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 克 王 莉 白姣姣 王 峥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护理部,上海 200040)
国际抗尿失禁协会把尿失禁定义为:尿失禁是一种不自主地经尿道漏出的现象,造成了患者的社会活动不方便和卫生方面的麻烦,这种症状能客观地得到证实〔1〕。尿失禁在老年人、危重患者及瘫痪卧床患者中发病率居高不下,是医院、护理之家和家庭病床护理中常遇到的问题之一。据统计,2010年我国尿失禁患者占老年人口的5%~15%,住院病人中将增加至40%,养老机构中将增至50%,老年女性人群中的发生率高达55%。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构成严重影响,如不及时治疗,会进入因尿失禁而发生活动受限、智力衰退,从而加重尿失禁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对护理需求的增加。本研究对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的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进行调查,进而为护理人员制定相应护理对策提供有利证据。
1.1 对象 选择2008年4月至2011年10月在本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就诊的年龄大于60周岁、符合国际控尿协会尿失禁诊断标准的120例女性尿失禁患者。排出对象为有严重认知障碍、患有精神疾患、言语表达缺陷、严重的心肺疾患者。共发放问卷12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120例研究对象中,年龄60~93〔平均(75.71±15.2)〕岁;学历:初中及以下21名,占17.5%,高中或中专63名,占52.5%,大专或本科36名,占30%;所有患者均已婚,其中丧偶16例,占13.3%;退休者84例,占70%,离休者20例,占16.4%;家庭月收入100%在2 000~5 000元/月;医疗付费方式:基本医疗保险77.2%,自费10.3%,公费12.5%;患病年限:<2个月占5.4%,2个月~1年占18%,1~2年占16.72%,>2年占59.88%。其中原发性尿失禁患者33例、妇科疾病所致尿失禁22例,脑血管疾病所致尿失禁31例,泌尿系统疾病所致尿失禁28例,骨折术后导致尿失禁9例、糖尿病伴尿失禁5例、慢性呼吸道阻塞性疾病伴尿失禁2例。
1.2 方法
1.2.1 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一般人口资料相关因素。
1.2.2 选用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2〕由美国华盛顿大学Wagner博士与他的小组成员共同研制而成,包括逃避和限制性行为、心理影响、社会活动受限的3个维度22项问题,采用自我测评的方式,每一题设有5个固定的回答标准,单项选择,以不同分值标记,最后累加所有得分。换算为标准得分后高者为生活质量相对较好的状态。
1.2.3 选用医学应对问卷〔3〕由Feifel等编制,由姜乾金等修订为中文版本,共2O个条目,包含面对、回避和屈服3个分量表,各条目按1~4级计分,其中有8个条目需反向计分,按各分量表的总分计分,各量表得分越高,表明个体越倾向于采用这种应对方式。
1.2.4 资料收集 有2名经过培训的人员采取面对面的形式进行调查,请患者自己填写问卷,对于年纪较大或不能填写问卷者,由资料收集者本人向患者逐条询问并代之填写,当场回收问卷。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与常模比较用单样本t检验。
2.1 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因子分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 本组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面对得分与常模比较,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回避和屈服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尿失禁中老年女性与常模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各因子的比较(s)
表1 尿失禁中老年女性与常模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各因子的比较(s)
面对 回避 屈服本组女性尿失禁患者组别 n 120 19.10±3.12 17.2±3.14 13.48±37.71常模 650 19.84±3.81 14.4±2.97 8.81± 3.17 P值0.39 <0.000 1 <0.000 1
2.2 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以生活质量的三个维度与应对方式的三个维度进行Pe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本组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的面对与患者生活质量的心理影响维度、社会活动受限维度呈负相关(P<0.05),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的回避与患者生活质量的避免和限制性行为维度、心理影响维度呈负相关(P<0.05)。见表2。
表2 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与应对方式各维度的相关情况
3.1 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与常模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各因子的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回避和屈服得分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对方式是指典型的习惯性的解决问题方式的倾向,也可以被认为是应对一系列广泛的应激源过程中人们通常使用的策略(或方法),它包括面对、回避和屈服三类应对策略。不同的应对方式会产生不等的应激反应水平,进而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的影响。回避和屈服作为消极的应对方式会增加应激反应的负性作用,对患者康复产生不利影响。本组女性尿失禁患者倾向于采用的应对方式为回避和屈服,这可能因为女性在社会中扮演弱者角色较多,采用回避的方式应对,随着年龄增大淡化应对增多,对此病缺乏认识,认为尿失禁是机体衰老的正常表现。轻度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因为很少工作,对自己外表注意力降低,容易接受这一疾病,延误诊治,使症状加重。重度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有的顾及隐私、害羞,仅用吸水材料对付。此外,对治疗效果的不可预知性和长期昂贵的清洗费用,病程的漫长都使患者感到无奈,所以更多地采用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
3.2 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的应对方式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面对与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心理影响,社会活动呈负相关。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采用面对的应对方式越多,生活质量越差。作为积极地面对应对方式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本组女性尿失禁患者的面对可理解是一种消极的面对,并不能够积极努力与疾病抗争,可能与患者只重视原发疾病,忽视了尿失禁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有关。回避的应对方式和面对的应对方式必然会导致病人安于现状而拖延治疗,其生活质量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加重。本调查中显示,临床指南-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总分和法国、瑞典、丹麦、德国、美国的研究结果相近〔4〕。
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的回避与患者生活质量的避免和限制性行为、心理影响呈负相关(P<0.05),说明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采用回避的应对方式越多,对行为和心理的影响就越小。回避可以让患者暂时忘却疾病带来的困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患者稳定心态,但它却成为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开端,越是回避越会减少对尿失禁认知的机会,流失接受治疗的机会,随着症状的加重,其生活质量会每况愈下,患者会越发无法面对尿失禁。
3.3 对策
3.3.1 加强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普及尿失禁相关知识 无论患者采取消极的面对、回避还是屈服,归根结底还是对尿失禁疾病本身的认知不足导致的。回避即是对尿失禁症状的合理化,患者认为这是机体老化的正常现象,不是疾病,更加不需要治疗;屈服既是对尿失禁症状的无奈,又是对尿失禁治疗和预后的不信任。目前,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大尿失禁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让人们对尿失禁的症状、给生活带来的危害、目前治疗方案和预后情况有所了解,并接受尿失禁是疾病这个事实,她们才会有意识地寻求治疗途径。宣传方法有很多种,媒体工作者可以通过报刊、杂志或者电视节目中的健康专题增加有关尿失禁介绍的篇幅,医护工作者可以以社区为单位,组织老年人参加有关尿失禁的小讲课,观看尿失禁的纪录片等,社区和医院里的板报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途径。2007年美国的Sandra等在对女性尿失禁自我护理管理的研究中就有提到,推荐提供一个可以发布尿失禁知识的论坛,不仅可以鼓励患者与亲朋好友讨论和分享她们的经历和感受,而且也会被介绍到专门治疗尿失禁的当地医疗机构,并经研究证实这种形式对管理尿失禁的自我保健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欧美国家还较早的发展了尿失禁护理中心及尿失禁防治咨询师,希望患者能够通过正常的治疗,配合系统的护理干预来最大程度地治愈尿失禁。
其次,患者正确面对疾病,要对尿失禁可以治愈这个事实存在信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尿失禁的治疗方法也多元化,就手术治疗来说,传统的开放术式也逐渐被微创手术所取代,例如腹腔镜下阴道悬吊术、尿道中段悬吊术、Cooper韧带悬吊术等对于女性压迫性尿失禁的治疗非常有效,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病情进行选择。其他治疗方法还包括药物治疗(例如抗胆碱能药物、钙离子通道剂等)、物理治疗(例如盆底肌电刺激)和行为治疗。患者可以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掌握正确的方法并要持之以恒。国外曾有研究显示,84%患者进行盆底肌训练后症状有所改善,平均夜尿由每晚2、3次下降为0.8次,每周平均漏尿数由5次减少到1次,治愈率为54%,坚持5年后提高为58%〔6〕。除了手术治疗以外,这些方法都可以在门诊或家里进行,虽简单但要坚持。因此,老年尿失禁患者一定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3.2 完善尿失禁患者就诊环境,提高就诊意向 拒绝就诊是老年女性患者对尿失禁采取回避或屈服的消极结果之一,而且这个结果是遍布国内外的。段继宏等〔6〕对北京地区尿失禁发病率的调查中显示,50岁以上的女性尿失禁的发病率在61.9%以上,而就诊率却只有24.5%;张玲华等〔7〕对上海1 500名4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患者进行抽样调查,结果21%的患病率中就诊率仅为6.9%;而在信息不发达的农村就诊率更低,覃朝辉等〔8〕对天津市蓟县743名6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进行尿失禁调查,只有4.48%到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医院就诊;2000年在英国一项女性尿失禁调查结果中显示,60岁以上的发病率为69%,但只有1/4选择就医〔9〕。目前社会上能够专门提供尿失禁咨询、治疗和护理的机构非常少,也有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经过多次就诊仍没有得到根治后,对疾病和自身都抱以失望的态度,从而拒绝就医的情况也很多。但这不仅是由于社会对此疾病给予的关注不够,更多的是因为对尿失禁患者的管理是一个漫长而又细腻的过程,会出现投入与回收效率不成正比的现象。国外有学者也曾表示尿失禁护理费用太昂贵、投入工作量太大,但效率太低〔10〕。美国每年尿失禁患者花费高达一亿六千四百万美元,但大多数花费是用来处理(如尿布)而不是在治疗此病上〔11〕。因此,在这样的就医大环境下,需要医护人员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创建一个全面的、有效的尿失禁医疗系统。
3.3.3 加强老年尿失禁患者心理护理,改善其生活质量 蔡舒等〔12〕做过一系列的有关老年尿失禁患者心理状态与其生活质量的研究,她们曾采用老年抑郁量表和尿失禁发生率调查问卷对广州市海珠区的358名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和362名老年女性非尿失禁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患有尿失禁的老年女性抑郁发生率为41.2%,而非尿失禁患者发生率为18.7%;另外一项研究结果显示110例老年尿失禁患者中存在社会功能缺陷者高达90例,其中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中的限制性行为和社交活动受限两者得分较低,说明受试群体的总体生活质量偏低〔13〕。鉴于老年女性尿失禁的发病原因,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下会加重尿失禁本身的症状,加上疾病特有的隐私性,导致大多数老年患者切断了与外界的沟通,造成社会功能的缺失,患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最终影响她们的生活质量。而且与健康老年人相比,抑郁老年人遇到压力事件时更多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并且可能受传统的女性地位低于男性的影响,男性解决问题因子高于女性〔12〕,致使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在抑郁心理下对疾病更多地采取回避或者屈服。因此,尿失禁常常被称为“社交癌”〔14〕。这就提示我们护理人员对患者采取心理干预的必要性。
面对每一位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医护人员首先要解除患者的不安与焦虑,向患者详细介绍有关尿失禁的知识和目前的治疗手段,树立信心,并且要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观描述;对于住院病人,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患者每天的情况,决不可嫌弃患者麻烦、有异味,要积极指导患者做排尿日记和行为锻炼,若取得一点进步,应适时给予鼓励,必要时可以引用成功例子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除了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也要对其家属做好宣教工作。
3.3.4 增加老年尿失禁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Friedman〔15〕认为在家庭里配偶和子女更多地被选择作为支持者和照顾者,这是由于他们是病人最亲密的人,增加彼此间沟通,能满足病人对感情的需求,特别是对于空巢老人尤为重要。说明家庭关系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支持系统,与情绪、心理活动关系密切,并相互影响。因此,医护人员要经常与病人的家属联系,让家属了解家庭支持对患者的重要性,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增进老年患者对渴望关怀与被爱的积极情绪,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1 周 敏,唐 敏.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及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08;8(4):57-9.
2 Patrick DL,Martin ML,Bushnell DM,et al.Quality of life of women with urinary incontinence: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I-QOL)〔J〕.Urology,1999;53(1):71-6.
3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2001:67-74.
4 Patrick DL,Martin ML,Bushnell DM,et al.Cultural adaptation of a quality-of-life measure for urinary incontinence〔J〕.Eur J Urol,1999;36(5):427-35.
5 Hines SH,Sampselle CM,Ronis DL,et al.Women's self-care agency to manage urinary incontinence:the impact of nursing agency and body experience〔J〕.Adv Nurs Sci,2007;30(2):175-88.
6 段继宏,杨 勇.北京地区尿失禁发病率调查〔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30(1):74-5.
7 张玲华,王君俏,白姣姣,等.上海市3个社区的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现状及生活质量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1):1009-11.
8 覃朝晖,石 婧,刘雪荣,等.农村老年人尿失禁患病严重程度、认知及就诊情况〔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0;31(2):175-8.
9 Perry S,Shaw C,Assassa P,et al.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to establish the prevalence of urinary symptoms and felt need in the community:the Leicestershire MRC Incontinence Study.Leicestershire MRC Incontinence Study Team〔J〕.J Public Health Med,2000;22(3):427-34.
10 van den Bergs,Leonard H,Lindema N,et al.Coping style is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J〕.Neurology,2006;66:247.
11 朱 兰.女性尿失禁的流行趋势及带来的社会问题〔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5;4(5):261-2.
12 蔡 舒,刘雪琴.老年尿失禁患者的生存质量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21):2241-6.
13 蔡 舒,刘雪琴.老年尿失禁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评估与护理对策〔J〕. 中国临床医生,2008;36(8):48-50.
14 Raul AL.Compendium of urologic drugs〔J〕.Drugs Fut,2003;28(4):386-95.
15 Friedman MM.Social support sources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older women with heart disease〔J〕.Res Nurs Health,1993;16(6):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