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海,陆必泰
(武汉纺织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在国外涂料印花遮盖剂被广泛应用,许多国家在研究遮盖剂的性能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在所有的罩印印花浆中谁也离不开二氧化钛白色颜料,因为二氧化钛的遮盖力极强,但仍属一种价格昂贵的颜料。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开发新的产品,力求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或代用钛白粉。我国也十分重视研究遮盖剂这项工作。硅酸铝产品的研制成功即为当今节代钛白的极佳材料,其产品性能均达到和超过英国Crosfield公司和西德Degnssa公司超细硅酸铝水平,它可以取代钛白粉用量的15~25%,而价格仅为金红石型钛白粉的三分之一。不仅能大幅度降低漆类涂料生产成本,而且对遮盖力、强度、贮存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本文中的遮盖剂在涂料印花中可以作为钛白粉的替代物,对于扩大遮盖剂的应用范围,革新印染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1)织物:经过退浆、精练、漂白的黑色府绸机织物(纯棉,每块20*20cm);纯棉白布。
(2)药品:硅酸钠(化学纯)、硫酸铝(化学纯)、涂料红(化学纯)、印花糊料(化学纯)、粘合剂(化学纯)、钛白粉(化学纯)。
(3)仪器:JJ-1型精密定时电动搅拌器、TD50028型电子天平、GQS系列白度测量仪、LSR800热定型机、DHG-9070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数显恒温控制水浴箱、SF-600电脑测色配色仪、YKP6080平网印花机。
准确称取试剂A,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倒入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备用。配制试剂B溶液,准确称取试剂B,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倒入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备用。试剂B溶液的浓度分别为40g/L、60g/L、80g/L、100g/L、120g/L。将200mL试剂A溶液置于500mL三口烧瓶中,升温至70℃,在不断搅拌下,用分液漏斗滴加200mL试剂B溶液,滴加速度不宜过快。反应时间为90min。用2000mL蒸馏水清洗上述反应物,并进行抽滤。将清洗、抽滤后的反应物置于表面皿上,放入烘箱内,110℃,烘干。在室内放置24小时后,进行称量。对比上述各反应物固体质量,确定最优制备配比。
白底或黑布(色底)→印花→烘干→焙烘
白度的测试;表面深度K/S值及颜色特征值测试。
表1 不同浓度的试剂对产品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当试剂A的浓度,在第四组时产生的反应物质量最大,说明制备遮盖剂的最佳配比为:80g/L试剂A与120g/L试剂B反应更加完全,能得到更多的遮盖剂。
表2 不同浓度的遮盖剂对白度影响
由表2可知,综合考虑白度和色浆搅拌的难易程度,以第四组为佳,即当遮盖剂的用量为40%时的遮盖效果最好。
表3 不同浓度的遮盖剂、涂料红、钛白粉对织物K/S影响
由表3可知,遮盖剂浓度增大使织物的表明色深K/S值减小,当遮盖剂浓度达到30%时,织物的表观色深K/S值达到饱和。涂料红浓度增加使织物的表观色深K/S值增大,当涂料红的浓度达到5%时,织物的表观色深K/S值达到饱和。钛白粉浓度增加使织物的表观色深K/S值减小,当钛白粉浓度达到10%时,织物的表观色深基本达到饱和。
由表4可知,织物的明度L值随着遮盖剂、钛白粉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涂料红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当遮盖剂、涂料红、钛白粉浓度分别达到30%、3%、10%时,织物的明度L值达到饱和。织物的红绿色调a值分别随着遮盖剂、涂料红、钛白粉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遮盖剂、涂料红、钛白粉浓度分别达到30%、3%、10%时,织物的红绿色调a值达到饱和。织物的黄蓝色调b值随着遮盖剂、钛白粉浓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涂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遮盖剂、涂料红、钛白粉浓度分别达到30%、5%、10%时,织物的黄蓝色调b值达到饱和。白布和黑布相比,当在同一个浓度下,白布的L、a、b值都要比黑布的值大,说明白布比黑布的色光更纯正。
表4 不同浓度的遮盖剂、涂料红、钛白粉对织物Lab影响
当试剂A的浓度为80g/L,试剂B的浓度为100g/L能生产更多遮盖剂。当硅酸铝遮盖剂的含量为40%时,色浆质量比较理想,并且能得到较好的白度。硅酸铝遮盖剂在色浆中含量为30%时,才能达到在深地色上布的遮盖要求。涂料红的含量达到3%时,已经能得到比较饱和的色深,且能得到比较好的罩印效果。硅酸铝与钛白粉混用时,当钛白粉含量为10%,即硅酸铝与钛白粉比例为3:1时,具有较好的遮盖力,又有较高的颜色给色量。
[1]刘永强,周煌,孙雅清. 从生态环境看涂料印花的发展[J]. 国外纺织技术,2000,18(5):1-3.
[2]余一鹦. 高档纺织品的涂料印染研究进展[J]. 印染,2000,26(2):46-48.
[3]钱崇镰. 国外活性染料染色及涂料着色进展近况[J]. 染整科技,1999(2):53-56.
[4]程国梁. 化工进展[J]. 化工,1996,12(4):45-51.
[5]饯逢麟. 超细硅酸铝在涂料中的应用[J]. 印染,1988,5(3):12-18.
[6]文明,徐成红,温小兵. 棉织物涂料印花[J]. 印染,2005,12(3):25-24.
[7]余一鹗. 涂料印染技术[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8]李滨雄,周国梁. 涂料印花[M]. 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89.
[9]林诗. 涂料染色的最新用例[J]. 上海染料,1996,25(4):41-51.
[10]宋心远,沈煌如. 涂料染色的基础理论和工艺分析(上)[J]. 国外纺织技术,1990,9(1):16-21.
[11]陈怡. 涂料印花[J]. 印染译丛,1998, (6):32-37.