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公园案例研究与启示

2012-11-16 00:46杨丹
绿色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高线口袋公园

杨丹

(同济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92)

1 引言

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建造了大量的高层建筑对城市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城市中的绿地犹如沙漠中的绿洲一样可贵,以纽约曼哈顿区为例,虽然城市中心区在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的设计下诞生了中央公园,作为解决工业化和城市化给城市环境带来的不平衡发展策略,其占地面积有3.41km2,然而中央公园,未能解决相应的问题。中央公园平日早晨和傍晚的人流较多,人们进行跑步、骑车、瑜伽、遛狗等活动,而工作时段只有一些游客及老人孩子,在曼哈顿上班的白领不会想利用午餐时间匆匆去中央公园享受正午阳光和吃一顿午餐。因此为了解决高密度的城市中心区紧张的休憩环境,诞生了便捷和触手可及的绿地——口袋公园(Vest-pocket Park)。

2 美国口袋公园发展历程

2.1 口袋公园的概念

Vest-pocket是内衣口袋的意思,口袋二字不仅仅体现在小和便捷,还是一个能随时感受体温、安全感和秘密感的一个场所,能够给人提供“家”的温馨感受。口袋公园(Vest-pocket Park)这个概念最早是风景园林师罗伯特·宰恩(Robert Zion,1921-2000)的公司宰恩布润联合公司(Zion &Breen Associates)于1963年5月在纽约公园协会(Park Association of New York)组织的主题为“纽约的新公园”的展览会上提出的。它的原型是建立散布在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呈斑块状分布的小公园(Midtown park)。这种新型公园地处高密度的城市中心区,面积小,从车行和步行交通流线中分离出来,易于到达,是一个尺度宜人,远离噪声,围合而有安全感的户外开放空间。它可能出现在你上班的路上、回家的路上、还可能在你吃午餐的地方,就是这样一个便利的平易近人的公园,扮演着改善城市生活的重要角色。

2.2 口袋公园的界定和形态类型

宰恩提出的口袋公园可以是小到建筑物之间15~30m的范围,甚至可以是两栋建筑之间的狭小空间(图1)。目的就是为上班族和购物者提供可以休息片刻的空间。他提出这样的公园系统必须具有亲近易达和数量众多的特点,才会真正对城市生活产生影响。它们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直接为当地居民服务。在纽约和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中,口袋公园可以是小到只有5、6m长宽,由几棵树营造的步行穿越空间,而较为宽裕的城市口袋公园的大小可以到1hm2左右。以“点”状形式分布的口袋公园常由道路线、水体线和绿树线重叠交搭形成,因而线和点之间的联系变得尤为重要。当许多具有向心力的点作为核心而存在时,它将会产生一个符合人体尺度的领域,这种领域能培养“家”的意识。因此口袋公园的形态可以是点状、线状的,它不应该拘泥于具体形态,充分利用城市中的夹缝边角空间和废弃空间形成具有领域感和场所感的“家”的空间。

图1 纽约市某口袋公园实景

2.3 口袋公园的特质

有人说口袋公园是城市中的绿洲给疲劳的城市人逃离的空间,有人说口袋公园是城市中的一抹绿给钢筋水泥森林的城市带来大自然的清新,也有人说口袋公园只是缩小版的城市公园不应小题大做,笔者认为口袋公园的出现是一种现象,是一种应对大城市无节制扩张发展的折中主义的体现,一方面它无奈于用地限制,另一方面来源于人对自热的渴望和城市生活以之间的二元矛盾。口袋公园的本质应包含物理上的空间属性、人们的使用属性和心灵上的归属性。因此设计时不仅要满足易达易识别的特质,而要将多种空间相结合,营造一种无拘无束温馨的尺度宜人,围合而又有安全感的空间氛围,远离城市噪音,根据所在地理区位以适应更多使用人群的不同需求。

3 案例研究

3.1 佩雷公园

佩雷公园占地面积390m2,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心东53街,第五大道和麦迪逊大道之间,建于1967年,由宰恩布润联合公司(Zion and Breene Associates)设计,赞助者为威廉姆·佩雷(William Paley),前哥伦比亚广告公司主席,其功能用途为放松休闲场所,午餐场所,观光旅游场所,会谈地点等(图2、图3)。

图2 佩雷公园平面

图3 佩雷公园剖面

佩雷公园在规模和功能上很好地响应了曼哈顿的条件,它的成功使其成为曼哈顿的瑰宝之一。这种植根于现实,脱离纯粹美学的社会实践,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那就是寻求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从而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图4、图5)。

图4 佩雷公园全景

图5 佩雷公园内景

3.2 绿亩公园

绿亩公园占地面积590.8m2,纽约曼哈顿第二、第三大道和51街之间,开放时间为1971年,捐赠者为Greenacre基金会,设计者为前哈佛大学风景园林系主任佐佐木英夫(Hideo Sasaki & Harmon Goldstone)。

绿亩公园利用瀑布墙营造水声掩盖城市喧嚣,遮阴的树下布置可以移动的桌椅,不同于佩雷公园的是它丰富多层次的空间感受,入口由花架、粗石雕塑水景组成,粗石景墙与周边建筑的外墙呼应。在这里空间被巧妙的依高低分为3个层次:入口平台区、上几级台阶的花架座椅区以及下几级台阶的瀑布水景区。南侧沿着景墙的狭长水景成为入口水景和瀑布的联系。北墙上是厚厚的常春藤。园中的植物配置很精致,入口座椅区照旧是无刺美国皂荚。瀑布提供视线焦点和生动的景观,配上瀑布前树形舒展优雅的皂荚,构成一幅意境十足的画面。水墙上刻有浮雕,水流沿着其表面淌下,落入下面的水池,最后流到公园末端的中心水景处(图6)。

图6 绿亩公园平面

绿亩公园和佩雷公园一样,是纽约市使用率最高的公园之一,每周的游客达10 000人以上,也是一个有着社会影响力的口袋公园的典范。公园运用植物和水景并结合地形,形成了丰富的多层次休闲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平台上的棚架结构的丙烯酸穹顶,装置了照明和暖气设施,供晚上和寒冷天气使用。高低变化的平台空间、可以移动的座椅,使此处形成夏有树荫斑驳,瀑布清凉;冬有温暖阳光和可取暖的灯具的都市绿洲。该公园在营造舒适小气候、营造温馨一家多层次空间氛围吸引人群方面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图7)。

图7 绿亩公园内景

3.3 高线公园

高线公园位于曼哈顿西侧,从甘斯沃尔特区穿梭至西34区共20多个街区,其中一期范围从甘斯沃尔特街倒西20街区,二期位于西20街区和西30街区,全长1.6km(图8)。

图8 高线公园范围

公园一期2009年6月9号对公众开放,公园二期2011年6月8号对公众开放开发者为高线伙伴(Friends of high line),设计者为詹姆斯科勒景观设计事务所(项目负责方)和迪勒·思科费德+伦弗鲁建筑事务所,美国纽约市(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project lead)and Diller Scofidio+Renfro,New York City US。

3.3.1 设计特点

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景观设计事务所的设计人员力图将这条曾经风云一时的工业运输线转变成后工业时代城市休闲空间的典范,“高线”公园整体设计的核心策略是“植-筑”(Agri-Tecture),它改变了步行道与植物的常规布局方式,将有机栽培与建筑材料按不断变化的比例关系结合起来,硬性的铺装和软性的种植体系相互渗透,为了尊重“高线”场地的自身特色,设计团队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铺装系统软硬渗透。条状混凝土板是基本铺装单元,它们之间留有开放式接缝,植被从特别设计的逐渐变窄的铺装单元间生长出来,柔软的植被与坚硬的铺装地面相互渗透,场地表面软硬有致的变化形成一种独特的空间肌理(图9)。

(2)多变的空间感受。高线公园全长1.6km,为了让人在这段绵长的线性公园这不致审美疲劳,沿着简洁有致的路线,时而转折、时而下沉、时而扶梯而上,空间层叠交错,沿途景色变化多端,时空无限延展的轻松氛围,不经意间的美景使人放慢脚步,流连其间。

图9 高线公园室外台阶座椅交流空间

(3)适宜的景观比例尺度。公园追求的是与城市和谐融入,所以尽量避免那种求大求醒目的趋势,采用更加微妙的灵活设计手法。

3.3.2 设计分析

(1)线性的口袋公园系统。美国的高线公园是在城市中废弃的铁轨上修建的具有时代意义的公园,虽然在形态上不同于传统的口袋公园“点”状的特点,是一种线性的公园,但可以算是口袋公园在现代城市中一个新的转型和突变,它的每一个节点都成为街区的“口袋公园”,只是它用步行的铁轨即步行道路线将这些点都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线性的舒适的魅力空间。高线公园利用了城市中废弃的角落并创造性加以利用,“见缝插绿”的营造城市公共空间,它的可识别性、易达性、创新性以及自然的可亲近性给高密度的城市社区带来活力。

(2)保护与创新相结合,可持续发展。它创造性的利用城市中废弃铁轨,是一个回收利用高架铁路建成新的城市公园的先例,促进了生态可持续发展。保护与创新相结合,建立了一个栖息地、野生动物和人共用的城市廊道,呼应了人天生亲近自然的本性。此外在户外家具和植物配置上也独具匠心,户外家具尤其是座椅和铺装的一体化结合,更强化了高线形象,植物上采用不矫揉造作的野草营造荒野魅力。

(3)社区发展引擎机。除了为纽约市提供宝贵的开放空间外,高线公园已成为了邻近地区的经济发电机,吸引了新文化机构,商业和住宅开发方面的投资,同时也吸引了全球的眼光,每天慕名而来的游客就占了大多数,它复兴了濒临衰落的切尔西地区,是社区发展的引擎机。

4 口袋公园对我国城市中心区休憩环境的启示

自从宰恩提出口袋公园的概念并建成佩雷公园后,口袋公园在美国各地被模仿,但并没有实质性的改进,除了对面积大小的意见保持一致外,对功能则看法不一。笔者认为口袋公园不应拘泥于形态面积和具体功能,它是一种现象,是一种应对高密度中心区城市环境的一种有效手段,能给冷漠钢铁水泥城市带来活力。它可以是像佩雷公园和绿亩公园一样是高楼林立夹缝中生长的小块绿洲,也可以是像高线公园般创新的利用了废弃的铁轨这一复兴媒介巧妙的将自然引入城市的一条绿线,它就像一个催化剂复兴周边濒临死去的街区。

4.1 设计层面,重视功能性的使用率和绿化覆盖率

从专业角度上看,口袋公园占地面积小易达易识别环境静雅等优点能够补充城市公园体系功能上的不完备之处,为城市中的人们营造安心、便捷、宁静的栖息场所。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口袋公园的设计从强调以个人经验为主的孤立抽象美学经历,转化到了一个扎根于满足现代快节奏生活基础上的体验和需求为主的过程,更为注重群体大众的利益。即首先要明确使用群体的行为特点和活动需求,进而明确具体设计内容。在达到这个条件的基础上,再进行美学意义上的创新将是锦上添花。我国公园绿地系统正在不断完善之中,一方面在关注与城市绿地率的同时应该更注重绿地的使用率好覆盖率。在调查时发现以上海市为例,街头绿地特别是高容积率的城市中心区的绿地建设往往重装饰形象,轻功能使用。常常看到不少街旁绿地被不可践踏的草坪地被和灌木装饰成形状各异的模纹,尤其是在重大节庆日子,虽然从某种程度上它们能增加城市绿地率,但这些只可观赏而不可亲近的绿地失去了它的功能意义。鉴于城市高密度区用地资源的紧缺,应权衡使用和观赏之间的关系,重视使用率和绿化覆盖率。

4.2 管理维护层面,注重公众参与

口袋公园这种“私有的公共空间”模式能够成功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它的管理模式,在中国公共空间一般都是由政府和公共部门负责,而美国的口袋公园绝大数是由私有的企业部门负责管理的,这种不同于国内的管理模式虽然使得公共空间私有化,但却能使得美国的口袋公园在特定时期能够可持续的维持和发展。目前也许在中国很难实现公共空间的私有化,但政府和有关公共部门应高度重视城市高密度中心区的绿地环境和人们需求,提升现有公共空间的使用率和绿化覆盖率,提倡多方参与众人管理的维护模式。

4.3 保护和创新机制,注重可持续发展

高线公园的建成给城市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它已成为一个符号,它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公园绿地设计的典范。鼓励和发展高密度城市中心区休憩环境,不应局限于传统的公园绿地环境设计。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是出路,首先在寿命的可持续上,不仅仅立足于高效利用各种耐用材料并注重技术材料的创新,并兼顾公园能否在经济上自给自主从而更新其基础设施;其次在生态的可持续上,考虑植物的多样性,构筑城市生态廊道。

5 结语

口袋公园是繁忙都市中的一个庇护所一个户外的“家”,为人们提供休憩放松的机会。口袋公园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美学上的,更多的而是它小小的能量所带来的社会上经济上、文化上、哲学上甚至政治上的意义。它让我们重新思考人与场所,人与城市,自然与城市的关系。口袋公园现象对我国高密度城市中心区休憩环境的建设有着极大的借鉴作用,同时随着城市和社会的发展,这种面积小利用率高的口袋公园也将成为一种趋势,能够改善城市生活,提升城市竞争力。

[1]岩下肇.藤本信义,杨利铭.袖珍公园——一个“憩”与“用”的场所[J].新建筑,1991(4):61~62.

[2]邓蜀阳,刘 丹.关注城市生活的“边角空间”[J].规划师,2007(6):70~72.

[3]张文英.口袋公园-躲避城市喧嚣的绿洲[J].中国园林,2007(6):55~56.

[4]周 建.浅析美国袖珍公园的产生与发展[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5]王 进.城市口袋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

[6]庞 琳,王 剑.袖珍公园——现代城市公园设计发展趋势[J].城市建筑,2006(7):221~222.

[7]夏 娃.城市中的袖珍公园[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3.

[8]袁 野.袖珍公园的发展与规划设计对策的研究[J].沈阳:东北大学,2006.

[9]Mark Francis.Urban Open Space-Design for user needs[M].Washington DC:Architecture Foundation Island Press,2003.

[10]Melanie Simo.Sasaki Associates:Integrated environment[M].Washington DC:Spacemaker Press,1997.

猜你喜欢
高线口袋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浪漫口袋
在公园里玩
关于“三线交一”的思考
坚持道德“高线”争做合格党员
会喝酒的大口袋
高线轧机主电机励磁控制系统优化改造
高速线材PF线故障攻关和改造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