3 讨 论

乳腺癌通常的治疗方法就是行乳腺切除术或乳房保存手术,并行部分或完全的腋下淋巴结切除,术后辅以放疗及化疗。术后并发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是一种缓慢发生的过程,其发生率约为26%[1]。其发病机制是由于手术或放化疗破坏了腋窝淋巴系统,特别是放射治疗会导致暴露部位腋下区域组织的纤维化,进而导致上肢皮下组织内淋巴液回流障碍引起皮下积液,肢体重量增加。由于其发病机制中存在自行加重的恶性循环,患者常常要终生忍受该病带来的外观异常、疲劳乏力、反复感染和上肢功能障碍等痛苦,重则成为残疾[3]。 空气压力波疗法[4-5]是复合物理疗法的一种,此法在美国是最常见的方法,也是有效的。它是一种梯度连续加压装置,通过挤压作用,使积液由远端向近端移动,促进静脉及淋巴液沿生理方向回流入心脏,可以起到减轻肢体水肿的作用。Szuba等[6]推荐空气压力波治疗作为减轻淋巴水肿的基础治疗。中频脉冲电治疗可使局部开放的毛细血管数增多,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可增强组织营养和代谢,从而使水肿消退。

淋巴按摩是一种经济、简便的治疗,也是一种较有效的缓解淋巴水肿的方法。由于患肢淋巴液回流不畅,随着病程逐渐进展,淋巴液亦逐渐瘀滞在近端肢体淋巴结区,触诊该处常呈细条索状质稍硬管状组织。通过行近端淋巴结区按摩,使瘀滞在该处的淋巴液流动,并为大量淋巴液到来作准备,然后再按摩远端患肢,使远端淋巴液向已经“清空”的区域-近心端流动。且淋巴按摩可弥补空气压力波疏通对近端区域作用有限的缺点。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是一个慢性过程,目前还没有一种治疗手段能完全恢复受累肢体。同时采用淋巴按摩及物理治疗可以充分利用淋巴按摩的体位引流与重力效应,空气压力波的挤压作用及中频脉冲电疗刺激肌肉收缩作用来发挥治疗作用。

总之,通过采用上述综合疗法治疗,可以明显提高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并通过行功能锻炼及治疗后常规佩戴弹力袖套,尽量避免行影响静脉及淋巴回流的日常活动(如患肢提重物、抽血、输液等),起到维持及巩固疗效的作用。

[1]徐根强,冀会学,吕峰.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原因及防治探讨[J].现代肿瘤医学,2006,14(7) :825-826.

[2]Carolyn K,and Lynn A C.Therapeutic exercise:foundations and techniques[M].5nd ed.Philadelphia:Davis Company,2007:845-846.

[3]Paskeu E D,Stark N.Lymph edema:knowledge,treatment,and impact among breast cancer survivors[J].Breast J,2000,6(7):373-378.

[4]Kim- Sing C,Basco V E. Postmastectomy lymphedema treated with the Wright linear pump[J].Can J Surg,1987,30(5):368-370.

[5]Kambayashi J,Ohshiro T,Mori T. Appraisal of myocutaneous flapping for treatment of postmastectomy lymphedema [J].Acta Chir Scand,1990,156 (2) :157-175.

[6]Szuba A,Achalu R,Rockson S G.Decongestive lymphatic theraphy for patients with breast carcino ma-associated lymphedema.A randomized,prospective study of a role for adjunctive intermit 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J].Cancer,2002,95(11) : 2260-2267.

[编辑] 何 勇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06.004

R737.9

A

1673-1409(2012)06-R009-02

2012-03-28

陕大艳(1976-),男,湖北公安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骨科康复及疼痛康复等工作。

猜你喜欢
淋巴液淋巴患侧
更 正
综合护理淋巴消肿疗法在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大鼠肠淋巴液引流方法的改进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淋巴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并发淋巴液漏护理体会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失血性休克后肠淋巴液引流恢复小鼠肾组织ACE/ACE2平衡的作用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
富含脂肪及淋巴组织的冰冻切片制作体会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