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玫瑞 袁琳 黄雪琴
腹内高压(IAH)的持续与发展是导致腹腔间隙综合征(ACS)的重要原因,持续未解除的高腹腔内压力(IAP)可导致心肺功能下降,肾功能不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休克,甚至死亡。由于其发病的隐匿性,常常被其他临床征象所掩盖,易被忽视;同时,由于缺乏相关实验室证据而未能及时有效地监测,使IAH与ACS长期以来未能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本研究通过在ICU危重患者中早期动态监测腹内压,观察其压力变化与病情演变及预后等的关联,探讨在ICU危重患者中常规进行腹腔内压力监测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1.1 一般资料 我院ICU病房2011年5月至2011年8月收治患者共125例,其中腹内压升高34例,其中男28例,女16例。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在入ICU 3 h内采用经膀胱测压方法行腹内压监测,后每12 h测量一次,每天腹内压值为2次测得平均值。入室首次测腹压前及测压半小时后分别记录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所有病例均每天记录APECHE II评分,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等基本生命体征;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CVP)、血气分析等指标。经膀胱测压具体方法:将患者平卧,在无菌操作下进行,经尿道膀胱插入Forley尿管,排空膀胱后,将50~100 ml无菌等渗盐水经尿管注入膀胱内,夹住尿管,连接尿管与尿袋,在尿管与引流袋之间连接“T”型管或三通接头,接压力计进行测定,以耻骨联合处为调零点,在液面读出膀胱压力值[1]。
1.3 诊断标准 依腹内压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腹内压正常组(IAP≤10 mm Hg)及升高组(IAP>10 mm Hg)两组。
1.4 观察治疗 对存在腹内压增高的患者除常规观察生命体征外,动态监测腹内压,同时根据病情采取降低腹内压的治疗措施,包括通便、改善循环、中医中药、腹部理疗、手术减压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首次腹腔内压测量前后患者心率、血压、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1)腹内压测量对患者心率、血压、末梢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无明显影响。
2.2 12例出现腹内压增高患者经降腹压治疗后APECH II评分及CV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氧合指数明显升高(P<0.01)。针对性降腹压治疗可降低ICU患者的APCHE II评分,降低CVP,改善氧合。
表1 腹腔内压测量前后患者心率、血压、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比较(±s)
表1 腹腔内压测量前后患者心率、血压、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比较(±s)
注:与测量前组比较,*P>0.05
时间 例数 心率(次/min) 血压(mm Hg) SpO2(%) 呼吸(次/min)125 112±12 130±30/65±12 93±6 26±8测量后 125 108±13* 134±26/68±13* 95±5* 27±6测量前*
表2 腹内压升高组治疗前后APECHEⅡ评分、中心静脉压(CVP)、氧和指数(FiO2)及腹内压比较(±s)
表2 腹内压升高组治疗前后APECHEⅡ评分、中心静脉压(CVP)、氧和指数(FiO2)及腹内压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 <0.01
时间 例数 APCHEⅡ评分 CVP(cmH2O) FiO2 腹内压(mm Hg)34 44±6 18±6 250±80 18±8治疗后 34 40±4* 16±5* 265±76△ 12±5治疗前△
近年来腹内压的改变与ACS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ACS发病原因及病理生理机制也已基本明确,国外某些医院已开始对某些危重病患者进行常规的腹内压监测[2];在我国,腹内压监测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烧伤、胰腺炎等危重病中也屡见报道,但在ICU中常规监测腹内压的报道目前还不是很多。经膀胱内测压方法是目前公认测量腹内压的“金标准”,创伤性相对较小,本研究中125例行经膀胱测压方法行腹内压监测患者,测压前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呼吸均未受到明显影响,提示膀胱内测压方法不仅简便易行,创伤性相对较小,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适合作为ICU患者病情观察的常规监测手段。
腹腔间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由于腹腔内压(intra abdominal pressure IAP)非生理性急剧升高到影响内脏血流及器官组织功能,并进一步引起一系列不利的病理生理改变所形成的一组临床综合表现。腹腔内压力(IAP)≥1.33 kPa(10 mm Hg)即为腹腔内高压(intra abdominal hypertension IAH)。主要临床表现有呼吸道阻力增加、肺顺应性下降甚至进行性缺氧,心输出量减少、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少尿甚至无尿。IAH的持续存在与发展是导致腹腔间隙综合征(abdominalcompartment syndrome,ACS)的重要原因[3],临床上能够引起IAH/ACS的疾病广泛存在于外科、妇产科,甚至内科,由于其发病的隐匿性,常常被其他临床征象所掩盖,容易被忽视,同时,由于缺乏相关实验室证据而未能及时有效地监测,使IAH与ACS长期以来未能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本研究采用经膀胱内测压的方法,对ICU中的危重患者进行早期动态的IAP监测,对存在腹内压升高的34例患者采取及时干预治疗,治疗后患者APECHEⅡ评分及CVP均较治疗前下降,同时氧合指数提高,提示有效的降腹压治疗可改善患者病情,减少心脏负担及改善氧合,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4]。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经膀胱内测压方法简便易行,创伤性相对较小,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作为ICU患者病情观察的常规监测手段;动态的腹内压监测可及时发现及干预腹内压的进一步升高,改善患者病情。腹内压变化与其他实验室指标(如:肌酐、急性反应蛋白,乳酸等)是否存在相关性,指导治疗的腹内压力具体阈值等,本研究尚未有进一步结论,有待更大样本量的观察研究。
[1]陆立,贾月坤,谭振刚,等.腹部间隔综合征3例报告.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0,9(4):381-382.
[2]Ivy M E,Atweh N A,Palmer J,et al.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and 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 in burn pa-tients.J Trauma,2000,49(3):387-391.
[3]程君涛,肖光夏,夏培元,等.腹内高压对兔肠道通透性及内毒素细菌移位的影响.中华烧伤杂志,2003,19(4):229-232.
[4]孙华,翁卫群,陈峰,等.腹内压监测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防治中的意义.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11):687-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