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均照,张英锋,马子川
(1.秦皇岛市第一中学,河北 秦皇岛 066000;2.河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河北省从2009年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对于新课程的开始实施大家都是新手,都在不断探索。我校在高二年级中已经开始实施“导学案-小组合作研究”的教学模式。于是,按照新课程实施的精神,我校任教高一年级教师积极学习高二年级教学模式经验,并在不断反思教学成果的同时,努力探索并完善这种模式。
导学案,顾名思义,应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即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经验、教材文本以及具体的教学资源设计的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导学案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内容应当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预习思考(思考与探究)、课堂笔记、知识探究、能力提升、重难点突破等内容。同时根据学生情况和内容不同还可以适当增加或者删减一些模块,比如在与以前联系较多的地方可以增加“衔接复习”模块,与课程知识相对应的科学视野、化学史、化学与生活等模块。如在教学化学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中的过滤与蒸发课时,导学案就可以增加部分内容。因为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粗盐的提纯,并且学习了溶解、过滤和蒸发的基本操作。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已经比较熟悉,直接利用导学案让学生复习回顾。这样可以缩短在课上进一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时间,可以有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探究可溶性杂质的除杂问题。
导学案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在课下对下节课教学的预习,从而知道学什么,有的放矢。比如在教学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时,学生都可以通过预习的方式找出定义,并且可以根据导学案上的提示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导学案的实施,可以起到督促学生预习作用。学生知道需要预习什么,预习过程中需要思考哪些问题,解决哪些问题,真正做到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从而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的成就感。
比如在《蒸馏和萃取》中可以设计这些问题并提示学生进行思考:
表1《蒸馏与萃取》导学案中“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这节课中,学生对上面的问题大多能给出自己的见解,但是对于一些问题还是存在疑惑,比如,第④题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回答出来,第⑤题也是有很多学生不能回答完全。但是在课上学生明显更加认真听讲,也更加认真的参与讨论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蒸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课堂效果也比较好。
学生预习过程中,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能更加深入自我学习。每一节课课前的预习问题是值得教师深入研究的,教师要设计出一些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学习的探究问题。在导学案内容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在根据学生水平和已有经验对教材文本进行剖析、筛选后,再综合各方面因素提出适合特定年级学生的问题。对于同一个学校也不能把导学案做成一成不变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
在导学案中设计适当的探究过程,给予学生适当提示,有利于学生探究的进行。如在粗盐提纯实验中除去可溶性杂质,是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通过给予适当的引导,学生可以比较顺利地进行下去。该内容导学案可这样设计。
首先提示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设计实验方案:(1)除杂试剂的选取;(2)试剂的用量以及过量试剂的处理;(3)加入的试剂顺序及操作。
表2《粗盐提纯》中可溶性杂质除去的探究设计
这样,学生在设计时就能有的放矢,大胆设想。刚升入高中的学生还带着许多羞怯,不太敢放开地去讨论,但在这节课上学生确实非常积极地讨论、发言、总结,最后得出了几套可行的实施方案。也有个别同学不是仅限于导学案的提示,还考虑到了可加入一种试剂除去两种杂质的方法,即先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同时除去溶液中的Mg2+和S,再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又除去了过量的Ba2+和Ca2+,再经过过滤除去沉淀,然后加入盐酸除去过量的OH-和C,最后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NaCl晶体。
再比如,在教学“铁的重要化合物”一课时,笔者在导学案上设计了如下的探究过程:
表3 FeCl3溶液和FeSO4溶液分别与NaOH溶液的反应
课堂上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很多,比如充成真空、使用保护气、在溶液上面滴加油、煮沸配置溶液的蒸馏水等等。课上时间耽误了一些,教学进度慢了一些,但是学生确实学习到了很多知识。
从课堂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对于这种讨论式教学比较认同,能够比较积极地参与进来,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的思想是开放的,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设想,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去实验验证,会自觉地按照规范去做,希望自己设想的结果被认可。为了被认可,所以学生更会精益求精,不出一点纰漏,逐步养成认真严谨的态度。这样的导学案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让学生对问题探究更深入了。
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导学案的批阅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量筒的使用,以及误差分析还是不很清楚,特别是在做仰视和俯视的题目时往往出现错误的判断,但是这是初中应该已经掌握的内容,以后还会经常遇到,又不能跳过去。我思考再三,想到学生可以通过课下探究、课上汇报的形式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在课上就布置这样的一个题目——量筒的简介。要求学生在查找相关资料后,说明量筒的规格、量筒上的标记的意义、使用操作规范、使用注意事项以及误操作产生的影响(比如“俯视和仰视”的影响应该分两种情况分别讨论)。并在下周的课堂上上台作汇报。
当我在课堂上宣布这个题目,并且询问哪个小组愿意做这个题目时,学生纷纷举手表示愿意做。最后,我在每一个班级选定两个小组同时做这个题目,并且由小组组长负责组员的任务分配。课下,这两个小组一起讨论,上网查找资料,还有专门的同学来找我探讨。在组长分配下,各组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分别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当再次上课时,我特意在课上留出20分钟让两个小组作汇报,气氛非常热烈,有的组作汇报时可以完全脱稿,讲得生动形象,博得学生的喝彩;有的全面仔细;有的重点突出。未参与作汇报组的学生还提问这两个小组的同学,汇报组学生给予恰当的回答。最后我对小组的研究作了总结,对于个别有误的点给予指出,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学习,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量筒的使用方法,这节课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课后,我要求每个班的两个小组都要把他们成果写成书面报告。从书面报告上来看,学生能够在高中水平上较全面地对量筒进行了了解,特别是对于量筒仰视和俯视两种情况的分别讨论,学生通过对画出的四种图形式所给予的解释,能够显示出学生对该课题探究的准备是认真的。
新课程实施需要反思,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不断进步,才不会成为年复一年的重复工作。在实施导学案教学和小组合作研究时,我们发现还是存在一些不足的,需要改进和反思。
维果茨基在从事教学与发展问题研究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以区别“现有发展水平”。他指出:“我们至少应该确定儿童发展的两个水平,如果不了解这两种水平,我们将不可能在每一个具体的情况下,在儿童发展进程与他受教学性之间找到正确的关系。”“教学只有在由最近发展区决定的一定时期的界限之内进行时,才能最有成效。”所以,笔者认为导学案中问题设置的层次化非常重要,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要符合学生能力的需求,也就是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内。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导学案的设计还要彰显个体风格,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需要年年重新设计的。
导学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渐进自学、缩短学生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探索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既要跟上学生的思路,又要引导学生的思路。也就是既要有利于学生课下自学,也要有利于教师课上教学。否则,就会成为教师和学生负担,浪费时间。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针对一个问题学生所产生的质疑,虽然也会在课上得以解决,但是有时某些难题得不到最佳解决方案,此时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小组内和小组间的集体讨论,通过和其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发表意见,寻求最佳答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的习惯。
导学案教学要避免撇开教科书的误区。导学案源于教材、根植于教材。导学案是一种载体,通过这种载体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教材内容。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只有把导学案与教科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利用教科书,提高课堂效率。如果是撇开教科书,只用导学案,就是本末倒置了。
经过近一年的导学案和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实施,在教学效果上凸显了它的作用,使课堂更加精彩,更具变化性。当然在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并且进行完善。
[1]张金凤.高中化学“学案”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D].硕士学位论文:辽宁师范大学,2008.
[2](苏)维果茨基著,余震球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林小榕.“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实验的启示[J].化学教育,2003(4).
[4]赵立金,张景彪.浅谈“导学案”与教材的关系[J].江苏教育研究,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