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鹏
(公安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湖北 公安 434300)
氯胺酮麻醉复合骶管麻醉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
刘 鹏
(公安县人民医院麻醉科, 湖北 公安 434300)
目的:比较氯胺酮麻醉复合骶管麻醉与单纯氯胺酮麻醉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尿道下裂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麻醉组(对照组)和复合骶管麻醉组(观察组),每组各30例。记录氯胺酮术中总用量、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复苏期不良反应例数。结果:观察组在氯胺酮总用量、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复苏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胺酮麻醉复合骶管麻醉应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临床效果确切,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氯胺酮;骶管麻醉;小儿尿道下裂成形术
小儿尿道下裂手术麻醉可选用多种方法。我们近年来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骶管阻滞和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比较观察后认为前者有明显优越性。现报道如下。
1.1对象
选择行尿道下裂手术患儿60例,全部为男性,ASAI~II级,年龄1~6岁。体质量10~25kg。随机分为静脉麻醉复合骶管阻滞组(观察组)和单纯静脉麻醉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手术与麻醉时间和ASA分级等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术前常规禁食6~8h,禁饮4h。所有患儿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02mg/kg、苯巴比妥5mg/kg。在病房建立静脉通道,入手术室后常规吸氧,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心前区放置听诊器监测心音及呼吸音。观察组常规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待患儿入睡后,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用7号针作骶管穿刺,穿刺成功,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后即缓慢注入1%利多卡因2~4ml,观察3~5min无不良反应后缓慢注入0.25%罗哌卡因1ml/kg行单次骶管麻醉。以肛门松弛为起效标志,骶管麻醉起效后行手术。对照组术前2min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后即开始手术。两组术中如发现患儿有明显体动,则静脉追加氯胺酮1mg/kg维持麻醉。术毕上导尿管,清理口鼻分泌物,手术时间45~70min。待患儿自主睁眼或呼之能应,生命体征平稳后送回病房。
监测项目: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氯胺酮最终使用量、术后清醒时间以及术中、复苏期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数。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氯胺酮用量小,术后清醒时间短,术中及复苏期不良反应例数少(P<0.05)。见表1。
表1 两组氯胺酮最终剂量、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复苏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小儿尿道下裂成形术是一种刺激较大的精细手术,而且手术时间较长。单纯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虽然麻醉深度能满足手术的要求,可以重复用药,但小儿脂溶性较高,对麻醉药品的耐受量因而变大,这就导致氯胺酮的使用剂量容易过大[1]。且这类手术时间较长,造成了氯胺酮用量更加偏大,常常出现呼吸节律不均,导致低氧血症的发生,而且镇痛不全,无肌肉松弛作用。麻醉后分泌物增多,患儿常常有谵妄、狂躁、不自主肢体动等并发症,其恶心、呕吐发生率也较高[2]。本研究应用骶管麻醉复合氯胺酮可明显克服以上缺点,氯胺酮总剂量明显减小,术后清醒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小儿骶管结构清晰,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效果确切,且小儿骶管容量较小,注入少量局部麻醉药便可沿硬膜外腔扩散,阻滞平面可达T6[3],能很好满足尿道下裂手术的麻醉需要。同时,应用长效局麻药罗哌卡因,有利于减轻患儿手术后伤口疼痛及导尿管刺激尿道引起的不适。在本研究中,小剂量应用氯胺酮可解决小儿不合作导致的骶管穿刺困难,同时减少了患儿的心理创伤。
总之,氯胺酮全麻复合骶管麻醉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明显减少了氯胺酮的用量,患儿术后清醒快,术中、复苏期不良反应少,术后镇痛时间延长,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氯胺酮全麻,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1]郑浪高,黎浊莺. 骶管麻醉联合氯胺酮应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1,8(4):161-162.
[2]田波. 套管针连续骶管麻醉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手术的应用[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6):1531.
[3]庄心良,曾国明,陈伯銮 . 现代麻醉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81-382.
[编辑] 一 凡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10.011
2012-08-25
刘鹏(1970-),男,湖北公安人,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麻醉工作。
R614.2;R726.1
A
1673-1409(2012)10-R0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