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乐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中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壁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中,特别是长期置管的患者常会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及经济负担。现对我科进行PICC置管的1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生的主要并发症及相关因素,以其为临床工作中避免和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提供借鉴。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6例中,男76例,女40例,年龄15到82岁,平均48.5岁,所有患者均无水肿及低蛋白血症,全程未输入特殊药物如乳剂、甘露醇、缩血管药物等刺激性大的药物,116例患者在静脉留置针留置天数最短为2 d,,最长为10 d,所有患者按照静脉留置针留置天数分为3组。A组:留置天数为1~3 d,,B组:留置天数为4~6 d,,C组:留置天数为7 d以上,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PICC置管选择的静脉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在穿刺前先将输液管中空气排至过滤器并打开留置针,然后将输液管针头直插入留置针管的肝素帽内,为防止进针后留置针管内有空气需再次排尽空气,并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后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进针速度要慢,见回血再沿血管进1~2 cm,然后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边置入外套管边退针芯,直至外套管送入,同时左手固定穿刺部位血管,这样血管不易滑脱,也不易穿破血管,穿刺成功率高。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套管堵塞、皮下血肿、液体渗透、局部静脉炎。根据INS(Intraveous Nursing Society)有关静脉炎的诊断标准,诊断局部静脉炎。
表1 各组患者并发症分布情况比较例(%)
2.1 静脉炎的发生与穿刺部位有关 有研究表明,静脉炎下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上肢,其可能与下肢静脉瓣多,远端血液回流缓慢,血液滞留在血管内,易形成血栓有关[1]。
2.2 静脉炎的发生与输入药物的性质及液体量有关 输入刺激性药物以及高渗性液体,特别是液体量每日超过1500 ml,容易引起静脉炎,刺激性药物或高渗性液体进入静脉后刺激血管壁,引起血管的收缩与痉挛,患者感到疼痛、麻木,以致静脉变硬、成条索状,严重时出现血栓性静脉炎。
2.3 静脉炎的发生与套管针留置时间有关 套管针的留置时间与静脉炎的发生率有明显关系,即套管针留置时间越长,静脉炎的发生率越高。
3.1 套管堵塞的护理 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中,首先是对血液制品、高营养液、大分子药物输液时应选择大直径输注,并彻底冲洗管道;其次,要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因血管内壁损伤而导致血栓形成;最后就是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
3.2 皮下血肿的护理 在进行操作前应认真选择弹性好走向较直且清晰的血管,避开关节及静脉窦部位进行操作。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操作技术,避免操作不当引起的皮下血肿。如果出现血肿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血肿部位局部按压后给予冰敷,24 h后可用硫酸镁溶液湿敷。
3.3 液体渗漏的护理 护理人员除需加强自己的基本功训练外,还应妥善固定导管,避免患者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还要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束缚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3.4 静脉炎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严格无菌操作,各个治疗环节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在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用生理盐水冲管,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4.1 患者入院即签定静脉留置针使用同意书,让患者明确留置针的特点、并发症及保留时间。
4.2 同意书还可以表格形式来记,包括:穿刺时间、部位、穿刺局部皮肤情况、留置针型号、操作者签名、拔出留置针的时间、拔针时穿刺点局部皮肤情况、留置针是否完整、操作者签名。
4.3 在静脉留置针使用期间,确保留置针固定严密、完好,观察留置针穿刺部位及周围有无红、肿、硬结等,并询问患者在输注液体及药物时有无痛、胀的感觉,早期发现留置针渗漏及静脉炎,早期处理。
4.4 患者出院时,再次确定留置针是否拔出,检查穿刺部位及周围有无异常并记录,嘱患者穿刺部位若出现红、肿、硬结,及时就诊,以便早期发现静脉炎,早期处理。
[1]陈显春.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和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