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纺纺织产业集群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

2012-11-17 04:44:16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集群纺织企业

吴 菲

(咸宁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蒲纺纺织产业集群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

吴 菲

(咸宁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在市场经济改革的浪潮中,蒲纺集团由于管理体制落后,产品竞争力差等因素,逐步陷入了困境,虽几经拼搏,但终未能冲出困境。省政府把蒲纺集团下放赤壁市实行属地管理,并进行了全面改制,依托蒲纺集团,建立纺织产业集群。本文分析了蒲纺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提出了发展对策,为蒲纺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参考。

蒲纺;纺织产业集群;SWOT分析;发展战略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领域中,在地理位置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以及相关机构构成的群体,他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商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产业集群通过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不仅可以提高效率,增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促进企业发展,形成区域品牌。研究蒲纺产业集群发展,引导蒲纺产业朝产业集群模式发展,是当前的一个新任务。一个以纺织、针织和服装为主体,各类行业相互依存、综合配套的新兴工业园区正在形成,作为赤壁市纺织工业的“龙头”已初显雏形。

一、蒲纺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情况

赤壁市依靠着优良的纺织服装工业基础,以湖北蒲纺集团为依托,建设蒲纺纺织产业集群,打造享誉全国的鄂南纺织城。经过多年的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已全面形成棉纱、坯布、印染、针织、服装、鞋帽等配套的加工体系,成为赤壁市的经济支柱。

1.产业聚集初具规模。2010年纺织服装中小企业达到80余家,其中上规模的50家,年销售额18亿元,从业人员19823人;纺织规模达到60万锭,服装2000万件(套);总产值50亿元,年销售额突破45亿元,利税8亿元。集群下属蒲纺工业园区有外资、民营企业4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家,属于纺织大类的有30家,占园区企业总数的65.21%,园区内纺织类投资总额为16385万元,工业总产值达到40554万,占园区总产值的94.24%.

2.纺织服装产业链初步形成。纺织、针织、印染、服装、包装、绣花、制线、拉链、纺织机械等产业正形成规模。但园区纺织服装产业链仍不完善,纺纱能力弱,纱的品种不全。

二、蒲纺纺织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蒲纺工业园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发展形势不错,然而,在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纺织业面临的生产要素的瓶颈制约集中显现,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也日益突出,这无疑为蒲纺纺织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和升级带来巨大的阻碍。

1.劳动力缺乏制约企业的发展。劳动用工匮乏是目前服装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园区内的大部份的企业都出现机器闲置,员工流失短缺,生产和经营难以继续。初步统计发现,蒲纺园区服装企业缺员人数在400人以上。而且蒲纺及周边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很难满足蒲纺工业园区服装企业的发展需求。下面是蒲纺工业园区服装缺员情况统计表

序号 单位 设备(台套)709库服装厂 80 60 刚投产企业名称未登记合计实际用工(人)缺员额(人)分设备闲置2 横艺服饰 200 180 员工相对稳定3 百事利服饰 200 180 员工相对稳定4 琪乐服饰 110 65 30 5 鸿鑫服饰 76 74 30 6 振兴服饰 70 30 30 7 艾美服饰 50 暂停营业 30 8 银鑫服饰 65 60 30 9 桃花坪服饰 150 60 10 六米桥备注1 三富制衣 300 18 250 严重缺员,大部1301 727 400

由表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都存在劳动短缺,只有2家公司员工相对稳定,劳动力资源紧缺将是制约蒲纺工业园区发展的一个长期不容忽视的因素。

2.产品结构不合理,档次偏低。与发达地区相比,蒲纺纺织产业主要集中于成品服装的加工和生产,其中工装占较大比重,处于产业价值链中的最底层。其他环节相对较弱,如服装面料主要依靠就近采购、纺织机械主要依赖进口,服装的设计、品牌运作能力又比较弱,这直接制约了蒲纺纺织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及所处的国际分工地位。

3.集群的效率较低。服装业的发展要依存关联企业的整体联动,蒲纺纺织产业集群的集体效率很低,集群内企业之间合作还没有完全实现。据蒲纺进出口公司介绍,该公司每年要到外地采购服装面料2 000万米以上(以梭织印染布为主),而恒艺服饰一年消耗梭织印中高档染布在500万米以上,这两家企业消耗的服装面料,就相当于一个中型印染厂一年的产量。大升印染厂有6 000万米的印染能力,但该公司以承接外单,生产中高档服装面料为主,对蒲纺的一般企业来说,高成本令他们难以接受,只能到外地采购,这样又增加了运输成本,影响集群竞争力水平的提高。

4.忽视品质管理和品牌建设。绝大多数纺织企业只注重短期利益,即使有先进设备,也不愿在人力资源上多花成本,更不愿意研发创新,从而导致企业的品质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品牌意识,严重存在“一流设备、二流产品、三流价格”状况。同时“急功近利”的经营心态,以及长期以量制胜的同质化、粗放式发展,造成了纺织品牌的缺失。

三、蒲纺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SWOT分析

SWOT是一种分析方法,它是对企业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与威胁和企业内部能力的优劣势进行综合分析,据此对备选的战略方案作出系统的评价,最终选择出最佳的竞争战略。SWOT中的S(strengths)是指企业内部的优势;W(weaknesses)是指企业内部的劣势,O(opportunities)是指企业外部环境中的机会,T(threats)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威胁。通过分析蒲纺纺织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对企业有了全面的了解和定位,对制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竞争优势

1.文化底蕴

三国赤壁的深厚文化背景为蒲纺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文基础。特别是电影《赤壁》热映之后,对赤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带来巨大影响。蒲纺集团是一家纺织、印染、针织、丝绸、服装联合企业,原属国有独资大型一档企业,曾多次跻身于中国最大工业企业500强行列,是湖北省52家“巨人工程”企业和首批确认的3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之一。集团前身系中国人民解放军2348工程二处,是1969年由总后勤部投资兴建的“三线军工企业”之一,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神秘感,形成了独特的“蒲纺”文化。1975年移交湖北省,是当时全省最大纺织联合企业。2004年2月下放移交赤壁实行属地管理。蒲纺在由军工企业到军转民企业30多年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已发展成为纺织、丝绸、针织、印染、服装、建筑、贸易等门类齐全,且自备热电企业的湖北省最大纺织联合企业,素有“鄂南纺织城”之美誉。

2.原料优势

2007年赤壁市苎麻面积就达到10万亩,年产量达1.2万吨,面积产量均居湖北甚至全国首位。2010年5月12日,由赤壁3 000多户麻农组建的鄂南首家苎麻经济专业合作社在赤壁市正式宣布成立,标志着咸宁苎麻产区200多个会员单位的麻农(社员)联袂,共同应对市场竞争,共创经济利益,共担市场风险,形成强有力的苎麻产业化链条。赤壁市出台关于鼓励发展优质苎麻奖励办法等优惠政策,鼓励广大麻农实行品种改良,搞好种苗繁育、连片移栽、老麻更新等扩大再生产工作,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重点麻农户给予积极扶持。农业特产部门加大技术培训,加强技术指导,帮助麻农制定种植规划,提供种苗推广优质苎麻,为苎麻产业发展提供了原料支撑和全方位服务。

3.产业优势

咸宁市目前苎麻长纺占全国的10%,短纺占全国的50%,各类苎麻纱及麻棉混纺纱能力占全国的1/3,主要产品有苎麻精干麻、竹纤维布等10大系列90多个品种。咸宁市拥有规模以上苎麻纺织品生产企业36家,生产能力占全国的1/5,其中短纺产能稳居全国第一;年产各类苎麻纱及麻棉混纺纱4万吨以上,占全国产量的1/3。全市4家重点麻纺企业,长纺生产能力占全国的1/8,短纺生产的能力占全国的1/3。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探索,咸宁麻棉混纺纱的生产技术已具有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产品科技含量显著提高,产品品种日趋多样化,深受海内外客商的一致好评,成为全国重要的苎麻纺织品生产基地,对蒲纺纺织集群的发展形成带动效应。

4.区位优势

赤壁市位于华中腹地,湖北省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个“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的中间地带,东靠赣北、北依武汉、南接岳阳、西北与江汉平原隔江相望,自古“陆扼潇湘咽喉,水控江夏通衢”,发挥着南北交通要冲,省际交流窗口,平原山区纽带的重要作用。京珠高速公路、武广高速铁路、107国道穿城而过,万里长江绕城东流,陆水河、皤河、汀泗河穿境入江。北距武汉天河机场130公里,南距长沙黄花机场200公里。乘武广高速铁路到武汉半小时,到广州只需3小时。武汉新港赤壁客货码头和赤壁长江大桥建设纳入国家交通建设十二五规划。良好的区位优势使蒲纺纺织产业集群有了又一大竞争优势,推动着赤壁纺织业的发展。

(二)竞争劣势

1.园区内缺乏核心企业,产业拉动作用乏力

园区内企业有40余家,但是上规模、有实力企业不多。原三陆棉纺有限公司、三元印染有限公司、三能热电有限公司是蒲纺集团的核心资产。整体移交给香港大成公司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除大升蒲纺棉纺启动生产外,三元印染有限公司至今没有启动,在准备与开发区大升印染有限公司设备进行重组过程中,有部分生产设备被拆卸,给重新启动生产增添了不少困难。大升热电有限公司也因为大升印染订单不足,难以发挥集中供热的效率,造成企业资源严重浪费。蒲纺集团领导班子在改制之初就抓招商引资工作,先后与浙江盛宇集团公司、湖北银丰实业有限公司洽谈棉纺投资项目,特别是银丰10万锭紧密纺精梳棉纺项目,有希望成为拉动园区企业发展的核心项目,得到湖北省主管领导关心与大力支持,专门召开了省直有关部门的协调会,下发了省政府50号会议纪要,给予技改贴息的优惠政策。但是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项目资金受阻暂时没有落实,该项目迟迟不能启动。

2.部分企业处于初创阶段,资金实力和竞争能力不强

园区内大部分企业是原蒲纺下岗职工创办,受资金和实力的制约,企业在初创时期规模偏小,产品科技含量低,管理上比较粗放。如自力纺织有限公司、缘友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织机都在30台以下,东风帆布有限公司、兴业纺织有限公司织机也在50台以下,生产条件简陋,产品种类雷同,部分企业还存在着安全生产方面的漏洞。有的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仍沿袭创业时家族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科学化管理、确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对园区大部分企业来讲,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些都有待于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改善。由于管理上不够规范,也造成个别企业在资金投入上和股东权益分配上出现问题,如三丰纺织有限公司因为股东权益问题和管理者的携款出逃造成企业停业,使一个经营形势看好的企业因这次变故造成员工流散,设备闲置,企业法人代表至今还深陷诉讼程序之中而不能恢复生产。

3.园区管理体制不够顺畅,经营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蒲纺工业园区有较好的管理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但企业改制后,园区管理体制没有理顺,还不能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蒲纺集团作为企业身份,也无法对园区企业在政策和经济层面上实行必要的调控和有效的监督,制约了作为园区管理机构管理效能的进一步发挥。尽管赤壁市领导三令五申,要求进一步改善优化经济社会环境,仍有个别部门在小团体利益的驱动下,违反市委市政府有关规定,不规范执法现象仍有发生。虽说是个别现象,但对招商引资和改善经济环境的消极影响还是不能低估。

4.目前,赤壁苎麻产业主要存在品种老化、产量低、品质差等原因,严重制约了苎麻产业化的发展。

(三)机会

1.宏观经济规划指引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中部地区以“发挥优势、积极承接、加强配套、完善体系”为原则,抓住中部崛起战略机遇,重点发展棉纺织、麻纺织、针织、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加工制造,逐步建立和完善纺织产业制造体系。河南、湖北、安徽等棉产区可利用资源优势重点承接东部棉纺织产业转移;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应加快麻纺织生产基地建设。

2.政策支持

《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到,发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作用,重点支持纺织产业集群区内产品研发、检验检测、技术推广、品牌创建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研究制定稳定纺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财税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赤壁纺织产业集群是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湖北省经信委和省财政厅联合公布了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名单,赤壁纺织产业集群名列其中,湖北省每年将安排1亿元作为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产业集群的发展。赤壁市为了促进蒲纺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抓住东部棉纺织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大招商力度,出台优惠的税收政策,积极建设综合性生产服务平台,吸引东部的纺织企业向当地转移。

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发达国家具有优势的先进技术、高端纺织机械装备制造、研发设计能力等呈现出向新兴经济体加速转移的趋势。

(四)威胁

1.国内纺织业集群的竞争。由于蒲纺纺织产业集群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浙江、福建等地区的纺织产业集群相比还缺乏竞争力,浙江的纺织产业集群是浙江的支柱产业,发展历史久远,也形成了独具浙江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

2.周边国家纺织业的竞争。目前全球纺织贸易格局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许多新兴的纺织工业国家不断涌现出来,如越南、柬埔寨等,正与中国开始展开激烈的竞争,而且其发展速度相当之快。因此,蒲纺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也会面临着周边国家的竞争。

3.国际市场的挑战。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并对纺织服装的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一些发达国家纷纷通过增加技术贸易壁垒等手段,限制他国产品进口。发达国家凭借技术、品牌和供应链整合的优势,占据着市场的主动地位。其他发展中国家凭借劳动力成本、资源、贸易环境等比较优势,纺织工业将会得到快速发展。同时,部分发展中国家货币贬值加速,将与我国在中低端产品市场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

三、对蒲纺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1.注重纺织专业人才的培养。目前蒲纺纺织企业非常缺乏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而且现有的工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因此人才已经成为制约蒲纺纺织产业集群发展以及纺织业、企业技术创新的一大瓶颈。要利用现有的资源,构建完善的专业化技术服务体系和培训基地,加快产学研的合作,依托省内的高校,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创新型人才。

2.继续优化产业链条。要增强蒲纺纺织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必须下大力气调整产业集群的内部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将单纯的制造转移到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上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3.加快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企业只有拥有了关键的核心技术,才能有核心竞争力,才会成为价值链上技术标准的制定者,占据了价值链的最高端。如果没有较强的研发和创新实力,产业集群即使进入了全球价值链,也很可能长期被锁定在“微笑曲线”的下端位置,产品利润低,因此技术创新既能增强纺织产品升级换代能力,又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4.加强品质管理,打造知名品牌。大部分纺织服装产业集群都面临着缺少自主品牌的问题,很多厂家都是做来料加工或是贴牌生产,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企业利润低,始终处于成品的生产环节,即价值链的最底层。因此蒲纺集团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在现有的基础上积极创立企业自有品牌,实现由加工生产(OEM)向设计生产(ODM)和品牌生产(OBM)转变。同时可借鉴浙江等地方的服装产业的经验,选择在产业集群所在地创立名牌示范区,这也有利于提升区域形象,继而创立国内名牌,使产品向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5.以培育龙头骨干企业为抓手,激发产业集群的发展活力。选择发展势头好、科技实力强的企业,解决它们在向规模化、现代化大企业迈进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政府等相关部门要共同努力,为这些企业做大做强做好提供服务;各级部门对有实力的纺织企业在资金技术等方面优先考虑提供,帮助他们健康快速发展。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发挥标杆作用,带动整个集群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集群所在地区的综合实力。

F40

A

1006-5342(2012)01-0015-03

2011-10-21

猜你喜欢
集群纺织企业
澳洋纺织
纺织报告(2022年8期)2022-08-25 08:14:38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电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5:40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